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思品课上不说真话,不仅不能完成塑造、改造学生世界观的任务,而且还会使学生形成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恶劣品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教育实践中研究解决。思品课上怎样鼓励学生说真话:1.教师首先要讲真话;2.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3.评价思想品德,要观其行。
【关键词】 思品;学生;真话
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课堂上说的是一套,日常生活中说的是另一套;口头说的是一套,生活中信奉的是另一套。这种现象反映学生存在着双重道德标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也存在这种现象,讨论问题时,有些学生按照课本教学要求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而不是根据自己信奉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也就是课上没有说真心话。教师如果听任这种现象发展,不仅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而且无法了解思品课教学的实际效果,使思想品德教育仅仅武装了学生的嘴巴,而不能完成塑造、改造学生世界观的任务。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形成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恶劣品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教育实践中研究解决。
一、学生在思品课上不说真话的原因分析
1.学生道德标准的确立与社会认同的矛盾
思想品德教育与智育、体育相比,有其特殊性。智育、体育所传授的知识与一般社会认识是一致的,学校、家长、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一致的,学生一般不会怀疑其正确性。而思想品德教育就不同了,学生从社会生活中看到大量与课堂传授的道德认识不一致的现实,使他们的认识处于矛盾之中。特别是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广播、电视的普及,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的小学生,像海绵一样吸收各种社会信息,各种不同的道德标准必然要影响学生,甚至使他们对课堂上所传授的道德认识产生怀疑和困惑。
再说智育和体育所传授的知识往往是由无知到有知,学生接受新知时心理障碍较少,而思想品行教育传授道德认识时,学生往往已有所知,如果所知的是错误的,接受新的正确的道德认识心理障碍就较大,心理认同就难。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加以剖析,学生就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所授的正确道德认识,就会形成双重道德标准,即一套是自己信奉的道德标准,一套是课堂教学中的标准答案。
那么,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呢?主要的心理障碍是怕得不到老师和同学认同。学生从学习实践中认识到,课堂教学中的标准答案,是书上写的,教师讲的,若不按此回答必然得不到认同,甚至要挨批评,关系到道德品质的评价。如果说了真话,会给老师留下坏印象,被同学看不起,因此不敢暴露自己的真实思想。
2.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的局限与社会实践多样性、复杂性的矛盾
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其它认识水平一样有一个从个别到系统,从感性到理性,从片面到全面逐步发展的过程。而社会道德现象却是综合的、复杂的、多样的。学生用所学的道德认识很难去认识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弄不好就会得出错误结论,甚至怀疑所学道德认识的正确性。例如有的学生把同学尊敬老师的行为看作是“拍马屁”,有的把帮助同学隐瞒错误看作是“友谊”,把向老师报告情况看成是“叛变”等等。他们分析问题往往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看行为不看动机,抓不住主流和本质。如果在教育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认真加以辨析,那么学生在课堂上也只能是顺着教学要求发表意见,以免受到批评、指责。思想上的矛盾和疙瘩依然存在,也就不会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去支配自己的行动。
二、思品课上怎样鼓励学生说真话
1.教师首先要讲真话
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高大的。这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条件。但学生又有独立性,会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脑子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面对实情,讲真话,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就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反之,学生只能跟着说假话。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必须对学生讲真话。这是有效地教育青年的重要条件之一。不允许把儿童、少年特别是青年放在一种‘思想无菌室’里进行教育,使他们闭眼不看周围生活中的缺点。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学生对于教师的真话和假话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必须使整个教育过程充满真实的氣氛。”
教师要做到讲真话,首先要教育自己,要“用信念来培养信念”。教师对自己所讲授的道德认识坚定,才能不被复杂的社会现象所动摇,才有可能以理服人。其次,教师在备课中,要敢于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并加以认真分析。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不躲躲闪闪,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一些社会现象。
2.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
学生对教师所授的道德认识有不同看法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正常的。不让学生说出来,教育就缺乏针对性,难以收到实效,而且还会由于缺乏强烈的共鸣,难以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以致让某些消极因素继续滋长,成为继续教育的障碍,也不可能培养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认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允许和教师辩论。在讨论中,不扣帽子,不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追求真理。让学生说真话,暴露自己的思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斗争,用正确的认识去澄清思想深处的错误认识,就能真正实现思想认识上的转化。
3.评价思想品德,要观其行
看学生思想品德学得怎么样,不仅要看他怎样说,更要看他的道德行为,使学生自觉用所学的道德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实践中巩固提高。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不提过高的行为要求,也不要求学生作空洞的表态和保证。从实际出发提出道德行为要求,学生容易做到。通过做,得到社会认可,强化了所学的道德认识,使学生做到了言行一致。
【关键词】 思品;学生;真话
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课堂上说的是一套,日常生活中说的是另一套;口头说的是一套,生活中信奉的是另一套。这种现象反映学生存在着双重道德标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也存在这种现象,讨论问题时,有些学生按照课本教学要求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而不是根据自己信奉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也就是课上没有说真心话。教师如果听任这种现象发展,不仅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而且无法了解思品课教学的实际效果,使思想品德教育仅仅武装了学生的嘴巴,而不能完成塑造、改造学生世界观的任务。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形成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恶劣品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教育实践中研究解决。
一、学生在思品课上不说真话的原因分析
1.学生道德标准的确立与社会认同的矛盾
思想品德教育与智育、体育相比,有其特殊性。智育、体育所传授的知识与一般社会认识是一致的,学校、家长、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一致的,学生一般不会怀疑其正确性。而思想品德教育就不同了,学生从社会生活中看到大量与课堂传授的道德认识不一致的现实,使他们的认识处于矛盾之中。特别是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广播、电视的普及,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的小学生,像海绵一样吸收各种社会信息,各种不同的道德标准必然要影响学生,甚至使他们对课堂上所传授的道德认识产生怀疑和困惑。
再说智育和体育所传授的知识往往是由无知到有知,学生接受新知时心理障碍较少,而思想品行教育传授道德认识时,学生往往已有所知,如果所知的是错误的,接受新的正确的道德认识心理障碍就较大,心理认同就难。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加以剖析,学生就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所授的正确道德认识,就会形成双重道德标准,即一套是自己信奉的道德标准,一套是课堂教学中的标准答案。
那么,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呢?主要的心理障碍是怕得不到老师和同学认同。学生从学习实践中认识到,课堂教学中的标准答案,是书上写的,教师讲的,若不按此回答必然得不到认同,甚至要挨批评,关系到道德品质的评价。如果说了真话,会给老师留下坏印象,被同学看不起,因此不敢暴露自己的真实思想。
2.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的局限与社会实践多样性、复杂性的矛盾
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其它认识水平一样有一个从个别到系统,从感性到理性,从片面到全面逐步发展的过程。而社会道德现象却是综合的、复杂的、多样的。学生用所学的道德认识很难去认识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弄不好就会得出错误结论,甚至怀疑所学道德认识的正确性。例如有的学生把同学尊敬老师的行为看作是“拍马屁”,有的把帮助同学隐瞒错误看作是“友谊”,把向老师报告情况看成是“叛变”等等。他们分析问题往往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看行为不看动机,抓不住主流和本质。如果在教育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认真加以辨析,那么学生在课堂上也只能是顺着教学要求发表意见,以免受到批评、指责。思想上的矛盾和疙瘩依然存在,也就不会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去支配自己的行动。
二、思品课上怎样鼓励学生说真话
1.教师首先要讲真话
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高大的。这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条件。但学生又有独立性,会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脑子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面对实情,讲真话,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就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反之,学生只能跟着说假话。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必须对学生讲真话。这是有效地教育青年的重要条件之一。不允许把儿童、少年特别是青年放在一种‘思想无菌室’里进行教育,使他们闭眼不看周围生活中的缺点。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学生对于教师的真话和假话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必须使整个教育过程充满真实的氣氛。”
教师要做到讲真话,首先要教育自己,要“用信念来培养信念”。教师对自己所讲授的道德认识坚定,才能不被复杂的社会现象所动摇,才有可能以理服人。其次,教师在备课中,要敢于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并加以认真分析。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不躲躲闪闪,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一些社会现象。
2.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
学生对教师所授的道德认识有不同看法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正常的。不让学生说出来,教育就缺乏针对性,难以收到实效,而且还会由于缺乏强烈的共鸣,难以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以致让某些消极因素继续滋长,成为继续教育的障碍,也不可能培养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认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允许和教师辩论。在讨论中,不扣帽子,不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追求真理。让学生说真话,暴露自己的思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斗争,用正确的认识去澄清思想深处的错误认识,就能真正实现思想认识上的转化。
3.评价思想品德,要观其行
看学生思想品德学得怎么样,不仅要看他怎样说,更要看他的道德行为,使学生自觉用所学的道德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实践中巩固提高。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不提过高的行为要求,也不要求学生作空洞的表态和保证。从实际出发提出道德行为要求,学生容易做到。通过做,得到社会认可,强化了所学的道德认识,使学生做到了言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