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先生的北大往事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冬天,他与北大的不解深情


  1917年1月4日。时为国立北京大学的校门口,所有校工毕恭毕敬,迎接新校长的到来。
  一位风度翩翩的学者从车上下来,竟然先脱帽鞠躬,向校工致意。
  这一举动引起不小的轰动,要知道,彼时国立北京大学官僚气息浓厚,校长是大总统直接任命的要员,进门时校役需行礼,校长大人自是不必侧目。
  这位儒雅的学者正是蔡元培,后来被北大学子们尊称为“永远的校长”。他的雕像至今伫立在燕园,与北大共沐春夏秋冬。
  蔡元培的到来,书写了北京大学乃至中国文化思想界的崭新篇章。
  彼时北大非此时北大也。
  2018年5月4日,北京大学庆祝建校120周年。长期以来,北大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在各个领域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时光倒流回民国初年,当时的北大却是一个“很多大学问家听到都头疼”的地方。
  彼时的国立北京大学本质上是一所培养官员的学堂,官僚气息浓厚,学风不端,教风散漫。
  大部分学生“学而优则仕”,念书是为了混个文凭,然后当官;
  许多老师“走后门”进来,为的是拿一份公家的薪水。老师上课,发给学生一些印好的材料,然后照本宣科一读就下课;
  官僚習气,腐败积弊,但因背景特殊,没人敢管,前后5任校长都是满腔热血而来,遗憾而去。
  彼时的蔡元培,也正为教育奔忙。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蔡元培应邀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他主持制定了《大学令》、《中学令》等,奠定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研究院的中国现代教育体系。在这段时间里,蔡元培已经勾画出了中国未来教育的蓝图。
  历经乱世,屡经失败,却不曾丧失教育救国的信念。
  1916年,教育总长范源濂请他就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
  朋友大都劝他不必就职,“学校太腐败,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于自己的声名有碍”。
  也有人说:“既然知道腐败,更应该进去整顿,就是失败也算尽了心。这也是爱人以德。”
  从1916年秋接到范源濂的电报,到12月26日被正式任命为北大校长,蔡元培踌躇了三个月。最终让他下定决心的,是自青年时代就有的“教育救国”之梦:
  “吾人苟切实从教育着手,未尝不可使吾国转危为安。”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1916年12月的北京,天寒地冻。在北京前门附近的旅馆走廊,有一位身穿长袍,戴着眼镜的文化人不停徘徊。
  旅馆伙计一打听,原来是这位先生要拜访一位客人,可是这个人正在客房里睡觉。这位先生招呼伙计不要叫醒他,而是拿一个凳子坐在房门口等候。
  这位先生,就是蔡元培。而他想见的人,是陈独秀。
  蔡元培为什么急着要见陈独秀?他想请陈独秀做北大的文科学长。
  陈独秀与蔡元培早已认识。陈独秀以及《新青年》在青年中的号召力,也是即将上任的蔡元培所需要的。
  讲明来意,陈独秀却嫌自己学历有些低,难以担起文科学长的重任,便向蔡元培推荐说:“我有一位朋友留学美国,叫胡适,是哲学博土,年龄比我小,学识不薄,诗书文论俱佳,能有他任文科学长最好。”
  于是,获得校长授职、尚未正式就任的蔡元培,一出马就将陈独秀、胡适两位知名人物招致麾下。

要想让北大变成真正治学的场所,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新旧政体交替之际,许多学人未能获得正式学位文凭,如何衡量其学术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蔡元培的眼光与判断。

  “北大落榜生”梁漱溟年纪轻轻著有论文《究元决疑论》,被蔡元培看到了,认为水平很高,邀请他来学校讲哲学;
  在新闻界崭露头角的徐宝璜任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副会长,新闻学导师;
  任命国内第一个介绍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夏元瑮做理科学长;
  当时因参与支持袁世凯“筹安会”而在天津潦倒的国学大师刘师培,同样接到蔡元培的邀请,被聘为文科教授,主讲中国文学史;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李大钊;政治保守、国学功底深厚的刘师培、黄侃、辜鸿铭;留学归来的李四光、丁燮林等,以及法科领域马寅初、陈启修……一时间,北大名师荟萃,百家争鸣,出现中国群星闪耀的盛景。
  于是校园里可见拖着长辫的辜鸿铭不买胡适的账;坚持旧文学的黄侃在课堂上大骂倡导新文学的师弟钱玄同有辱师门;辜鸿铭、刘师培与黄侃、陈汉章、梁漱溟等人,构成的“旧派”与新派对垒,一时争论不休。   “我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所以每一种学科的教员,即使主张不同,若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让他们并存,令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这是蔡元培先生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与坚持。面对新派学生一味攻击旧派的辜鸿铭、刘师培等现象,蔡元培出面劝导,“我希望你们学辜先生的英文和刘先生的国学,并不要你们也去拥护复辟或君主立宪”。
  这一系列人事任免,为北大注入活水,构成蔡元培办学所倚重的基本力量。
  对于北京大学和蔡元培来说,1917年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以蔡元培入主北大为标志,新文化运动有了阵地,新旧两个阵营最活跃的思想者们由他而汇集在了同一场域。
  “北大在维新变法中成立,却在蔡元培先生担任校长时才真正诞生”
  1月9日,国立北京大学开学仪式上,蔡元培以校长身份进行了就职演说: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生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砥砺德行,肩负力矫社会颓俗的重任;敬爱师友,师生应以诚相待,敬爱有加。”
  蔡元培告诉学生们,读书要抱着求学的宗旨,不要那么功利。
  “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
  “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
  蔡元培又对老师们说: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诤语良言,至今仍余音回响,掷地有声。
  无数名家在此以辛勤汗水与毕生所学,耕耘北大的学术沃土。
  渐渐教风端正,学风清明。
  在这片土地上,蔡元培尽量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社团活动。新闻研究会、学术讲演会、音乐研究会、画法研究会、体育会等,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蔡元培常利用自己的人脉为学生请来业界名人指导。比如音乐研究会请来萧友梅、画法研究会请来陈师曾、徐悲鸿等。

  教育以德育为先。主政北大后,蔡元培將老友李石曾早年在上海发起的“进德会”移植到北大,要求入会者戒除嫖赌等恶习,修身养性。
  彼时北大,再不是腐朽的官僚养成所,而是真正实现了教育民主和教育平等。

启迪民智,开拓新风


  不仅如此,蔡元培还设立了一系列有利于“启迪民智”的举措——北大允许校外生旁听课程,正式生、旁听生和偷听生共处一堂。
  1918年4月,北大开办校役夜班。提倡平民教育的蔡元培认为,但凡有求学之心者,便应当获得同等的机会。
  1920年北大招收女生,首开大学教育男女同校的先河。
  短短几年里,北大不但成为北方第一学府,也成了全国第一学府。
  经营北大之难,难在树立其“学府”的本质,摒除其“官府”的实质。而蔡元培先生以其兼容并包的学术胸怀,与坚定决绝的改革信念,为北大去封建沉疴,树发展方向。
  “沧海动风雷,弦诵无妨碍。到如今费多少桃李栽培,喜此时幸遇先生蔡。”这段歌词,曾记录下北大师生对蔡校长执掌北大的感激之情。一百多年过去了,北大学子仍然忍不住时时回望蔡先生的背影,从他那里汲取思想、学术与人格的力量,自省、自励,不断前行。
  历史上的今天,他曾以一人之力,拨开学府的迷雾,点燃思想的火种。正如美国学者杜威所评价:“以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其他文献
“终于回来了!”  1981年的一天,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爱立信总部意气风发。时隔二十年后,他再一次收到来自中国北京的订单。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瑞典电信巨人重新进入中国。爱立信当然骄傲,他和中国的结缘可以追溯到1890年,通过向清政府出售人类最早的一批电话机,爱立信参与了中国西化的历史进程。至今它的官网上还挂着这张充满历史意义的照片。  彼时爱立信还是刚成立不久闯劲十足的电信新人,而百年之后
谁能想到,这家如今风雨飘摇的公司在三年前还处在高光时刻。上市的40天里,拿下36个涨停板,股价从发行价7.14元暴涨至327.01元,创下A股涨停记录。更早时候,暴风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70%,每10台电脑中就有7台装暴风影音。  今昔对比来看,现实反转堪比剧本。  业内普遍认为,暴风今日的困境是模仿乐视导致的,摊子铺得太大以至于资金跟不上。实际上,从虎嗅精选的调研结果来看,业务扩张并非致命因素。 
白桦生于1930年,原名陈佑华,生于河南信阳市。中学期间,他创作首篇诗歌《织工》,发表于《豫南日报》。1947年,他放弃了信阳师范学校艺术科的学业,参加中原野战军,但任宣传员。他亲历了淮海战役,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1949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2年,白桦任昆明军区创作组组长,因对边疆苗寨生活的细致了解,创作带有反特元素的小说《山间铃响马帮来》和《无铃的马帮》,分别被改编成电影
对抗孤独感的三招  做CEO是一种反人性的、孤独的状态,就像我看到一句话说的:他们不能倒下,因为身后没有人,或是身后有太多人。CEO的一举一动都要对员工、股东、客户、市场甚至家人负责,最后却发现对自己负不了责。面对不确定感,可能连一个倾吐的对象也没有。  就像我8年前给团队提出的要求:支付宝要好用,支付率要提升,而且要安全,同时还要扩大用户基数。这些要求当时其实是挺反人性的,你在不断挑战自己和团队
啥是佩奇?是写着“佩琪”的洗发水、正在直播的网红,是开拖拉机的村民佩奇、一款叫作“佩棋”的棋牌游戏,还是“社会人”再熟悉不过的小粉猪?对那些生活在偏远山村、从未接触过网络文化的人而言,小猪佩奇十足是一个陌生事物。但不管佩奇是什么,一心想着满足孙子心愿的爷爷,即便历经重重困难,也会想方设法把佩奇还原成现实。“硬核版佩奇”虽然只是一堆刷了粉漆、形似佩奇的钢铁,但却集纳了爷爷对孙子浓浓的亲情,代表着爷爷
农村孩子考上大学成人生最重要转折点  1982年,17岁的陈宗年从江苏南菁高中毕业,考进了当时的武汉华中工学院 (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在计算机外部设备专业读本科。“人生中有很多转折点,最重要的转折点恐怕就是考上大学。”从一个农村孩子成为一名大学生,进而成为一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技、经营管理人员,陈宗年对高中和大学的老师有着深深的感激。  1986年大学毕业后,陈宗年一直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
01  特别有意思的是,跟小崔第一次见面时,他除了介绍他做的口述历史以外,还给我一些小人书。他说他收藏小人书,很隆重地把一些小人書送给我。那个时候,他为了做口述历史,租了两套房子,有将近十个人在那做。  我挺好奇,想去看看。就约了个时间。有一天晚饭之后,我和王石到一栋居民楼里,去看他的口述历史。进去一看,我感到非常震惊。这两套房子里边摆满了带子,一盒一盒的。  当时的录音都还是带子,非常多。晚上了
事实上,不管是18岁入伍当兵,还是后来当电影演员、导演、到八一电影片厂厂长、女将军,在当兵、演兵和带兵的“人生三部曲”中,“天下大事,必成于细”这八个字成为她一生的追求,贯穿其军旅生涯。  她是谦虚勤奋的明星,肯下常人不肯下的苦功。  《神秘的旅伴》中的小黎英,《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金环、银环,《英雄虎胆》中的女特务阿兰……王晓棠在14部电影里成功扮演了15个角色,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个?  晓棠老师
垂井康夫  1980年代前五年是日本半导体芯片企业的高光时刻。  硅谷的英特尔、AMD等科技创业公司在半导体存储领域,被日本人追着打,然后被反超,被驱离王座,半导体芯片领域(当时主要是半导体存储占据主流)成为日本企业后花园。  美国的科技公司败在了模式上。  硅谷的发展模式是,通过风险投资为创业公司注入资金,创业公司获得资金支持后,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获得市场,提升公司估值,然后上市,风险资本卖出股
动漫《马男波杰克》中有这样一段台词,说“成名之后,人就不会成长了,因为没有必要。每个人都有冻龄点,而冻龄点,就是你停止成长的那一刻。”  郭德纲曾在某节目中评论自己的徒弟,说“尺寸劲头,明显就是还没有红透,还是想再往上奔。什么时候红透了,什么时候才会停下。”  2003年,32岁的丁磊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首富,他红透了。“长不大”的丁磊  2001年,丁磊突然冲进中层例会的会议室里,兴奋地冲大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