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成语题成语误用类析

来源 :中学时光·读写在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_go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6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12套考查了“正确使用成语”,其中对成语误用大致有望文生义、褒贬失当、轻重失当、对象用错、不合语境五种,下面作一梳理。
  
   一、 望文生义
  
  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不能望文生义产生错误的理解。
  1.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四川卷第3题C项)
  “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情,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句中电影明星获奖不属于“当仁不让”这种情况,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
  2.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全国卷第2题A项)
  “百里挑一”意思是一百个里面挑选出一个,形容十分出众。句中是说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极其缺乏,不是人才出众的意思。这属于望文生义。
  3.“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浙江卷第4题A项)
  “高山仰止”比喻道德高尚,不是望着高山就停止的意思。要深究它的本来意思,不能错解错用。
  4.周末,我和同桌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浙江卷第4题D项)
  “摩肩接踵”是形容人多、拥挤。不能望文生义理解为用手脚来攀岩的意思。
  5.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白头如新,大家也为之高兴。(辽宁第4题C项)
  “白头如新”指相识已久,还同才认得的一样。形容交情不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为到老了还像当初一样。
  6.“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江西卷第4题B项)
   “不容置喙”是“不容许插嘴”的意思。在这里应该用“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7.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江苏卷第3题A项)
  “屡试不爽”意思是经过多次实验都没有差错。“不爽”是没有差错的意思,不是“不理想”的意思,不能望文生义。
  8.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江苏卷第3题C项)
   “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规定好的范围内活动。不是实行地方“保护主义”的意思。
  
  二、 褒贬失当
  
  成语也有其感情色彩,运用时如不注意与全句甚至全文的内容和谐一致,就会造成误用。
  1.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湖北卷第4题D项)
  “诚惶诚恐”原来是封建时代官员对皇帝上奏时常用的套话,表示他们既尊敬、服从,又恐惧不安。现在泛用以形容尊敬、服从或恐惧不安到极点的样子。一般带有讽刺意味。这里感情色彩不当。
  2.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江苏卷第3题B项)
   “巧舌如簧”形容假话说得很动听。属于贬义词,不能用到辩论会上的选手身上。
  
   三、 轻重失当
  
  成语的意义在表达程度上有轻有重,运用不当也会造成误用。
  1.“千年杜鹃王”是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在马岗子海拔2160米处发现的,树围达175厘米,鲜为人知。经专家鉴定,其树龄已在900年以上。(北京卷第4题D项)
  “鲜为人知”是很少被人知道的意思。从句中“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在马岗子海拔2160米处发现”看,应该是这之前根本没有人知道,而不是“鲜为人知”,在语义的表达上运用不当。
  2.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既能向各国的同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的感受美国的生活。(山东卷第4题D项)
   “走马观花”现在用来比喻大略地观察一下。句中“感受美国的生活”程度更重一些,显然用轻了。
  3.昨天早晨,我和多年失去联系的小刘在街上不期而遇,开始都觉得面熟,却不敢相认。“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啊!”当彼此叫出名字后,他笑着说。(辽宁第4题B项)
   “大水冲了龙王庙”意思是一家人互相冲突,打内战,而句中没有这个意思。
  4.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江西卷第4题C项)
   “不以为然”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的意思。在这里应该用“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四、对象用错
  
  对一些成语,除了掌握它的意义,还要注意它适用什么对象,适用什么场合。
  1.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广东卷第3题B项)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的意见或文章,目的在于引出别人的高见或佳作,表示谦虚。用在教授身上不合适。
  2.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山东卷第4题B项)
  “摧枯拉朽”形容极容易摧毁,很容易打垮。用来指腐朽势力,不能修饰“创造力”。
  3.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全国卷2第3题D项)
  “琳琅满目”比喻眼前充满了好物品、好文章等。句中说“夜景观”建设,显然不合适。
  4.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塑钢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湖北卷第4题A项)
   “琳琅满目”中“琳琅”指精美的玉石,比喻珍异的物品等。眼前充满了美玉。句中用来形容房子的设备显然不合适。
  5.张之才一见自己的父亲受了这样大的委屈,忍俊不禁,拿起菜刀追出门去,要和渔霸算帐。(江西卷第4题A项)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在这里可以用“忍无可忍”。
  6.我的家乡有一片竹林,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这景色让我久久难以释怀。(广东卷第3题D项)
   “难以释怀”指(爱憎、悲喜等感情)不容易在心中消除。而句中应该用“难以忘怀”。
  7.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否则就会养虎遗患,铸成大错。(湖北卷第4题B项)
  “养虎遗患”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受其害。对自己身上的缺点错误不能这样说,这里用错了对象。
  8.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山东卷第4题A项)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显示出来。这里用来形容企业的崛起显然不合适。
  
  五、不合语境
  
  成语的使用还要注意到与语境的谐和,不能搭配不当,不能不合惯用句式,不能不合情理。
  1.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浙江卷第4题C项)
  “屈指可数”意思是扳一扳手指就数得清,形容寥寥无几。句子前面说“网络文学蓬勃发展”,后面又说“屈指可数”,这样前后矛盾,与语境不合。
  2.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湖南卷第4题B项)
  “谈笑自若”指在不平常的情况下,有说有笑,同平常一样。从语境来看,没有什么不平常的情况,显然与语境不合。
  3.我不是笼统地反对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方言,因为适当地使用方言,能够使人物形象鲜活,乡土气息浓郁;我只是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在文学作品中滥用方言,因为方言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辽宁卷第4题A项)
  “青红皂白”比喻是非、情由等,句中“不分青红皂白”不恰当,不合语境。
其他文献
风拂着衣摆,滔滔江水折射着晚霞的绚烂,悦耳的竽声回荡耳边,我抽出宝剑,献上一片飞舞的殷红。   ——题记  这是最后的决战,惊天的呐喊敲碎了我长久的迷梦。望着血流成河的战场,望着辗转于刀枪剑弩之下的我的同胞,我心如刀绞。  “小心,大王!”一位兵士飞扑过来,剑刺中了他的心脏,我被震醒了,双手捧着这颗年轻的生命——我对他充满歉疚。“大王,我……我们一定……定要……胜利!”他的手臂指着北方,然后在半空
期刊
请看下面一道高考模拟题:  按要求把下面一段文字补写完整。  一位高三的同学说:“我们不爱写作文,和作文的题目陈旧有很大关系,一些题目,小学写了,初中也写了,高中又写,真怕到了大学还要写。难怪有的同学说:‘我们老师是属祥林嫂的,a。’其实作文题目本身并不错,但是,就好像b。”   1.在处补写上恰当的语句:  2.在b处补写上运用比喻、反问修辞手法的语句:  题1的学生答案有以下几种:  ⑴思想永
期刊
(一)    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紫藤花的葱茏枝蔓  微风中揉进淡淡的青草味窗外已然一片灿烂  温暖如昔的心野生长片片可爱的星点草  向着阳光迎着微风茁壮成长     (二)    无数个冗长冗长的夏日  风信子仍在忠贞地铭记昨日的誓言  紫罗兰仍然无怨地散播暮春的思恋  一切很安静只有无垠的空气中渗透着若有若无的焦灼气息     (三)    无风的白天夏日芳晴  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洒落斑斑点点 
期刊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美散文。它通过记述“百年老屋”的几经兴衰,回忆家庭琐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厚感情。读了此文,读者无不为之动容。之所以有如此感人的力量,就在于一个“情”字,因为文中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事事关情,语语动情。但只有情而无艺,还不能成为精美的文章。作者归有光的感情能够淋漓尽致地得到宣泄,与他多样而高超的传情艺术分不开。  一、细
期刊
半夜偶醒,想着刚才梦见的明天要串的主持词,拿起压在背下的大本《英语语法》,无意间望见窗外明亮的没有一丝杂质的月亮静静地挂在天边,旁依一颗闪亮的守护星。多久不曾看见这美妙的组合,多久不曾看见如此明亮的月,月光下的夜——啊不,是多久不曾去看……  脑海里忽然浮现出这样的句子:“台灯开到最暗,窗户开到最大,我穿着一身飘飘薄薄的睡衣站在窗前,任晚风吹拂起我的头发……”,“远山汹涌如凝练的黑色波涛……”呵,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水平普遍不高,阅读理解已明显成为学生的弱项,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本文对造成这一现象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强调在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语篇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  关键词:语篇分析分析策略阅读教学  收稿日期:2008—12—20  作者简介:喻桢(1973.05—)男湖北省武汉市十六中一级教师    一、引言   
期刊
1    小的时候喜欢拿着皮球翘着辫子沿着那条满是梧桐的大道疯跑,抓着大把大把的时间和快乐。   我性格明媚,文字忧伤,经济上比较富有而精神上贫穷,长相普通,性格却十分鲜明并且经常矛盾。   大C是这么形容我的。   初中的时候我还没有认识大C。那时的我会提着一个黑色的美邦挎包,一个人在路上一蹦一跳地往前走,唱着快乐的歌,然后挂着笑容和路上所有熟悉或陌生的东西——包括人——微笑,走到那个十字街头,
期刊
母亲最后离开的那个晚上,她和爸爸整整坐了一夜,也说了一夜的话,但我只记住一句:   “你走吧,由我来向佩佩解释。”   这句话是爸爸说的,所以我知道要走的是母亲。   母亲离去后的好几天里,我天天都在等着爸爸的解释,但他似乎把此事忘了,仍一如既往地接送我上学,给我在学前班的家长手册上认真填写我又学会了的新字、又听到的故事,以及纠正我左手写字画画,这些对于许多同学来说都是由母亲完成的事情在我家里一直
期刊
当人们不再有欢乐,不再有悲伤;当夜空不再有月圆,不再有星明;当我不再有感觉,不再有思维。让我静静地坐在空荡的世界中去享受一种特殊的美——寂寞。  每当那富有诗意的春天来临时,当一切沉浸在欢乐中时,那曾经紧紧束缚着我的寂寞,在不知不觉中销声匿迹了。好长好长一段时间,它没有出现过,也许它有思维,知道我该沉浸于春天的欢乐,置身美丽的生活中。  每当蝴蝶翩飞于花间,迎着诱人的香气,用阳光纺织出五彩的光环时
期刊
据我所知,同学们在研读《听听那冷雨》(山东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时,对文章的主旨没有异义,但对文章的某些局部内容及其表现手法存在不同看法,而这些不同看法恰恰是理解这篇课文的重要解读点。就这些重要解读点,我想谈点供同学们参考的意见。    一、对题目中“冷雨”的理解。  作者余光中是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写散文善于将诗歌中的“意象”放到其中发挥。题目中的“冷雨”,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是具有丰富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