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以科学的就业指导理论为基础,伴随着大量的就业指导实践,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有声有色,就业指导的体系架构已基本形成,在就业指导的功能和内容、方法和手段、机构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和深度。健全和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在做好常规化就业指导的基础上,深化个性化就业指导,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完成以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的转变,成为目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重心。
就业指导的现状分析
目前,就业指导架构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各高校都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加大了投入,使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地拓宽领域,并向纵深发展。与此同时也明显存在着一些问题:
1.体现在就业指导的功能和内容上
目前就业指导的内容比较片面和狭隘,只考虑眼前的问题,如一般形势介绍,就业政策、规定的诠释,应聘技巧的传授,招聘信息服务等,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表面上看似有效,实际上缺乏指导学生进行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没有从根本上告诉学生如何去分析社会职业发展动向与前景,如何根据个人特点与就业实际合理定位,如何把现时的就业与个人生涯规划、未来的事业发展有效地结合。
2.体现在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上
首先是大众化的指导多于个性化的指导,缺乏分类指导、差异化指导和一对一指导,忽视学生个性特征,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其次是阶段式指导多于全程化指导,缺乏系统化的指导,没有将两种方式有机结合,按照全程化安排、分阶段实施,循序渐进地贯穿于对学生培养教育的全过程。
3.体现在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上
缺乏对相关人员长期化和系统化的培养,队伍的稳定性和人员的综合素质都存在较大问题。
学生方面由于缺乏对职业和自我的合理认识,同样存在着诸多问题:职业选择和决策的能力不足,期望值设定不合理,定位不科学,知识结构不合理,职业目标不明确,生涯准备不足等。这些问题既有共同的,也有个性的。
为了使就业工作更上一个台阶,针对存在的问题,学院探索和开展了“基于大学生职业倾向基础上的个性化就业指导”的项目研究和实践,建立和完善与就业课程并行的就业指导体系,在做好常规化就业指导的同时,以一套系统、两个基础、四种途径、六个专题教育方案(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职业倾向测评体系,科学系统地设定测评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检测评价;做好专兼职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和职业倾向测评基地建设;通过大学生职业倾向测评、就业指导课程、个性化咨询指导、职业能力训练这四种途径和以霍兰德六种人格类型为基础的六个专题教育方案),深化个性化就业指导,因为个性化指导才是就业指导的魅力和生命所在。个性化就业指导是指以培养学生独立人格,挖掘潜能,促进个性化就业和生涯发展为目标,在尊重个体主体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专业化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按各自方式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开发潜能,培养就业竞争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就业和多元化发展。
就业指导模式的探究和创新
就业指导基本模式包括课程、讲座、咨询、参观、实习、活动、网络学堂等,一般以团体化形式进行,解决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共性需求。
基于职业倾向测评的就业指导模式作为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新型模式,用于分类指导、差异化指导和一对一指导,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1.要建立职业倾向测评体系
职业倾向测评是随着现代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它借助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管理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知识,通过人机测评、情景模拟等技术,对人才的知识水平、能力及其职业倾向、工作技能、个性特征和发展潜能进行测量,根据工作岗位要求及组织特性进行评鉴,从而实现对人才准确、深入的了解,将最合适的人用到最合适的工作岗位上(人岗匹配),以实现最佳工作绩效的一种测量与评价方法。通过职业倾向测评可以达到3个主要目的:一是可以比较科学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能力特长、兴趣爱好、价值观、职业倾向等,以此作为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职业定位的工具,帮助学生因势利导,明确自己的择业和发展方向;二是通过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素质结构评价,使个人能够根据测评结果判断,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从“被动就业”积极转向“主动择业”,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与职业,让自己赢在职场的起跑线上,成为抢手的职场新人;三是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基本职业倾向,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接受教育培训,并在实践中尽量扬长避短,使自我能够更好地全面发展。
职业倾向测评作为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必不可少的工具,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实际工作中,不仅仅只是运用这个工具,给学生进行职业倾向测评,而且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测评样本数据,进行总结和提炼,作为其职业倾向常模,以此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科学分析,初步形成职业倾向测评体系中学生的素质结构。
2.基于职业倾向测评开展系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
基于职业倾向测评开展系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以霍兰德六种人格类型为基础,以在职业倾向测评中对学生的素质结构评价为依据,将有共同需要或问题的学生组成团体,建立个性化同类就业互助群体,把个性特点相近、兴趣爱好相同、职业理想基本一致的学生组织成一个互动交流的群体,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进行分类指导,为他们在职业选择、生涯规划中提供咨询、建议和帮助等。同时在这个互动交流的群体中,通过同类就业互助群体成员间的互动,多元价值观与信息的交流,促使个体在相互的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群体中他人的关系,发展与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归属感,体验互助与互利,发展良好的适应行为,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这个互助的过程,“和别人一样”的体验,使学生能够发展特长,弥补不足,自我成长。 二是通过职业倾向测评,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能力特长、兴趣爱好、价值观、职业倾向等,对学生进行个体的素质测评整体诊断之后,进行一对一相应的咨询与干预工作,帮助解决困扰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提升素质技能。
在进行一对一就业指导时,要积极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要提供适宜的背景环境、角色扮演、情景设置,让学生去体验、观察和思考自身及周围人持有情感的方式和行为模式等。师生间是平等的对话者、合作者,教师要善于尊重、倾听,运用开放式的提问,与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了解自己的情感、价值、行为、心理、心态等诸方面,使之醒觉与蜕变。通过体验让学生得到一种真实的感受,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并不断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完善人格,学会用全新的角度看待生活和工作,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创造快乐生活、快乐工作、快乐成长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自我价值得以实现,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基于职业倾向测评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模式,始终在一套系统、两个基础、四种途径、六个专题教育方案相辅相成的体系中运作,其体系也为基于职业倾向测评的就业指导模式提供了基本保证。
本文系“北京地区高校就业特色工作项目”成果展示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
就业指导的现状分析
目前,就业指导架构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各高校都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加大了投入,使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地拓宽领域,并向纵深发展。与此同时也明显存在着一些问题:
1.体现在就业指导的功能和内容上
目前就业指导的内容比较片面和狭隘,只考虑眼前的问题,如一般形势介绍,就业政策、规定的诠释,应聘技巧的传授,招聘信息服务等,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表面上看似有效,实际上缺乏指导学生进行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没有从根本上告诉学生如何去分析社会职业发展动向与前景,如何根据个人特点与就业实际合理定位,如何把现时的就业与个人生涯规划、未来的事业发展有效地结合。
2.体现在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上
首先是大众化的指导多于个性化的指导,缺乏分类指导、差异化指导和一对一指导,忽视学生个性特征,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其次是阶段式指导多于全程化指导,缺乏系统化的指导,没有将两种方式有机结合,按照全程化安排、分阶段实施,循序渐进地贯穿于对学生培养教育的全过程。
3.体现在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上
缺乏对相关人员长期化和系统化的培养,队伍的稳定性和人员的综合素质都存在较大问题。
学生方面由于缺乏对职业和自我的合理认识,同样存在着诸多问题:职业选择和决策的能力不足,期望值设定不合理,定位不科学,知识结构不合理,职业目标不明确,生涯准备不足等。这些问题既有共同的,也有个性的。
为了使就业工作更上一个台阶,针对存在的问题,学院探索和开展了“基于大学生职业倾向基础上的个性化就业指导”的项目研究和实践,建立和完善与就业课程并行的就业指导体系,在做好常规化就业指导的同时,以一套系统、两个基础、四种途径、六个专题教育方案(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职业倾向测评体系,科学系统地设定测评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检测评价;做好专兼职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和职业倾向测评基地建设;通过大学生职业倾向测评、就业指导课程、个性化咨询指导、职业能力训练这四种途径和以霍兰德六种人格类型为基础的六个专题教育方案),深化个性化就业指导,因为个性化指导才是就业指导的魅力和生命所在。个性化就业指导是指以培养学生独立人格,挖掘潜能,促进个性化就业和生涯发展为目标,在尊重个体主体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专业化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按各自方式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开发潜能,培养就业竞争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就业和多元化发展。
就业指导模式的探究和创新
就业指导基本模式包括课程、讲座、咨询、参观、实习、活动、网络学堂等,一般以团体化形式进行,解决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共性需求。
基于职业倾向测评的就业指导模式作为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新型模式,用于分类指导、差异化指导和一对一指导,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1.要建立职业倾向测评体系
职业倾向测评是随着现代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它借助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管理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知识,通过人机测评、情景模拟等技术,对人才的知识水平、能力及其职业倾向、工作技能、个性特征和发展潜能进行测量,根据工作岗位要求及组织特性进行评鉴,从而实现对人才准确、深入的了解,将最合适的人用到最合适的工作岗位上(人岗匹配),以实现最佳工作绩效的一种测量与评价方法。通过职业倾向测评可以达到3个主要目的:一是可以比较科学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能力特长、兴趣爱好、价值观、职业倾向等,以此作为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职业定位的工具,帮助学生因势利导,明确自己的择业和发展方向;二是通过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素质结构评价,使个人能够根据测评结果判断,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从“被动就业”积极转向“主动择业”,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与职业,让自己赢在职场的起跑线上,成为抢手的职场新人;三是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基本职业倾向,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接受教育培训,并在实践中尽量扬长避短,使自我能够更好地全面发展。
职业倾向测评作为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必不可少的工具,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实际工作中,不仅仅只是运用这个工具,给学生进行职业倾向测评,而且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测评样本数据,进行总结和提炼,作为其职业倾向常模,以此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科学分析,初步形成职业倾向测评体系中学生的素质结构。
2.基于职业倾向测评开展系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
基于职业倾向测评开展系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以霍兰德六种人格类型为基础,以在职业倾向测评中对学生的素质结构评价为依据,将有共同需要或问题的学生组成团体,建立个性化同类就业互助群体,把个性特点相近、兴趣爱好相同、职业理想基本一致的学生组织成一个互动交流的群体,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进行分类指导,为他们在职业选择、生涯规划中提供咨询、建议和帮助等。同时在这个互动交流的群体中,通过同类就业互助群体成员间的互动,多元价值观与信息的交流,促使个体在相互的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群体中他人的关系,发展与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归属感,体验互助与互利,发展良好的适应行为,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这个互助的过程,“和别人一样”的体验,使学生能够发展特长,弥补不足,自我成长。 二是通过职业倾向测评,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能力特长、兴趣爱好、价值观、职业倾向等,对学生进行个体的素质测评整体诊断之后,进行一对一相应的咨询与干预工作,帮助解决困扰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提升素质技能。
在进行一对一就业指导时,要积极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要提供适宜的背景环境、角色扮演、情景设置,让学生去体验、观察和思考自身及周围人持有情感的方式和行为模式等。师生间是平等的对话者、合作者,教师要善于尊重、倾听,运用开放式的提问,与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了解自己的情感、价值、行为、心理、心态等诸方面,使之醒觉与蜕变。通过体验让学生得到一种真实的感受,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并不断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完善人格,学会用全新的角度看待生活和工作,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创造快乐生活、快乐工作、快乐成长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自我价值得以实现,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基于职业倾向测评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模式,始终在一套系统、两个基础、四种途径、六个专题教育方案相辅相成的体系中运作,其体系也为基于职业倾向测评的就业指导模式提供了基本保证。
本文系“北京地区高校就业特色工作项目”成果展示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