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才子赵树理》出自大家汪曾祺的手笔。此文语言平实,简练畅达;描写生动,惟妙惟肖。
2011年高考湖北卷以此为材料命主观题,全面检测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以及鉴赏评价文学作品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从随机抽样来看,考生的答题失误如下:
1. 术语不明,不知所云。题中的“语言特色”“细节描写”等术语,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可是有些考生不了解这些基本知识,随心所欲答题,其结果不知所云。如第17题问语言特色,有考生这样回答:“第①处通过对人物的神态描写可以使读者更加进一步推断人物的形象特征。第②处通过细节描写在塑造赵树理形象上起了突出的作用。”误将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当作了语言特色,张冠李戴,结果丢分。
2. 思维不宽,挂一漏万。答题时思维要宽,尽可能搜罗要点,答全答完,避免挂一漏万。如第19题,有同学这样答:“赵树理具有农民式的幽默。使形象更具立体感,更完善。”第一问回答尚可,第二问只从共性的角度来谈“塑造赵树理形象上的作用”,而忽视了从个性的角度来谈,该考生没有扣住人物性格与文本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遗漏了两个要点,未答出对农民生活的熟悉和对农民的关注和体恤这两个内容,扣2分。
3. 赏析不准,流于表面。赏析时要立足文本,深挖内涵,不能流于表面,似是而非。如第18题赏析有关细节描写,有考生答——
他痛恨人把他的文章中的“你”改成“妳”字。这说明他的思想比较守旧,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的那些字也生动地表现了他的性格特征,让人不由发笑。
从表面看好像有点批评他“思想守旧”的意思,其实是为了表明 “赵树理在一个寻常字眼的使用上,不盲目从俗,并郑重其事地在文稿中批字强调,凸现出赵树理较真、坚持己见的性格”。看问题立足表面,赏析时难免浅尝辄止。
4. 答非所问,不着边际。审题很重要,只有针对题目答,才能答出关键。答非所问,不着边际,容易离题万里。如第19题答:“塑造赵树理农民的本分、老实、还有他的乡村气息,用一种他在写作中多用的手法,对他的性格进行了描写。”这样从人物的性格和笼统的手法上答题,既没有概括主要内容,又没有答出“作用”,偏离了答题的方向,自然结论空泛,漫无边际。
针对以上阅读表述答题中容易出现的失误,我们认为应该从树立三种答题意识入手,矫正我们的答题失误,规范我们的答题思维。这三种意识是:
1. 术语意识。鉴赏文学作品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这一活动只有建立在一定媒介的基础上,才能变成大家所熟知的语言。这个媒介就是鉴赏术语。如果不用“行话”“术语”,而自说自话,往往词不达意;如果对“术语”不能融会贯通,胡乱套用,甚至偷换术语,就会弄巧反拙。因此,在复习时我们不妨对一些鉴赏术语做归纳整理,认真理解其涵义及作用,并在平时训练中加以灵活运用,这类失误就会消除。
如答“语言特色”,就要从“遣词技巧”和“造句技巧”的角度思考:前者包含用词特点(如叠词、拟声词等)、推敲字词(动词、形容词的炼字艺术)等,后者包含句子结构、句式特点、修辞手法等。我们需从这些方面全面而深入地思考答题角度,准确而恰当选取答题术语,再依据实际句意来充实答案。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没有生成有关术语的运用意识,做这类题时就容易失分。
2. 文本意识。所谓“文本意识”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阅读时要注意文本的不同特点,即要根据实用类、论述类和文学类作品的各自特点确定阅读重点;二是要立足文本回答问题,即要尽量使用(整合或转换)文本中的语句回答问题;三是要注意试题与文本主旨的关联性,即要在准确把握文本主旨的基础上回答问题。解答时,我们一定要将题目回归到文本上来,切莫浮光掠影,断章取义。
如答“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该段在塑造赵树理形象上的作用”(第19题)时,只根据我们阅读的印象仓促回答就容易空疏浮泛。
首先我们要认真阅读此文。本文是一篇小传,作者从才子才情、写稿习惯、编稿特点、生活琐事、幽默性格等全面介绍了赵树理先生。最后一段作者是从赵树理幽默性格的角度来写的。此段是按照总分式结构来安排的。先总写“赵树理很有幽默感”,接着从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在作品中描写人物时表现出幽默的特点、现实中抨击时事也往往幽默风趣三个层次分写,来突出赵树理的幽默性格。抓住这些要点来答,第一问就能迎刃而解。
第二问谈“作用”时,更要细读文本。幽默是赵树理的性格,但所写的事例还能反映出人物形象的其它一些特点。赵树理在作品中描写人物,依据的是扎实的农村生活素材,不就是体现了他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吗?他抨击时事时,以“五驴表”来讽刺有些作品对农村情况的粉饰夸张,转换一下说法,不就是表明他对农民的关注和体恤,展现了有良知的作家的赤诚情怀吗?
对文本的这些认识,不是走马观花得来的,更不是撇开文本臆想的,而是深入文本,走进字里行间,运用我们的思维转换过来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可见文本意识要牢记。
3. 规范意识。答题要有规范,符合要求,要避免不规范答题失分。赏析语言时,注意从句子的结构和句式、用词上指出特点,再提炼其作用;赏析细节描写时,注意挑选细节描写的句子,再分析该句与人物性格的关系;概括赏析语段时,注意先概括内容,再归纳中心意思,最后指出结构上的作用等等。
如答“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举两例加以评析”问,先要明确术语“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可具体分为肖像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行动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细节描写、表情变化细节描写、事物发展细节描写等。知晓这些具体的细节描写后,还要了解与之相关的作用:关注细节,于细微处见精神;以小见大,更能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神韵。
答题时更要有规范意识。答此类评析题时,一般按照“举→概→评”的模式来规范答题。“举”就是举出具体的细节描写的例子,可以依据上面术语内涵所形成的标准在文中选择最容易解读的句子。“概”就是概述句子的内涵,以便为评析服务。“评”就是从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时所起到的作用来评析。如:
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中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举”)赵树理在一个寻常字眼的使用上,不盲目从俗,并郑重其事地在文稿中批字强调,(“概”)凸现出赵树理较真、坚持己见的性格。(“评”)
2011年高考湖北卷以此为材料命主观题,全面检测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以及鉴赏评价文学作品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从随机抽样来看,考生的答题失误如下:
1. 术语不明,不知所云。题中的“语言特色”“细节描写”等术语,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可是有些考生不了解这些基本知识,随心所欲答题,其结果不知所云。如第17题问语言特色,有考生这样回答:“第①处通过对人物的神态描写可以使读者更加进一步推断人物的形象特征。第②处通过细节描写在塑造赵树理形象上起了突出的作用。”误将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当作了语言特色,张冠李戴,结果丢分。
2. 思维不宽,挂一漏万。答题时思维要宽,尽可能搜罗要点,答全答完,避免挂一漏万。如第19题,有同学这样答:“赵树理具有农民式的幽默。使形象更具立体感,更完善。”第一问回答尚可,第二问只从共性的角度来谈“塑造赵树理形象上的作用”,而忽视了从个性的角度来谈,该考生没有扣住人物性格与文本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遗漏了两个要点,未答出对农民生活的熟悉和对农民的关注和体恤这两个内容,扣2分。
3. 赏析不准,流于表面。赏析时要立足文本,深挖内涵,不能流于表面,似是而非。如第18题赏析有关细节描写,有考生答——
他痛恨人把他的文章中的“你”改成“妳”字。这说明他的思想比较守旧,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的那些字也生动地表现了他的性格特征,让人不由发笑。
从表面看好像有点批评他“思想守旧”的意思,其实是为了表明 “赵树理在一个寻常字眼的使用上,不盲目从俗,并郑重其事地在文稿中批字强调,凸现出赵树理较真、坚持己见的性格”。看问题立足表面,赏析时难免浅尝辄止。
4. 答非所问,不着边际。审题很重要,只有针对题目答,才能答出关键。答非所问,不着边际,容易离题万里。如第19题答:“塑造赵树理农民的本分、老实、还有他的乡村气息,用一种他在写作中多用的手法,对他的性格进行了描写。”这样从人物的性格和笼统的手法上答题,既没有概括主要内容,又没有答出“作用”,偏离了答题的方向,自然结论空泛,漫无边际。
针对以上阅读表述答题中容易出现的失误,我们认为应该从树立三种答题意识入手,矫正我们的答题失误,规范我们的答题思维。这三种意识是:
1. 术语意识。鉴赏文学作品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这一活动只有建立在一定媒介的基础上,才能变成大家所熟知的语言。这个媒介就是鉴赏术语。如果不用“行话”“术语”,而自说自话,往往词不达意;如果对“术语”不能融会贯通,胡乱套用,甚至偷换术语,就会弄巧反拙。因此,在复习时我们不妨对一些鉴赏术语做归纳整理,认真理解其涵义及作用,并在平时训练中加以灵活运用,这类失误就会消除。
如答“语言特色”,就要从“遣词技巧”和“造句技巧”的角度思考:前者包含用词特点(如叠词、拟声词等)、推敲字词(动词、形容词的炼字艺术)等,后者包含句子结构、句式特点、修辞手法等。我们需从这些方面全面而深入地思考答题角度,准确而恰当选取答题术语,再依据实际句意来充实答案。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没有生成有关术语的运用意识,做这类题时就容易失分。
2. 文本意识。所谓“文本意识”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阅读时要注意文本的不同特点,即要根据实用类、论述类和文学类作品的各自特点确定阅读重点;二是要立足文本回答问题,即要尽量使用(整合或转换)文本中的语句回答问题;三是要注意试题与文本主旨的关联性,即要在准确把握文本主旨的基础上回答问题。解答时,我们一定要将题目回归到文本上来,切莫浮光掠影,断章取义。
如答“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该段在塑造赵树理形象上的作用”(第19题)时,只根据我们阅读的印象仓促回答就容易空疏浮泛。
首先我们要认真阅读此文。本文是一篇小传,作者从才子才情、写稿习惯、编稿特点、生活琐事、幽默性格等全面介绍了赵树理先生。最后一段作者是从赵树理幽默性格的角度来写的。此段是按照总分式结构来安排的。先总写“赵树理很有幽默感”,接着从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在作品中描写人物时表现出幽默的特点、现实中抨击时事也往往幽默风趣三个层次分写,来突出赵树理的幽默性格。抓住这些要点来答,第一问就能迎刃而解。
第二问谈“作用”时,更要细读文本。幽默是赵树理的性格,但所写的事例还能反映出人物形象的其它一些特点。赵树理在作品中描写人物,依据的是扎实的农村生活素材,不就是体现了他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吗?他抨击时事时,以“五驴表”来讽刺有些作品对农村情况的粉饰夸张,转换一下说法,不就是表明他对农民的关注和体恤,展现了有良知的作家的赤诚情怀吗?
对文本的这些认识,不是走马观花得来的,更不是撇开文本臆想的,而是深入文本,走进字里行间,运用我们的思维转换过来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可见文本意识要牢记。
3. 规范意识。答题要有规范,符合要求,要避免不规范答题失分。赏析语言时,注意从句子的结构和句式、用词上指出特点,再提炼其作用;赏析细节描写时,注意挑选细节描写的句子,再分析该句与人物性格的关系;概括赏析语段时,注意先概括内容,再归纳中心意思,最后指出结构上的作用等等。
如答“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举两例加以评析”问,先要明确术语“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可具体分为肖像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行动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细节描写、表情变化细节描写、事物发展细节描写等。知晓这些具体的细节描写后,还要了解与之相关的作用:关注细节,于细微处见精神;以小见大,更能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神韵。
答题时更要有规范意识。答此类评析题时,一般按照“举→概→评”的模式来规范答题。“举”就是举出具体的细节描写的例子,可以依据上面术语内涵所形成的标准在文中选择最容易解读的句子。“概”就是概述句子的内涵,以便为评析服务。“评”就是从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时所起到的作用来评析。如:
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中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举”)赵树理在一个寻常字眼的使用上,不盲目从俗,并郑重其事地在文稿中批字强调,(“概”)凸现出赵树理较真、坚持己见的性格。(“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