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水稻稻瘟病在巴彦县大发生,特别是穗瘟发生较重,是1999年水稻叶瘟大流行后发生最重的一年。
1发生特点
1.1发生面积大:全县稻瘟病发生面积18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4%,其中叶瘟8万亩,穗瘟10万亩。
1.2危害程度重:叶瘟发病程度普遍在1级(每株5个病斑以下);穗瘟l级(个别枝梗发病)占40%;2级(1/3枝梗发病)占20%;3级(穗颈发病,谷粒半瘪)占19%;4级发病(穗颈发病大部瘪谷)占11%;5级发病(穗颈发病,造成白穗)占10%。
1.3品种抗性差异大:早、晚熟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不大,但不同品种问抗性差异较大。
1.4老稻区发病重:据6个乡镇调查,老稻区穗瘟发病率在90%以上,病情指数在30-60之间,新稻区发病率在60%左右,病情指数在10-20之间。
1.5老品种发病重:据洼兴长明村调查,垦稻10发病最重,新引进的守则A等品种发病较轻。
2致因分析
2.1 菌源充足:上年穗颈瘟发病重,越冬菌源充足。前期叶瘟虽轻发生,但发生普遍,大多数地块没有进行防治,田间再侵染菌源充足。
2.2品种抗性丧失:品种的抗性随着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或年际问其抗性也有所不同,今年明显表现高抗病品种主要有守则A、北稻2号,中抗品种有井优9号、松梗6号、9934,较感病的品种有垦稻10、98131等,感病品种种植面积较大,是造成今年水稻稻瘟病流行的主要内因。
2.3氮肥施用过多过量:由于春季低温,水稻播种、移栽托后,生育延迟7-10天,一些农户为了促早熟过多施用氮肥,造成植株贪青徒长,组织柔嫩,硅化细胞少,株间通风透光差,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繁殖。据在华山乡新生村丁家店屯试验,同一地块和品种,不同稻池,单施氮肥穗瘟早发生7天,8月13日始见,病情指数可达58.3,而氮磷钾配合施肥的地块8月2013开始发病,病情指数为18.5,发病较轻。
2.4长期深灌,水温低:很多农户不掌握灌溉技术,长期深灌,使水稻根系发育不良,抗病力下降。
2.5气候条件有利:由于水稻生育延迟,易感病的孕穗末期遇到了阶段性低温,使水稻生育失调,抗病力下降,此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又达到了90%以上,雾多露浓,对病菌孢子的形成和萌发十分有利,侵入率高,潜育期短,扩展慢延快,造成病害大流行。
3防治对策
3.1合理搭配种植品种:引导农户不要大面积单一种植某一抗病品种,尤其在气候条件有利于稻瘟病发生的年份,避免因垂直抗性品种抗性的忽然丧失而造成巨大损失,应科学合理的选用多个抗病品种或水平抗性品种。
3.2加强栽培管理:精选种子、培育壮秧,要做到早播、早插、缩短叶瘟危害期,减轻后期低温、多雨条件的影响。
3.3氮、磷、钾肥要合理搭配,一般合理搭配比例为1:1:0.5。
3.4客土改良土壤:对低洼冷凉,长期深水灌溉的地块,亩用有机质含量在6%的农肥2000-2500公斤改良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水稻抗病力。
3.5合理密植:要根据品种特性,调整栽培密度,密度过大造成田间郁闭,通风透光差,有利病害发生流行。
3.6浅水灌溉:水稻分蘖前期浅水勤灌,分蘖盛期适时排水烤田,抽穗后期要湿润灌溉,适时晒团,增强稻株抗性,抑制病菌生长发育。
3.7适时用药防治:对叶瘟的防治要及早控制发病中心,如发病点较多或有急性病斑出现,应全田用药防治,施药后10天病情仍有发展,应再喷药一次。穗瘟应以预防为主,前期叶瘟发病区在孕穗末期,始穗期及齐穗期各施药一次,使用药剂有40%富士一号,75%丰登、20%三环唑、40%克瘟散、25%使百克、50%甲基托布津等。
辣椒大棚育苗猝倒病的防治
辣椒大棚育苗在育苗过程中,由于棚内温度、湿度过高,过大或过于容易造成辣椒棚风感病,现将棚内感病的原因及防治作以下总结:
一、猝倒病的症状
辣椒猝倒病是幼苗出土后复尚未展开前,遭受病菌侵染,致幼茎基部发生水溃状暗斑,继绕茎扩展,逐溢缩呈细线状,最后失去支撑力,倒伏在地面上。
二、发病的条件
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营腐生生活,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侵入幼芽,病菌喜34-36度高温,但在8-9度也可生长,如遇阴雨天气,光照不足,寒流侵袭,放风不及时发生猝倒。
三、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采用无土育苗法,加强苗床管理,看苗看温度适时放风,避免在阴天雨天浇水。
2.育苗时选用抗猝倒病的品种。
(二)药剂防治
1.育苗前,进行棚内消毒,40%-50%的百菌消烟雾剂熏蒸24小时后再打开通风口进行预防,在出苗率达60%左右时,用70%的代森锰锌800倍液喷施或70%的甲托600-800倍液喷施。
2.发病初期用72.2%的普力克水剂400倍液喷施。也可取明显效果。
1发生特点
1.1发生面积大:全县稻瘟病发生面积18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4%,其中叶瘟8万亩,穗瘟10万亩。
1.2危害程度重:叶瘟发病程度普遍在1级(每株5个病斑以下);穗瘟l级(个别枝梗发病)占40%;2级(1/3枝梗发病)占20%;3级(穗颈发病,谷粒半瘪)占19%;4级发病(穗颈发病大部瘪谷)占11%;5级发病(穗颈发病,造成白穗)占10%。
1.3品种抗性差异大:早、晚熟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不大,但不同品种问抗性差异较大。
1.4老稻区发病重:据6个乡镇调查,老稻区穗瘟发病率在90%以上,病情指数在30-60之间,新稻区发病率在60%左右,病情指数在10-20之间。
1.5老品种发病重:据洼兴长明村调查,垦稻10发病最重,新引进的守则A等品种发病较轻。
2致因分析
2.1 菌源充足:上年穗颈瘟发病重,越冬菌源充足。前期叶瘟虽轻发生,但发生普遍,大多数地块没有进行防治,田间再侵染菌源充足。
2.2品种抗性丧失:品种的抗性随着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或年际问其抗性也有所不同,今年明显表现高抗病品种主要有守则A、北稻2号,中抗品种有井优9号、松梗6号、9934,较感病的品种有垦稻10、98131等,感病品种种植面积较大,是造成今年水稻稻瘟病流行的主要内因。
2.3氮肥施用过多过量:由于春季低温,水稻播种、移栽托后,生育延迟7-10天,一些农户为了促早熟过多施用氮肥,造成植株贪青徒长,组织柔嫩,硅化细胞少,株间通风透光差,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繁殖。据在华山乡新生村丁家店屯试验,同一地块和品种,不同稻池,单施氮肥穗瘟早发生7天,8月13日始见,病情指数可达58.3,而氮磷钾配合施肥的地块8月2013开始发病,病情指数为18.5,发病较轻。
2.4长期深灌,水温低:很多农户不掌握灌溉技术,长期深灌,使水稻根系发育不良,抗病力下降。
2.5气候条件有利:由于水稻生育延迟,易感病的孕穗末期遇到了阶段性低温,使水稻生育失调,抗病力下降,此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又达到了90%以上,雾多露浓,对病菌孢子的形成和萌发十分有利,侵入率高,潜育期短,扩展慢延快,造成病害大流行。
3防治对策
3.1合理搭配种植品种:引导农户不要大面积单一种植某一抗病品种,尤其在气候条件有利于稻瘟病发生的年份,避免因垂直抗性品种抗性的忽然丧失而造成巨大损失,应科学合理的选用多个抗病品种或水平抗性品种。
3.2加强栽培管理:精选种子、培育壮秧,要做到早播、早插、缩短叶瘟危害期,减轻后期低温、多雨条件的影响。
3.3氮、磷、钾肥要合理搭配,一般合理搭配比例为1:1:0.5。
3.4客土改良土壤:对低洼冷凉,长期深水灌溉的地块,亩用有机质含量在6%的农肥2000-2500公斤改良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水稻抗病力。
3.5合理密植:要根据品种特性,调整栽培密度,密度过大造成田间郁闭,通风透光差,有利病害发生流行。
3.6浅水灌溉:水稻分蘖前期浅水勤灌,分蘖盛期适时排水烤田,抽穗后期要湿润灌溉,适时晒团,增强稻株抗性,抑制病菌生长发育。
3.7适时用药防治:对叶瘟的防治要及早控制发病中心,如发病点较多或有急性病斑出现,应全田用药防治,施药后10天病情仍有发展,应再喷药一次。穗瘟应以预防为主,前期叶瘟发病区在孕穗末期,始穗期及齐穗期各施药一次,使用药剂有40%富士一号,75%丰登、20%三环唑、40%克瘟散、25%使百克、50%甲基托布津等。
辣椒大棚育苗猝倒病的防治
辣椒大棚育苗在育苗过程中,由于棚内温度、湿度过高,过大或过于容易造成辣椒棚风感病,现将棚内感病的原因及防治作以下总结:
一、猝倒病的症状
辣椒猝倒病是幼苗出土后复尚未展开前,遭受病菌侵染,致幼茎基部发生水溃状暗斑,继绕茎扩展,逐溢缩呈细线状,最后失去支撑力,倒伏在地面上。
二、发病的条件
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营腐生生活,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侵入幼芽,病菌喜34-36度高温,但在8-9度也可生长,如遇阴雨天气,光照不足,寒流侵袭,放风不及时发生猝倒。
三、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采用无土育苗法,加强苗床管理,看苗看温度适时放风,避免在阴天雨天浇水。
2.育苗时选用抗猝倒病的品种。
(二)药剂防治
1.育苗前,进行棚内消毒,40%-50%的百菌消烟雾剂熏蒸24小时后再打开通风口进行预防,在出苗率达60%左右时,用70%的代森锰锌800倍液喷施或70%的甲托600-800倍液喷施。
2.发病初期用72.2%的普力克水剂400倍液喷施。也可取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