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我们如果有一天,必须吃人工造的肉(真的不好吃……)、人工制造的氧气(而非树木光合反应制造),人工黄油,人工砂糖,人工脂肪,感觉会不会……不太妙?
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自然呢?诗情画意的人们,可以用感性的语言描绘: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但在这个时代,这套说辞,未必有用了。久经考验的理性抬杠者,身经百战,什么煽情言辞没见识过?他们会跟你说:自然根本不美好,不信把你扔热带雨林里一星期试试;人们只是从自然中挑选出了美好的部分,布置成了花园、林荫道与水族馆。同样,人们只是从自然中挑选了对自己有利的动物,拿来养一养;你养驯化的猫和狗,你怎么不养条毒蛇养条蝎子呢?真正的自然就是穷山恶水、毒蛇猛兽和大雪地里,随时拍死你的熊瞎子。
理性抬杠者还会站在人本位的角度上,提醒你:人类几十亿,有许多自己都处在温饱线下,日子都过不顺;却有那么多人把钱花在保护雨林、保护猫狗上。轻人而贵物,主次不分啊……
的确如此。如果你去到荷兰,会发现那里的田野垄沟,线条笔直,绝非自然。荷兰人会告诉你,他们摆风车不是为了闲适好看,而是为了对付水流;他们田野上那些垄沟精确的直线,并非凭空而来,乃是细密规划而成的;荷兰如今的平原风土,是过去几百年,国民不断清除淤沙、打猎捕鱼、筑起堤坝、制造风车、抽干河水、利用平原和黏土,开运河,造船舶而成的。殆人力,非天授。
热那亚海湾著名的五渔村,海岬上酒店的老板娘也会告诉你,这些悬崖上的酒店,可不是天然长在那儿的。这里的人民放弃了工业开发,以便保持海湾纯净;放弃了交通便利,靠邮车在山道上飞檐走壁,靠小火车连接各村交通;他们小心翼翼保护着这里,谨慎地添加着各类便于游客生活的细节。而在此之前,这里只是片人迹罕至、地形险恶、渔民都觉得过日子艰难的海湾。
自然并不美好,甚至是人类的敌人——要不然,人类还赤手空拳时,干嘛要征服自然呢?我们看到的美好,都是被挑拣过的自然。但我们还是得保护自然,哪怕是出于理性的目的。
大概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个词,叫做ecosystem services,“生态系统服务”。这个词很容易解释:每种动物和植物的存在,都会与周围进行交流,为生态系统服务。有些服务极明显,比如,植物吸取二氧化碳,输出氧气给我们呼吸;蜜蜂产出蜂蜜,人类可以拿来吃。有些服务就比较隐性了——人类不容易察觉。比如,蜜蜂科里有一属熊蜂,会给某些特定植物传粉。一旦熊蜂属灭绝,那几种植物也很难活。这属于连带效应:一种动物的消失,会连带其他动物或植物出问题;进而,整个生态系统都麻烦了。这种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每种动物与植物,都是息息相关牵连着的。一旦生态平衡破坏,生态系统服务停止,整个生态系统就会有问题。
美国人一直倡导保护雨林。对普通人而言,自然嗤之以鼻:这就是个政治正确,雨林对我们有啥鸟用?又不能进去生活!但是:雨林是一整个生态系统。大量的雨林维持着气候的稳定,供应着邻近的河流。一片雨林的消失,可能意味着某片地方河流干涸、土地荒芜。而雨林中,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您会说:雨林消失也不关我事,我自己生活在城市里就好了。热了我吹空调,冷了我开暖气。不用雨林来调节气候。是啊,科技的发展,可以让人过全人工化的生活,但问题是:我们如果有一天,必须吃人工造的肉(真的不好吃……)、人工制造的氧气(而非树木光合反应制造),人工黄油,人工砂糖,人工脂肪,感觉会不会……不太妙?
大概1997年,罗伯特·科斯坦萨先生已经计算过了。全球的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大概价值33兆美元。那年地球经济总值是18亿美元。所以啦,保护动植物与自然,哪怕从人本主义和理性投资角度,都是很合算的。别的不提:一棵树的光合反应提供的氧气,比一台氧气面罩就要合算多了。不是吗?
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自然呢?诗情画意的人们,可以用感性的语言描绘: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但在这个时代,这套说辞,未必有用了。久经考验的理性抬杠者,身经百战,什么煽情言辞没见识过?他们会跟你说:自然根本不美好,不信把你扔热带雨林里一星期试试;人们只是从自然中挑选出了美好的部分,布置成了花园、林荫道与水族馆。同样,人们只是从自然中挑选了对自己有利的动物,拿来养一养;你养驯化的猫和狗,你怎么不养条毒蛇养条蝎子呢?真正的自然就是穷山恶水、毒蛇猛兽和大雪地里,随时拍死你的熊瞎子。
理性抬杠者还会站在人本位的角度上,提醒你:人类几十亿,有许多自己都处在温饱线下,日子都过不顺;却有那么多人把钱花在保护雨林、保护猫狗上。轻人而贵物,主次不分啊……
的确如此。如果你去到荷兰,会发现那里的田野垄沟,线条笔直,绝非自然。荷兰人会告诉你,他们摆风车不是为了闲适好看,而是为了对付水流;他们田野上那些垄沟精确的直线,并非凭空而来,乃是细密规划而成的;荷兰如今的平原风土,是过去几百年,国民不断清除淤沙、打猎捕鱼、筑起堤坝、制造风车、抽干河水、利用平原和黏土,开运河,造船舶而成的。殆人力,非天授。
热那亚海湾著名的五渔村,海岬上酒店的老板娘也会告诉你,这些悬崖上的酒店,可不是天然长在那儿的。这里的人民放弃了工业开发,以便保持海湾纯净;放弃了交通便利,靠邮车在山道上飞檐走壁,靠小火车连接各村交通;他们小心翼翼保护着这里,谨慎地添加着各类便于游客生活的细节。而在此之前,这里只是片人迹罕至、地形险恶、渔民都觉得过日子艰难的海湾。
自然并不美好,甚至是人类的敌人——要不然,人类还赤手空拳时,干嘛要征服自然呢?我们看到的美好,都是被挑拣过的自然。但我们还是得保护自然,哪怕是出于理性的目的。
大概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个词,叫做ecosystem services,“生态系统服务”。这个词很容易解释:每种动物和植物的存在,都会与周围进行交流,为生态系统服务。有些服务极明显,比如,植物吸取二氧化碳,输出氧气给我们呼吸;蜜蜂产出蜂蜜,人类可以拿来吃。有些服务就比较隐性了——人类不容易察觉。比如,蜜蜂科里有一属熊蜂,会给某些特定植物传粉。一旦熊蜂属灭绝,那几种植物也很难活。这属于连带效应:一种动物的消失,会连带其他动物或植物出问题;进而,整个生态系统都麻烦了。这种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每种动物与植物,都是息息相关牵连着的。一旦生态平衡破坏,生态系统服务停止,整个生态系统就会有问题。
美国人一直倡导保护雨林。对普通人而言,自然嗤之以鼻:这就是个政治正确,雨林对我们有啥鸟用?又不能进去生活!但是:雨林是一整个生态系统。大量的雨林维持着气候的稳定,供应着邻近的河流。一片雨林的消失,可能意味着某片地方河流干涸、土地荒芜。而雨林中,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您会说:雨林消失也不关我事,我自己生活在城市里就好了。热了我吹空调,冷了我开暖气。不用雨林来调节气候。是啊,科技的发展,可以让人过全人工化的生活,但问题是:我们如果有一天,必须吃人工造的肉(真的不好吃……)、人工制造的氧气(而非树木光合反应制造),人工黄油,人工砂糖,人工脂肪,感觉会不会……不太妙?
大概1997年,罗伯特·科斯坦萨先生已经计算过了。全球的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大概价值33兆美元。那年地球经济总值是18亿美元。所以啦,保护动植物与自然,哪怕从人本主义和理性投资角度,都是很合算的。别的不提:一棵树的光合反应提供的氧气,比一台氧气面罩就要合算多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