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传统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伴随着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升级,如何提升当代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成为摆在所有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重点课題。本文深入探索“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并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以平面设计课程为例进行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互联网 教育 “教学做”一体化 平面设计
一、背景
2015年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 ”行动计划。“互联网 ”就是“互联网 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互联网 ”有以下六个特征:跨界融合,“ ”本身是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创新驱动,用互联网思维来求变、自我革命,也更能发挥创新的力量;重塑结构,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尊重人性,互联网的力量之所以强大最根本的也是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开放生态,依靠创新、创意、创新驱动,形成生态的融合性;连接一切,连接是有层次的,可连接性是有差异的,连接的价值是相差很大的,但是连接一切是“互联网 ”的目标。
二、“互联网 教育”的变革
国家在宏观层面提出“互联网 ”战略,对高职教育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在于帮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和形成思辨能力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和认知世界,从而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从“黑板 粉笔”到“电脑 课件”,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教育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已经引起思维方式、教学模式、教研方式等系列变革,开启了教育的新时代。“互联网 教育”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便利的学习工具,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不局限于课堂。互联网就像一个开放的图书馆,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获得任何想要的学习资料。但对于学生而言,如果没有老师的正确引导,很容易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迷失方向,因为教育最终还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才能完成。因此,“互联网 教育”不是颠覆当前的教育、学校体制,它只是对传统教育的升级,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互联网 教育”的核心和本质就是基于信息技术,实现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模式的不断优化、学习方式的连续转变。
“互联网 教育”已经深刻影响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在这种模式下的人机互动、人机智能,不仅促使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场所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也倒逼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转变。在这种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应更多地集中在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和吸收知识上,因此,教师要具有前瞻的专业目光,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善于利用新技术,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让教学转变为以技能型、创新型为主,以满足互联网时代的需求。
1.教育理念:“ ”的思维
“互联网 教育”要实现跨界融合,首先要从教育理念上发生改变。
(1)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角色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教育的“主角”。
(2)要体现“学以致用”的理念:高校培养人才培养的导向和学科专业设置要关注市场需要,推动学科跨界融合。
2.课程体系:“适”与“微”
“互联网 教育”时代,碎片化阅读使零碎时间得以充分利用。在此背景下,对课程体系进行设置,突出“适”与“微”。“适”是指适应互联网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微”是指课程内容的精短化。
3.教学模式:理性VS感性
“互联网 教育”重新解构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以互动、参与为特点的新的教学模式,如体验式教学、协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从而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思考。
4.教学空间:全息学习
借助互联网技术,教育不再局限于教室,不再局限于课堂,只要有网络,随时随地可以学习新知识,将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形成立体多维的学习空间。
5.评价方式:大数据导向
在“互联网 教育”时代,行政机构可以通过大数据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监控与评价。社会各阶层也将更容易通过网络介入对教师的评价,同时也完善了对教师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三、“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指导思想是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合理精简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为核心,集知识、技能和态度于一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互联网 教育”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借助于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更便捷地传播教学资源和实现师生教学互动。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制作相应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先了解教学知识,之后教师在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实现抽象与直观的教学交替,最终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是一种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模式。
四、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平面设计课程是一门应用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不爱思考,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上独立性、自主性、探究性均低于普通大学生。并且由于种种原因,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很容易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明显,达不到企业的期望,过时的教学理念更是加剧了这种矛盾。比如部分高职院校因为教育硬件资源缺乏,导致任课老师采用根据教材内容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是通过观摩和模仿教师的相关操作进行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在笔者学院的教学安排中,平面设计课程是一门软件应用类型课程,是以介绍Photoshop cs6软件实际操作为主的课程。这门课程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上课容易,但难把课上“好”。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只注重Photoshop cs6软件操作命令的学习,只是机械地模仿別人的作品,没有创新思维,导致创作出的作品千篇一律,不能呈现艺术美,无法给人一种感官上的冲击。这就要求不能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束缚学生的手脚,要改革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
五、“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课前,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情,把以项目任务为教学单元的知识要点,通过QQ群或微信平台,要求学生在网络上预习课程;在课堂上,通过项目任务实施,突出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可以利用教学视频,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课堂相互交替以及在线离线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实现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在专门的实训场所完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课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在线相互及时解答问题。最后,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及时反馈,并得到更客观合理的教学考核评价。具体操作如下。
1.建立“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
教学设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要实施“互联网 教育”“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就必须推广使用高新技术设备,建设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场所,满足教师“教”的需要,同时也满足学生“学”和“做”的需要。这种教学模式对硬件设备的要求是,能通过互联网快速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源,并可实现虚拟现实交替的课堂教学,同时需具备学生做实操的实训设备等。对于平面设计课程而言,这种实训室硬件比较容易实现,实训室安装可上理论课的黑板、投影仪等多媒体相关设施,并且配有配置较高的电脑和连通网络。笔者学院几间实训室都已达到这种条件,可安排平面设计课程在此教学。
2.构建平面设计课程“互联网 教育”资源平台
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教学单元进行分析设计,确定该教学单元学生需要掌握的全部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同时将这些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编辑成资源,以供学生学习。“互联网 教育”提供了许多优质的信息资源,笔者在平面设计课程信息资源建设方面重点完成以下三个方面:微课建设、微信学习平台公众号建设和精品课程网站建设。
(1)微课建设。笔者首先分析和处理好每节课的知识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点细化为每个微课的知识点:接着精心制作微课,与授课内容相对应,符合教学设计;最后把微课发布在精品课程网站和微信中。
(2)微信学习平台公众号建设。笔者完成4个模块建设:学习资源模块、信息推送模块、协作交流模块、查询模块。学习资源模块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学习资源(如微课)供学生学习。信息推送模块主要完成信息推送功能,教师利用其功能布置课前预习任务,也可以把学生分组,推送不同的信息给不同组别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协作交流模块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用于开展协作学习、问题讨论等。查询模块主要实现信息和资源搜索功能,让学生能快速找到其需要的内容。
(3)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笔者利用学院提供的网络课程建设平台进行建设,整个网站分为教学内容、课程团队、课程资源、考证资料、讨论互动等几大专区来完善,笔者把教学知识点、微课视频、考证复习资料等添加到网站中,以便于学生课前、课后、考证的学习。
3.课前预先公布教学内容
课前是知识传授的主要阶段,教师将教学目标、学习任务以及重点、难点等内容发布给学生,让学生先预习。在“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笔者在精品课程网站上精心筛选教学内容,并结合知识点内容,以当前社会对平面设计的需求创设学习情景,再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在线视频等方式,设置好引导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学生根据精品课程网站提供的学习资源,如微课视频、课程PPT、教学案例等进行自学,提出解决方案。若在自学过程中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精品课程网站讨论区或微信交流模块与老师、其他同学讨论,也可以把问题记录下来等到上课时与老师或同学讨论解决。
4.课堂实施互动式“互联网 教育”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课中是知识内化的主要阶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这个阶段的角色要转变为“引导者”角色,同时课堂中心转变为教师如何“教会”学生。“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需要开展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
在实践中,笔者通过“课前5分钟”,首先提出预习时设置的引导问题,让学生回顾之前预习时自己思考得出的解决方案,组织学生讨论,然后教师再补充。教师通过项目案例驱动,讲解该次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操作演示步骤给学生看,边演示边讲解操作要点,学生学习教师的操作技能,之后自行操作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案例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网络反复观看精品课程网站或微信公众号上的微课视频,以保证完全掌握相应操作。同时,将学生分组,每个组由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组成。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不仅在做的过程中能真正学到知识,同时还可以指导其他同学操作;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做找出自己的差距,及时弥补不足,从而形成一个集体学习的过程。这样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5.课后多渠道交互的复习巩固
课后是知识巩固的主要阶段,学生可以通过QQ群、微信公众号平台、精品课程网站,进行多渠道复习巩固。学生可以把作业通过多种网络渠道发给老师,教师可以在线点评作品,点拨关键。如遇到问题,学生可以在线交互,找教师在线答疑,或者找同学在线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学生还可在课后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或精品课程网站观看微课视频,温故知新,拾遗补漏;甚至反复播放,融会贯通,创新应用,做到个性化按需复习巩固。
6.客观合理的教学考核评价
在探索中,笔者建立综合素质考核评价机制,使学生的平时表现与课程考核成绩紧密结合。平时表现主要是对学生考勤、平时课堂提问、信息搜集整合能力、课程学习平台使用度、教学参与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评价。课程考核通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技能操作、作品创新度等内容的考核,再与个体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最终形成学生该门课程的考核评价。该模式经过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六、小结
面对“互联网 教育”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应该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从教育变革的需求出发,采取必要措施应对挑战和机遇,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在我国,这方面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方法都还处在探索和积累阶段。通过实践,“互联网 教育”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动力,更能体现当代高职教育精神,更能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符合目前高职教育发展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 教育 “教学做”一体化 平面设计
一、背景
2015年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 ”行动计划。“互联网 ”就是“互联网 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互联网 ”有以下六个特征:跨界融合,“ ”本身是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创新驱动,用互联网思维来求变、自我革命,也更能发挥创新的力量;重塑结构,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尊重人性,互联网的力量之所以强大最根本的也是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开放生态,依靠创新、创意、创新驱动,形成生态的融合性;连接一切,连接是有层次的,可连接性是有差异的,连接的价值是相差很大的,但是连接一切是“互联网 ”的目标。
二、“互联网 教育”的变革
国家在宏观层面提出“互联网 ”战略,对高职教育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在于帮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和形成思辨能力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和认知世界,从而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从“黑板 粉笔”到“电脑 课件”,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教育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已经引起思维方式、教学模式、教研方式等系列变革,开启了教育的新时代。“互联网 教育”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便利的学习工具,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不局限于课堂。互联网就像一个开放的图书馆,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获得任何想要的学习资料。但对于学生而言,如果没有老师的正确引导,很容易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迷失方向,因为教育最终还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才能完成。因此,“互联网 教育”不是颠覆当前的教育、学校体制,它只是对传统教育的升级,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互联网 教育”的核心和本质就是基于信息技术,实现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模式的不断优化、学习方式的连续转变。
“互联网 教育”已经深刻影响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在这种模式下的人机互动、人机智能,不仅促使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场所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也倒逼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转变。在这种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应更多地集中在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和吸收知识上,因此,教师要具有前瞻的专业目光,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善于利用新技术,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让教学转变为以技能型、创新型为主,以满足互联网时代的需求。
1.教育理念:“ ”的思维
“互联网 教育”要实现跨界融合,首先要从教育理念上发生改变。
(1)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角色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教育的“主角”。
(2)要体现“学以致用”的理念:高校培养人才培养的导向和学科专业设置要关注市场需要,推动学科跨界融合。
2.课程体系:“适”与“微”
“互联网 教育”时代,碎片化阅读使零碎时间得以充分利用。在此背景下,对课程体系进行设置,突出“适”与“微”。“适”是指适应互联网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微”是指课程内容的精短化。
3.教学模式:理性VS感性
“互联网 教育”重新解构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以互动、参与为特点的新的教学模式,如体验式教学、协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从而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思考。
4.教学空间:全息学习
借助互联网技术,教育不再局限于教室,不再局限于课堂,只要有网络,随时随地可以学习新知识,将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形成立体多维的学习空间。
5.评价方式:大数据导向
在“互联网 教育”时代,行政机构可以通过大数据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监控与评价。社会各阶层也将更容易通过网络介入对教师的评价,同时也完善了对教师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三、“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指导思想是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合理精简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为核心,集知识、技能和态度于一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互联网 教育”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借助于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更便捷地传播教学资源和实现师生教学互动。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制作相应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先了解教学知识,之后教师在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实现抽象与直观的教学交替,最终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是一种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模式。
四、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平面设计课程是一门应用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不爱思考,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上独立性、自主性、探究性均低于普通大学生。并且由于种种原因,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很容易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明显,达不到企业的期望,过时的教学理念更是加剧了这种矛盾。比如部分高职院校因为教育硬件资源缺乏,导致任课老师采用根据教材内容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是通过观摩和模仿教师的相关操作进行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在笔者学院的教学安排中,平面设计课程是一门软件应用类型课程,是以介绍Photoshop cs6软件实际操作为主的课程。这门课程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上课容易,但难把课上“好”。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只注重Photoshop cs6软件操作命令的学习,只是机械地模仿別人的作品,没有创新思维,导致创作出的作品千篇一律,不能呈现艺术美,无法给人一种感官上的冲击。这就要求不能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束缚学生的手脚,要改革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
五、“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课前,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情,把以项目任务为教学单元的知识要点,通过QQ群或微信平台,要求学生在网络上预习课程;在课堂上,通过项目任务实施,突出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可以利用教学视频,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课堂相互交替以及在线离线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实现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在专门的实训场所完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课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在线相互及时解答问题。最后,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及时反馈,并得到更客观合理的教学考核评价。具体操作如下。
1.建立“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
教学设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要实施“互联网 教育”“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就必须推广使用高新技术设备,建设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场所,满足教师“教”的需要,同时也满足学生“学”和“做”的需要。这种教学模式对硬件设备的要求是,能通过互联网快速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源,并可实现虚拟现实交替的课堂教学,同时需具备学生做实操的实训设备等。对于平面设计课程而言,这种实训室硬件比较容易实现,实训室安装可上理论课的黑板、投影仪等多媒体相关设施,并且配有配置较高的电脑和连通网络。笔者学院几间实训室都已达到这种条件,可安排平面设计课程在此教学。
2.构建平面设计课程“互联网 教育”资源平台
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教学单元进行分析设计,确定该教学单元学生需要掌握的全部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同时将这些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编辑成资源,以供学生学习。“互联网 教育”提供了许多优质的信息资源,笔者在平面设计课程信息资源建设方面重点完成以下三个方面:微课建设、微信学习平台公众号建设和精品课程网站建设。
(1)微课建设。笔者首先分析和处理好每节课的知识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点细化为每个微课的知识点:接着精心制作微课,与授课内容相对应,符合教学设计;最后把微课发布在精品课程网站和微信中。
(2)微信学习平台公众号建设。笔者完成4个模块建设:学习资源模块、信息推送模块、协作交流模块、查询模块。学习资源模块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学习资源(如微课)供学生学习。信息推送模块主要完成信息推送功能,教师利用其功能布置课前预习任务,也可以把学生分组,推送不同的信息给不同组别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协作交流模块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用于开展协作学习、问题讨论等。查询模块主要实现信息和资源搜索功能,让学生能快速找到其需要的内容。
(3)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笔者利用学院提供的网络课程建设平台进行建设,整个网站分为教学内容、课程团队、课程资源、考证资料、讨论互动等几大专区来完善,笔者把教学知识点、微课视频、考证复习资料等添加到网站中,以便于学生课前、课后、考证的学习。
3.课前预先公布教学内容
课前是知识传授的主要阶段,教师将教学目标、学习任务以及重点、难点等内容发布给学生,让学生先预习。在“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笔者在精品课程网站上精心筛选教学内容,并结合知识点内容,以当前社会对平面设计的需求创设学习情景,再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在线视频等方式,设置好引导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学生根据精品课程网站提供的学习资源,如微课视频、课程PPT、教学案例等进行自学,提出解决方案。若在自学过程中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精品课程网站讨论区或微信交流模块与老师、其他同学讨论,也可以把问题记录下来等到上课时与老师或同学讨论解决。
4.课堂实施互动式“互联网 教育”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课中是知识内化的主要阶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这个阶段的角色要转变为“引导者”角色,同时课堂中心转变为教师如何“教会”学生。“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需要开展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
在实践中,笔者通过“课前5分钟”,首先提出预习时设置的引导问题,让学生回顾之前预习时自己思考得出的解决方案,组织学生讨论,然后教师再补充。教师通过项目案例驱动,讲解该次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操作演示步骤给学生看,边演示边讲解操作要点,学生学习教师的操作技能,之后自行操作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案例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网络反复观看精品课程网站或微信公众号上的微课视频,以保证完全掌握相应操作。同时,将学生分组,每个组由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组成。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不仅在做的过程中能真正学到知识,同时还可以指导其他同学操作;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做找出自己的差距,及时弥补不足,从而形成一个集体学习的过程。这样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5.课后多渠道交互的复习巩固
课后是知识巩固的主要阶段,学生可以通过QQ群、微信公众号平台、精品课程网站,进行多渠道复习巩固。学生可以把作业通过多种网络渠道发给老师,教师可以在线点评作品,点拨关键。如遇到问题,学生可以在线交互,找教师在线答疑,或者找同学在线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学生还可在课后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或精品课程网站观看微课视频,温故知新,拾遗补漏;甚至反复播放,融会贯通,创新应用,做到个性化按需复习巩固。
6.客观合理的教学考核评价
在探索中,笔者建立综合素质考核评价机制,使学生的平时表现与课程考核成绩紧密结合。平时表现主要是对学生考勤、平时课堂提问、信息搜集整合能力、课程学习平台使用度、教学参与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评价。课程考核通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技能操作、作品创新度等内容的考核,再与个体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最终形成学生该门课程的考核评价。该模式经过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六、小结
面对“互联网 教育”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应该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从教育变革的需求出发,采取必要措施应对挑战和机遇,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在我国,这方面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方法都还处在探索和积累阶段。通过实践,“互联网 教育”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动力,更能体现当代高职教育精神,更能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符合目前高职教育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