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已经成为影响学校今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科研管理制度的创新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文章从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科研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和原则,提出了科研管理制度创新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科研管理制度 创新
[作者简介]刘兆媛(1980- ),女,天津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科研处,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科研管理工作;武少文(1954- ),男,山西运城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主要从事科研管理工作。(天津 300451)
[课题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完善职业院校管理制度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E4003,课题主持人:马连华)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029-02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的科研地位也日益受到重视,科研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的较好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科研水平的高低是学院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
一、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制度是一种社会博弈规则,是人们所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框架,它提供的一系列规则由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方面构成。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创立一套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制度来规范教师及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行为,以实现既定的科研管理目标。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还存在这一些问题。
1.对科研定位的认识还不够清晰。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获得了蓬勃发展的契机,但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还处于十分薄弱的状态。科研工作定位的不明确,正是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高职院校在科研管理工作中采用了照搬本科院校科研管理的模式,造成了管理模式与实际科研现状的严重脱节,使得科研管理工作不能做到行之有效。特别是在科研工作导向的问题上出现了很多不当之处,从而使得高职院校很难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科研管理制度。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初衷只是为了职称评定或者完成学校规定的科研工作量,从而忽视了对自身业务素质提高的作用,无法在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2.缺乏专业的科研团队。科研团队作为以科研创新为目的的组织,突出多学科、多部门的学术写作与学科交叉,不是单纯的科研人员的组合,而是将人才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突出科学研究与开发这一主体内容,将学术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提高创新的高度。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科研团队是拥有团队精神的科研人员的组合。然而,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缺乏专门的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团队,专业带头人资源匮乏,科研团队组织松散,同时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和管理也还没有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加之高职院校本身的科研基础就比较薄弱,因此很难产生具有重大价值的科研成果。
3.科研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科研工作作为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劳动,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因此,建立一套符合高职院校的科研评价机制就成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一套完善的科研评价机制可以使教师从事科研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并有效提高科研水平。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评价机制往往仅仅是从发表论文、申报课题的数量上对科研工作量进行量化统计,而忽视了质量的问题,这就造成了教师仅仅以职称评定或完成科研工作量为目的进行科研活动,忽视了科研工作的真正内涵。
4.科研服务水平不高。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者应该从更为人性化地开展各项科研管理工作,做到以人为本,因势利导。科研管理活动应该以调动、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为出发点,充分发挥高等学府人才集中的优势,积极开展科研各项活动。然而,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学院的科研活动和科研能力已成为评价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从而导致了科研工作和统计工作不断庞大和加重。而目前大多科研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人工来进行,即通过Excel、Word等办公软件或者简单的数据库采集系统(如FoxPro等)来处理大量的数据。这种方式不仅给科研管理人员带来了繁重的工作量,并且造成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工作人员之间缺少必要和及时的沟通,难以反映该校的科研现状,信息传递流转失真且速度慢,造成了科研管理的综合水平还不够成熟。
二、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学院的发展首先依赖于内部决策者和管理者不断更新的理念。从更严格的意义上来讲,对于一个勇于创新的团体或管理者而言,意识和理念往往成为正式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因此,在观念上,要求我们不断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从学院管理总体上来看,缺少一种开放机制,与外部环境缺乏一定的沟通。随着学校组织边际的不断扩大,在理念上应打破原来狭隘封闭的藩篱,整合现有资源,不断吸取兄弟学校办学的长处,根据学校实际借以对学校的管理制度进行“修正”或创新。
科研管理是遵循教育科研的规律,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科研工作,有效地发挥人、财、物、时间、信息等重要作用,完成学院的科研任务,而科研管理制度正是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必备条件。科研管理制度的创新是科研管理工作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原动力。一套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的应用,可以促进科研管理的创新,而科研管理的创新又将会在更高的一个层次上推动制度的创新。这二者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机制。科研管理制度本身就具有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特性,它的制定和实施为科研管理工作取得成效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可以使科研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发展。
三、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创新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制度的创新中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服务至上”的原则。科研管理工作要从关注“人”这个主体出发,将对于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尊重、关心和信任作为制定管理制度的首要原则,发挥他们在科研工作中的核心作用,通过管理的新模式充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科研工作的实际效益,实现发展和创新这一目标。
2.具有系统性的原则。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制度不是由一个文件或规定就可以构成的。它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各个制度之间相辅相成。在对科研管理制度进行创新时,就必须体现系统性这一特征,各个制度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从而形成一个体系结构,能起到对科研全过程进行监控的作用。
3.体现目的性的原则。制度的建设本身就觉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科研管理制度是针对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而制定的,用于规范科研行为中具体的行为、措施,以及在开展科研工作的可行性等。制度建设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科研工作的成败,因此制度的建设必须具有针对性。特别是在制定激励措施时,一定要明确在达到制度的要求后才能获得相应的收益,以激发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4.完善的可操作性。科研管理制度在形成以后,要应用到实际的科研管理工作中去,这就要求它具有可操作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脚踏实地;二是制度的内容要细化,特别是指标体系的具体量化,尤其是在制定激励机制的划分标准上更要做到细致翔实。
四、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创新的途径
1.增强科研意识,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科研管理模式。高职院校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科研,它直接关系到学院品牌的建立。学院应根据学院的发展目标,确立今后科研工作发展以及重点研究的方向和领域,积极培养和引进科研人才,形成梯队式的科研队伍,逐渐形成自身的科研特色。学院层面应增强对科研工作的宏观指导和长期规划,将科研工作纳入教师考核的指标中,制定相关政策调动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特别是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还要健全科研管理体系,增强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监督力度,逐步引领科研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高职院校应该立足地方资源和地方特色的挖掘,立足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开展科学研究。
2.引用竞争机制,完善激励机制。科研管理制度的创新,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科研工作的热情。这不仅需要引用合作型的竞争机制,更要求学院有一套完善的激励体系。在目前的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中,存在着课题小型化、信息沟通不畅、资源共享困难等难题,这就造成了难以形成创新群体的情况。因此,一种新型的竞争机制就应运而生。它提倡团队良性竞争,以合作为基础,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辩证关系,促进不同课题间的科研人员相互合作与联系,在动态的过程中形成合力,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还应提倡在高职院校之间展开竞争与合作,以利于提高等职业学院整体的科研能力。
调动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首先,激励制度要体现多样性,对不同级别的科研课题实行不同的奖励政策,对于获得资金支持的项目要实现奖励,更要重点对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方面、专利等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的项目实行奖励。其次,将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科研管理工作的激励机制不能只局限于发放奖金等物质手段,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奖励,使得教师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再次,鼓励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对科研项目运行的培训工作。由于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创立时间不长,或者是从其他体制的学校转变而来,形成了教师缺乏科研经验的问题。这就要求科研管理工作者加强对广大教师科研素养的培训,特别是做好院级科研课题的管理工作,以院级科研课题为突破点。对于校内完成较好的课题,也可以在今后的更高层次课题的评选中进行推荐。而对于申报较高层次课题时未能通过的,也可以转为院级课题,满足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参与和企业等进行的横向课题研究,将其纳入年度科研工作量的统计中。
3.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一套完整的评价机制主要是有评价机构和评价机制组成的。高职院校的评价机构一般是由学院的学术委员会担任的,建有一套严格、严肃、严明的工作规范和纪律,拥有独立工作的权利,同时又有明确的职责。评价制度提供评价标准、方式、步骤等操作方面的要求。科研评价制度的建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一原则。将建立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作为其目的之一,建立不同职称、不同岗位的科研工作量定性机制,打破原有的平均分配主义,充分调动科研人员从事工作积极性,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科研队伍。高职院校应制定科研的评价机制,促进高职教师掌握当今应用型技术的发展趋势,以科研带动教学改革,用科研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国杰,马云启.大学科学研究管理创新路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0(12).
[2]潘兆光. 浅谈高职院校科研评价机制的创新[J].今日南国,2010(3).
[3]覃文,付晓春,马丽萍.创新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科研管理制度[J].职业技术,2009(4).
[4]郑力军.高职高专院校科研管理创新探究[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
[5]朱勤.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4).
[关键词]高职院校 科研管理制度 创新
[作者简介]刘兆媛(1980- ),女,天津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科研处,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科研管理工作;武少文(1954- ),男,山西运城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主要从事科研管理工作。(天津 300451)
[课题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完善职业院校管理制度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E4003,课题主持人:马连华)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029-02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的科研地位也日益受到重视,科研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的较好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科研水平的高低是学院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
一、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制度是一种社会博弈规则,是人们所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框架,它提供的一系列规则由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方面构成。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创立一套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制度来规范教师及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行为,以实现既定的科研管理目标。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还存在这一些问题。
1.对科研定位的认识还不够清晰。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获得了蓬勃发展的契机,但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还处于十分薄弱的状态。科研工作定位的不明确,正是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高职院校在科研管理工作中采用了照搬本科院校科研管理的模式,造成了管理模式与实际科研现状的严重脱节,使得科研管理工作不能做到行之有效。特别是在科研工作导向的问题上出现了很多不当之处,从而使得高职院校很难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科研管理制度。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初衷只是为了职称评定或者完成学校规定的科研工作量,从而忽视了对自身业务素质提高的作用,无法在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2.缺乏专业的科研团队。科研团队作为以科研创新为目的的组织,突出多学科、多部门的学术写作与学科交叉,不是单纯的科研人员的组合,而是将人才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突出科学研究与开发这一主体内容,将学术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提高创新的高度。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科研团队是拥有团队精神的科研人员的组合。然而,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缺乏专门的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团队,专业带头人资源匮乏,科研团队组织松散,同时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和管理也还没有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加之高职院校本身的科研基础就比较薄弱,因此很难产生具有重大价值的科研成果。
3.科研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科研工作作为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劳动,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因此,建立一套符合高职院校的科研评价机制就成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一套完善的科研评价机制可以使教师从事科研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并有效提高科研水平。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评价机制往往仅仅是从发表论文、申报课题的数量上对科研工作量进行量化统计,而忽视了质量的问题,这就造成了教师仅仅以职称评定或完成科研工作量为目的进行科研活动,忽视了科研工作的真正内涵。
4.科研服务水平不高。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者应该从更为人性化地开展各项科研管理工作,做到以人为本,因势利导。科研管理活动应该以调动、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为出发点,充分发挥高等学府人才集中的优势,积极开展科研各项活动。然而,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学院的科研活动和科研能力已成为评价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从而导致了科研工作和统计工作不断庞大和加重。而目前大多科研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人工来进行,即通过Excel、Word等办公软件或者简单的数据库采集系统(如FoxPro等)来处理大量的数据。这种方式不仅给科研管理人员带来了繁重的工作量,并且造成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工作人员之间缺少必要和及时的沟通,难以反映该校的科研现状,信息传递流转失真且速度慢,造成了科研管理的综合水平还不够成熟。
二、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学院的发展首先依赖于内部决策者和管理者不断更新的理念。从更严格的意义上来讲,对于一个勇于创新的团体或管理者而言,意识和理念往往成为正式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因此,在观念上,要求我们不断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从学院管理总体上来看,缺少一种开放机制,与外部环境缺乏一定的沟通。随着学校组织边际的不断扩大,在理念上应打破原来狭隘封闭的藩篱,整合现有资源,不断吸取兄弟学校办学的长处,根据学校实际借以对学校的管理制度进行“修正”或创新。
科研管理是遵循教育科研的规律,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科研工作,有效地发挥人、财、物、时间、信息等重要作用,完成学院的科研任务,而科研管理制度正是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必备条件。科研管理制度的创新是科研管理工作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原动力。一套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的应用,可以促进科研管理的创新,而科研管理的创新又将会在更高的一个层次上推动制度的创新。这二者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机制。科研管理制度本身就具有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特性,它的制定和实施为科研管理工作取得成效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可以使科研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发展。
三、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创新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制度的创新中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服务至上”的原则。科研管理工作要从关注“人”这个主体出发,将对于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尊重、关心和信任作为制定管理制度的首要原则,发挥他们在科研工作中的核心作用,通过管理的新模式充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科研工作的实际效益,实现发展和创新这一目标。
2.具有系统性的原则。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制度不是由一个文件或规定就可以构成的。它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各个制度之间相辅相成。在对科研管理制度进行创新时,就必须体现系统性这一特征,各个制度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从而形成一个体系结构,能起到对科研全过程进行监控的作用。
3.体现目的性的原则。制度的建设本身就觉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科研管理制度是针对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而制定的,用于规范科研行为中具体的行为、措施,以及在开展科研工作的可行性等。制度建设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科研工作的成败,因此制度的建设必须具有针对性。特别是在制定激励措施时,一定要明确在达到制度的要求后才能获得相应的收益,以激发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4.完善的可操作性。科研管理制度在形成以后,要应用到实际的科研管理工作中去,这就要求它具有可操作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脚踏实地;二是制度的内容要细化,特别是指标体系的具体量化,尤其是在制定激励机制的划分标准上更要做到细致翔实。
四、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创新的途径
1.增强科研意识,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科研管理模式。高职院校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科研,它直接关系到学院品牌的建立。学院应根据学院的发展目标,确立今后科研工作发展以及重点研究的方向和领域,积极培养和引进科研人才,形成梯队式的科研队伍,逐渐形成自身的科研特色。学院层面应增强对科研工作的宏观指导和长期规划,将科研工作纳入教师考核的指标中,制定相关政策调动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特别是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还要健全科研管理体系,增强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监督力度,逐步引领科研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高职院校应该立足地方资源和地方特色的挖掘,立足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开展科学研究。
2.引用竞争机制,完善激励机制。科研管理制度的创新,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科研工作的热情。这不仅需要引用合作型的竞争机制,更要求学院有一套完善的激励体系。在目前的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中,存在着课题小型化、信息沟通不畅、资源共享困难等难题,这就造成了难以形成创新群体的情况。因此,一种新型的竞争机制就应运而生。它提倡团队良性竞争,以合作为基础,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辩证关系,促进不同课题间的科研人员相互合作与联系,在动态的过程中形成合力,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还应提倡在高职院校之间展开竞争与合作,以利于提高等职业学院整体的科研能力。
调动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首先,激励制度要体现多样性,对不同级别的科研课题实行不同的奖励政策,对于获得资金支持的项目要实现奖励,更要重点对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方面、专利等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的项目实行奖励。其次,将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科研管理工作的激励机制不能只局限于发放奖金等物质手段,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奖励,使得教师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再次,鼓励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对科研项目运行的培训工作。由于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创立时间不长,或者是从其他体制的学校转变而来,形成了教师缺乏科研经验的问题。这就要求科研管理工作者加强对广大教师科研素养的培训,特别是做好院级科研课题的管理工作,以院级科研课题为突破点。对于校内完成较好的课题,也可以在今后的更高层次课题的评选中进行推荐。而对于申报较高层次课题时未能通过的,也可以转为院级课题,满足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参与和企业等进行的横向课题研究,将其纳入年度科研工作量的统计中。
3.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一套完整的评价机制主要是有评价机构和评价机制组成的。高职院校的评价机构一般是由学院的学术委员会担任的,建有一套严格、严肃、严明的工作规范和纪律,拥有独立工作的权利,同时又有明确的职责。评价制度提供评价标准、方式、步骤等操作方面的要求。科研评价制度的建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一原则。将建立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作为其目的之一,建立不同职称、不同岗位的科研工作量定性机制,打破原有的平均分配主义,充分调动科研人员从事工作积极性,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科研队伍。高职院校应制定科研的评价机制,促进高职教师掌握当今应用型技术的发展趋势,以科研带动教学改革,用科研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国杰,马云启.大学科学研究管理创新路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0(12).
[2]潘兆光. 浅谈高职院校科研评价机制的创新[J].今日南国,2010(3).
[3]覃文,付晓春,马丽萍.创新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科研管理制度[J].职业技术,2009(4).
[4]郑力军.高职高专院校科研管理创新探究[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
[5]朱勤.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