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对话教育
对话教育是在反思传统的灌输教育及现代的园丁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实践。对话教育是一种以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育。同时,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可以而且应该感到自己是在接受教育,因为在这种教育中,人们可以通过心灵的碰撞着眼于得到新的东西,在这种新的东西面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有可能处于一种无知状态。
对话教育,是在重新审视教育中的最基本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的原理和主张。对话教育认为,师生关系不是简单的授受关系,授受关系以不平等为前提,发生这种关系的双方从一开始起就以“施恩者”和“受恩者”的面目出现。这种对话关系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子女,学习者与所学的对象之间,不能是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应是平等的,对话式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则是教师式的学生。在此种关系中,学生作为有独立主体及人格尊严的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的价值体验,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和尊严。在对话中,学习是双向的(相互的),而不是权威的或由上而下主宰的。对于学习者而言,教师的作用不再是那样至高无上。对教师而言,应以对话的形式让反面意见、旁观者的意见直接与其见解交锋,不以一言堂的权威架势吓唬人,反而会展示出真理的无所畏惧。这是一种理想的师生关系,师生相互请教,双方互为先生和学生。
对话教育的核心概念——对话展开进一步的阐述。对话不是单纯的同意或反对关系,不是简单的问答,也不完全等同于“讨论”。对话,作为一种意识所换来的应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一种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作为一项原则激发的是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素质,作为一种精神体验强调的是学生已有经验、正进行的经验和可能最终成为学生自身一部分的经验在教学上的重要价值。对话不是一种专门的科目,而是一种渗透于一切教学项目中的最基本和最持久的训练,是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对话的本质在于自我中发现他人和在他人中发现自己。
与之相对应,也有学者提出对话式教学,与过去独白式的教学相比,对话式教学的具体特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开展对话式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我与你”的民主、平等关系。第二, 对话式教学向生活和生命开放。第三, 对话式教学是创造性、生成性的教学。
2.对教师权威的挑战
对话教育是一种理想的师生关系,师生相互请教,双方互为先生和学生。而实践这一理想关系的前提是教育者应该承认我们能够从学生那里学到与学生从教育者这里学到同样多的知识。教师必须认识到,在对话过程中,尽管教师和学生年龄不同、地位不同、成熟程度不同,但是平等相待。绝对不能在对话中压服对方,而必须从心底里乐于接受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乐于对自己的意见表示怀疑。因此,在真正的对话中,学习是双向的,而不是权威的或由上而下主宰的。对话教育对教师的权威提出了挑战,并且彻底的抛弃了教师的权威,对话教育这种以尊重个体的差异和鼓励独特性、崇尚个性和主体性为目的的理想化教育,是否能够彻底改变以往形成的教师权威,彻底的抛弃教师权威,是否能够在实践当中真正有效的实施。现在,我们首先探讨一下教师权威的存在是否存在合理性。
3.教师权威存在的合理性
学校教育是以高度组织化和集团化为特色的社会活动方式。秩序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没有秩序,学校教育一刻也不能进行。和平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师生之间和平、民主的人际关系是教育活动区别于其它社会活动的重要标志。公正既是学校教育的手段,又是学校教育的目的,教育者以公正陶冶学生,使学生学会公正,选择公正。因为公正是人类理想生活的关键指标。由此看来,教育是需要权威的。适度的权威是开展学校教育活动的必要前提。教师权威是学校教育权威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管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和服从。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把是否能够使学生自由发展的矛头指向教师权威,教师权威与学生自由的关系仿佛是教育中两个互相矛盾、泾渭分明的要素。在对话教育中,教师权威不仅与学生的自由成为了矛盾体,与教师自我的发展也同时成为了矛盾体。法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EmileDurkheim)在论述这个关系时曾指出:“人们有时把自由与权威这两个概念对立起来,但这种对立是人为的。事实上,这两个概念非但不互相排斥,而且互相联系。自由是恰当地加以理解的权威之女儿。因为,所谓不受束缚,这并不是意味着做他喜欢做的事,而是自制,以及善于有理智地行动和履行义务。教师的权威,恰恰就应该用来使儿童有这种自制。”
既然教师权威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由,那就可以说,教师的权威仅仅是暂时性的。因为,如果他获得成功,促使他成功的权威将逐渐失去其效能直到完全消失。十分明显的是,大学教师就经常要面对这样的现实,当学生逐渐接近甚至超过教师的水平时,教师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权威。如果把这种观点看成是确立教师权威的一种合理依据,那么,对教师来说重要的不是权威与自由的问题,而是权威与权威主义、运用权威与滥用权威的问题。
一般来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在法定的权威地位,扮演着不同的权威角色。但这种权威地位和角色赋予教师的主要是一种形式权威。这种形式权威如果能有效地发挥出来,真正起到权威的作用,就会变成实质权威。尽管形式权威与实质权威有密切联系,但二者并不等同。有的教师虽然处在权威的地位,扮演着权威的角色,但他在学生心目中并没有什么威信,他的权威并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实际上很可能不遵从他的命令,不服从他的指挥。这样的教师就只是一个形式权威而已。对学生的自由和发展来讲,教师仅仅拥有形式权威是不够的,教师应当实质地发挥着权威功效,使自己成为一个实质权威。教师要成为实质权威,真正起到权威的作用,就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可,从学生那里“赢得”权威。而学生对教师权威的认可或教师从学生那里“赢得”权威又是建立在师生密切交往的基础上。
真正有利于发挥教师权威又有利于促进学生自由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民主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很多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转换教师的角色,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习的促进者。《学会生存》说得好:“从终身教育的立场和当前人类知识的现状来看,把教师称为‘师长’(master)(不管我们给这个名词一个什么意义),这是越来越滥用名词。教师的职责表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总之,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的关键所在。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既是教师权威和学生自由的基础,又是教师权威转变为学生自由的基础。我们很赞赏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份重要报告里所写的一句话:师生关系旨在本着尊重学生自主性的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从这个观点出发,教师所享有的权威总是有着自相矛盾的特点,因为它不是建立在确认其权力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自由承认知识合法性的基础上。这种权威的概念无疑需要发展,但却始终是重要的,因为学生提出的关于世界的种种问题的答案即来自于它,也是它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成功。此外,如果希望学生日后有能力预见变革,并通过终生继续不断地学习来适应变革的话,那么在现代社会里就越来越需要教育为培养个人的判断力和责任感做出贡献。
4.对话教育与教师权威的对立
对话教育实施的前提条件是教育者应该承认我们能够从学生那里学到与学生从教育者这里学到同样多的知识。教师必须认识到,在对话过程中,尽管教师和学生年龄不同、地位不同、成熟程度不同,但是平等相待。绝对不能在对话中压服对方,而必须从心底里乐于接受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乐于对自己的意见表示怀疑。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是否真实有效的能够认可这些观念,并且将这些观念内化,并转化为个人的行为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对于教师权威这种由主客观因素共同决定存在的现实,对话教育在教育实践当中又应该如何与之协调,实在值得我们深思。是否实施了对话教育,我们教师本人就能够彻底消灭教师权威了?我们整个社会文化、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也应该为之而改变。而教师本人是否能够达到这种理想化的状态,从心理上彻底的接受我们能够从学生那里学到同样多的知识。教师与学生相比,存在许多差异,对话教育这种理想的教育,是否又能强迫每一个有着不同生活经历的教师去彻底的接受学生所有的对话。
5.小结
诚然,对话教育——创新式的教育方式,它暗含着对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和个体开放心态的倡导,以及尊重差异和鼓励独特性、崇尚个性和主体性。同时它也内含着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的要求,即对教师而言,上课是对话,是交往,而不单纯是劳作;是艺术创造,而不是教授;是探索真理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展示结论。这种教育模式,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教育,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画面。
对话教育是在反思传统的灌输教育及现代的园丁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实践。对话教育是一种以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育。同时,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可以而且应该感到自己是在接受教育,因为在这种教育中,人们可以通过心灵的碰撞着眼于得到新的东西,在这种新的东西面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有可能处于一种无知状态。
对话教育,是在重新审视教育中的最基本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的原理和主张。对话教育认为,师生关系不是简单的授受关系,授受关系以不平等为前提,发生这种关系的双方从一开始起就以“施恩者”和“受恩者”的面目出现。这种对话关系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子女,学习者与所学的对象之间,不能是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应是平等的,对话式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则是教师式的学生。在此种关系中,学生作为有独立主体及人格尊严的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的价值体验,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和尊严。在对话中,学习是双向的(相互的),而不是权威的或由上而下主宰的。对于学习者而言,教师的作用不再是那样至高无上。对教师而言,应以对话的形式让反面意见、旁观者的意见直接与其见解交锋,不以一言堂的权威架势吓唬人,反而会展示出真理的无所畏惧。这是一种理想的师生关系,师生相互请教,双方互为先生和学生。
对话教育的核心概念——对话展开进一步的阐述。对话不是单纯的同意或反对关系,不是简单的问答,也不完全等同于“讨论”。对话,作为一种意识所换来的应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一种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作为一项原则激发的是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素质,作为一种精神体验强调的是学生已有经验、正进行的经验和可能最终成为学生自身一部分的经验在教学上的重要价值。对话不是一种专门的科目,而是一种渗透于一切教学项目中的最基本和最持久的训练,是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对话的本质在于自我中发现他人和在他人中发现自己。
与之相对应,也有学者提出对话式教学,与过去独白式的教学相比,对话式教学的具体特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开展对话式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我与你”的民主、平等关系。第二, 对话式教学向生活和生命开放。第三, 对话式教学是创造性、生成性的教学。
2.对教师权威的挑战
对话教育是一种理想的师生关系,师生相互请教,双方互为先生和学生。而实践这一理想关系的前提是教育者应该承认我们能够从学生那里学到与学生从教育者这里学到同样多的知识。教师必须认识到,在对话过程中,尽管教师和学生年龄不同、地位不同、成熟程度不同,但是平等相待。绝对不能在对话中压服对方,而必须从心底里乐于接受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乐于对自己的意见表示怀疑。因此,在真正的对话中,学习是双向的,而不是权威的或由上而下主宰的。对话教育对教师的权威提出了挑战,并且彻底的抛弃了教师的权威,对话教育这种以尊重个体的差异和鼓励独特性、崇尚个性和主体性为目的的理想化教育,是否能够彻底改变以往形成的教师权威,彻底的抛弃教师权威,是否能够在实践当中真正有效的实施。现在,我们首先探讨一下教师权威的存在是否存在合理性。
3.教师权威存在的合理性
学校教育是以高度组织化和集团化为特色的社会活动方式。秩序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没有秩序,学校教育一刻也不能进行。和平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师生之间和平、民主的人际关系是教育活动区别于其它社会活动的重要标志。公正既是学校教育的手段,又是学校教育的目的,教育者以公正陶冶学生,使学生学会公正,选择公正。因为公正是人类理想生活的关键指标。由此看来,教育是需要权威的。适度的权威是开展学校教育活动的必要前提。教师权威是学校教育权威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管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和服从。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把是否能够使学生自由发展的矛头指向教师权威,教师权威与学生自由的关系仿佛是教育中两个互相矛盾、泾渭分明的要素。在对话教育中,教师权威不仅与学生的自由成为了矛盾体,与教师自我的发展也同时成为了矛盾体。法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EmileDurkheim)在论述这个关系时曾指出:“人们有时把自由与权威这两个概念对立起来,但这种对立是人为的。事实上,这两个概念非但不互相排斥,而且互相联系。自由是恰当地加以理解的权威之女儿。因为,所谓不受束缚,这并不是意味着做他喜欢做的事,而是自制,以及善于有理智地行动和履行义务。教师的权威,恰恰就应该用来使儿童有这种自制。”
既然教师权威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由,那就可以说,教师的权威仅仅是暂时性的。因为,如果他获得成功,促使他成功的权威将逐渐失去其效能直到完全消失。十分明显的是,大学教师就经常要面对这样的现实,当学生逐渐接近甚至超过教师的水平时,教师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权威。如果把这种观点看成是确立教师权威的一种合理依据,那么,对教师来说重要的不是权威与自由的问题,而是权威与权威主义、运用权威与滥用权威的问题。
一般来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在法定的权威地位,扮演着不同的权威角色。但这种权威地位和角色赋予教师的主要是一种形式权威。这种形式权威如果能有效地发挥出来,真正起到权威的作用,就会变成实质权威。尽管形式权威与实质权威有密切联系,但二者并不等同。有的教师虽然处在权威的地位,扮演着权威的角色,但他在学生心目中并没有什么威信,他的权威并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实际上很可能不遵从他的命令,不服从他的指挥。这样的教师就只是一个形式权威而已。对学生的自由和发展来讲,教师仅仅拥有形式权威是不够的,教师应当实质地发挥着权威功效,使自己成为一个实质权威。教师要成为实质权威,真正起到权威的作用,就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可,从学生那里“赢得”权威。而学生对教师权威的认可或教师从学生那里“赢得”权威又是建立在师生密切交往的基础上。
真正有利于发挥教师权威又有利于促进学生自由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民主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很多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转换教师的角色,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习的促进者。《学会生存》说得好:“从终身教育的立场和当前人类知识的现状来看,把教师称为‘师长’(master)(不管我们给这个名词一个什么意义),这是越来越滥用名词。教师的职责表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总之,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的关键所在。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既是教师权威和学生自由的基础,又是教师权威转变为学生自由的基础。我们很赞赏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份重要报告里所写的一句话:师生关系旨在本着尊重学生自主性的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从这个观点出发,教师所享有的权威总是有着自相矛盾的特点,因为它不是建立在确认其权力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自由承认知识合法性的基础上。这种权威的概念无疑需要发展,但却始终是重要的,因为学生提出的关于世界的种种问题的答案即来自于它,也是它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成功。此外,如果希望学生日后有能力预见变革,并通过终生继续不断地学习来适应变革的话,那么在现代社会里就越来越需要教育为培养个人的判断力和责任感做出贡献。
4.对话教育与教师权威的对立
对话教育实施的前提条件是教育者应该承认我们能够从学生那里学到与学生从教育者这里学到同样多的知识。教师必须认识到,在对话过程中,尽管教师和学生年龄不同、地位不同、成熟程度不同,但是平等相待。绝对不能在对话中压服对方,而必须从心底里乐于接受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乐于对自己的意见表示怀疑。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是否真实有效的能够认可这些观念,并且将这些观念内化,并转化为个人的行为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对于教师权威这种由主客观因素共同决定存在的现实,对话教育在教育实践当中又应该如何与之协调,实在值得我们深思。是否实施了对话教育,我们教师本人就能够彻底消灭教师权威了?我们整个社会文化、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也应该为之而改变。而教师本人是否能够达到这种理想化的状态,从心理上彻底的接受我们能够从学生那里学到同样多的知识。教师与学生相比,存在许多差异,对话教育这种理想的教育,是否又能强迫每一个有着不同生活经历的教师去彻底的接受学生所有的对话。
5.小结
诚然,对话教育——创新式的教育方式,它暗含着对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和个体开放心态的倡导,以及尊重差异和鼓励独特性、崇尚个性和主体性。同时它也内含着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的要求,即对教师而言,上课是对话,是交往,而不单纯是劳作;是艺术创造,而不是教授;是探索真理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展示结论。这种教育模式,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教育,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