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客家文化认同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评价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c8541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生是传承文化的一代,对中职生进行客家文化认同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构建以身份意识、文化认同、传承践行为目标,设置课程体系、活动体系和评价体系的“CAE”客家文化认同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源技师学院为例,阐述具体的实施路径,并进行评价反馈,就进一步完善该体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客家文化 认同教育体系 中职生
  课 题:本文系项目基金——河源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HYSK15Z05)研究成果。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几千年的迁徙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语言、戏剧、音乐、舞蹈、工艺、民俗、建筑、饮食等方面。客家人有着强烈的族群认同意识,族群认同是对自身身份与文化的认同。然而,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外来文化不断入侵,在现代中职生的身上,几乎看不到客家文化传承的迹象。而客家文化对于客家地区中职生的思想、行为、心理、语言及道德观念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起着指导、调节和规范作用。因此,在中职生中进行客家文化传承教育迫在眉睫。
  “中职生客家文化认同及教育研究”课题组对河源市6所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了客家文化认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职生的客家身份认识模糊,主动传承客家文化的意愿不强,主要原因是中职生认为客家文化对其就业创业无帮助。这说明功利主义对中职生的客家文化认同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对客家地区的中职生进行客家文化认同教育迫在眉睫,及时教育中职生寻根溯源,崇尚先祖,唤醒其身份认同意识,而且能够让其深刻感悟祖先传承下来的客家文化精神能够指导其职业发展,并能够承传与弘扬客家文化。本文以河源技师学院为例,构建了客家文化认同教育体系的目标与内容,并对实施与评价进行论述。
  一、中职生客家文化认同教育体系内容
  为使教育更好地为中职生就业创业服务,让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后继有人,本文构建以利于中职生就业创业,增强客家身份意识,增强客家文化认同感以及传承践行客家文化为目标,以课程体系(Course)、活动体系(Activity)和评价体系(Evaluation)为内容的“CAE”客家文化認同教育体系,包括三个类别:一是课程体系,由自编教材、必修课、选修课、讲座及主题班会构成;二是活动体系,如创设校园文化、专题黑板报评比、相关比赛及参观客家文化博物馆和企业等;三是评价体系,从学生、教师和企业三方面进行多元评价。该体系目标在于让中职生充分认识客家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包括客家人的迁徙历史、服饰、饮食、名人、谚语、山歌、精神等,唤醒其客家人身份意识,增强认同感、亲近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并将客家文化精神融入到就业创业中,增强主动弘扬客家文化的意愿。
  1.课程体系
  课堂是中职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自编教材,合理安排课程和主选修新形式,辅以系列讲座和主题班会课深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多维度学习客家文化知识。主要通过以下几种课堂类型实施。
  一是相关专业主修客家文化。主修课程也就是必修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在与客家文化有关的专业,如导游、文秘、烹饪、设计等,以主修形式开设客家文化课程,全面系统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就业创业紧密联系,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种载体和教学活动,增强客家文化课程的趣味性、吸引力,促进学生对客家人身份认知的全面提升,让客家文化深入学生内心,并对其言行、专业上有所指导。如学习客家传统风俗,拓宽了导游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专业能力,而客家经典建筑的学习,又能够让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设计中得到启发与灵感。
  二是其他专业选修客家文化。必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面向全校开设客家文化欣赏的选修课,给对客家文化有兴趣的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的空间。采用奖励机制,选修这一课程并取得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客家文化课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客家文化的积极性。同时可以营造整个校园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耳濡目染。
  三是定期开展讲座。定期开展讲座,系统、循序渐进地讲授客家文化相关知识,是扩大学生知识面的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如邀请客家山歌传承人开办《传承客家文化唱响客家山歌》讲座,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客家山歌的魅力,学习客家山歌中所体现的客家精神,如客家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劳作精神,这与许多企业所要求的员工素养息息相关。
  四是特制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主题班会来提高认识、开展教育,对促进学生的成长、树立人生观起着重要的作用。每月一次,学校层面设定客家文化主题班会课,由班主任实施教育教学,利用讲述客家故事、播放视频等形式进一步传播客家文化。如“客家家训”主题班会,由班主任精心统筹布局,通过“客家家训知识讲解——客家名人示例——按姓氏分组,学生上网找资料——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畅谈本家族的家训——班主任总结”四个步骤,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客家家训的同时,感受客家家训精髓,将客家精神注入学生内心深处,使其能够在学习工作中实践与传承。
  2.活动体系
  活动体系是辅助课程体系,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在活动体系中,首当其冲是要营造出全校共同学习的氛围。有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的烘托及课程学习的基础,再面向全校开展丰富多样的客家文化主题活动,就会相得益彰。
  一是创设校园客家文化学习环境。首先,每月举办一次客家文化专题的黑板报评比。设定黑板报主题,如“客家精神伴我行”,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由客家文化教育小组安排人员进行公平公开评比,评比结果将公布在宣传栏上,并对获奖班级进行文明班加分等奖励。这样不但可以传播客家文化,更能够促进班级团结合作。
  其次,系部和教学楼宣传栏、社团、宿舍楼宣传栏等,由浅入深地进行客家文化普及,定期更新内容,增加宣传力度。在校图书馆设立客家文化书籍与资料查阅专柜,让有兴趣的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再次,举办客家文化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客家人的迁徙历史、客家名人、客家谚语及主要客家文化精神等,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客家文化气息,唤起其客家文化意识共鸣。
  二是结合专业特色举办客家文化比赛。客家文化比赛的意义在于使更多的学生意识到客家文化的重要性,进而强化客家文化教育的效果。结合专业特点,在每年的技能节中加入客家文化类比赛。如在导游专业增设客家山歌比赛项目,在幼师专业增设客家舞蹈创作比赛,在烹饪专业开展客家菜烹饪比赛,全校性开展客家文化知识竞赛及客家文化讲解比赛等。利用比赛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客家文化及专业技能的发展,提升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
  三是定期外出参观与实践。外出参观与实践是将学校教育的知识生活化、社会化,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使理论化的客家文化在学生内心能够自觉自醒。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客家文化博物馆及企业,观察企业文化中如何把客家文化融入企业管理,让学生切身意识到客家文化对就业创业的影响,提高其对客家文化认同感与传承意识。
  3.评价体系
  客家文化认同教育的评价体系采用多个评价主体的综合评价,打破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评价为主体的方式,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式,从而能够综合反映该教育体系的实施效果。客家文化认同教育体系评价自、互评和教师评价都是从“身份认同”“学习兴趣”“践行意愿”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二、中职生客家文化认同教育体系实践的效果
  经过一年的客家文化教育实践,通过校园环境的烘托、系统课程的学习、讲座的熏陶,教育工作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多元评价反馈得知,客家文化认同教育体系初显成效,初步实现了体系目标。
  1.唤醒中职生认同客家身份的意识
  在体系实施之前,中职生对于自身客家身份存在模糊印象,不能明确自己的身份,不了解客家人的来源及发展历史。通过学习客家文化,了解到自己的祖先就是古代中原汉族,意识到自己是“北佬”的后代,但不再使用这一称呼。这是身份意识觉醒的最好证明。
  2.激发中职生自主学习客家文化的兴趣
  通过凝聚校园文化、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等各种教育形式,提供了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空间。同时教师改变教学策略,紧密围绕教学为就业创业服务,根据专业因材施教,让学生看到客家文化在促进专业知识上的价值,从而激发其自主学习兴趣,实现了由教学到教育的转变。
  3.提高中职生自主践行客家文化的意愿
  从实践上说,客家文化认同不仅仅是文化的认同,更是对自身的一种探索,文化的价值也不止体现于思想层面上,更要在实际行动中占据一席之地。正是因为通过体系的教育,中职生意识到客家文化对于自身就业创业的指导意义,自主参与客家文化相关活动的意愿增强。一年的实践虽短暂,但已初步实现了体系的目标,值得教育工作者更进一步去完善体系,以便更好地为中职生就业创业服务。
  三、小结
  客家文化认同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教育就能够顺利充分完成的,亦需要社会方面的顶层设计及家庭方面的积极配合。缺少社会教育这个大家庭的支撑,学校教育显得有点势单力薄。作为客家地区的家庭如果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对后代进行传统文化熏陶,也会让学校教育孤军奋战。对于社会和集体而言,客家文化认同教育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宏观的、长远的。
  参考文献:
  [1]黄志繁.什么是客家——以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为中心[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4).
  [2]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1).
  [3]李重庵.非遗保护、文化认同与非遗教育[N]. 光明日报,2016-7-29.
  [4]蒋述卓.以文化认同论为基础的国情教育模式探索[N].光明新闻,2008-11-22.
  [5]宋志华.谈高校社团文化认同教育体系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2(9).
  (作者单位:河源技師学院)
其他文献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 教学评价 学生学习效果 教师教学工作  自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在技工院校中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试点工作以来,一体化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个春秋。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具体的、符合实际的典型工作任务的设置,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工作过程完成学习活动的课程。较传统的课程,一体化课程的学习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
2018年3月25日开始,报告团第六组成员先后前往吉林省的长春市、吉林市、珲春县与辽宁省的铁岭市、鞍山市以及阜蒙县开展世赛宣讲活动。  世赛短短几天的经历,让我见识了世界先进国家的技术水平,我深知自己与“大国工匠”的距离还很远,成绩已经成为过去,未来的路还很长。今后,我一定谦虚谨慎,继续学习,把世赛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与更多青年一起,在技能成才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在奋斗中实现
摘 要:本文以宜兴中专数控技术专业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现代化实训基地为例,从基地规划、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生产性实训运行管理等方面,阐述了产教深度融合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在提高数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其对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控技术 产教深度融合 现代化实训基地  课 题:本文为2017无锡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专项研究课题“数控技术
摘 要:“微课”以其短、小、精、趣的特征影响着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而屏录式微课具有操作简单、容易实现的特点,在计算机应用软件类的课程学习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将根据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辅导困难的特点,对实践“屏录式微课进课堂”的五个基本步骤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以“设置段落格式”一课的第一课时为例进行了举例说明。实践“屏录式微课进课堂”的有效尝试,能使中职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能使
爱尔兰是世界技能组织历史最悠久的成员之一,拥有深厚的技能大赛历史。但本次的全国技能总决赛是爱尔兰第一次将所有技能大赛汇集在一个场馆中举行。  2019年3月举行的首届爱尔兰全国技能总决赛(Ireland Live Skills),共有120名年轻人参加了25个项目的比赛,争夺代表爱尔兰参加2019年喀山世界技能大赛的资格,展示他们在国际舞台上的技术水平。  爱尔兰正在筹办2020年世界技能全体成员
摘 要:本文以慈溪地域文化为例,阐述了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地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论证其必要性,同时通过文化、人物、风物、名胜、语言、实践活动等六方面,探讨了渗透地域文化的方法并分享实例,并明确了操作的原则与具体做法。  关键词:中职语文 地域文化 慈溪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认为,中职语文教学在完成“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的课程任务的同时,要“弘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为经济服务的特色使其具有了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责任和义务。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传承民间美术的必要性、思路和方法,以期利用民间美术资源更好地在高职院校实施美术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 民间美术 传承与发展  中国民间美术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是为丰富、美化劳动人民生活而出现的。中国民间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
濉溪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7年,是安徽省首批国家改革与发展示范性中职学校,安徽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学校,濉溪县唯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学校办学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管理机制健全高效,基础设施比较完备,专业建设面向市场,德育工作扎实有效,教师队伍稳定敬业,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当前,学校正在积极推进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
对于男性来说,一些需要用“肾上腺素”来完成的工作才能激发他们内心的渴望。作为全球领先的男士护肤专业品牌,这次的工作就在极地冰岛。  “世界上最男人的工作”是某化妆品牌的又一次创新之举。其通过与《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版《华夏地理》杂志合作招募和培训的冰岛极地探索队员,将一起深入冰川与火山的世界,探寻及报导冰岛地质文化。  极地是每一个男人都向往的地方,它意味着探索、挑战。同样具有探索精神的“某化妆品牌
贵州首钢水钢技师学院目前是六盘水市唯一一所技师学院。通过“走上去”争政策争资金争项目,“走出去”扩视野寻合作谋发展,“走下去”强基础抓质量提形象,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市场办学之路。该学院是国家级、省级、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有国家级、省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是贵州省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贵州省教育扶贫百校基地,先后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贵州省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