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部创业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由企业员工发起的创业活动。内创业者在组织层次进行创业活动,受到来自企业内部环境的支持与约束,其创业心智的发展区别于一般创业者。通过对内部创业者的文章综述来分析现有研究形势,从认知角度出发构建企业内部创业者的创业心智模型。
内企业者 内部创业 心智模型
引言
作为创业研究的子领域,内部创业自提出至今,一直受到理论界与企业界的关注。现有研究对内创业的概念界定、环境、类型、创业主体、内创业的过程及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探索。针对创业主体,主要涉及对内创业者及团队的研究,学者们将倡导和实践企业内创业活动的人成为内创业者。内创业者在原有企业内部进行创新活动,受到来自企业内部环境的支持与约束,在创业自由度、工作难度、承受风险等方面区别于一般创业者。现有研究往往从单一维度研究内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实际上,在企业这一环境内部,创业者的创业意愿和行动受到组织情境的影响。
研究现状
(1)创业者特质
内部创业者的特质研究对于帮助企业识别有企业家潜力的员工、制定内部企业家培育机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早期关于内创业者特质的研究中,McClelland的成就需求理论及Rotter的控制源理论应用最为广泛。McClelland將成就需求看作内创业者的显著特质,即个人的成就需求高低与个人面对风险相关。Rotter依据社会学习理论提出控制源概念,即个人针对事件控制能力的自我感知。Westhead等将创业者分为初级创业者、连续创业者和高级创业者,并对他们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实证验证,发现连续创业者和高级创业者在初次创业的年龄、个人背景和工作经历上都有明显不同。何忐聪和王重呜发现并认为,创业者的特质应该包括三个方面:成就需要、内控制源和自我效能感。
(2)创业者胜任力
胜任力概念最初由McClelland提出,指员工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特质,与企业绩效紧密相连。Chandler等据此提出创业胜任力的概念,即创业者拥有识别、预见及利用机会的能力,并将创业胜任力作为识别创业者的核心特征。Bird等指出知识、技能和特质作为创业胜任力的关键因素,往往会受到创业者教育培训、家庭、经验等因素影响。Thomas等丰富了创业胜任力的内涵,结合创业胜任力过程特征,通过案例分析得出创业者胜任力的六维模型,包括组织、战略、关系、概念、机会以及承诺等层次。张炜等在六维度模型中又增添了学习和情绪要素。刘帮成等从个人和组织两层面出发,对创业胜任力做出详细划分。
(3)资源整合情况
内部创业者的个人特质与能力最初被视为不可模仿的独特资源。张玉利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内企业家在获取创业资源时具备科学性,内创业者的资源禀赋通过影响其创业行为决策来决定创业行为过程特征。社会资本观认为,内创业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社会网络或关系网络精准地辨识各种机会和信息,判断资源的可获得性、可利用性和可获利性。而创业资源理论则从资源依存和资源基础理论角度,辨别资源的重要性和价值。基于资源依存理论,内创业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需求与创业活动和过程存在联系;资源基础理论则通过构筑“资源一战略一绩效”的基本框架,说明了拥有关键资源对于企业战略和创业绩效的重要影响。
(4)创业者认知
基于内创业者认知的研究目前处于探索阶段,作为重要的心理学变量,创业感知、创业态度和主观规范直接影响了个体的创业倾向,进而影响了个体实质性的创业活动。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个体的微观创业行为会受到创业意愿、创业动机,对规范、规则、制度等的创业感知、创业反馈等的影响;同时群体中共同的信念、文化和价值观、信息的共享等有助于创业行为的产生,这种影响可能使得个体更加坚定创业活动和行为,但反过来制度的缺陷、创业情境的不确定性也可能降低个体效能感和团队效能感,使得个体难以在群体和组织中发挥作用。
认知概念模型
通过梳理关于内创业者的研究,发现内部创业者与组织环境有密切关系,组织的支持感、工作氛围对于员工成长为内创业者有推动作用。同时员工要有创业自我效能,能够感知组织的支持,愿意将创业想法变为实践。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员工内创业行为的实现需要以下步骤:一是,员工感知企业内环境,并产生创业意愿;二是,依据自身现有资源及情境制定实施计划;三是,通过对企业现有支持做出创业行动。在这一过程中,创业意愿通过创业实施计划对创业行为产生影响。
具体而言,在创业意向形成阶段,创业意识和创业环境感知是促使创业意愿形成的主要因素。在创业实施计划形成阶段,组织支持、创业动机和创业自我效能决定创业计划构建的成败。在最终的创业行动落实中,由创业实施计划产生创业行动意向,其中创新性和敢为性是产生创业行动的关键。创新性即创业价值观念的超前性,敢为性指机会的把握能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未来关于内创业心智模型研究应进一步深化,通过实证完善各因素间的关系。
结语
如何推动企业内创业行动的实际发生,关键在于将内部员工转换为内部创业者,从创业认知角度出发,依据计划行动理论构建企业内创业行动模型,引导企业员工进行内部创业。本文基于“意愿一计划一行为”的路径,构建一个整合的内部创业认知概念模型,以期丰富创业理论,推动企业员工向内部企业家的转化。后续研究更需要采取大样本调研对模型进行验证,从实证角度揭示员工创业计划行为与认知的内在机制。
[1] McMullen J S, Shepherd D A.Entrepreneurial action and the roleof uncertainty in the theory of theentrepreneur [J].Ac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2006, 31(1):132-152.
[2]张炜,王重鸣.高技术企业智力资本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25(4)
[3]刘帮成.基于仿真的公司创业胜任力评估技术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理论与方法2013.12:34-35
内企业者 内部创业 心智模型
引言
作为创业研究的子领域,内部创业自提出至今,一直受到理论界与企业界的关注。现有研究对内创业的概念界定、环境、类型、创业主体、内创业的过程及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探索。针对创业主体,主要涉及对内创业者及团队的研究,学者们将倡导和实践企业内创业活动的人成为内创业者。内创业者在原有企业内部进行创新活动,受到来自企业内部环境的支持与约束,在创业自由度、工作难度、承受风险等方面区别于一般创业者。现有研究往往从单一维度研究内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实际上,在企业这一环境内部,创业者的创业意愿和行动受到组织情境的影响。
研究现状
(1)创业者特质
内部创业者的特质研究对于帮助企业识别有企业家潜力的员工、制定内部企业家培育机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早期关于内创业者特质的研究中,McClelland的成就需求理论及Rotter的控制源理论应用最为广泛。McClelland將成就需求看作内创业者的显著特质,即个人的成就需求高低与个人面对风险相关。Rotter依据社会学习理论提出控制源概念,即个人针对事件控制能力的自我感知。Westhead等将创业者分为初级创业者、连续创业者和高级创业者,并对他们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实证验证,发现连续创业者和高级创业者在初次创业的年龄、个人背景和工作经历上都有明显不同。何忐聪和王重呜发现并认为,创业者的特质应该包括三个方面:成就需要、内控制源和自我效能感。
(2)创业者胜任力
胜任力概念最初由McClelland提出,指员工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特质,与企业绩效紧密相连。Chandler等据此提出创业胜任力的概念,即创业者拥有识别、预见及利用机会的能力,并将创业胜任力作为识别创业者的核心特征。Bird等指出知识、技能和特质作为创业胜任力的关键因素,往往会受到创业者教育培训、家庭、经验等因素影响。Thomas等丰富了创业胜任力的内涵,结合创业胜任力过程特征,通过案例分析得出创业者胜任力的六维模型,包括组织、战略、关系、概念、机会以及承诺等层次。张炜等在六维度模型中又增添了学习和情绪要素。刘帮成等从个人和组织两层面出发,对创业胜任力做出详细划分。
(3)资源整合情况
内部创业者的个人特质与能力最初被视为不可模仿的独特资源。张玉利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内企业家在获取创业资源时具备科学性,内创业者的资源禀赋通过影响其创业行为决策来决定创业行为过程特征。社会资本观认为,内创业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社会网络或关系网络精准地辨识各种机会和信息,判断资源的可获得性、可利用性和可获利性。而创业资源理论则从资源依存和资源基础理论角度,辨别资源的重要性和价值。基于资源依存理论,内创业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需求与创业活动和过程存在联系;资源基础理论则通过构筑“资源一战略一绩效”的基本框架,说明了拥有关键资源对于企业战略和创业绩效的重要影响。
(4)创业者认知
基于内创业者认知的研究目前处于探索阶段,作为重要的心理学变量,创业感知、创业态度和主观规范直接影响了个体的创业倾向,进而影响了个体实质性的创业活动。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个体的微观创业行为会受到创业意愿、创业动机,对规范、规则、制度等的创业感知、创业反馈等的影响;同时群体中共同的信念、文化和价值观、信息的共享等有助于创业行为的产生,这种影响可能使得个体更加坚定创业活动和行为,但反过来制度的缺陷、创业情境的不确定性也可能降低个体效能感和团队效能感,使得个体难以在群体和组织中发挥作用。
认知概念模型
通过梳理关于内创业者的研究,发现内部创业者与组织环境有密切关系,组织的支持感、工作氛围对于员工成长为内创业者有推动作用。同时员工要有创业自我效能,能够感知组织的支持,愿意将创业想法变为实践。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员工内创业行为的实现需要以下步骤:一是,员工感知企业内环境,并产生创业意愿;二是,依据自身现有资源及情境制定实施计划;三是,通过对企业现有支持做出创业行动。在这一过程中,创业意愿通过创业实施计划对创业行为产生影响。
具体而言,在创业意向形成阶段,创业意识和创业环境感知是促使创业意愿形成的主要因素。在创业实施计划形成阶段,组织支持、创业动机和创业自我效能决定创业计划构建的成败。在最终的创业行动落实中,由创业实施计划产生创业行动意向,其中创新性和敢为性是产生创业行动的关键。创新性即创业价值观念的超前性,敢为性指机会的把握能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未来关于内创业心智模型研究应进一步深化,通过实证完善各因素间的关系。
结语
如何推动企业内创业行动的实际发生,关键在于将内部员工转换为内部创业者,从创业认知角度出发,依据计划行动理论构建企业内创业行动模型,引导企业员工进行内部创业。本文基于“意愿一计划一行为”的路径,构建一个整合的内部创业认知概念模型,以期丰富创业理论,推动企业员工向内部企业家的转化。后续研究更需要采取大样本调研对模型进行验证,从实证角度揭示员工创业计划行为与认知的内在机制。
[1] McMullen J S, Shepherd D A.Entrepreneurial action and the roleof uncertainty in the theory of theentrepreneur [J].Ac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2006, 31(1):132-152.
[2]张炜,王重鸣.高技术企业智力资本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25(4)
[3]刘帮成.基于仿真的公司创业胜任力评估技术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理论与方法2013.1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