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河刀鲚繁殖生物学特性

来源 :淡水渔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大洋河刀鲚繁殖生物学资料,本研究对2020年4-9月采集于大洋河下游河段4处点位的253尾刀鲚进行了繁殖生物学分析.结果显示:大洋河刀鲚样本体长范围175~345 mm,均值为(245±27)mm,体重范围27.7~220.4 g,均值为(67.7±26.7)g,年龄以2龄为主,占74.1%,雌雄总体性比为1:1.13;雌雄鱼初次性成熟体长和年龄分别为229 mm、1.5龄和212 mm、1.2龄.通过成熟系数(GSI)和卵径大小分析,繁殖时间集中在6-7月份,GSI和卵径最高值分别为(15.08±3.94)%、(0.89±0.20)mm,9月GSI降至最低点为(0.65±0.20)%,10月前后刀鲚入海摄食准备越冬.绝对繁殖力范围在10853~84717粒,均值为(44617±26417)粒,相对繁殖力为(364±133)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和体重呈正线性相关,但体重相关优势更为明显.
其他文献
云黄18平均生育日数115天,属于高产、高抗、广适的大豆新品种.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375.8公斤/公顷,较对照平均增产10.5%.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24.5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15.1%.蛋白质含量41.50%,脂肪含量21.12%.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适宜云南省海拔1944米以下区域种植.
近年来,山东省大豆病虫害发生呈上升趋势,发生种类繁多且不断发生演变,生理病害加重、新病虫不断增加.而化学防控仍是目前大豆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总体水平偏低.因此,实现大豆病虫绿色可持续治理,亟需加快抗病虫品种的选育,做好病虫监测预警,集成推行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使用低风险高效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
寄生虫玻片标本制作是做好寄生虫形态观察和分类鉴定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科学的染色方法是制作高质量玻片标本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简单、方便且效果良好的制作残缘璃眼蜱玻片标本的方法,本试验用硼砂卡红对残缘璃眼蜱标本进行染色,采用6种浓度的卡红染液与不染色进行染色效果对比,由此选择一种标本清晰度高、对比性强且状态易于识别的染色浓度.结果表明,80%硼砂卡红染液制作残缘璃眼蜱时,玻片标本轮廓结构最清晰,颜色鲜艳明亮,染色后虫体整体为粉红色,假头和躯体界限分明,可作为残缘璃眼蜱玻片标本染色的条件.
本研究对青鱼-鳙生态混养池塘的水质状况、氮磷收支和利用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养殖期间各水质指标呈波动现象,其中TN(除5月份外)浓度较高,养殖末期(10-11月)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月份,TP含量在4-6月份急剧上升,7-11月份TP含量显著高于4月份.氮磷收支研究表明,饲料是养殖池塘氮、磷的主要来源,占氮总输入的(87.43±0.19)%,占磷总输入的(94.52±0.09)%.底泥沉积、水体渗漏、吸附等综合积累是氮磷输出的主要项目,分别占氮、磷总输出的(72.07±1.04)%和(85.27±1.08)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内蒙古自治区一直是国家重要的“奶罐”,其奶业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奶业作为本地区独具特色的标志性产业,成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推动力.本研究系基于SWOT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内蒙古奶业发展具有规模化养殖程度高、饲草料丰富、乳品质好等优势,但也存在牛源不足、养殖环节利益联结不紧密等劣势;既面临奶源需求旺盛、传统民族奶食品市场广阔等有利发展机遇,也面临进口产品冲击、资源和环境约束趋紧等诸多挑战.为了实现奶业振兴,特提出SO、ST、WO、WT 4种路径.分析认为,应采取推动奶源加工一
吉育115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以系谱法选育的新品种.主要特点是早熟、秆强、高抗花叶病毒、小粒、脂肪含量高,适合生产豆芽和加工纳豆.平均百粒重8.8克,脂肪含量22.43%.2018—2019年吉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68.6公斤/公顷,较对照吉育105增产7.8%.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03.6公斤/公顷,较对照吉育105增产9.8%.该品种适宜在吉林省早熟区域种植.
为探明昆明裂腹鱼(Schizothorax grahami)患“溃疡病”的致病原理,本研究在无菌条件下从患病昆明裂腹鱼体表溃烂处、肝脏与肾脏组织中分离、纯化病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 rDNA、dnaJ、cpn60等基因的序列分析进行细菌种类鉴定,通过回归感染确定其致病性,并以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自患病昆明裂腹鱼分离纯化获得形态大小均一的细菌菌落,随机选取肾脏分离细菌(BL61C)作为试验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菌株BL61C为维氏气单
为了解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两种养殖模式下鲫(Carassius auratus)的形态学指数和肌肉营养成分,实验分别采集体质量(210.04±26.52)g的稻田养殖鲫(以下简称稻田鲫)和池塘养殖鲫(203.74±7.12)g(以下简称池塘鲫)各5尾,测量体质量、体长、尾柄长和尾柄高,解剖并称量两侧肌肉、内脏和肝脏重,计算和比较肥满度(CF)、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尾柄长/尾柄高比值和出肉率(MY);同时测量了两种养殖模式鲫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
本实验旨在研究投喂频率对陆基推水集装箱(简称“陆基集装箱”)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的影响,以确定大口黑鲈在养殖过程中适宜的投喂频率.本实验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62.53±2.15)g,体长为(18.84±0.15)cm的大口黑鲈进行养殖,在陆基集装箱养殖模式下,全程采用大口黑鲈专用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每箱养殖密度均为70尾/m3,设2次/d(F2)、3次/d(F3)、4次/d(F4)三个投喂频率组,每组设置三个重复,实验周期为90 d,分别在实验的第30、60、90天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的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和沉积物氮磷的影响,本试验根据小球藻的添加量0、50、500和5000 mL分为对照组(NC)、低浓度组(LC)、中浓度组(MC)和高浓度组(HC)4个组,每组3个重复,选取初始体重为(14.18±0.93)g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在1000 L的圆形聚乙烯桶中进行室外养殖试验,在桶中加水800 L,饲养50 d,每个重复30尾鱼,测定生长性能和沉积物氮磷含量.结果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