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转型 乘势而上

来源 :银行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MA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融湘江银行是国内少有的由资产管理公司并购整合的城商行。其成立于2010年,正值全球和国内经济的调整期,但其各项指标却是逆势高速增长。截至2013年10月末,其资产总额、各项存款、各项贷款分别是成立时的4.23倍、3.40倍和3.14倍,被人民银行综合评级为A类银行,银监会监管评级达到2级C。本刊特别采访了华融湘江银行董事长刘永生,来揭示一下该行的成长过程。
  《》:作为国内金融业并购的典型案例,华融湘江银行在您的执掌下快速成长,各项业绩指标和监管评级令业内称是。请您谈谈,您是如何做到这些的?
  刘永生:华融湘江银行能有现在这样的业绩,凝聚着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心血,也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各部门和监管机构大力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全体员工开拓进取、努力拼搏的实践写照。在华融湘江银行组建过程中,中国华融先后注入资金33.61亿元,充实了银行资本金,充分发挥了中国华融处置不良资产的专业优势,剥离原“四行一社”21.58亿元不良资产,成功化解了潜在的地方金融风险,增强了地方金融的抗风险能力。我们将总部设在长沙,并确立了“立足湖南、依托湖南、支持湖南、服务湖南”的发展宗旨,为华融湘江银行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具体来讲,华融湘江银行在这几年快速发展的原因,我认为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经营机制完备有效,转轨过渡平稳顺利。华融湘江银行按照现代公司治理的要求,构建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三会一层”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共同推进发展。以先进银行为标杆,强化统一法人意识,实行条线化垂直管理,顺利实现了从原“四行一社”两级经营管理体制向“总、分、支”三级管理体制的平稳转变。坚持正向激励和有效约束,建立KPI关键绩效指标和360度全方位考核机制,形成了“以业绩论英雄、以风险论成败、以质量论高低”的良好氛围。
  产品体系不断完善,综合金融特色逐步形成。华融湘江银行先后发行华融卡、IC卡、社保卡和公务卡;推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开办交易银行、投资银行和国际业务;推出“给力贷”、“财智融”等系列产品100多个;获得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业务等市场准入资格22种。发挥中国华融综合金融优势,打业务“组合拳”,在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打开了局面,赢得了发展良机,得到了客户的好评与信赖。
  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华融湘江银行紧紧围绕湖南“两型社会”建设,把“绿色信贷”理念融入信贷政策之中,综合运用票据交易、结构性融资、银银合作等方式,千方百计扩大信用总量,盘活存量贷款,加快资金周转,自成立以来累计向湖南省投放1800多亿元信用,其中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200亿元,重点支持了省内重点项目、重点园区、新兴产业和民生工程建设,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合理配置资源,信贷规模向小微企业倾斜,积极探索小微企业业务模式化经营,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248亿元,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专门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的“给力贷”产品荣获“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特色产品”称号,形成了小微企业服务品牌。
  强化全面风险管控,实现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华融湘江银行按照“架构清晰化、制度健全化、流程规范化、队伍专业化、手段科学化”要求,着力夯实全面风险管理基础。构筑风险防控“三道防线”,建立了全员、全方位、全流程的全面风险管控体系。推行稽核监督、运营管理和授信体制改革,建立风险管理专业队伍。实施《“红、黄、蓝”牌处罚制度》,組织开展风险大排查、不规范经营专项治理等工作。加强平台、房地产、落后产能贷款的清理与规范,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连续三年开展“管理规范年”、“管理提升年”和“管理深化年”活动,加强风险理念宣导,合规文化逐步形成,风险管控能力稳步提升。
  《》:短短三年对华融湘江银行来讲只是开局,华融湘江银行接下来的发展过程适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辟的崭新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您认为华融湘江银行如何乘势再上一个新台阶?
  刘永生:我个人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髓就是进一步改革开放,期间势必要面临一系列重大的困难与挑战。就华融湘江银行在接下来的进一步发展而言,肯定也会有种种难关需要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创新转型这样一个主调。具体来讲着眼于“三个要”,推进华融湘江银行迈上新台阶。
  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华融湘江银行创新转型发展的大方向。华融湘江银行的创新转型,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作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乃华融湘江银行职之所系、责无旁贷,必须讲政治、顾大局、看长远,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改进管理、提升服务、转变作风,在创新转型发展中紧跟政策导向、紧贴市场需求,切实为实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要把创新作为华融湘江银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华融湘江银行的创新转型需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调整内部组织架构,建立更加灵活的经营机制,改进资产负债管理,提升资产经营能力,适应利率、汇率市场化的改革要求。优化业务机构和业务布局,在金融开放条件下,探索跨境人民币、离岸金融等业务模式创新。加快形成以“思想观念、发展模式、体制机制、业务平台、产品服务、管理方式、企业文化、队伍建设”八大创新为主要内容、以协同创新为主要特征的金融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实现自身又好又稳科学可持续发展。
  要把转型作为华融湘江银行的发展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全会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所在,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华融湘江银行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大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支持力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探索商业模式和融资结构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创新转型中坚持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坚持“稳健型经营、集约式增长、可持续发展”;在“转方式”中大力调整业务结构,多做资本消耗少、收益相对高、风险隐患小的业务;在调整结构中减持风险权重高、资本消耗高的资产。全会确定了未来十年中国金融改革路线图,华融湘江银行将顺应民资进入、利率市场化、建立存款保险和市场退出机制等金融改革方向,加快建设现代商业银行。   《》:您的这“三个要”可以说是抓住了华融湘江银行未来发展的“牛鼻子”,您可否进一步描述一下华融湘江银行未来发展的路线图?
  刘永生:实实在在讲,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发展蓝图,简单而言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加强顶层设计,改革经营管理,全面推进华融湘江银行创新转型发展”。具体来讲有七个方面的内容:
  确立总体目标,由传统银行向现代银行转型。华融湘江银行要逐步由单一传统银行向具备多元服务、综合服务的全能型银行实施战略转型,打造一个具有综合平台优势,并逐步国际化的现代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市场份额大幅度提升,各项经营管理指标全面优化,品牌价值、市场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质的飞跃。按照中国华融的战略部署,未来三年,华融湘江银行的资产规模至少再翻一番,在中国华融资产总规模中占到三分之二,利润占到20%~30%,努力打造“治理科学、内控严密、服务优良、队伍专业、业绩突出”,具有品牌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的“好银行”。
  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治理现代化。华融湘江银行将继续深化对“建立现代金融制度、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按照现代公司治理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的顶层设计和高效运作机制构建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体系。在现有“三会一层”的基础上,强化履职,相互制衡,构建到位的党委会、规范的股东大会、健康的董事会、有效的监事会和负责任的经营班子的“五位一体”现代银行治理结构,共同推进全行发展。把握机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进一步优化股权配置,实现股权多元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先进银行为标杆,规划设计总体改革方案,充分发挥总行决策指挥中心、经营管理中心、风险控制中心、资源配置中心的战略作用。
  践行华融商业化发展理念,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新模式。华融湘江银行创新转型的关键就是以“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为引领,积极引导全行员工投身到实现“有尊严、有价值、有内涵、有实力、有责任”现代金融企业的公司愿景,努力创建“好银行”之中。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发展规律,树立“严格管理意识、集约化经营意识、价值管理意识、流程银行意识、经济资本管理意识”,贯彻“稳健、创新、和谐、发展”的核心理念,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发展路径。牢牢把握“思想、创新、文化、尊严、队伍、利润、风险、责任、发展”九大关键词,按照“抓改制、夯基础、控总量、调结构、保重点、促发展”的精神,认真部署经营管理工作,确保实现“抓利润、防风险、带队伍、促发展”的总体目标。
  全面创新体制、管理、产品和服务,打造核心竞争力,服务实体经济。华融湘江银行在推进转型发展过程中,将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立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长效创新机制。强化创新理念,按照“鼓励创新、容忍失败,在创新中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独具中国华融特色的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体制创新提升发展能力,以管理创新优化经营水平,以产品创新实现价值持续增长,以服务创新全面增强核心竞争力,使创新真正成为华融湘江银行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强大动力。紧密结合国家经济战略调整、中国华融覆盖全国的网络资源优势和自身资源优势,形成差異化的客户营销策略、市场定位、营销渠道和竞争策略。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主动贯彻国家信贷政策、产业政策与环保政策,支持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化解过剩产能,推动重点领域和行业转型调整。
  锁定“蓝海”,抢占“大资管时代”。华融湘江银行要通过大力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IDM、电话银行等电子化、数据化营销渠道,拓展新的金融数据化业务领域,打造产品投放、宣传品牌的重要基地。瞄准互联网支付企业在支付领域的工程策略,积极争取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等机构的合作,探索建立电子商务金融平台,形成一个电子商务服务、金融知识服务、运营管理和风险管理等组成的服务体系,为从事电子商务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综合服务,并充分利用同业业务平台,建立金融产品互换、销售等新的业务合作模式。同时,在做好综合金融服务的基础上,立足当地市场,立足实体经济,立足中小微企业,立足市民百姓,围绕这“四个立足”来开展业务。
  推进流程银行建设,全面管控风险。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完善全员、全方位、全流程的全面风险管控体系,着力加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领域的风险控制,确保审慎稳健经营。高起点引进、开发和运用现代银行管理系统,深入推进经济资本管理,强化资本、财务、风险约束,对收益进行风险调整,对风险进行合理量化,对资本和成本进行有效分配,走一条低资本消耗、高经营效益的发展新路。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优化业务结构,使资产与负债保持均衡状态,实现各项业务更有质量、更有效益的发展。加快推进流程再造,以改进服务、防控风险、提高效率为目标,全面整合、优化、再造业务和管理流程,推进全行实现流程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全面规范机构和人员行为,扎实开展案件风险专项治理,严防各类案件发生。
  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着力加强企业文化和队伍建设。按照“依法合规科学发展、风险管控责任到人、争创利润绩效优先”的经营管理理念,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坚持高层倡导和全员参与相结合,推进以华融文化为主,与湖湘文化融合为辅的企业文化建设,有效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为全行稳健创新、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构建科学合理的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在全行形成“以业绩论英雄、以风险论成败、以质量论高低”的浓厚氛围,形成良好的绩效文化。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大力引进专业人才,拓宽晋升通道,搭建成才舞台,特别对年轻干部,“多压担子、多戴帽子、多给位子、多抬轿子、多指路子”,尽快让年轻干部“五子登科”。亲情关怀员工,完善福利保障机制,认真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增强员工幸福感和归属感,努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高素质队伍。
其他文献
编者按:  农业现代化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但是缺乏金融支持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块短板。农村金融体系薄弱,农村资金外流问题突出,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农村金融环境亟待改善。这些问题的背后又是什么样的逻辑选择?政府应如何根据游戏规则,合理使用激励手段形成共赢局面。银行应该如何平衡利益与风险,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农业本身又应如何积极争取政府与金融的支持?本期特以此为题,选择了两个有代表性的案例来进
期刊
财政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依旧不足  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只有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和创新,才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环境约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支持力度,大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11年10月,为全面提升河北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农业,更好地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河北省制定了
期刊
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下称:“中心”)统计,2013年7月份,全国133家商业银行共发行3518款零售理财产品,其中普通类产品为3387款,同比增长42.5%,环比上升19.4%;结构类产品为131款,同比增加11%,环比上升1.9%。参见图1。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类型:7月各收益类型产品数量较6月均有所上升,保息类产品数量占比较6月有所上升。保息浮动和保息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数
期刊
中国经济呈现缓中趋稳态势,进出口数据大幅趋向于好转 8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进出口数据大幅好转。进出口总值3541.6亿美元,同比增长7.8%,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其中出口同比增长5.1%,高于上月的-3.7%,进口同比增长10.9%,远高于上月的-0.7%。 央行公布七月金融统计数据,人民币贷款余额呈同比增长 9日,央行发布《2013年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6
期刊
全球国家风险评估报告发布,日本和中国成世界经济风险 2日,IMF发布的年度全球系统重要性国家风险评估报告显示,日本旨在实现经济复苏的大胆计划有失败的可能,这是全球经济最大的风险源之一。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另一个风险是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大幅低于预期。 美房地产市场开始持续复苏,金融业巨擘房地美恢复盈利 7日,据路透社报道,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被接管后,在联邦政府监管下运营的房地美表示,将向提供救助的美
期刊
An Abstract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2013)  《银行家》研究中心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课题组 组长 王松奇 副组长 刘煜辉 欧明刚  2012年,在中國经济外需下降、要素边际生产率降低、经济结构调整的综合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银行业总体运行平稳。20
期刊
当前,经济金融环境日益复杂,金融市场化进程逐渐深入,银行同业竞争加剧,第三方支付突飞猛进,互联网金融(余额宝,P2P信贷)、金融信息化、利率市场化等新金融对高度依赖传统存贷款和结算业务的县域农商行经营形成了巨大挑战。县域农商行如何应对新金融的挑战、突破发展瓶颈,如何实施差别化经营策略、有效提升县域市场金融竞争力,以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和“三农”的发展,是县域农商行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和努力方向。  县
期刊
长期以来,内源资本补充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推进内源资本补充工作的任务更为紧迫。本文从我国主要商业银行2012年合并利润表及风险加权资产数据出发,挖掘了7个相对独立的内源资本补充驱动因素,利用这些驱动因素建立了一个内源资本补充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對各主要商业银行内源资本补充工作的推进路径展开了初步分析。  分析框架
期刊
1951年5月,随着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农村信用社应运而生,被赋予“活泼农村金融,发展农村生产”的重任,缓慢发展;1978年12月,随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农村率先改革,理论上应倒逼农村金融改革开放,加快发展,但受计划经济习惯势力影响,农村金融仍然发展缓慢;此后,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的带动,农村金融才得到较快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
期刊
对于地方银行而言,发展普惠金融是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挑战,凸现自身经营特色,实现错位互补竞争、差异健康发展的重要选择。  机会与优势  普惠金融发展空间巨大。目前,德州市城乡二元结构特点还较为明显。伴随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镇化推进,农户和农民金融服务需求正在向改善生活条件、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转变,农村金融消费需求将持续升温。同时,德州市小微企业众多,占全市企业总数99%以上,但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的小微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