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教学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不断强化读写结合的意识,不断探索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发挥教材的作用,深入文本内部,领会要义,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品读作品的精美语言,寻求读写的最佳结合点,这样学生才有“本”可依,有“法”可循,提高读写实效。
一、依据文体的表达特点,确定读写结合点
一篇篇课文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学习作者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经验,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连句成段、构段成篇等。《春》是一篇写景的散文,调动多种感官观察、正面侧面相结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景等方法,则是学生学习表达的重点。学习《金色花》一课,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许多表达的方法,如让学生仿照“假如我变成了……”这种构思进行想象扩写和续写。《看云识天气》以说明性的语言文字为主,学生能够从课文学习一些新的表达,如第一段的排比句式,文章采用的打比方、分类别、作引用等说明方法。练笔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学习这些说明的方法。学习《羚羊木雕》可结合文本对各个角色人物的生动描写,训练学生巧设“冲突”,把语言还原到一定的语言环境和生活经验中加以模拟和演习,使笔下人物通过“对话”在冲突中凸显性格。可见课文的表达特点不同,读写结合点自然有别。
二、紧扣名篇的特色,切中读写结合点
许多名篇佳作被选入课本,可以结合名篇特色,有所侧重地训练。如针对《夏感》一文修辞手法运用的多种多样,可侧重训练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让学生画出文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品味这些句子的妙用,然后观看视频,规定用三到四种修辞手法描绘所观察的画面。针对宗璞《紫藤萝瀑布》一文中充分调动身体的五官来感受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的写法,就可侧重训练学生通过五官感受来绘景。学习《孔乙己》,可引导学生理解孔乙己每一次出现时的外貌描写的目的和作用,侧重训练学生应该在文章中的什么位置安排肖像描写,避免外貌描写的随意性。这样学生切实感受到名篇的魅力,练笔有的放矢,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会提高。
三、切合单元主题,准确定位结合点
课文虽然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载体,但其主要方面还是阅读。因此,读写结合点的确定应与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一致。一个单元的教材在内容上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体现出一定的整体性,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整体考虑单元教学的重点,特别是与读同步的写。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让学生仿写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拟人、比喻,仿照雪地捕鸟的情形写动作描写片断;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就让学生写自己与爸爸的故事;学习《丑小鸭》就让学生写童话;学习《诗两首》就让学生写诗歌,学习《伤仲永》就让学生仿写叙议结合;另外,这个单元的文章,以“成长”为话题,或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都给学生以有益的启迪。该单元的整体写作设计还应该围绕“成长”的话题,结合课文内容,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成长体验与思考,学习叙事讲故事与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方法。这样就会避免写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不系统性,避免课堂读写与单元作文训练脱节,使得写的效果大大的提高。
四、扣住课后“研讨与练习”,设计读写结合点
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是为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最精彩之处。在设计上与课文紧密结合,大量开展口语交际与书面语表达的实践活动,实现听、读与说、写的结合,从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研讨与练习”安排的练习题: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归纳一下变化的原因。2.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3、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然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像这样的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在语文课后“研讨与练习”中安排了很多次。因此,教学时要扣住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的表达(说、写)训练,设计读写结合点。
五、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延伸扩大结合点
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这一全新概念,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使读写结合的范围更加宽广,同时也让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感悟生活,体验写作和生活的乐趣。一方面,它打破了传统的关于读、写、说、听分开训练的习惯做法,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进行读、写、说、听的整体训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另一方面,它冲击了传统的教材中心,突破教材的禁锢,在生活这一更为广阔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提高其对生活和文本的认识,写出具有深度的文章。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单元,或主题相同,或对某一篇课文内容加以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某一篇课文的读写结合点时,还应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一致,这样就能相得益彰,发挥整体效益,促进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如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诗苑漫步》第一项活动“分门别类辑古诗”,学生以“古诗中的__________”为题,围绕自己选定的专题,把所记得的、查阅到的相关古诗辑录到一起,按照古诗中的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离情别绪、春夏秋冬等方面归类,介绍、品读、点评,写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漫步古诗苑,含英咀华,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古诗文积累,培养了古诗文的鉴赏水平,同时提高了写作能力。
六、对文本进行拓展理解,多角度挖掘读写结合点
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多角度对文章进行赏评,并且将赏评的内容形诸文字,要学生把语文学得大气一点,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自由一点,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可以从“妙”的角度,将《济南的冬天》拓展成若干个小话题,自选内容,对课文进行品评欣赏,并将自己的体会写成简短的文字。
《济南的冬天》微型话题:妙在由议而叙;妙在写景抒情;妙在寓情入景;妙在以小写大;妙在山水相依;妙在段落精巧;妙在画面流转;妙在俯仰有致;妙在虚实相映;妙在巧用修辞……
这些话题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文本,有话可说,有材料可用,解决“无米下锅”的尴尬。
七、对教材生活化解读,拓宽读写的生活积累
教学中,教师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贴近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并引导学生将文本生活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此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那么,基于这种阅读的写作就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解读作品、提升认识、积累经验的最佳途径。例如,学习《丑小鸭》,引导学生认识丑小鸭的奋斗成长历程,感悟生命的意义,是本文阅读教学的重点,那么引导学生回归自己的生活,书写自己成长中奋斗的经历、失败与成功的滋味,或者让学生结合生活阐释文中精彩的语句,如“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对人生的指导意义,都可以达到增进文章理解、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作用,与单元的重点密切结合。再比如,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阅读的重点之一是感受贝多芬作为音乐巨人的人格魅力和辉煌的艺术成就,结合这个阅读重点,可以引导学生写作《贝多芬告诉我》、《贝多芬,我想对你说》等人物评价式短文。学习《论语十则》,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孔子的伟大思想,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论语》的精彩内容,感受孔子的博大精深,在此基础上写作短评,拟题如《从〈论语十则〉看孔子》、《学与思的关系》、《〈论语〉中的学习方法》等。
毋庸置疑,读写结合作为语文教学的一条原则在发展学生读写能力、陶冶情操方面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在新课程背景下,发挥教材——写作资源库的作用,立足于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角度来把握读写结合,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依据文体的表达特点,确定读写结合点
一篇篇课文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学习作者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经验,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连句成段、构段成篇等。《春》是一篇写景的散文,调动多种感官观察、正面侧面相结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景等方法,则是学生学习表达的重点。学习《金色花》一课,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许多表达的方法,如让学生仿照“假如我变成了……”这种构思进行想象扩写和续写。《看云识天气》以说明性的语言文字为主,学生能够从课文学习一些新的表达,如第一段的排比句式,文章采用的打比方、分类别、作引用等说明方法。练笔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学习这些说明的方法。学习《羚羊木雕》可结合文本对各个角色人物的生动描写,训练学生巧设“冲突”,把语言还原到一定的语言环境和生活经验中加以模拟和演习,使笔下人物通过“对话”在冲突中凸显性格。可见课文的表达特点不同,读写结合点自然有别。
二、紧扣名篇的特色,切中读写结合点
许多名篇佳作被选入课本,可以结合名篇特色,有所侧重地训练。如针对《夏感》一文修辞手法运用的多种多样,可侧重训练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让学生画出文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品味这些句子的妙用,然后观看视频,规定用三到四种修辞手法描绘所观察的画面。针对宗璞《紫藤萝瀑布》一文中充分调动身体的五官来感受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的写法,就可侧重训练学生通过五官感受来绘景。学习《孔乙己》,可引导学生理解孔乙己每一次出现时的外貌描写的目的和作用,侧重训练学生应该在文章中的什么位置安排肖像描写,避免外貌描写的随意性。这样学生切实感受到名篇的魅力,练笔有的放矢,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会提高。
三、切合单元主题,准确定位结合点
课文虽然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载体,但其主要方面还是阅读。因此,读写结合点的确定应与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一致。一个单元的教材在内容上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体现出一定的整体性,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整体考虑单元教学的重点,特别是与读同步的写。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让学生仿写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拟人、比喻,仿照雪地捕鸟的情形写动作描写片断;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就让学生写自己与爸爸的故事;学习《丑小鸭》就让学生写童话;学习《诗两首》就让学生写诗歌,学习《伤仲永》就让学生仿写叙议结合;另外,这个单元的文章,以“成长”为话题,或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都给学生以有益的启迪。该单元的整体写作设计还应该围绕“成长”的话题,结合课文内容,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成长体验与思考,学习叙事讲故事与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方法。这样就会避免写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不系统性,避免课堂读写与单元作文训练脱节,使得写的效果大大的提高。
四、扣住课后“研讨与练习”,设计读写结合点
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是为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最精彩之处。在设计上与课文紧密结合,大量开展口语交际与书面语表达的实践活动,实现听、读与说、写的结合,从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研讨与练习”安排的练习题: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归纳一下变化的原因。2.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3、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然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像这样的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在语文课后“研讨与练习”中安排了很多次。因此,教学时要扣住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的表达(说、写)训练,设计读写结合点。
五、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延伸扩大结合点
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这一全新概念,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使读写结合的范围更加宽广,同时也让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感悟生活,体验写作和生活的乐趣。一方面,它打破了传统的关于读、写、说、听分开训练的习惯做法,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进行读、写、说、听的整体训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另一方面,它冲击了传统的教材中心,突破教材的禁锢,在生活这一更为广阔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提高其对生活和文本的认识,写出具有深度的文章。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单元,或主题相同,或对某一篇课文内容加以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某一篇课文的读写结合点时,还应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一致,这样就能相得益彰,发挥整体效益,促进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如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诗苑漫步》第一项活动“分门别类辑古诗”,学生以“古诗中的__________”为题,围绕自己选定的专题,把所记得的、查阅到的相关古诗辑录到一起,按照古诗中的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离情别绪、春夏秋冬等方面归类,介绍、品读、点评,写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漫步古诗苑,含英咀华,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古诗文积累,培养了古诗文的鉴赏水平,同时提高了写作能力。
六、对文本进行拓展理解,多角度挖掘读写结合点
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多角度对文章进行赏评,并且将赏评的内容形诸文字,要学生把语文学得大气一点,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自由一点,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可以从“妙”的角度,将《济南的冬天》拓展成若干个小话题,自选内容,对课文进行品评欣赏,并将自己的体会写成简短的文字。
《济南的冬天》微型话题:妙在由议而叙;妙在写景抒情;妙在寓情入景;妙在以小写大;妙在山水相依;妙在段落精巧;妙在画面流转;妙在俯仰有致;妙在虚实相映;妙在巧用修辞……
这些话题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文本,有话可说,有材料可用,解决“无米下锅”的尴尬。
七、对教材生活化解读,拓宽读写的生活积累
教学中,教师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贴近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并引导学生将文本生活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此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那么,基于这种阅读的写作就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解读作品、提升认识、积累经验的最佳途径。例如,学习《丑小鸭》,引导学生认识丑小鸭的奋斗成长历程,感悟生命的意义,是本文阅读教学的重点,那么引导学生回归自己的生活,书写自己成长中奋斗的经历、失败与成功的滋味,或者让学生结合生活阐释文中精彩的语句,如“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对人生的指导意义,都可以达到增进文章理解、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作用,与单元的重点密切结合。再比如,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阅读的重点之一是感受贝多芬作为音乐巨人的人格魅力和辉煌的艺术成就,结合这个阅读重点,可以引导学生写作《贝多芬告诉我》、《贝多芬,我想对你说》等人物评价式短文。学习《论语十则》,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孔子的伟大思想,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论语》的精彩内容,感受孔子的博大精深,在此基础上写作短评,拟题如《从〈论语十则〉看孔子》、《学与思的关系》、《〈论语〉中的学习方法》等。
毋庸置疑,读写结合作为语文教学的一条原则在发展学生读写能力、陶冶情操方面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在新课程背景下,发挥教材——写作资源库的作用,立足于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角度来把握读写结合,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