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育推行的教学方法都把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放在首位。而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在于老师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应结合初中生心理年龄特点,关键要以课堂为主,课外为辅,努力营造良好的物理情境,让学生爱上这门学科,从而学好这门学科。
关键词:高校课堂;情境;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37-1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应用十分广泛,从日常生活到原子弹爆炸、宇航员上天,物理现象无处不在,物理知识随处都被应用着。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他们这种停留在表面的新鲜和好奇,激发成真正的求知兴趣,转化为潜在的学习动力。
上好物理入门课,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只限于平铺的讲述,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聊,因此以情景引入是十分重要的。我在上这堂课时,注重以体验为主,让学生去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自然而然地接触到物理这一新的学科。上课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用火来烧纸,结果会怎样?”学生都回答:“纸会被火烧成灰。”于是,我拿起一个装水的纸杯,放在火上烧,纸杯始终也没被烧着。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提起来了,我暂时不说答案,只是告诉他们这就是一种物理现象,给他们留下一个悬念。我又做了“摩擦起电”、“小彩虹”等多个实验,还列举了他们经常见到的、但又未曾留意的物理现象,使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物理课生动有趣。
正因为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无疑是一种最好的物理情景。在搞好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外,安排一些课外实验也很重要。譬如学习了“声音的传播”一课后,让学生在课外利用自己能找到的各种器具,各做一个关于“声音的传播”的小实验。下节课上课,让学生们表演自己做的小实验,大家觉得十分有趣,从而较深刻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对于那些求知欲特强,课堂上吃不饱的学生,可以成立物理兴趣小组,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上网查询、师生议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掌握一些物理知识。
二、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学习
学生仅仅有好奇心是不够的,如果是停留在看热闹,而不是有目的、带着思考去观察,往往只能停留在物理现象的个性上,不利于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学生有时也表现出急于知道“为什么”,但这种“为什么”在学生的反应来看,只是期望教师来解答,因此教师应该注意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善于观察物理事实方面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一个特定的物理情境中,充分利用看、听、嗅、触等多种观察方法,感知到大量的物理事实,在已有感性知识基础上,对物理事实的某些属性和特征有了初步认识,建立起物理表象之间的联系,从而逐步过渡到认识物理本质,这便是质,这便是质的飞跃。
譬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这一课时,在学生的日常生活里,声音是最寻常不过的一种现象,但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可能学生就回答不出来。可以让学生用手敲打课桌、文具盒,让学生观察,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从而顺利地导出新课。学生往往只注意到敲打的动作,而忽略了物体的振动,更谈不上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教师可通过音叉、共鸣箱、喇叭等教具,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细致地、全面地观察声音产生的过程。音叉是怎样发出了声音?声音为什么响个不停?把手按住音叉,声音为什么立即停止了?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种提问有助于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正确的观察上来,从而得出这一物理现象的本质。
三、培养学生抽象与概括的能力
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是在形象思维的伴随下开始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但对高度抽象概括而缺乏经验支柱的概念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只表现为对概念的具体性和实用性感兴趣。因此在这个阶段,特别是开始接触物理的初二年级的学生,大量的、丰富的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感性材料,无疑,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学好物理创造了极好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把这些前提条件变成教学情境,引导他们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必要的思维活动,发现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属性,从而进行科学的抽象,形成概念。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列举大量简单的、易见的概念中,逐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譬如上“力的产生”这一课,一开始,不妨让学生放开想象力,举出生活中一些关于力的现象,写在黑板上。学生们立即开动脑筋,举出了很多这样的现象:牛拉犁,手提水,汽车拉货,磁铁吸住铁钉,吊车吊起水泥板等等,然后让学生找出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必须有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施力,一个物体受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而概括出这一物理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营造良好的物理情境,教师的个人教学魅力也很重要,对学生始终做到和蔼可亲,教学语言妙趣横生,同时还要加强互动效果,相互质疑,大胆设问,生问生答,不拘一格,课外活动也要做到丰富多彩,如小制作评奖等。初中生还有一个特点,学习兴趣常常不能持久,教师就要做到因势利导,综合教材,时刻关注物理学的最新成果和最新应用,并纳入课堂,如给学生们讲讲神五、神六登天的饿故事,并让学生设想教室变成飞船,大胆想像,时刻让学生保持强烈的兴趣。
总之,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应当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乐学物理,好学物理。
关键词:高校课堂;情境;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37-1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应用十分广泛,从日常生活到原子弹爆炸、宇航员上天,物理现象无处不在,物理知识随处都被应用着。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他们这种停留在表面的新鲜和好奇,激发成真正的求知兴趣,转化为潜在的学习动力。
上好物理入门课,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只限于平铺的讲述,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聊,因此以情景引入是十分重要的。我在上这堂课时,注重以体验为主,让学生去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自然而然地接触到物理这一新的学科。上课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用火来烧纸,结果会怎样?”学生都回答:“纸会被火烧成灰。”于是,我拿起一个装水的纸杯,放在火上烧,纸杯始终也没被烧着。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提起来了,我暂时不说答案,只是告诉他们这就是一种物理现象,给他们留下一个悬念。我又做了“摩擦起电”、“小彩虹”等多个实验,还列举了他们经常见到的、但又未曾留意的物理现象,使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物理课生动有趣。
正因为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无疑是一种最好的物理情景。在搞好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外,安排一些课外实验也很重要。譬如学习了“声音的传播”一课后,让学生在课外利用自己能找到的各种器具,各做一个关于“声音的传播”的小实验。下节课上课,让学生们表演自己做的小实验,大家觉得十分有趣,从而较深刻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对于那些求知欲特强,课堂上吃不饱的学生,可以成立物理兴趣小组,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上网查询、师生议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掌握一些物理知识。
二、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学习
学生仅仅有好奇心是不够的,如果是停留在看热闹,而不是有目的、带着思考去观察,往往只能停留在物理现象的个性上,不利于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学生有时也表现出急于知道“为什么”,但这种“为什么”在学生的反应来看,只是期望教师来解答,因此教师应该注意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善于观察物理事实方面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一个特定的物理情境中,充分利用看、听、嗅、触等多种观察方法,感知到大量的物理事实,在已有感性知识基础上,对物理事实的某些属性和特征有了初步认识,建立起物理表象之间的联系,从而逐步过渡到认识物理本质,这便是质,这便是质的飞跃。
譬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这一课时,在学生的日常生活里,声音是最寻常不过的一种现象,但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可能学生就回答不出来。可以让学生用手敲打课桌、文具盒,让学生观察,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从而顺利地导出新课。学生往往只注意到敲打的动作,而忽略了物体的振动,更谈不上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教师可通过音叉、共鸣箱、喇叭等教具,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细致地、全面地观察声音产生的过程。音叉是怎样发出了声音?声音为什么响个不停?把手按住音叉,声音为什么立即停止了?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种提问有助于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正确的观察上来,从而得出这一物理现象的本质。
三、培养学生抽象与概括的能力
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是在形象思维的伴随下开始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但对高度抽象概括而缺乏经验支柱的概念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只表现为对概念的具体性和实用性感兴趣。因此在这个阶段,特别是开始接触物理的初二年级的学生,大量的、丰富的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感性材料,无疑,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学好物理创造了极好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把这些前提条件变成教学情境,引导他们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必要的思维活动,发现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属性,从而进行科学的抽象,形成概念。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列举大量简单的、易见的概念中,逐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譬如上“力的产生”这一课,一开始,不妨让学生放开想象力,举出生活中一些关于力的现象,写在黑板上。学生们立即开动脑筋,举出了很多这样的现象:牛拉犁,手提水,汽车拉货,磁铁吸住铁钉,吊车吊起水泥板等等,然后让学生找出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必须有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施力,一个物体受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而概括出这一物理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营造良好的物理情境,教师的个人教学魅力也很重要,对学生始终做到和蔼可亲,教学语言妙趣横生,同时还要加强互动效果,相互质疑,大胆设问,生问生答,不拘一格,课外活动也要做到丰富多彩,如小制作评奖等。初中生还有一个特点,学习兴趣常常不能持久,教师就要做到因势利导,综合教材,时刻关注物理学的最新成果和最新应用,并纳入课堂,如给学生们讲讲神五、神六登天的饿故事,并让学生设想教室变成飞船,大胆想像,时刻让学生保持强烈的兴趣。
总之,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应当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乐学物理,好学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