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有企业改制历经24年,如今到了收官之际,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及内部控制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同时作为我国三大审计体系之一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近年来随着企业机构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内部审计也参与介入许多的工作,为改制后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打好基础。国有企业改制形式上可以划分为整体改制与分块改制两种,不同的改制形式,内部审计的参与度、所发挥的作用及内审工作重点也不尽相同,本文将探讨整体改制中接收国有资产公司的内审工作重点。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制 内部审计 国有资产 监督
一、国有企业改制概述
国有企业改制是指按照《公司法》的规定,以股份制的形式,将国有企业改组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规范的公司制企业过程,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要求原企业的业务、资产和人员在原企业的范围内或跨企业的范围内进行重新组合,这一过程即为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最早在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按照国资委计划,将在今年内全面完成这项任务。走过24年的国企公司制改制如今到了收官之时,改制的主要工作程序包括:(1)、改制方案的制定;(2)、资产清查和评估;(3)、国有资产转让。国有企业通过改制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民营资本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形成股权多元化,推动企业制度创新、机制转换,通过改制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及内部控制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二、内部审计简述
作为我国三大审计体系之一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近年来随着企业机构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的发展而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民间审计只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运作,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公司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其基本特征是服务的内向性。内部审计工作应努力履行职责,以促进企业改制工作。
三、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接收国有资产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
国有企业改制将从根本上解决体制问题,使公司按照法人结构的要求规范运作,改制过程中要健全公司治理机制,保护国有资产和股东及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国有企业改制形式上可以划分为整体改制与分块改制两种,不同的改制形式,内部审计的参与度、所发挥的作用及内审工作重点也不尽相同,本文将探讨整体改制中接收国有资产公司的内审工作重点,主要有:
1.充分发挥内审的监督作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办法》规定,除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企业以外,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应进行财务审核。审计人员(包含内部审计及外部审计人员)应当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履行必要的职责,认真核对企业的各项清产核资材料,并按照规定进行实物盘点和账务核对。对企业资产,按照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财务制度规定的损益确定标准,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判断。
对改制企业的财务审计的目的,是对其资产、负债及损益的真实性进行确认,重点着眼在以下几个环节:
1.1资产评估环节。资产评估环节一般是委托外部资产评估机构进行,内部审计需要确认的是(1)评估结果的合理性、正确性;(2)有无任意压低国有资产的行为;(3)评估后的账项调整是否正确。
1.2 清产核资环节。清产核资环节是对企业经过账务清理、资产清查等基础工作后上报的各项资产盘盈、资产损失、资金挂账等进行认定,重新核实企业实际占用的全部法人财产和国家资本金。在这个环节,接受国有资产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关注改制企业是否存在以下情况(1)提前列支未发生的费用。一些企业在改制前,不顾财务规程,大幅提取福利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等虚增费用,虚减利润;(2)隐瞒库存,盘盈物资等资产; (3)关注核销的资产,短少的资产要追查原因,核销资产应经国资委批准。
1.3产权转让环节。产权转让环节是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持有国有资本的企业将所持有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给境内外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组织。在这个环节,接收国有资产的公司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关注(1)产权转让的方式及信息公告内容、公告期是否合规;(2)产权转让的合同(重点是产权转让的价格)是否合规。
国有资产转让底价的确定主要依据资产评估的结果,同时要考虑产权交易市场的供求状况等因素。国有资产的转让价格不应低于改制企业的净资产。《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有明文规定,严禁受让方在产权转让定价、拍卖中恶意串通,压低价格,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完善内部控制,防止改制过程中违纪行为的发生。由于国有企业在管理模式、组织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自身特点,因此日常的内部控制实践中就出现了不同于一般公司制企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内部控制由政府主导,国有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只是被动参与。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习惯于无条件服从政府指令。2、所有者缺位,导致监管不力。国有企业是由政府代表全体人民履行所有者职权的企业,政府很难像公司制企业的股东一样来管理和监督国有企业。这样就造成所有者权利得不到申张、体现,形成企业内部控制和监管不力的局面。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不力的情况在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极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改制企业产权转让不合规等问题。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自查作用,重点抓整改落实,切实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转化,防止改制过程中违纪行为的发生。
3.减少改制造成的潜亏。许多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核销了大量的资本金,造成企业自有资金的减少,经营资金紧缺,需靠银行贷款解决,改制企业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许多企业大部分资产表现为存货和固定资产,而这些实际大多都已大幅贬值,形成潜亏。接收改制企业国有资产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中,要利用清产核资的环节,摸清家底,评价资产质量,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最大限度的减少可能存在的潜亏,确保改制企业的持续经营。
总之,国有企业改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其核心内容是使国有企业经过改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要適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介入企业改制的工作进程,抓住工作重点,为国有企业改制后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小慧 内部审计在企业重组改制中面临的挑战 全国企业改制中的内部审计作用理论研讨文集 2004.
[2]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 企业改制中内部审计的作用 全国企业改制中的内部审计作用理论研讨文集 2004.
[3]赵金凤 浅谈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作用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8年7月.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制 内部审计 国有资产 监督
一、国有企业改制概述
国有企业改制是指按照《公司法》的规定,以股份制的形式,将国有企业改组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规范的公司制企业过程,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要求原企业的业务、资产和人员在原企业的范围内或跨企业的范围内进行重新组合,这一过程即为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最早在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按照国资委计划,将在今年内全面完成这项任务。走过24年的国企公司制改制如今到了收官之时,改制的主要工作程序包括:(1)、改制方案的制定;(2)、资产清查和评估;(3)、国有资产转让。国有企业通过改制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民营资本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形成股权多元化,推动企业制度创新、机制转换,通过改制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及内部控制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二、内部审计简述
作为我国三大审计体系之一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近年来随着企业机构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的发展而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民间审计只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运作,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公司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其基本特征是服务的内向性。内部审计工作应努力履行职责,以促进企业改制工作。
三、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接收国有资产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
国有企业改制将从根本上解决体制问题,使公司按照法人结构的要求规范运作,改制过程中要健全公司治理机制,保护国有资产和股东及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国有企业改制形式上可以划分为整体改制与分块改制两种,不同的改制形式,内部审计的参与度、所发挥的作用及内审工作重点也不尽相同,本文将探讨整体改制中接收国有资产公司的内审工作重点,主要有:
1.充分发挥内审的监督作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办法》规定,除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企业以外,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应进行财务审核。审计人员(包含内部审计及外部审计人员)应当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履行必要的职责,认真核对企业的各项清产核资材料,并按照规定进行实物盘点和账务核对。对企业资产,按照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财务制度规定的损益确定标准,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判断。
对改制企业的财务审计的目的,是对其资产、负债及损益的真实性进行确认,重点着眼在以下几个环节:
1.1资产评估环节。资产评估环节一般是委托外部资产评估机构进行,内部审计需要确认的是(1)评估结果的合理性、正确性;(2)有无任意压低国有资产的行为;(3)评估后的账项调整是否正确。
1.2 清产核资环节。清产核资环节是对企业经过账务清理、资产清查等基础工作后上报的各项资产盘盈、资产损失、资金挂账等进行认定,重新核实企业实际占用的全部法人财产和国家资本金。在这个环节,接受国有资产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关注改制企业是否存在以下情况(1)提前列支未发生的费用。一些企业在改制前,不顾财务规程,大幅提取福利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等虚增费用,虚减利润;(2)隐瞒库存,盘盈物资等资产; (3)关注核销的资产,短少的资产要追查原因,核销资产应经国资委批准。
1.3产权转让环节。产权转让环节是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持有国有资本的企业将所持有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给境内外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组织。在这个环节,接收国有资产的公司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关注(1)产权转让的方式及信息公告内容、公告期是否合规;(2)产权转让的合同(重点是产权转让的价格)是否合规。
国有资产转让底价的确定主要依据资产评估的结果,同时要考虑产权交易市场的供求状况等因素。国有资产的转让价格不应低于改制企业的净资产。《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有明文规定,严禁受让方在产权转让定价、拍卖中恶意串通,压低价格,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完善内部控制,防止改制过程中违纪行为的发生。由于国有企业在管理模式、组织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自身特点,因此日常的内部控制实践中就出现了不同于一般公司制企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内部控制由政府主导,国有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只是被动参与。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习惯于无条件服从政府指令。2、所有者缺位,导致监管不力。国有企业是由政府代表全体人民履行所有者职权的企业,政府很难像公司制企业的股东一样来管理和监督国有企业。这样就造成所有者权利得不到申张、体现,形成企业内部控制和监管不力的局面。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不力的情况在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极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改制企业产权转让不合规等问题。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自查作用,重点抓整改落实,切实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转化,防止改制过程中违纪行为的发生。
3.减少改制造成的潜亏。许多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核销了大量的资本金,造成企业自有资金的减少,经营资金紧缺,需靠银行贷款解决,改制企业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许多企业大部分资产表现为存货和固定资产,而这些实际大多都已大幅贬值,形成潜亏。接收改制企业国有资产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中,要利用清产核资的环节,摸清家底,评价资产质量,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最大限度的减少可能存在的潜亏,确保改制企业的持续经营。
总之,国有企业改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其核心内容是使国有企业经过改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要適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介入企业改制的工作进程,抓住工作重点,为国有企业改制后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小慧 内部审计在企业重组改制中面临的挑战 全国企业改制中的内部审计作用理论研讨文集 2004.
[2]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 企业改制中内部审计的作用 全国企业改制中的内部审计作用理论研讨文集 2004.
[3]赵金凤 浅谈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作用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