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续写题中的三处陷阱细析

来源 :中学时光·读写在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xq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请看下面一道高考模拟题:
  按要求把下面一段文字补写完整。
  一位高三的同学说:“我们不爱写作文,和作文的题目陈旧有很大关系,一些题目,小学写了,初中也写了,高中又写,真怕到了大学还要写。难怪有的同学说:‘我们老师是属祥林嫂的,a。’其实作文题目本身并不错,但是,就好像b。”
  1.在处补写上恰当的语句:
  2.在b处补写上运用比喻、反问修辞手法的语句:
  题1的学生答案有以下几种:
  ⑴思想永远是那样的守旧,不知变通。
  ⑵受社会制度的束缚。
  ⑶设置的题目过于迂腐,陈旧。
  ⑷整日只会说着儿子阿毛那同一个故事。
  ⑸就会反反复复讲阿毛的故事。
  题2的学生答案有以下几种:
  ⑴就好比上等的茶叶,难道不是一遍又一遍地加工,一次又一次地升华而得来的吗?
  (2)陈年的老酒,不反复琢摸,品味,怎么能体会到其中的真正滋味?
  (3)吃了水煮的白菜一样,怎么能有可口的味道?
  (4)热过好几遍的剩菜,谁还愿意吃?
  (5)好吃的汉堡,天天吃,顿顿吃,还能不厌烦吗?
  (6)美味的蛋糕,让你一日三餐地吃,难道你就不倒胃口?
  题1中的(1)没有跨越设题者“对教材内容的把握”这道陷阱。“祥林嫂”是鲁迅先生著名小说——《祝福》中的典型形象,她是被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等四条封建枷锁勒索而死的下层劳动妇女,而不是作者批判的“思想守旧,不知变通”的对象。
  题1中的(2)和题2中的(1)、(2)没有跨越设题者“对所给文段整体内容的把握”这道陷阱。理解所给文段的中心意思是续写的前提和基础,否则,会无从下手甚至于南辕北辙。文段是说有些作文题目本身并不错,但被老师反反复复拿出让学生写,只能使学生产生对老师不满、对作文题目厌烦的不良情绪。教材中的“祥林嫂”确实受封建制度的束缚,但文段中所指的“老师”确实看不出受哪种社会制度的束缚,因此,题1中的(2)与文意不符。“……茶叶……一次又一次地升华”“……老酒……反复琢磨、品味”其结果只能是愈加完美,让人喜欢,因此,题2中的(1)、(2)与文意适得其反。
  题1中的(3)和题2中的(3)、(4) 没有跨越设题者“对修辞格的正确辨析和运用”这道陷阱。教材中的“祥林嫂”没有设置题目,与“教师”的做法构成不了类比或比喻关系,而且这种写法也不形象。找准b处的“就好像……”这一比喻句中的本体,是做好题2的关键,由上句“作文题目本身并不错”,可推知其本体只能是“本身并不错的作文题目”,喻体也应是较好的东西,而不是“水煮的白菜”“热过好几遍的剩菜”。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题1中的(4)、⑸,题2中的⑸、(6)才是正确答案。
其他文献
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今年是浙江单独命题的第二年。去年开始的单独命题给了浙江人展示文化的机会。去年的作文题“人文素养和发展”出来后,毁誉参半,誉的是呼唤人文精神,推崇人文素养,反映时代精
期刊
近几年的高考话题作文,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像等等,给考生选择文体以充分的自由,这样,考生就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因此,考试中不少考生选择记叙性的文体时,选定了“编述故事”,那么,在高考话题作文中如何巧妙地编述故事,引人入胜,赢得“发展分”呢?  一、要有准确性 话题作文试题一般由“材料”、“话题”和“注意(要求)”三部分构成,考生编述故事,要在全面审读试题
期刊
很多少年朋友喜欢抄一些名言警句放在自己的书桌上、铅笔盒里,用来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我们把这些名言警句叫做“座右铭”。  这种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或其他地方的格言为什么叫座右铭呢?有两种不同的传说。  一种传说是这样的:宋朝时有个叫吴介的人很喜欢史书。史书中记载的可以吸取经验教训的事,他都抄下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称之为“座右铭”。铭就是刻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业或警惕自己的文字。时间长了,他家连墙上、窗上
期刊
千百年来,人们把诸葛亮(181~234)看成是智慧的化身。他隐居湖北襄阳隆中,二十七岁时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中。他在著名的《隆中对》中,提出了进取荆、益,和孙拒曹,积蓄力量,以图恢复汉室的建议。后在风云变幻,群雄角逐的政治舞台上,施展了超群的才能。他由平凡“布衣”,一跃为千古流芳的蜀汉丞相。  他的本事从何而来?  原来,诸葛亮善于求师与访友,博采众家之长,补己之短,从而铸炼出超群之才。  他在隆
期刊
阅读小说《名厨》,完成1-3题。(6分)    这一年,黄二喜的日子过得真潇洒,潇洒得叫人嫉妒。这不,刚从黄山旅游回来,又被厂长打发到北戴河疗养了。  黄二喜是厂里的厨子,前年市里举行烹调大赛,他的一盘“霸王战虾将”获得了金牌,从此显山露水,名声大振。  自然,厂里的工人是没这口福的。一盘“霸王战虾将”需半斤重的王八一只,四寸长的对虾两只,谁有这气派掏口袋?吃不到葡萄难免要说葡萄酸。偏黄二喜又不注
期刊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1-4题    沉重的木屐扎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爸爸的背上,不是背着我,就是驮着犁。  木屐被爸爸疲惫的双脚拖着,弯弯的田埂上便留下一行行清晰的屐齿。我在爸爸背上的蓑衣和斗笠下,与江南雨伴着他的木屐,随着池塘边上的水翻车,一圈圈地 动了岁月的车轮。  有一天,我爬上了老黄牛的背,而犁却驮上爸爸的肩膀。雨声中,我反复聆听木屐敲击土地的声音,那是爸爸沉重的步履。就在这颤抖的敲击中
期刊
《泪珠与珍珠》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意韵别样的散文。文章以奥尔珂德的“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的话为线索,将一些看似信手拈来实为精心经营的不同层面的材料缝合在一起,诠释了“眼因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多种的意蕴,从而展示出人生的三种不同的境界。     第一种境界:纯美   在这一境界中,作者组合了四个方面的材料。   开篇引出奥尔珂德的小说《小妇人》中马区夫人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
期刊
【会晤作者】  丹尼尔·笛福(1659或1660~1731),英国作家。生于伦敦。笛福只受过中等教育,信奉不属于英国国教的长老会教派。他经过商,给政府当过情报员,设计过开发事业。他还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论文和讽刺诗著称。1702年他在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中用反语讽刺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发表后被捕入狱6个月,并受枷刑示众。他受枷刑时散发了他的长诗《枷刑颂》,讽刺法律的不公,围观的伦敦市民把他
期刊
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一、从篇幅繁简区分  寓言情节简单,篇幅短小,语言简练,通常只有几十字、几百字。而童话情节比寓言更丰富、更多变化,更生动有趣,结构也更复杂,篇幅更长一些。  二、从表现重点区分  寓言着力表现内含的讽喻和教训,重在思想,有的寓言在开头或结尾就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告诫的意思。而童话则重在
期刊
风拂着衣摆,滔滔江水折射着晚霞的绚烂,悦耳的竽声回荡耳边,我抽出宝剑,献上一片飞舞的殷红。   ——题记  这是最后的决战,惊天的呐喊敲碎了我长久的迷梦。望着血流成河的战场,望着辗转于刀枪剑弩之下的我的同胞,我心如刀绞。  “小心,大王!”一位兵士飞扑过来,剑刺中了他的心脏,我被震醒了,双手捧着这颗年轻的生命——我对他充满歉疚。“大王,我……我们一定……定要……胜利!”他的手臂指着北方,然后在半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