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西西的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以独特的叙述视角描述了“我”对于爱情、事业、命运的内心独白。作品中最突出的人物就是“我”,“我”的性格特征也是最明显的。但细细品读这篇小说,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作品中的“边缘人物”——怡芬姑母也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女性,对怡芬姑母形象的分析也有助于更进一步地理解这篇小说的内涵与主题。
关键词:怡芬姑母 边缘人物 独立 勇敢 自私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中,“我”是全文的中心人物,也是小说的叙述者。小说采用逆时序的整体闪回叙述。这样的叙述“主要由人物追忆自己的过去,或叙述者追述昔日的事件和人物”[1]。故而小说中的人物都是通过“我”的回忆出现在作品中的。“我”的回忆中出现最多的就是夏和怡芬姑母,夏是“我”的恋人,怡芬姑母是对“我”的爱情观、事业以及命运影响最深的人,那么,怡芬姑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看淡世事沧桑——勇敢、独立的新时代女性
怡芬姑母年轻时是个聪明好学、活泼开朗的女孩,“那时候,怡芬姑母每星期一次上一间美容学校学化妆术,风雨不改,经年不辍,她几乎把所有老师的技艺都学齐了,甚至当学校方面告诉她,她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再学的时候,她仍然坚持要老师们看看还有什么新的技术可以传她;她对化妆的兴趣如此浓厚,几乎是天生的因素,以至她的朋友都以为她将来必是要开什么大规模的美容院。但她没有,她只把学问贡献在沉睡在她前面的人的躯体上”[2]。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怡芬姑母化妆技术精湛,并且很喜欢化妆这个行业。她本来可以靠着自己的手艺开一家美容院,这足以让她养活自己并且收获美满的爱情甚至婚姻,但她却不愿像世人那样,活在世俗人的眼光中。她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不会因为朋友、恋人的离开而改变自己的职业。这份勇敢,不仅体现在愿意终生与死人相伴,也体现在纵使世人都离我而去,也要依然坚守自己的选择。即使这条路上是孤独的,仍不会为世人的眼光和躲避而屈服。
在这个到处充满偏见、仇恨、名利的社会,怡芬姑母早已看淡世事沧桑,所以当她周围的人都离开她时,她才能安然度过余下的时光。“直到这么的一天,她带他到她工作的地方看看,指着躺在一边的死者,告诉他,这是一种非常孤独而寂寞的工作,但是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并没有人世间的是是非非,一切的妒忌、仇恨和名利的争执都已不存在。当他们落入阴暗之中,他们将一个个变得心平气和而温柔”[3]。怡芬姑母之所以选择殡仪化妆师这个职业,是因为她早已看透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的虚伪与丑恶,她想远离这个充满是非、妒忌、仇恨的社会,过平静的生活。所以,她宁愿与死人为伴,“因为在这里,没有人世间的纷扰,沉睡在她面前的那些人都是人类中最优秀的听众,他们可以长时间地听她娓娓细说,而且,又是第一等的保密者”[4]。怡芬姑母比一般人对人世有更深远的透彻,她脱离了大众,所以她比一般人孤独而寂寞。
二、乐观、坚定的爱情守卫者
小说叙述了“我”、怡芬姑母、“我”年轻兄弟以及为情自杀的年轻恋人等几个爱情故事。但小说主要通过“我”和怡芬姑母的爱情来表现爱情主题。“我”和怡芬姑母在爱情上面临着相似的境遇,但“我”与怡芬姑母却有着不同的爱情观。面对爱情时,“我”是消极悲观的,在文章的开始和结尾,“我”都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其实是不适宜和任何人恋爱的”。而怡芬姑母虽受了爱情的伤,却依然对爱情保持乐观、坚定的态度。
怡芬姑母曾经有着甜蜜爱情的开始,却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虽然曾经被爱人抛弃,但她却依然坚守爱的信念——因为爱,所以并不害怕。“在小说中,每当“我的叙述出现了宿命的阴影时,就会想起怡芬姑母的声音。怡芬姑母的声音回旋于小说始终,与“我”的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照”[5]。因为怡芬姑母的爱情悲剧,让“我”对自己的爱情没有丝毫的信心。但怡芬姑母却坚定地说:“但我总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必定有像我们一般,并不畏惧的人”。她坚定地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纯粹的爱情,这种爱情超越对死亡的恐惧,超越世俗的流言蜚语。“我”母亲因为爱而并不害怕,使得“我”母亲在怡芬的记忆中是永生的。虽然,“我”父母的爱在我眼里可能只是个例外,但在怡芬姑母的眼中,她坚定地相信这种爱是依然存在的。所以,当“我”受怡芬姑母的爱情悲剧的影响而不相信夏会接受自己时,怡芬姑母说:“也许夏不是一个胆怯的人”。尽管她与夏素未谋面,尽管她曾被那个向她发誓无论如何也不会抛弃她,希望与她白头偕老的人无情抛弃,使得她如今孤独寂寞、沉默寡言的人深深伤害,但她依然坚定地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是有纯粹的爱情的。
对于那种在爱情面前没有信心、胆怯懦弱的人,怡芬姑母也是非常鄙视的。当遇见在爱情面前主动放弃或妥协的人,她说:“这是一个何等懦弱的女子呀,只为了要做一个名义上美丽孝顺的女儿,竟把她心爱的人舍弃了”。“她们把自己无助地交在命运的手里,仿佛她们并不是一个活生生有感情有思想的人,而是一件件商品”[6]。纵使世上很多在爱情面前的懦弱之人,纵使被爱情无情伤害,她依然坚定地相信爱情,依然愿做爱情忠实的守卫者。
三、自私而又顽强的命运反抗者
怡芬姑母把“我”抚养长大,又把她的手艺传给“我”,让“我”有一份可观的收入,并且可以凭借自己的双手一辈子都衣食无忧。从这个角度来说,怡芬姑母是为“我”好的。为什么说她自私呢?因为“我”继承怡芬姑母的手艺就意味着“我”要和怡芬姑母有着相同的命运。怡芬姑母年轻时活泼、开朗,有自己的事业、爱情、朋友。但当他们知道了她的工作时,一个个都离她远去,甚至她最爱的人也抛弃了她。这使得怡芬姑母渐渐变得孤独寂寞、沉默寡言。整天只能对着死去的人说自己的心事,这样的命运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可悲的。虽然知道“我”继承自己的手艺很可能也会像她一样一辈子得不到幸福,但她依然让“我”从事殡仪化妆师这个职业。甚至有时连“我”自己都在想“难道我不能像其他女子那样做一些别的工作吗?我已经没有可能当教师、护士,或者写字楼的秘书或文员,但我难道不能到商店去当售货员,到面包店去卖面包,甚至是当一名清洁女佣?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只要求一日三餐,难道无处可以容身”?“我不知道为什么跟着她学会了这一种技能,我可以不愁衣食,不必像别的女子要靠别的人来养活,难道世界上就没有别的行业可以另我不愁衣食,不必靠别的人来养活吗”?怡芬姑母明明知道“我”也可能会面临她同样的命运,却仍然让我从事和她相同的职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怡芬姑母是自私的。那么,怡芬姑母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难道仅仅是希望有人陪伴,希望有人像她一样有着相同的命运来达到她内心的平衡吗?
其实,细细分析文本我们会发现,怡芬姑母其实是爱着“我”的,她希望“我”与夏的爱情有着完美结局。所以,当“我”面对爱情表现的悲观时,怡芬姑母对爱情的坚定总能给“我”信心和勇气。既然爱我为什么还要让我重蹈覆辙呢?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其实怡芬姑母是最不想像命运妥协的人。她自己因为命运的缘故而一生不幸福,所以把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在怡芬姑母眼中,我是个勇敢、独立的人,所以,她跟命运打了个赌,赌“我”可以战胜命运,获得爱情。因此,即便是冒着“我”可能像她一样一辈子在孤独寂寞中度过的风险也要去和命运抗争一番。
四、总结
通过对怡芬姑母这个边缘人物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地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与内涵。在这个社会上,有很多像怡芬姑母这样不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但内心十分强大的人。和大多数的社会上的强者相比,她没有对命运不公的呐喊,有的只是追求独立和尊严的现代女性的自诉,坚定而悲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入地思考。
参考文献:
[1]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3]、[4]、[6]西西.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
[5]建红.被压抑的女性声音——西西《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解读[J].现代语文,2007,4
关键词:怡芬姑母 边缘人物 独立 勇敢 自私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中,“我”是全文的中心人物,也是小说的叙述者。小说采用逆时序的整体闪回叙述。这样的叙述“主要由人物追忆自己的过去,或叙述者追述昔日的事件和人物”[1]。故而小说中的人物都是通过“我”的回忆出现在作品中的。“我”的回忆中出现最多的就是夏和怡芬姑母,夏是“我”的恋人,怡芬姑母是对“我”的爱情观、事业以及命运影响最深的人,那么,怡芬姑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看淡世事沧桑——勇敢、独立的新时代女性
怡芬姑母年轻时是个聪明好学、活泼开朗的女孩,“那时候,怡芬姑母每星期一次上一间美容学校学化妆术,风雨不改,经年不辍,她几乎把所有老师的技艺都学齐了,甚至当学校方面告诉她,她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再学的时候,她仍然坚持要老师们看看还有什么新的技术可以传她;她对化妆的兴趣如此浓厚,几乎是天生的因素,以至她的朋友都以为她将来必是要开什么大规模的美容院。但她没有,她只把学问贡献在沉睡在她前面的人的躯体上”[2]。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怡芬姑母化妆技术精湛,并且很喜欢化妆这个行业。她本来可以靠着自己的手艺开一家美容院,这足以让她养活自己并且收获美满的爱情甚至婚姻,但她却不愿像世人那样,活在世俗人的眼光中。她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不会因为朋友、恋人的离开而改变自己的职业。这份勇敢,不仅体现在愿意终生与死人相伴,也体现在纵使世人都离我而去,也要依然坚守自己的选择。即使这条路上是孤独的,仍不会为世人的眼光和躲避而屈服。
在这个到处充满偏见、仇恨、名利的社会,怡芬姑母早已看淡世事沧桑,所以当她周围的人都离开她时,她才能安然度过余下的时光。“直到这么的一天,她带他到她工作的地方看看,指着躺在一边的死者,告诉他,这是一种非常孤独而寂寞的工作,但是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并没有人世间的是是非非,一切的妒忌、仇恨和名利的争执都已不存在。当他们落入阴暗之中,他们将一个个变得心平气和而温柔”[3]。怡芬姑母之所以选择殡仪化妆师这个职业,是因为她早已看透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的虚伪与丑恶,她想远离这个充满是非、妒忌、仇恨的社会,过平静的生活。所以,她宁愿与死人为伴,“因为在这里,没有人世间的纷扰,沉睡在她面前的那些人都是人类中最优秀的听众,他们可以长时间地听她娓娓细说,而且,又是第一等的保密者”[4]。怡芬姑母比一般人对人世有更深远的透彻,她脱离了大众,所以她比一般人孤独而寂寞。
二、乐观、坚定的爱情守卫者
小说叙述了“我”、怡芬姑母、“我”年轻兄弟以及为情自杀的年轻恋人等几个爱情故事。但小说主要通过“我”和怡芬姑母的爱情来表现爱情主题。“我”和怡芬姑母在爱情上面临着相似的境遇,但“我”与怡芬姑母却有着不同的爱情观。面对爱情时,“我”是消极悲观的,在文章的开始和结尾,“我”都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其实是不适宜和任何人恋爱的”。而怡芬姑母虽受了爱情的伤,却依然对爱情保持乐观、坚定的态度。
怡芬姑母曾经有着甜蜜爱情的开始,却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虽然曾经被爱人抛弃,但她却依然坚守爱的信念——因为爱,所以并不害怕。“在小说中,每当“我的叙述出现了宿命的阴影时,就会想起怡芬姑母的声音。怡芬姑母的声音回旋于小说始终,与“我”的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照”[5]。因为怡芬姑母的爱情悲剧,让“我”对自己的爱情没有丝毫的信心。但怡芬姑母却坚定地说:“但我总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必定有像我们一般,并不畏惧的人”。她坚定地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纯粹的爱情,这种爱情超越对死亡的恐惧,超越世俗的流言蜚语。“我”母亲因为爱而并不害怕,使得“我”母亲在怡芬的记忆中是永生的。虽然,“我”父母的爱在我眼里可能只是个例外,但在怡芬姑母的眼中,她坚定地相信这种爱是依然存在的。所以,当“我”受怡芬姑母的爱情悲剧的影响而不相信夏会接受自己时,怡芬姑母说:“也许夏不是一个胆怯的人”。尽管她与夏素未谋面,尽管她曾被那个向她发誓无论如何也不会抛弃她,希望与她白头偕老的人无情抛弃,使得她如今孤独寂寞、沉默寡言的人深深伤害,但她依然坚定地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是有纯粹的爱情的。
对于那种在爱情面前没有信心、胆怯懦弱的人,怡芬姑母也是非常鄙视的。当遇见在爱情面前主动放弃或妥协的人,她说:“这是一个何等懦弱的女子呀,只为了要做一个名义上美丽孝顺的女儿,竟把她心爱的人舍弃了”。“她们把自己无助地交在命运的手里,仿佛她们并不是一个活生生有感情有思想的人,而是一件件商品”[6]。纵使世上很多在爱情面前的懦弱之人,纵使被爱情无情伤害,她依然坚定地相信爱情,依然愿做爱情忠实的守卫者。
三、自私而又顽强的命运反抗者
怡芬姑母把“我”抚养长大,又把她的手艺传给“我”,让“我”有一份可观的收入,并且可以凭借自己的双手一辈子都衣食无忧。从这个角度来说,怡芬姑母是为“我”好的。为什么说她自私呢?因为“我”继承怡芬姑母的手艺就意味着“我”要和怡芬姑母有着相同的命运。怡芬姑母年轻时活泼、开朗,有自己的事业、爱情、朋友。但当他们知道了她的工作时,一个个都离她远去,甚至她最爱的人也抛弃了她。这使得怡芬姑母渐渐变得孤独寂寞、沉默寡言。整天只能对着死去的人说自己的心事,这样的命运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可悲的。虽然知道“我”继承自己的手艺很可能也会像她一样一辈子得不到幸福,但她依然让“我”从事殡仪化妆师这个职业。甚至有时连“我”自己都在想“难道我不能像其他女子那样做一些别的工作吗?我已经没有可能当教师、护士,或者写字楼的秘书或文员,但我难道不能到商店去当售货员,到面包店去卖面包,甚至是当一名清洁女佣?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只要求一日三餐,难道无处可以容身”?“我不知道为什么跟着她学会了这一种技能,我可以不愁衣食,不必像别的女子要靠别的人来养活,难道世界上就没有别的行业可以另我不愁衣食,不必靠别的人来养活吗”?怡芬姑母明明知道“我”也可能会面临她同样的命运,却仍然让我从事和她相同的职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怡芬姑母是自私的。那么,怡芬姑母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难道仅仅是希望有人陪伴,希望有人像她一样有着相同的命运来达到她内心的平衡吗?
其实,细细分析文本我们会发现,怡芬姑母其实是爱着“我”的,她希望“我”与夏的爱情有着完美结局。所以,当“我”面对爱情表现的悲观时,怡芬姑母对爱情的坚定总能给“我”信心和勇气。既然爱我为什么还要让我重蹈覆辙呢?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其实怡芬姑母是最不想像命运妥协的人。她自己因为命运的缘故而一生不幸福,所以把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在怡芬姑母眼中,我是个勇敢、独立的人,所以,她跟命运打了个赌,赌“我”可以战胜命运,获得爱情。因此,即便是冒着“我”可能像她一样一辈子在孤独寂寞中度过的风险也要去和命运抗争一番。
四、总结
通过对怡芬姑母这个边缘人物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地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与内涵。在这个社会上,有很多像怡芬姑母这样不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但内心十分强大的人。和大多数的社会上的强者相比,她没有对命运不公的呐喊,有的只是追求独立和尊严的现代女性的自诉,坚定而悲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入地思考。
参考文献:
[1]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3]、[4]、[6]西西.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
[5]建红.被压抑的女性声音——西西《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解读[J].现代语文,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