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宏村附近,有两处徽州古建筑的珍品,这便是位于宏村以西2公里处的卢村木雕楼和以东3公里处的塔川木雕楼,其木雕装饰规模在房屋中所占比例之大、雕刻工艺之精湛、文化内涵之丰富,实为皖南乃至全国古民居中所仅见。
自明代中叶至清末,徽商纷纷回乡修建祠堂、宅第、书院,不惜一掷千金。徽州一府六县数百公里范围内,数以千计的民居鳞次栉比建造起来,规模十分庞大。木雕、砖雕与石雕工艺在徽州民居的建设中大量使用,称为“三雕”,而以木雕数量最多、内容最广、艺术价值最高。
徽州地处深山,古木撑天,浓荫蔽日,为建造房屋提供了种类繁多的优质木材,杉、樟、银杏、椴、椿等木材大量用于柱、梁、枋、门、窗等部位,成为木雕的各种载体。
虽然徽商建房极为奢华,但明清时期营建住宅的等级制度十分严格,徽商不能越礼,建房规模上自然不能与官邸争高下,要想在建宅时争奇斗富,只能在内部装修上开动脑筋;同时,徽州人含蓄内敛的个性气质也决定了他们在建房时舍弃了外表的华丽张扬,苦心追求屋内装饰的华美、醉心于精湛的木雕。这一切都促使了木雕工艺臻于成熟和完美。
卢村木雕楼建造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约180年,共由四座楼院组成,也被称为“七家里民居群”,系大商人卢帮燮为其六房妻妾所建。卢帮燮早年经商,大至军火、小到芝麻,经营范围十分广泛,犹以盐业为主。其中以大太太和二姨太合住的志诚堂木雕最为精湛,其余的志远堂、思成堂和玻璃厅也颇具特色。
志诚堂里的木雕气势恢弘、内容繁多。两侧厢房的莲花门从上到下,眉板、胸板、腰板和裙板,几乎每寸木头都雕满了图案;艺人们运用线刻、凹刻、凸刻、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技法将宗法礼教、戏曲典故、世俗生活等雕刻在门窗上。人物造型生动,沉雄奔放、呼之欲出,画面构图饱满、雕刻技法缜密繁复,不到一寸厚的木板上雕刻层次竟达四五层之多。志诚堂的木雕当年耗费的是两名雕刻艺人整整二十年的心血。
志诚堂的木雕追求功名富贵的内容最多,如腰板上雕饰的“车载富贵、连升三级、五子登科”等,最为抢眼的是东厢房裙板上的“福禄寿喜”图,足足八尺见方,画面用蝙蝠、梅花鹿、喜鹊和九位老寿星等图案组成;其次是闲情逸致一类,如“陶公醉酒、苏轼赏菊、王羲之戏鹅”等,也占据了裙板的大片面积;此外还刻有少量的劝学内容,如“买臣负薪、管仲夜读”等。
“贾而好儒”、“亦贾亦儒”是徽商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质,自然也非常重视教育。他在志远堂(官厅)旁另辟院落,建造出相当规模的书房,专供24个儿女们读书。书房的木窗上透雕着冰梅图案,寓意“梅花香自苦寒来”,勉励孩子们勤奋读书;书房东侧,还建有一座“暗房”,给不用功读书的孩子关禁闭,对其他孩子也起着警示的作用。足见用心良苦。
塔川木雕楼起名积余堂,建于乾隆年间,距今约二百四五十年,系盐商吴某为其六个儿子所建,由南北两套楼院相连而成。两座楼的木雕数量相当、风格一致,目前南楼保存尚好,北楼却已于二十多年前毁于火灾。由于吴某与卢帮燮建房动机不同,塔川木雕楼在内容与风格上与卢村木雕楼存在着较大差异。
积余堂的建造规模超过了卢村的志诚堂,莲花门楣板和胸板上设计的内容更成体系,雕刻工艺也更为精湛。志诚堂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裙板上的大幅木雕,但积余堂大面积的裙板上仅雕有简单的花边,精华全部集中在腰板上,并且主题十分明确,即力求表达仁、礼、学。4块位置显著的腰板上刻着岳母刺字、唐姑乳婆、苏武牧羊和一诺千金,分别代表着忠、孝、节、义,清楚表述出了两千余年儒家文化熏陶的价值观念。
其实积余堂木雕内容最多、也最有特色的还是教育的内容,充分反映出“学”的重要性:不仅在厢房门的4块大腰板上雕出了府学、社学、乡学和私塾的教育体制,还在16块小腰板上雕刻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诗教图,这也是积余堂木雕最精华的部分:主人从《千家诗》里精选出16首唐宋七绝,配以画面刻在腰板上,画面的空白处用蝇头小楷抄录着诗文,对幼童进行启蒙教育。这些诗画大都描写辛勤而又殷实自在的农家生活和如画的乡村风景,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文革”即将开始之际,正是国内大兴“破四旧”、“立四新”的时候,木雕楼里刻满梁柱门窗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当然属于“四旧”范围。志诚堂当时的主人迫不得已拿起了刀,用力剜去木雕上一个个神态迥异的人头……积余堂的主人却用报纸将刻满木雕的门窗糊个严严实实,并写上许多醒目的政治标语,巧妙地将这一工艺完好地保存下来。
由于木雕楼过分倚重木材,使得火灾隐患也与生俱来。积余堂虽巧妙避开了人祸,却无法躲过自身隐患带来的重重一劫。1978年干燥的冬日,北楼火桶里的火星引燃了敷烤的床单,门缝里飘出的浓烟召回了外出做客的主人,当众人推开木门,新鲜的空气扑入房内,浓烟瞬间变成大火吞噬了整座房屋,根本无法扑灭,北楼就这样付之一炬,从此积余堂只剩下孤独的南楼经历着寒来暑往,延续着残破的历史。
自明代中叶至清末,徽商纷纷回乡修建祠堂、宅第、书院,不惜一掷千金。徽州一府六县数百公里范围内,数以千计的民居鳞次栉比建造起来,规模十分庞大。木雕、砖雕与石雕工艺在徽州民居的建设中大量使用,称为“三雕”,而以木雕数量最多、内容最广、艺术价值最高。
徽州地处深山,古木撑天,浓荫蔽日,为建造房屋提供了种类繁多的优质木材,杉、樟、银杏、椴、椿等木材大量用于柱、梁、枋、门、窗等部位,成为木雕的各种载体。
虽然徽商建房极为奢华,但明清时期营建住宅的等级制度十分严格,徽商不能越礼,建房规模上自然不能与官邸争高下,要想在建宅时争奇斗富,只能在内部装修上开动脑筋;同时,徽州人含蓄内敛的个性气质也决定了他们在建房时舍弃了外表的华丽张扬,苦心追求屋内装饰的华美、醉心于精湛的木雕。这一切都促使了木雕工艺臻于成熟和完美。
卢村木雕楼建造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约180年,共由四座楼院组成,也被称为“七家里民居群”,系大商人卢帮燮为其六房妻妾所建。卢帮燮早年经商,大至军火、小到芝麻,经营范围十分广泛,犹以盐业为主。其中以大太太和二姨太合住的志诚堂木雕最为精湛,其余的志远堂、思成堂和玻璃厅也颇具特色。
志诚堂里的木雕气势恢弘、内容繁多。两侧厢房的莲花门从上到下,眉板、胸板、腰板和裙板,几乎每寸木头都雕满了图案;艺人们运用线刻、凹刻、凸刻、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技法将宗法礼教、戏曲典故、世俗生活等雕刻在门窗上。人物造型生动,沉雄奔放、呼之欲出,画面构图饱满、雕刻技法缜密繁复,不到一寸厚的木板上雕刻层次竟达四五层之多。志诚堂的木雕当年耗费的是两名雕刻艺人整整二十年的心血。
志诚堂的木雕追求功名富贵的内容最多,如腰板上雕饰的“车载富贵、连升三级、五子登科”等,最为抢眼的是东厢房裙板上的“福禄寿喜”图,足足八尺见方,画面用蝙蝠、梅花鹿、喜鹊和九位老寿星等图案组成;其次是闲情逸致一类,如“陶公醉酒、苏轼赏菊、王羲之戏鹅”等,也占据了裙板的大片面积;此外还刻有少量的劝学内容,如“买臣负薪、管仲夜读”等。
“贾而好儒”、“亦贾亦儒”是徽商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质,自然也非常重视教育。他在志远堂(官厅)旁另辟院落,建造出相当规模的书房,专供24个儿女们读书。书房的木窗上透雕着冰梅图案,寓意“梅花香自苦寒来”,勉励孩子们勤奋读书;书房东侧,还建有一座“暗房”,给不用功读书的孩子关禁闭,对其他孩子也起着警示的作用。足见用心良苦。
塔川木雕楼起名积余堂,建于乾隆年间,距今约二百四五十年,系盐商吴某为其六个儿子所建,由南北两套楼院相连而成。两座楼的木雕数量相当、风格一致,目前南楼保存尚好,北楼却已于二十多年前毁于火灾。由于吴某与卢帮燮建房动机不同,塔川木雕楼在内容与风格上与卢村木雕楼存在着较大差异。
积余堂的建造规模超过了卢村的志诚堂,莲花门楣板和胸板上设计的内容更成体系,雕刻工艺也更为精湛。志诚堂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裙板上的大幅木雕,但积余堂大面积的裙板上仅雕有简单的花边,精华全部集中在腰板上,并且主题十分明确,即力求表达仁、礼、学。4块位置显著的腰板上刻着岳母刺字、唐姑乳婆、苏武牧羊和一诺千金,分别代表着忠、孝、节、义,清楚表述出了两千余年儒家文化熏陶的价值观念。
其实积余堂木雕内容最多、也最有特色的还是教育的内容,充分反映出“学”的重要性:不仅在厢房门的4块大腰板上雕出了府学、社学、乡学和私塾的教育体制,还在16块小腰板上雕刻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诗教图,这也是积余堂木雕最精华的部分:主人从《千家诗》里精选出16首唐宋七绝,配以画面刻在腰板上,画面的空白处用蝇头小楷抄录着诗文,对幼童进行启蒙教育。这些诗画大都描写辛勤而又殷实自在的农家生活和如画的乡村风景,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文革”即将开始之际,正是国内大兴“破四旧”、“立四新”的时候,木雕楼里刻满梁柱门窗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当然属于“四旧”范围。志诚堂当时的主人迫不得已拿起了刀,用力剜去木雕上一个个神态迥异的人头……积余堂的主人却用报纸将刻满木雕的门窗糊个严严实实,并写上许多醒目的政治标语,巧妙地将这一工艺完好地保存下来。
由于木雕楼过分倚重木材,使得火灾隐患也与生俱来。积余堂虽巧妙避开了人祸,却无法躲过自身隐患带来的重重一劫。1978年干燥的冬日,北楼火桶里的火星引燃了敷烤的床单,门缝里飘出的浓烟召回了外出做客的主人,当众人推开木门,新鲜的空气扑入房内,浓烟瞬间变成大火吞噬了整座房屋,根本无法扑灭,北楼就这样付之一炬,从此积余堂只剩下孤独的南楼经历着寒来暑往,延续着残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