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Fib-4及FibroScan联合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应用

来源 :肝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gghh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PLT)的比值(APRI)、Fibrosis-4(Fib-4)及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联合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检确诊,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无纤维化组(=S0)35例,轻度肝纤维化组(<S2)30例,明显肝纤维化组(≥S2)35例。分别计算APRI与Fib-4,并行FibroScan肝硬度检查(LSM)。分析不同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下APRI、Fib-4、FibroScan值,评估这3种指标单独或联合使用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无纤维化组APRI、Fib-4、FibroScan值均明显低于轻度肝纤维化组与明显肝纤维化组(P<0.05),轻度肝纤维化组又明显低于明显肝纤维化组(P<0.05);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APRI、Fib-4、FibroScan值明显上升(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PRI、Fib-4、FibroScan值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0.475、0.502、0.764,P<0.05)。3种诊断方法单用时对于明显肝纤维化的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度、特异度,但对于轻度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较差;不过APRI、Fib-4、FibroScan联合使用时则可有效提高轻度肝纤维化与明显肝纤维化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P<0.05)。结论 APRI、Fib-4及FibroScan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度,与3项指标单独诊断相比,轻度肝纤维化与明显肝纤维化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更高。
其他文献
提出了将模糊模型统计信息准则(FSIC)、基于奇异值分解(SVD)的模糊模型结构分析、模糊规则删除与合并、参数估计等方法集成的模糊模型结构迭代优化.研究表明,将SVD引入到模糊
等高线作为传统地图和现代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重要要素 ,常用来表示各种地形变化的形态 .基于自动方法的等高线高程标定和检验是地图自动化输入 ,数字高程模型 (DEM)生成的重要手段 .该文在基于光栅图像等高线自动标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矢量等高线的高程自动标定与检验算法 .该算法的核心是生成一种称为包含树的数据结构 ,然后利用这种数据结构转换成等高线自由树 ,从而实现对等高线
MPP互联网中通常使用虫孔路由WR(WormholeRouting)交换技术来提高网络性能.采用该技术,每个结点所需的通信缓冲小;并且当消息长度远远大于微片长度时,消息的传输延迟时间与传输距
<正>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开启了基因组时代。自此以后,持续的技术进步实现了快速经济地分析大样本患者人群的DNA、RNA、蛋白质及其他生物分子。这些技术产生的数据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