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说真话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mesTs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思品课上不说真话,不仅不能完成塑造、改造学生世界观的任务,而且还会使学生形成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恶劣品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教育实践中研究解决。思品课上怎样鼓励学生说真话:1.教师首先要讲真话;2.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3.评价思想品德,要观其行。
  【关键词】 思品;学生;真话
  
  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课堂上说的是一套,日常生活中说的是另一套;口头说的是一套,生活中信奉的是另一套。这种现象反映学生存在着双重道德标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也存在这种现象,讨论问题时,有些学生按照课本教学要求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而不是根据自己信奉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也就是课上没有说真心话。教师如果听任这种现象发展,不仅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而且无法了解思品课教学的实际效果,使思想品德教育仅仅武装了学生的嘴巴,而不能完成塑造、改造学生世界观的任务。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形成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恶劣品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教育实践中研究解决。
  一、学生在思品课上不说真话的原因分析
  1.学生道德标准的确立与社会认同的矛盾
  思想品德教育与智育、体育相比,有其特殊性。智育、体育所传授的知识与一般社会认识是一致的,学校、家长、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一致的,学生一般不会怀疑其正确性。而思想品德教育就不同了,学生从社会生活中看到大量与课堂传授的道德认识不一致的现实,使他们的认识处于矛盾之中。特别是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广播、电视的普及,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的小学生,像海绵一样吸收各种社会信息,各种不同的道德标准必然要影响学生,甚至使他们对课堂上所传授的道德认识产生怀疑和困惑。
  再说智育和体育所传授的知识往往是由无知到有知,学生接受新知时心理障碍较少,而思想品行教育传授道德认识时,学生往往已有所知,如果所知的是错误的,接受新的正确的道德认识心理障碍就较大,心理认同就难。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加以剖析,学生就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所授的正确道德认识,就会形成双重道德标准,即一套是自己信奉的道德标准,一套是课堂教学中的标准答案。
  那么,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呢?主要的心理障碍是怕得不到老师和同学认同。学生从学习实践中认识到,课堂教学中的标准答案,是书上写的,教师讲的,若不按此回答必然得不到认同,甚至要挨批评,关系到道德品质的评价。如果说了真话,会给老师留下坏印象,被同学看不起,因此不敢暴露自己的真实思想。
  2.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的局限与社会实践多样性、复杂性的矛盾
  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其它认识水平一样有一个从个别到系统,从感性到理性,从片面到全面逐步发展的过程。而社会道德现象却是综合的、复杂的、多样的。学生用所学的道德认识很难去认识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弄不好就会得出错误结论,甚至怀疑所学道德认识的正确性。例如有的学生把同学尊敬老师的行为看作是“拍马屁”,有的把帮助同学隐瞒错误看作是“友谊”,把向老师报告情况看成是“叛变”等等。他们分析问题往往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看行为不看动机,抓不住主流和本质。如果在教育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认真加以辨析,那么学生在课堂上也只能是顺着教学要求发表意见,以免受到批评、指责。思想上的矛盾和疙瘩依然存在,也就不会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去支配自己的行动。
  二、思品课上怎样鼓励学生说真话
  1.教师首先要讲真话
  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高大的。这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条件。但学生又有独立性,会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脑子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面对实情,讲真话,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就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反之,学生只能跟着说假话。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必须对学生讲真话。这是有效地教育青年的重要条件之一。不允许把儿童、少年特别是青年放在一种‘思想无菌室’里进行教育,使他们闭眼不看周围生活中的缺点。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学生对于教师的真话和假话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必须使整个教育过程充满真实的氣氛。”
  教师要做到讲真话,首先要教育自己,要“用信念来培养信念”。教师对自己所讲授的道德认识坚定,才能不被复杂的社会现象所动摇,才有可能以理服人。其次,教师在备课中,要敢于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并加以认真分析。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不躲躲闪闪,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一些社会现象。
  2.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
  学生对教师所授的道德认识有不同看法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正常的。不让学生说出来,教育就缺乏针对性,难以收到实效,而且还会由于缺乏强烈的共鸣,难以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以致让某些消极因素继续滋长,成为继续教育的障碍,也不可能培养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认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允许和教师辩论。在讨论中,不扣帽子,不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追求真理。让学生说真话,暴露自己的思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斗争,用正确的认识去澄清思想深处的错误认识,就能真正实现思想认识上的转化。
  3.评价思想品德,要观其行
  看学生思想品德学得怎么样,不仅要看他怎样说,更要看他的道德行为,使学生自觉用所学的道德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实践中巩固提高。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不提过高的行为要求,也不要求学生作空洞的表态和保证。从实际出发提出道德行为要求,学生容易做到。通过做,得到社会认可,强化了所学的道德认识,使学生做到了言行一致。
其他文献
【摘要】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 物理;演示实验;改革    近年来高考物理试卷对实验的考查,不仅从学生实验发展到演示实验,而且已从简单的背诵
期刊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教学改革带來了新的契机,新课程的实施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该如何进行?本文拟对此谈几点认识。  一、如何设计好课堂任务  《新目标英语》倡导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任务的设计也就是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真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自然学科,因此,中学生物学教学,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创新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启蒙教育功能。生物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自学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一、以学生为主体,在观察活动中培养其观察能力  
期刊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给我们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方法论的哲学依据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这样就很容易让我们产生一个误区,物质等于客观,意识等于主观。其实二者从内涵到外延都有区别。  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根据列宁的物质定义,客观实在的内涵即不依赖于
期刊
【摘要】 传统教学只侧重结果。新课标之数学教学不但重结果,更重过程,还侧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重创新,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 新课标;数学;教学    一、新课标的数学教学重过程那是怎样的过程?  1、新课标之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体验数学的过程  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什么?①体验数学的自然科学性,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存在一定的数
期刊
生物课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应用,才能收效。在教学中常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结合其他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如用讲解法进行教学,中间也可穿插一些启发谈话、自学阅读、发现、实验、练习等方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种新的教学方法:  一、生物比较法教学  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
期刊
【摘要】 本文探讨了甲醛残留量不同检测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试验条件进行了选择,为建立水发产品中甲醛检测方法提供了可靠数据。  【关键词】 甲醛;水发产品;乙酰丙酮法;盐酸苯肼法    甲醛是目前公认的致癌物,但由于用甲醛来处理水发产品可改善水发产品的外观和延长保存时间。但甲醛进入人体,轻者导致头晕头痛腹泻,重者致畸和致癌。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2008年卫生部公布了包括甲醛在内的27种禁止
期刊
【摘要】 文章从新课程理念入手,探讨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实施高中化学教学,侧重地研究了在新形势下,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并以典型案例介绍如何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探讨、认真思考,真正学好高中化学新课程。  【关键词】 化学;探究;思考    教育是振兴中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新高中化学课程内容
期刊
【摘要】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初中生有75%的人对语文课不太感兴趣,所以,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心愿。  【关键词】 语文;兴趣;教学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是在过去知识经验尤其在愉快体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识某一类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兴趣和需要有密切的联系,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他必然会对有的事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是以班级制组织形式进行的,教师也就自然成为班级学科教学的组织者。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这不仅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和应对“意外”的能力。更需要教师摆正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变以前的主导为现在的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地位,激发他们的课堂参与意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