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 介
奴尔曼·克里木,新疆维吾尔族人。1952年出生,1966年参军,系陆军第18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一
西北边陲5个海拔5000米以上的军事哨所,有4个在喀喇昆仑山,还有一个在帕米尔高原。
喀喇昆仑山上有一所名字很长且没有诗意的医疗站:三十里营房医疗站。
但是昆仑山的兵,一听这个名字就心动,觉得这儿最美。美就美在有女兵。最早上昆仑山的女兵已经无证可考。那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时候的事了,作战的大部队下撤后,战地医疗队留下一批人担负医疗转运任务。那里面就有不少女兵。1964年,部队在新疆叶城组建了152野战医院,三十里营房医疗站作为这个医院的派出单位,担负起守山部队的医疗保障任务。
1966年,152医院招收了第一批维吾尔族女兵,14岁的美少女奴尔曼·克里木成了一名穿军装的女护士。
1968年,奴尔曼来到了三十里营房医疗站。那时候,高原公路是上山的唯一便道,一辆军用卡车是他们的交通工具,巡诊和抢救病号成为一件充满变数的工作,死神总是与他们并肩而行。
高海拔地区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一半左右,任何人在这里都会遭受同样的痛苦,不管你是将军还是士兵。头、眼球、耳膜、鼻孔、嗓子眼因为高海拔低气压都向外憋着疼,身子软得像面条,心跳每分钟110多次,像又急又密的鼓点,一下一下地摧残着人的自信心,砸出一种死亡的恐惧。
二
奴尔曼是怀着孩子并在昆仑山上第一个走遍所有5000米以上哨卡的女兵。
1970年,奴尔曼18岁,再次上山到三十里营房当护士。
一墻之隔的边防连排长库尔班是位剽悍的维吾尔汉子,络腮胡,大鼻子,歌声浑厚。他的民歌,伴着喀拉喀什河哗哗的水声传得很远,经常让失眠的奴尔曼想起家乡的爹娘,眼里浸满了泪水。
库尔班早已经喜欢上了这位肤色如玉石一般细腻洁白的大眼睛姑娘。为了找机会接近她,身体棒得像牛一样的库尔班经常去找奴尔曼看病,一会说手破了,一会说头疼了。奴尔曼说:“你这病,找连里的卫生员看嘛,为什么非要跑到医疗站?不看。”
库尔班只好没趣地耸耸肩,走了。
过了两天,他的手又破了。
奴尔曼生气地说:“你这是什么意思嘛,是不是故意的?”库尔班红着脸说:“我嘛,就是喜欢你才来的嘛。”
奴尔曼一撇嘴,学着他的样子说:“我嘛,心里的男子汉不是你这个样子的,没有你这么多胡子,鼻子也没有这么长。你嘛,太难看了。”
库尔班说:“胡子嘛,一刮就干净了嘛。鼻子嘛,我戴上口罩就好看了嘛。你这么好的姑娘我非要不可嘛,你不服气就走着瞧。”
奴尔曼努着嘴,一扭身走了。库尔班强攻不奏效,就搞迂回,借下山探亲的机会,跑到喀什奴尔曼家里拼命干活,回来时,还给奴尔曼带了大包的杏干和巴旦木。奴尔曼的双亲压根没有在意库尔班胡子多,鼻子长,他们只觉得这汉子老实,力气大,是块过日子的料。他们高兴地表态:“顶好顶好,等奴尔曼回来你们就结婚。”库尔班这小子,就这么得手了。然后,奴尔曼就怀着40天身孕上山了。当时,部队选人上山时,新媳妇奴尔曼羞得头还没抬起来呢,能好意思说肚里有娃,去不了吗?爬上卡车车厢,奴尔曼向着逶迤的大山驰去。
三
不久,医疗队接到命令,要去神仙湾。神仙湾哨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军事哨所。那时,到神仙湾的路是真正的鬼门关。光在喀喇昆仑山里就得转6天,先向南转740公里到空喀山口哨卡,再掉头向北走380公里经过天文点哨卡才能望见神仙湾。沿途海拔多在5000米以上,路是汽车轮子压出来的。翻车死人是常事。
1983年,中央新闻单位出动了一批记者上山采访,一伙人下了死决心,一定上神仙湾把战士们换防的镜头拍下来。他们坐的是小车,比换防的大部队走得快,结果大部队还在半路上,他们已经回来了,一个个作出刚从地狱里爬出来的痛苦状。后来,部队用几百吨炸药炸开了一个冰峰大坂,路才好走了。
越怕出事越出事。奴尔曼上神仙湾时,车陷到了冰河里,那个姓张的老所长很努力地抓住车厢往下爬,脚一挨冰水,电击似的把脸皱成了核桃壳。他说,男兵下车,女兵呆着不要动。他们想把车推出来,可是,老所长毕竟年纪大了,不经冻,发起抖来像犯了羊癫疯,刚干了一会儿,就“咔咔”地咳血,声音像劈柴禾。
奴尔曼血管里淌的是剽悍骑手的血,哪儿能在车上坐得住?她带着女兵“扑通”“扑通”跳下水,一块推车。7个小时后,车从冰河里出来了,奴尔曼的棉裤和大头皮鞋都冻在了身上。老所长让她脱下来,把衣服烤干,她坚决不同意,怕羞。
所长就骂:“我老头子冻死就算了,你这么小,冻出个三长两短,我咋有脸见你爹妈?脱!” 奴尔曼闭着眼,缩着身子,死死拽紧内裤,男兵们像拔河一样,连撕带拽,把她的鞋袜、棉裤脱下来。她失去知觉的小腿上,已是一片乌紫的水泡。
老所长这时才知道奴尔曼快当妈妈了,抖着手说:“咋办?咋办?”说着就自责地掉泪了。 此时的奴尔曼则害羞地拼命想把光脚藏起来。
奴尔曼受到部队的表彰和培养,她成了医院妇产科的主刀医生,为当地部队和群众接生了几千个婴儿。她医术高明,与人合作在新疆医科大学学报上发表了《宫颈环扎术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40例临床分析》,对于中央性前置胎盘这种妊娠后期十分严重的并发症采取积极干预的疗法——宫颈环扎术配合期待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减少了产妇产前出血,延长了孕周,使新生儿死亡率降低了45%。
1998年,奴尔曼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四
当年奴尔曼肚里的那个娃,就是后来三十里营房的女护士奴尔毕燕。也许是宿命的安排,在娘肚子里就逛了一趟昆仑山的奴尔毕燕当了兵,又上了昆仑山。 上山的时候,在武装部工作的爸爸库尔班和刚从手术台上下来的妈妈奴尔曼都来送。车开动时,两个老兵都哭了。
这不是软弱,是因为他们太了解喀喇昆仑山呀。
雪山、冰峰、大坂、搓板路……一切仿佛历历在目,梦境再现。奴尔毕燕说,我看着这里哪儿都熟,原来我真的来过。远远看见神仙湾的时候,奴尔毕燕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哨所并没挺立于雪峰之巅,而是呆在山坳里。在大山的包围之中,它显得太小了,小得有点看不见。一队嘴唇乌紫眼里布满血丝的战士咚咚鏘锵地打着锣鼓欢迎她和医疗队的女兵。
昆仑的血脉让奴尔毕燕很快就与男兵们亲如故交,在掌声里,一身戎装的她为士兵跳起了新疆舞。
她很白,眼珠像印度人一样,闪着琥珀色的光,透出一种神秘。她的舞姿是一缕飞扬的情韵,一卷迎风的绿绸,蓦然弯曲又伸展,突然旋转又急停,大家如同看到了千年的美玉。
遗憾的是她很娇小。她的妹妹身高1米72,她才1米56。她对此很想不通,抱怨母亲奴尔曼:妈妈你偏心,为什么把我生得这么矮!早已发胖的奴尔曼无奈地耸耸肩。时光倒回到23年前,她像女儿一样美丽时,过的是怎样一种艰苦的日子?女儿呀,在缺氧环境里妈妈再怎样小心,也不能完全保护你。
一曲舞毕,战士们蜂拥上去与女兵们合影,有两个神仙湾的战士悄悄把手放在了奴尔毕燕的肩上。他们的表情好像很自然,却藏不住青春的渴望。
今天的战士与奴尔曼那一代的守山士兵已不可同日而语!他们敢把胳膊搭在漂亮女兵的肩头,虽然隔着两层大衣,却体现了一种历史性的变化。
虽然生存环境依旧,但他们活得更真实、更自然了。奴尔毕燕当然不会像妈妈当年那么害羞,她甜甜地笑着,大大方方。奴尔毕燕要和士兵们一块唱《说句心里话》,士兵们拒绝唱,说唱了心里难过。
与他们一同上哨卡的团政治处副主任徐新国说:“家中的老妈妈不敢想啊。我远在湖南的妈妈3个月前刚去世,老人家去世前让儿孙们一个个发誓,保证不把她去世的事儿告诉我。她说,国儿苦哇,雪那么厚,他怎么往回走?别让他为难了。”
“妈妈临死前还在心疼我。”徐新国的泪水在眼眶里打旋。
妈妈,这是人类语言里最伟大、最动情、最伤感的名词。相隔时间越长、距离越远,这个词的分量就越重,怎敢轻易提起?
五
要走了,大家都哭……奴尔毕燕也哭,女子的泪不像男儿那样要酝酿半天才流下,再酝酿半天才收住,女子的泪来也快去也快。
分手前一分钟,奴尔毕燕的泪又下来了。她悄声问我:“明年如果我在山上结婚,你能来吗?”
她的眼睛直视着我,眼神里带着直率与纯真。
我垂下眼帘说:“不知道,争取吧。”声音陌生得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对于不断前去采访的人们来说,我只是一个朝圣的匆匆过客,而她,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
奴尔毕燕的男友是个维族军医,名字我没记住。
喀喇昆仑山本是无人区,那么高,那么冷。但是在那个人迹罕至的高寒区域,在冰峰绝顶,曾经绽开着一束束雪莲花,吐露着春天的芬芳。奴尔曼母女就是那盛开在喀喇昆仑雪山上的雪莲花,用自己的青春年华不断谱写着新中国一代女兵的传奇。她们母女的故事流传在边防哨卡战士的心间,那是雪域高原的一团火,温暖着当地军民的心。她们用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精湛的医术抢救过无数个生命,还因为她们那动听的歌声和曼妙的舞姿给当地军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就是喀喇昆仑女神真善美的化身。
我曾经十分自信自己的舞技,但是当我碰到了随我们一起上昆仑山的女兵奴尔毕燕时,立刻露馅。她并不说话,但一说跳舞,眼睛里立刻有了一种野性的妩媚。她的眼神很清澈,如天使一般。人们身上不会动或动起来特别笨拙的地方,她全都会动,而且特别灵巧,有味儿。比如眼珠,比如脖子,比如腰部……
特别是她在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哨卡为士兵们跳的那段维吾尔族舞蹈,那叫一个美丽。别人气都上不来,她却舞得情真意切,有媚眼,有娇羞,有躲闪,把一个少女情窦初开时的心境展现在高原上,也烙印在士兵的心上。让兵哥哥们知道,英勇并不只属于守山人。奴尔毕燕本来皮肤就白,跳舞的时候更白了,一点血色也没有。让人心疼。就这样,她还要随我去阿里。
我当然不能带她,仅上厕所就很难解决。白天四野空旷,无遮无拦;夜晚没电,漆黑一团,谁陪她?所以,爱她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她马上下山。
我在上山的时候曾经为我们要拍的电视片想了一句歌词:脚前脚后都是先人的足迹,风雪长驱你是第几代士兵?我们需要在这儿拍“足迹”。摄像老刘请来几个穿着大头鞋的兵,在雪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老刘弓着腰呼哧呼哧地跟在后边拍,直至弄得每个人脸上都一片紫。临走,士兵们都来送,并不说一句话,也不知心里怎么想的。看着木木的他们,忽然眼眶一热,就有泪滴下来。好在戴了墨镜,只需装着抹一把脸,不让他们看见泪就好。谁知那活泼的奴尔毕燕突然伸出手来,一把摘掉了我的墨镜,她说,看看你在干什么?然后,她看着我,怔了一下,转过身去,捂了脸,轻轻地抽泣。
下了神仙湾,我的车向阿里走,奴尔毕燕坐的车朝回开,远远地看见她把一双手伸到窗外,使劲地挥,如一对翻飞的蝴蝶。
那也是我最后一次见她。
(本刊节选)
〔本刊责任编辑 周静静〕
〔原载上海人民出版社《兵妈妈》〕
奴尔曼·克里木,新疆维吾尔族人。1952年出生,1966年参军,系陆军第18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一
西北边陲5个海拔5000米以上的军事哨所,有4个在喀喇昆仑山,还有一个在帕米尔高原。
喀喇昆仑山上有一所名字很长且没有诗意的医疗站:三十里营房医疗站。
但是昆仑山的兵,一听这个名字就心动,觉得这儿最美。美就美在有女兵。最早上昆仑山的女兵已经无证可考。那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时候的事了,作战的大部队下撤后,战地医疗队留下一批人担负医疗转运任务。那里面就有不少女兵。1964年,部队在新疆叶城组建了152野战医院,三十里营房医疗站作为这个医院的派出单位,担负起守山部队的医疗保障任务。
1966年,152医院招收了第一批维吾尔族女兵,14岁的美少女奴尔曼·克里木成了一名穿军装的女护士。
1968年,奴尔曼来到了三十里营房医疗站。那时候,高原公路是上山的唯一便道,一辆军用卡车是他们的交通工具,巡诊和抢救病号成为一件充满变数的工作,死神总是与他们并肩而行。
高海拔地区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一半左右,任何人在这里都会遭受同样的痛苦,不管你是将军还是士兵。头、眼球、耳膜、鼻孔、嗓子眼因为高海拔低气压都向外憋着疼,身子软得像面条,心跳每分钟110多次,像又急又密的鼓点,一下一下地摧残着人的自信心,砸出一种死亡的恐惧。
二
奴尔曼是怀着孩子并在昆仑山上第一个走遍所有5000米以上哨卡的女兵。
1970年,奴尔曼18岁,再次上山到三十里营房当护士。
一墻之隔的边防连排长库尔班是位剽悍的维吾尔汉子,络腮胡,大鼻子,歌声浑厚。他的民歌,伴着喀拉喀什河哗哗的水声传得很远,经常让失眠的奴尔曼想起家乡的爹娘,眼里浸满了泪水。
库尔班早已经喜欢上了这位肤色如玉石一般细腻洁白的大眼睛姑娘。为了找机会接近她,身体棒得像牛一样的库尔班经常去找奴尔曼看病,一会说手破了,一会说头疼了。奴尔曼说:“你这病,找连里的卫生员看嘛,为什么非要跑到医疗站?不看。”
库尔班只好没趣地耸耸肩,走了。
过了两天,他的手又破了。
奴尔曼生气地说:“你这是什么意思嘛,是不是故意的?”库尔班红着脸说:“我嘛,就是喜欢你才来的嘛。”
奴尔曼一撇嘴,学着他的样子说:“我嘛,心里的男子汉不是你这个样子的,没有你这么多胡子,鼻子也没有这么长。你嘛,太难看了。”
库尔班说:“胡子嘛,一刮就干净了嘛。鼻子嘛,我戴上口罩就好看了嘛。你这么好的姑娘我非要不可嘛,你不服气就走着瞧。”
奴尔曼努着嘴,一扭身走了。库尔班强攻不奏效,就搞迂回,借下山探亲的机会,跑到喀什奴尔曼家里拼命干活,回来时,还给奴尔曼带了大包的杏干和巴旦木。奴尔曼的双亲压根没有在意库尔班胡子多,鼻子长,他们只觉得这汉子老实,力气大,是块过日子的料。他们高兴地表态:“顶好顶好,等奴尔曼回来你们就结婚。”库尔班这小子,就这么得手了。然后,奴尔曼就怀着40天身孕上山了。当时,部队选人上山时,新媳妇奴尔曼羞得头还没抬起来呢,能好意思说肚里有娃,去不了吗?爬上卡车车厢,奴尔曼向着逶迤的大山驰去。
三
不久,医疗队接到命令,要去神仙湾。神仙湾哨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军事哨所。那时,到神仙湾的路是真正的鬼门关。光在喀喇昆仑山里就得转6天,先向南转740公里到空喀山口哨卡,再掉头向北走380公里经过天文点哨卡才能望见神仙湾。沿途海拔多在5000米以上,路是汽车轮子压出来的。翻车死人是常事。
1983年,中央新闻单位出动了一批记者上山采访,一伙人下了死决心,一定上神仙湾把战士们换防的镜头拍下来。他们坐的是小车,比换防的大部队走得快,结果大部队还在半路上,他们已经回来了,一个个作出刚从地狱里爬出来的痛苦状。后来,部队用几百吨炸药炸开了一个冰峰大坂,路才好走了。
越怕出事越出事。奴尔曼上神仙湾时,车陷到了冰河里,那个姓张的老所长很努力地抓住车厢往下爬,脚一挨冰水,电击似的把脸皱成了核桃壳。他说,男兵下车,女兵呆着不要动。他们想把车推出来,可是,老所长毕竟年纪大了,不经冻,发起抖来像犯了羊癫疯,刚干了一会儿,就“咔咔”地咳血,声音像劈柴禾。
奴尔曼血管里淌的是剽悍骑手的血,哪儿能在车上坐得住?她带着女兵“扑通”“扑通”跳下水,一块推车。7个小时后,车从冰河里出来了,奴尔曼的棉裤和大头皮鞋都冻在了身上。老所长让她脱下来,把衣服烤干,她坚决不同意,怕羞。
所长就骂:“我老头子冻死就算了,你这么小,冻出个三长两短,我咋有脸见你爹妈?脱!” 奴尔曼闭着眼,缩着身子,死死拽紧内裤,男兵们像拔河一样,连撕带拽,把她的鞋袜、棉裤脱下来。她失去知觉的小腿上,已是一片乌紫的水泡。
老所长这时才知道奴尔曼快当妈妈了,抖着手说:“咋办?咋办?”说着就自责地掉泪了。 此时的奴尔曼则害羞地拼命想把光脚藏起来。
奴尔曼受到部队的表彰和培养,她成了医院妇产科的主刀医生,为当地部队和群众接生了几千个婴儿。她医术高明,与人合作在新疆医科大学学报上发表了《宫颈环扎术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40例临床分析》,对于中央性前置胎盘这种妊娠后期十分严重的并发症采取积极干预的疗法——宫颈环扎术配合期待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减少了产妇产前出血,延长了孕周,使新生儿死亡率降低了45%。
1998年,奴尔曼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四
当年奴尔曼肚里的那个娃,就是后来三十里营房的女护士奴尔毕燕。也许是宿命的安排,在娘肚子里就逛了一趟昆仑山的奴尔毕燕当了兵,又上了昆仑山。 上山的时候,在武装部工作的爸爸库尔班和刚从手术台上下来的妈妈奴尔曼都来送。车开动时,两个老兵都哭了。
这不是软弱,是因为他们太了解喀喇昆仑山呀。
雪山、冰峰、大坂、搓板路……一切仿佛历历在目,梦境再现。奴尔毕燕说,我看着这里哪儿都熟,原来我真的来过。远远看见神仙湾的时候,奴尔毕燕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哨所并没挺立于雪峰之巅,而是呆在山坳里。在大山的包围之中,它显得太小了,小得有点看不见。一队嘴唇乌紫眼里布满血丝的战士咚咚鏘锵地打着锣鼓欢迎她和医疗队的女兵。
昆仑的血脉让奴尔毕燕很快就与男兵们亲如故交,在掌声里,一身戎装的她为士兵跳起了新疆舞。
她很白,眼珠像印度人一样,闪着琥珀色的光,透出一种神秘。她的舞姿是一缕飞扬的情韵,一卷迎风的绿绸,蓦然弯曲又伸展,突然旋转又急停,大家如同看到了千年的美玉。
遗憾的是她很娇小。她的妹妹身高1米72,她才1米56。她对此很想不通,抱怨母亲奴尔曼:妈妈你偏心,为什么把我生得这么矮!早已发胖的奴尔曼无奈地耸耸肩。时光倒回到23年前,她像女儿一样美丽时,过的是怎样一种艰苦的日子?女儿呀,在缺氧环境里妈妈再怎样小心,也不能完全保护你。
一曲舞毕,战士们蜂拥上去与女兵们合影,有两个神仙湾的战士悄悄把手放在了奴尔毕燕的肩上。他们的表情好像很自然,却藏不住青春的渴望。
今天的战士与奴尔曼那一代的守山士兵已不可同日而语!他们敢把胳膊搭在漂亮女兵的肩头,虽然隔着两层大衣,却体现了一种历史性的变化。
虽然生存环境依旧,但他们活得更真实、更自然了。奴尔毕燕当然不会像妈妈当年那么害羞,她甜甜地笑着,大大方方。奴尔毕燕要和士兵们一块唱《说句心里话》,士兵们拒绝唱,说唱了心里难过。
与他们一同上哨卡的团政治处副主任徐新国说:“家中的老妈妈不敢想啊。我远在湖南的妈妈3个月前刚去世,老人家去世前让儿孙们一个个发誓,保证不把她去世的事儿告诉我。她说,国儿苦哇,雪那么厚,他怎么往回走?别让他为难了。”
“妈妈临死前还在心疼我。”徐新国的泪水在眼眶里打旋。
妈妈,这是人类语言里最伟大、最动情、最伤感的名词。相隔时间越长、距离越远,这个词的分量就越重,怎敢轻易提起?
五
要走了,大家都哭……奴尔毕燕也哭,女子的泪不像男儿那样要酝酿半天才流下,再酝酿半天才收住,女子的泪来也快去也快。
分手前一分钟,奴尔毕燕的泪又下来了。她悄声问我:“明年如果我在山上结婚,你能来吗?”
她的眼睛直视着我,眼神里带着直率与纯真。
我垂下眼帘说:“不知道,争取吧。”声音陌生得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对于不断前去采访的人们来说,我只是一个朝圣的匆匆过客,而她,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
奴尔毕燕的男友是个维族军医,名字我没记住。
喀喇昆仑山本是无人区,那么高,那么冷。但是在那个人迹罕至的高寒区域,在冰峰绝顶,曾经绽开着一束束雪莲花,吐露着春天的芬芳。奴尔曼母女就是那盛开在喀喇昆仑雪山上的雪莲花,用自己的青春年华不断谱写着新中国一代女兵的传奇。她们母女的故事流传在边防哨卡战士的心间,那是雪域高原的一团火,温暖着当地军民的心。她们用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精湛的医术抢救过无数个生命,还因为她们那动听的歌声和曼妙的舞姿给当地军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就是喀喇昆仑女神真善美的化身。
我曾经十分自信自己的舞技,但是当我碰到了随我们一起上昆仑山的女兵奴尔毕燕时,立刻露馅。她并不说话,但一说跳舞,眼睛里立刻有了一种野性的妩媚。她的眼神很清澈,如天使一般。人们身上不会动或动起来特别笨拙的地方,她全都会动,而且特别灵巧,有味儿。比如眼珠,比如脖子,比如腰部……
特别是她在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哨卡为士兵们跳的那段维吾尔族舞蹈,那叫一个美丽。别人气都上不来,她却舞得情真意切,有媚眼,有娇羞,有躲闪,把一个少女情窦初开时的心境展现在高原上,也烙印在士兵的心上。让兵哥哥们知道,英勇并不只属于守山人。奴尔毕燕本来皮肤就白,跳舞的时候更白了,一点血色也没有。让人心疼。就这样,她还要随我去阿里。
我当然不能带她,仅上厕所就很难解决。白天四野空旷,无遮无拦;夜晚没电,漆黑一团,谁陪她?所以,爱她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她马上下山。
我在上山的时候曾经为我们要拍的电视片想了一句歌词:脚前脚后都是先人的足迹,风雪长驱你是第几代士兵?我们需要在这儿拍“足迹”。摄像老刘请来几个穿着大头鞋的兵,在雪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老刘弓着腰呼哧呼哧地跟在后边拍,直至弄得每个人脸上都一片紫。临走,士兵们都来送,并不说一句话,也不知心里怎么想的。看着木木的他们,忽然眼眶一热,就有泪滴下来。好在戴了墨镜,只需装着抹一把脸,不让他们看见泪就好。谁知那活泼的奴尔毕燕突然伸出手来,一把摘掉了我的墨镜,她说,看看你在干什么?然后,她看着我,怔了一下,转过身去,捂了脸,轻轻地抽泣。
下了神仙湾,我的车向阿里走,奴尔毕燕坐的车朝回开,远远地看见她把一双手伸到窗外,使劲地挥,如一对翻飞的蝴蝶。
那也是我最后一次见她。
(本刊节选)
〔本刊责任编辑 周静静〕
〔原载上海人民出版社《兵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