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瑞士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明确指出:儿童获得的知识是儿童这个主体与外部世界这个客体,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步构建的结果。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在不断的自我实践探索中,即幼儿在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并不等于幼儿的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自然成熟、自我发展起来的,因为认知能力发展的根本是经验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关键在于如何把这些感性经验条理化、概括化,组织和提升为科学的经验。因此,在教师设计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即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适宜投放了)丰富的材料;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认识事物,提供不断地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是幼儿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的必要前提和关键。
关键词:材料投放;激发兴趣
在幼儿科学活动的组织中,教师非常注重幼儿的探索操作,在材料的准备上化了功夫动了脑筋,不但材料准备的数量多,且同种材料量也多,一般2——3件是常有的,且人手一份。但幼儿实际操作时间并不长,操作次数也不多,一般一个30分钟的活动,幼儿的操作时间在6——8分钟左右,只占整个活动的20%——26%左右,显然材料量与幼儿操作时间不成正比。材料的准备较盲目,且幼儿在那么多的材料面前常显得无从入手,常拿了这个丢了那个,活动秩序较混乱,材料的利用率低。
故如何通过科学活动物质材料的刺激、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维持幼儿的兴趣,引起探索、再探索的愿望,笔者认为:在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根据科学教育目标、内容,选择安全卫生、一定数量的适合年龄特点的物质材料,并适宜投放、科学合理地使用材料,才能有效支持孩子的操作活动,维持孩子的科学探索兴趣。
一、丰富的物质材料是开展正规性科学活动的重要前提
幼儿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推理时,常常会根据成人的暗示或个人的喜好、想像等作出结论,而较少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难以做到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科学活动的精髓,也是我国科学教育宏观目标之一。在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引导幼儿进行实践与验证,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反复使用材料,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并表达真实的感受,从小懂得用事实来说话,养成良好的用事实说话的意识与态度。因此丰富的物质材料是开展正规性科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充分的操作时间是实现科学教育有价值目标、优化教学过程的首要前提。
正规科学教育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和科学教育目标与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一个单元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从而使幼儿获取科学知识及方法的一种学习活动。一般是在集体活动状态下以分组形式进行的,它是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主动获取经验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归纳整理、提炼感性经验的过程。由于旧教育意识及传统分科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实践活动中受教学计划及生活常规的限制,教师在物质材料的准备与投放,材料的质与量、投放的适宜性等方面显得较盲目。
二、适宜的物质材料、恰当的投放方式是幼儿获取科学经验的关键
1.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原有经验选择并投放材料,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科学教育重在让幼儿通过操作、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兴趣。活动中教师提供适应幼儿发展水平的材料,会吸引幼儿去探索,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不同年龄的幼儿由于其学习特点及生活经验积累的不同,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也应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别是材料的数量、摆放的位置等都应有所区别与侧重。材料的数量直接影响幼儿的探索过程,太多的材料使幼儿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太少的材料会直接造成幼儿探索兴趣的减弱;相关材料与主题目标的密切程度,直接影响活动的教学效果;材料摆放位置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集体活动的秩序。
2.据幼儿感兴趣的方式,科学、合理使用材料,才能维持幼儿的兴趣及时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操作方式,并充分运用这种方式,把要实现的教育目标物化在使用材料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这是维持幼儿兴趣、提高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的关键。
3.适时投放材料及材料的重复操作,是激发和维持幼儿兴趣的重要保证
合理充分发挥操作材料的作用,是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热情,帮助幼儿完成探索过程、疏理相关经验的关键。因此,在幼儿园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中,物质材料投放的适宜性、材料的重复操作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和必要。
4.合理有序地为幼儿投放操作材料,用这些材料启发幼儿思维,力求投放的材料具有趣味性、适宜性、适时性、情景性和启发性
并从幼儿的发展实际出发,对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进行科学的引导,在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中与幼儿合作,成为一个潜在的引路者、组织者、激励者和评估者。必然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帮助幼儿树立科学的态度,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
综上所述,正规性科学活动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形式之一,是在集体活动状态下以分组形式进行的,活动中要遵循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的原则,重视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主动获取经验的过程,尤其要注重激发和维持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这是幼儿园科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也是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科学活动的前提。围绕主题内容、目标,提供每个幼儿或每一组幼儿足够的物质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适宜投放和科学、合理使用材料,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充分地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归纳、概括。能有效维持幼儿的科学兴趣,能有效促进每个幼儿科学素养的早期养成。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直属机关幼儿园024000)
关键词:材料投放;激发兴趣
在幼儿科学活动的组织中,教师非常注重幼儿的探索操作,在材料的准备上化了功夫动了脑筋,不但材料准备的数量多,且同种材料量也多,一般2——3件是常有的,且人手一份。但幼儿实际操作时间并不长,操作次数也不多,一般一个30分钟的活动,幼儿的操作时间在6——8分钟左右,只占整个活动的20%——26%左右,显然材料量与幼儿操作时间不成正比。材料的准备较盲目,且幼儿在那么多的材料面前常显得无从入手,常拿了这个丢了那个,活动秩序较混乱,材料的利用率低。
故如何通过科学活动物质材料的刺激、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维持幼儿的兴趣,引起探索、再探索的愿望,笔者认为:在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根据科学教育目标、内容,选择安全卫生、一定数量的适合年龄特点的物质材料,并适宜投放、科学合理地使用材料,才能有效支持孩子的操作活动,维持孩子的科学探索兴趣。
一、丰富的物质材料是开展正规性科学活动的重要前提
幼儿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推理时,常常会根据成人的暗示或个人的喜好、想像等作出结论,而较少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难以做到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科学活动的精髓,也是我国科学教育宏观目标之一。在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引导幼儿进行实践与验证,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反复使用材料,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并表达真实的感受,从小懂得用事实来说话,养成良好的用事实说话的意识与态度。因此丰富的物质材料是开展正规性科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充分的操作时间是实现科学教育有价值目标、优化教学过程的首要前提。
正规科学教育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和科学教育目标与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一个单元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从而使幼儿获取科学知识及方法的一种学习活动。一般是在集体活动状态下以分组形式进行的,它是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主动获取经验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归纳整理、提炼感性经验的过程。由于旧教育意识及传统分科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实践活动中受教学计划及生活常规的限制,教师在物质材料的准备与投放,材料的质与量、投放的适宜性等方面显得较盲目。
二、适宜的物质材料、恰当的投放方式是幼儿获取科学经验的关键
1.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原有经验选择并投放材料,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科学教育重在让幼儿通过操作、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兴趣。活动中教师提供适应幼儿发展水平的材料,会吸引幼儿去探索,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不同年龄的幼儿由于其学习特点及生活经验积累的不同,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也应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别是材料的数量、摆放的位置等都应有所区别与侧重。材料的数量直接影响幼儿的探索过程,太多的材料使幼儿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太少的材料会直接造成幼儿探索兴趣的减弱;相关材料与主题目标的密切程度,直接影响活动的教学效果;材料摆放位置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集体活动的秩序。
2.据幼儿感兴趣的方式,科学、合理使用材料,才能维持幼儿的兴趣及时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操作方式,并充分运用这种方式,把要实现的教育目标物化在使用材料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这是维持幼儿兴趣、提高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的关键。
3.适时投放材料及材料的重复操作,是激发和维持幼儿兴趣的重要保证
合理充分发挥操作材料的作用,是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热情,帮助幼儿完成探索过程、疏理相关经验的关键。因此,在幼儿园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中,物质材料投放的适宜性、材料的重复操作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和必要。
4.合理有序地为幼儿投放操作材料,用这些材料启发幼儿思维,力求投放的材料具有趣味性、适宜性、适时性、情景性和启发性
并从幼儿的发展实际出发,对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进行科学的引导,在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中与幼儿合作,成为一个潜在的引路者、组织者、激励者和评估者。必然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帮助幼儿树立科学的态度,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
综上所述,正规性科学活动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形式之一,是在集体活动状态下以分组形式进行的,活动中要遵循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的原则,重视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主动获取经验的过程,尤其要注重激发和维持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这是幼儿园科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也是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科学活动的前提。围绕主题内容、目标,提供每个幼儿或每一组幼儿足够的物质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适宜投放和科学、合理使用材料,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充分地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归纳、概括。能有效维持幼儿的科学兴趣,能有效促进每个幼儿科学素养的早期养成。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直属机关幼儿园0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