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实验室监测在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及防控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而实验室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除受实验方法、实验设备、监测试剂、实验操作等因素影响外,还要受到样品的采集、运输、保存等因素的影响。样品的采集、运输、保存是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决定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检验结果能否反映疾病的主要病原、病因、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样品的代表性和质量。实验室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是否能够反映出疫病的真实情况,都与检测样品的采集有重要关系。笔者通过自己从事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多年的做法和体会,动物疫病监测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样品采集要有代表性、合理性
开展疫病监测工作采样时,要根据监测方案的整体要求、目的、方法和措施,结合当地区域分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点或养殖场(户),做到采样布局合理,应尽可能全面、充分地反映总体的特征。同时,还要考虑动物的日龄、饲养密度、体质强弱,地势特点、交通特点等因素。只有这样采集样品,通过监测结果,才能综合评估出总体疫病流行、分布趋势。
2.样品采集要有时效性、适量性
由于监测对象和监测项目的不同,样品采集是有时间要求的,应严格按监测对象和项目所要求的时间及时采样。目前疫病监测主要通过检测抗体和病原两种方法。但是,疫苗免疫或病原感染后,机体内的抗体或病原浓度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往往监测到的数值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根据监测的目的选取不同的时间采取样品,如果检测疫苗的保护效价,一般在免疫后10~15d采集。监测病原时,由于感染初期病原在机体内存在较少,并在各组织内分布不均,所以要根据不同时期,采集不同部位的组织进行监测。病死后的动物要立即采集样品,尤其夏季不应超过6h,冬季不能超过24h,拖延过久,则组织变性、腐败,影响监测结果。另外,采集样品的数量要满足诊断监测的需要,并留有余地,以备必要的复检使用。
3.样品采集要有典型性、针对性
动物疫病监测采集样品时,要根据检测的目的,以及实验室监测方法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采集样品。同时应根据发病动物典型临床症状、病变、是否治疗和有无并发症等情况,选择未治疗、病变明显、兼顾并发症等准确采样、采集典型样品。监测抗体一般采集免疫后10~15d的动物静脉血液,静置后析出血清;监测病原采集样品,活畜采集其血液、口鼻分泌物、乳汁、脓汁或局部渗出液、生殖道分泌物等。对死亡动物尸体,应剥去皮肤,打开胸腹腔,有选择的采集相应含菌(毒)量最多的脏器或内容物。如口蹄疫监测中应当采集发病动物(牛、羊、猪)未破裂的舌面或蹄部、鼻镜、乳头等部位的水泡皮和水泡液,屠宰后采集淋巴结、脊髓、肌肉等;结核病细菌性检查时,死畜可采淋巴结及其它组织,活畜可采其痰、乳、精液、子宫分秘物、尿和粪便等。
4.样品采集要有无菌性、安全性
对于准备进行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的样品,所用包装工具、容器和采集器械必须经过高压灭菌处理,容器必须完整无损,密封不漏出液体,采样必须按无菌常规操作,同时要注意样品和环境的污染。采样时要做好个人防护,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等,防止病原感染和外来病的扩散,避免事故发生。如疑似炭疽则不能剖检,而应采取局部皮肤或耳尖的血液,涂片镜检排除炭疽后方可解剖采样。样品采集后要及时对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被污染的场地要进行彻底消毒。
5.样品运送要有及时性、快速性
装载样品的容器可选择玻璃的或塑料的,可以是瓶式、试管式或袋式,对所采集的样品,原则上讲,要一种样品一个容器,立即密封。如果选用塑料袋,则应用两层袋,分别用线结扎袋口,防止液体漏出或水污染样品。然后,要根据样品的保存要求及监测的目的,尽快送往实验室。如供细菌监测、寄生虫检验及血清学监测的冷藏样品,必须在24h内送到实验室;供病毒监测的样品,必须在数小时内送达实验室;经冻结的样品须在24h内送到,24h内不能送到的,在运送途中须样品处于-20℃以下。送检样品过程中,要妥善包装,尽可能的平稳运输,防止碰撞,容器破损,造成污染。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盛装送检样品的容器,应贴上能防止因各种可能原因(冷冻、挤碰等)脱落的标签,同时应标明采样时间、地点、编号和样品名称、畜禽品种等,并附疫情相关资料一并送达实验室。
6.样品保存要有妥善性、低温性
样品采集后要及时送检,不能及时监测的,要妥善低温保存。但保存时间过长,样品由于血液或组织中的酶、微生物的影响,蛋白质分解代谢,甚至腐败、变质,加之病原自身分解和死亡,导致监测浓度偏低,或者监测不到,疫病监测也就失去了预警意义。血清样品若要长时间保存,则将血清置于冰箱-20℃冻存,但不可以反复冻融,如短时间保存,可置4℃冷藏;全血置冰箱4℃保存。采集的实质性器官样品存放在消毒过的容器内密封,最好用蜡封固,置于装有冰块的冰瓶中快速送检,若不能及时送檢,最佳的保存方法应为冷冻。一般情况下,供细菌检测的样品应在4℃保存,或可用灭菌后的30%~50%的甘油生理盐水保存;供病毒检测的样品应在0℃以下低温保存,也可用灭菌后的30%~50%的甘油生理盐水保存。
1.样品采集要有代表性、合理性
开展疫病监测工作采样时,要根据监测方案的整体要求、目的、方法和措施,结合当地区域分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点或养殖场(户),做到采样布局合理,应尽可能全面、充分地反映总体的特征。同时,还要考虑动物的日龄、饲养密度、体质强弱,地势特点、交通特点等因素。只有这样采集样品,通过监测结果,才能综合评估出总体疫病流行、分布趋势。
2.样品采集要有时效性、适量性
由于监测对象和监测项目的不同,样品采集是有时间要求的,应严格按监测对象和项目所要求的时间及时采样。目前疫病监测主要通过检测抗体和病原两种方法。但是,疫苗免疫或病原感染后,机体内的抗体或病原浓度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往往监测到的数值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根据监测的目的选取不同的时间采取样品,如果检测疫苗的保护效价,一般在免疫后10~15d采集。监测病原时,由于感染初期病原在机体内存在较少,并在各组织内分布不均,所以要根据不同时期,采集不同部位的组织进行监测。病死后的动物要立即采集样品,尤其夏季不应超过6h,冬季不能超过24h,拖延过久,则组织变性、腐败,影响监测结果。另外,采集样品的数量要满足诊断监测的需要,并留有余地,以备必要的复检使用。
3.样品采集要有典型性、针对性
动物疫病监测采集样品时,要根据检测的目的,以及实验室监测方法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采集样品。同时应根据发病动物典型临床症状、病变、是否治疗和有无并发症等情况,选择未治疗、病变明显、兼顾并发症等准确采样、采集典型样品。监测抗体一般采集免疫后10~15d的动物静脉血液,静置后析出血清;监测病原采集样品,活畜采集其血液、口鼻分泌物、乳汁、脓汁或局部渗出液、生殖道分泌物等。对死亡动物尸体,应剥去皮肤,打开胸腹腔,有选择的采集相应含菌(毒)量最多的脏器或内容物。如口蹄疫监测中应当采集发病动物(牛、羊、猪)未破裂的舌面或蹄部、鼻镜、乳头等部位的水泡皮和水泡液,屠宰后采集淋巴结、脊髓、肌肉等;结核病细菌性检查时,死畜可采淋巴结及其它组织,活畜可采其痰、乳、精液、子宫分秘物、尿和粪便等。
4.样品采集要有无菌性、安全性
对于准备进行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的样品,所用包装工具、容器和采集器械必须经过高压灭菌处理,容器必须完整无损,密封不漏出液体,采样必须按无菌常规操作,同时要注意样品和环境的污染。采样时要做好个人防护,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等,防止病原感染和外来病的扩散,避免事故发生。如疑似炭疽则不能剖检,而应采取局部皮肤或耳尖的血液,涂片镜检排除炭疽后方可解剖采样。样品采集后要及时对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被污染的场地要进行彻底消毒。
5.样品运送要有及时性、快速性
装载样品的容器可选择玻璃的或塑料的,可以是瓶式、试管式或袋式,对所采集的样品,原则上讲,要一种样品一个容器,立即密封。如果选用塑料袋,则应用两层袋,分别用线结扎袋口,防止液体漏出或水污染样品。然后,要根据样品的保存要求及监测的目的,尽快送往实验室。如供细菌监测、寄生虫检验及血清学监测的冷藏样品,必须在24h内送到实验室;供病毒监测的样品,必须在数小时内送达实验室;经冻结的样品须在24h内送到,24h内不能送到的,在运送途中须样品处于-20℃以下。送检样品过程中,要妥善包装,尽可能的平稳运输,防止碰撞,容器破损,造成污染。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盛装送检样品的容器,应贴上能防止因各种可能原因(冷冻、挤碰等)脱落的标签,同时应标明采样时间、地点、编号和样品名称、畜禽品种等,并附疫情相关资料一并送达实验室。
6.样品保存要有妥善性、低温性
样品采集后要及时送检,不能及时监测的,要妥善低温保存。但保存时间过长,样品由于血液或组织中的酶、微生物的影响,蛋白质分解代谢,甚至腐败、变质,加之病原自身分解和死亡,导致监测浓度偏低,或者监测不到,疫病监测也就失去了预警意义。血清样品若要长时间保存,则将血清置于冰箱-20℃冻存,但不可以反复冻融,如短时间保存,可置4℃冷藏;全血置冰箱4℃保存。采集的实质性器官样品存放在消毒过的容器内密封,最好用蜡封固,置于装有冰块的冰瓶中快速送检,若不能及时送檢,最佳的保存方法应为冷冻。一般情况下,供细菌检测的样品应在4℃保存,或可用灭菌后的30%~50%的甘油生理盐水保存;供病毒检测的样品应在0℃以下低温保存,也可用灭菌后的30%~50%的甘油生理盐水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