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学中创新性发散思维的培养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olo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在创新中前进,人在创新中成长,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的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教育。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在享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它的实施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我们教师观念不更新或更新的不彻底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决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而应该让这种能力的培养根植于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5、50、5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为之感到新奇,议论纷纷。 这样的情境创设,形成悬念,培养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二、研究策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学会质疑
  (1)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
  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遇到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或记录下来。一开始由于学生水平不高,提出的问题可能没有价值,甚至与课文内容“风马牛不相及”,但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而应该注意引导,保护他们质疑的积极性。
  (2)针对题目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几个“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然后教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学习,目的性强,学生的兴趣会更高。
  (3)引导学生课后质疑。
  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浅层次的目标,真正的课堂还应该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因此,一堂课结束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质疑的质量。如:“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由敢提问题,渐渐的就会提问题了。
  2、学会讨论
  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识的深化。讨论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智能,使思维迅速的发散和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目前在讨论中用的最多的是“小组讨论”。这与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密切关系,虽然在课堂中广泛应用,但效果不尽人意。据专家抽样调查,透过热闹场面背后,发现只有38%的小组讨论有积极作用,54%成效甚微,8%是浪费时间的无效劳动。
  既然“小组讨论”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小组讨论”富有实效呢?
  (1)小组的安排要合理。
  小组成员一般以四人或六人为宜,编组时教师要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把不同类型、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以便于他们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影响。同时分工要明确,组长要发挥自身优势和示范作用,带动“待努力”学生逐步向“优等生”靠近,同时“组长”要实行轮换制,让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小组内的成员都能文明、和谐、平等、自由的得到发展。
  (2)讨论的时机要恰当。
  讨论缘于教学需要,讨论的次数和时机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节课里,可以是一次,两次甚至三次,但不可以过多,如果不需要,一次也是多余。讨论的时机可以选择在得出规律性结论之前,也可以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还可以在学生思维受阻急需畅通之时,更可以在某一问题有多种答案之际。总之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一切讨论时机的确定都应从教学实际出发。
  (3)讨论的时间要有保证。
  目前课堂上的讨论存在着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思维刚刚展开讨论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就喊停,终止了讨论。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着小组讨论的质量,所以即使受40分钟的限制,即使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既然组织了小组讨论,教师就应该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否则,小组讨论就只能成为新课程的点缀。
  (4)讨论方法的要指导。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还应注意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社会交往能力。如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如何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应该重视学生人格素养的培养,教育学生要虚心倾听别人发言,善于吸取他人的正确意见,及时补充、修正自己的认识。另外教师还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调控,防止小组讨论走过场。
  (5)讨论的结果要反馈。
  为了有效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除了认真组织讨论外,还必须做好讨论后的反馈工作。通过各组代表发言,教师要适当板书,在重视采纳不同意见上为学生做榜样,这是对反馈本身的尊重,也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由于讨论具有一定开放性和自由度,因此讨论的结果应允许多样性,必要时还要进行再讨论,使其真正成为学生交流信息、互助合作、求真务实的探索渠道。另外教师还要总结小组讨论的参与和实施情况,在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都要进行反馈,为今后他们的可持续性发展创造条件。
  三、倡导一题多变,诱发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中进行一题多变,不仅可通过将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加以改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还更应强调计算题中的一题多解,诱导学生进行发散性创新思维的目的。
  1、应用题一题多解,改变题目的不同条件和问题。
  例如:“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还剩多少件?”教师引导审题后,要求学生改编成新的应用题,学生改编后形成如下:
  (1)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还剩几分之几?
  (2)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发出了几分之几?
  (3)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购进的比发出的多几分之几?
  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地展开创新思维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向纵深发展。
  2、计算题中一题多解
  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25×32”,教师应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积累的经验去探索解题的方法。结果学生会有许多不同的解法。
  (1)25×4×8;(2)25×2×16;(3)25×30+25×2 ……
  综上所解,对于多种解题方法,同样也能达到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发散思维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创新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因此,学生有了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就让学生在自己的天地里,放开手脚,动脑探索,动手创作,真正成为探索、创造的急先锋。
其他文献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等不断增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消极的或对抗的课堂气氛是一种消沉的紧张的氛围,它会使师生态度消极,关系疏远或对抗;使学生情绪低落、思维反映迟
期刊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也把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
期刊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我们的音乐教学来说机遇和挑战同样来得迫切。  我们不难发现现行音乐教学中已出现了很多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内容的繁多与书本知识的过于偏重,使教学脱离了生
期刊
兴趣是激发学习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只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课的兴趣,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要力求使学生亲自去发现兴趣的源泉,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付出了劳动和有进步,这本身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兴趣源泉。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显示着最初出现的能力。从兴趣产生乐趣,进而树立志趣,这样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产生丰富想象有着重要意义。在学
期刊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体育与艺术的分析,指出体育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同时体育要借助艺术来丰富和发展自己。艺术渗入体育,给体育活动带来很大的吸引力,使体育具有审美价值,在体育活动中逐步采用美学方法。  关键词:体育 艺术 审美价值 美学  体育与艺术,都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体育和艺术才分离开来,成为各自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当社会进一步发展时,它们又将在发展中融汇在一起。  1、
期刊
作为一位低年级的班主任,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得法的老师”,由于我所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对他们的德育教育活动就不单是靠语言文字教育,而是如何将教育活动渗透到每一日学习生活中去。下面我将
期刊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练习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形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从而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的设计应以人为本,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本质。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可从教材和学生两方面去考虑。围绕教材重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
期刊
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发生后,震惊社会。做为一名教师,我不禁联想到一系列类似案件:从1995年清华大学、1997年北京大学两起铊盐投毒事件,到2004年马加爵案、扬州大学秋水仙碱投毒事件,再到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铊盐投毒案。那一颗颗漠视生命的心,一颗颗扭曲的心灵,让人不寒而栗。这些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必然结果。  据调查和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上升趋势。有研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具有美术的天性,但这并非是不须问津学生的美术兴趣培养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源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有了美术兴趣,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从事美术活动。如何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呢?我认为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良好的美术学习情境,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美的材料,采用多种技能训练方法,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