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请看下面一道高考模拟题:
按要求把下面一段文字补写完整。
一位高三的同学说:“我们不爱写作文,和作文的题目陈旧有很大关系,一些题目,小学写了,初中也写了,高中又写,真怕到了大学还要写。难怪有的同学说:‘我们老师是属祥林嫂的,a。’其实作文题目本身并不错,但是,就好像b。”
1.在处补写上恰当的语句:
2.在b处补写上运用比喻、反问修辞手法的语句:
题1的学生答案有以下几种:
⑴思想永远是那样的守旧,不知变通。
⑵受社会制度的束缚。
⑶设置的题目过于迂腐,陈旧。
⑷整日只会说着儿子阿毛那同一个故事。
⑸就会反反复复讲阿毛的故事。
题2的学生答案有以下几种:
⑴就好比上等的茶叶,难道不是一遍又一遍地加工,一次又一次地升华而得来的吗?
(2)陈年的老酒,不反复琢摸,品味,怎么能体会到其中的真正滋味?
(3)吃了水煮的白菜一样,怎么能有可口的味道?
(4)热过好几遍的剩菜,谁还愿意吃?
(5)好吃的汉堡,天天吃,顿顿吃,还能不厌烦吗?
(6)美味的蛋糕,让你一日三餐地吃,难道你就不倒胃口?
题1中的(1)没有跨越设题者“对教材内容的把握”这道陷阱。“祥林嫂”是鲁迅先生著名小说——《祝福》中的典型形象,她是被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等四条封建枷锁勒索而死的下层劳动妇女,而不是作者批判的“思想守旧,不知变通”的对象。
题1中的(2)和题2中的(1)、(2)没有跨越设题者“对所给文段整体内容的把握”这道陷阱。理解所给文段的中心意思是续写的前提和基础,否则,会无从下手甚至于南辕北辙。文段是说有些作文题目本身并不错,但被老师反反复复拿出让学生写,只能使学生产生对老师不满、对作文题目厌烦的不良情绪。教材中的“祥林嫂”确实受封建制度的束缚,但文段中所指的“老师”确实看不出受哪种社会制度的束缚,因此,题1中的(2)与文意不符。“……茶叶……一次又一次地升华”“……老酒……反复琢磨、品味”其结果只能是愈加完美,让人喜欢,因此,题2中的(1)、(2)与文意适得其反。
题1中的(3)和题2中的(3)、(4) 没有跨越设题者“对修辞格的正确辨析和运用”这道陷阱。教材中的“祥林嫂”没有设置题目,与“教师”的做法构成不了类比或比喻关系,而且这种写法也不形象。找准b处的“就好像……”这一比喻句中的本体,是做好题2的关键,由上句“作文题目本身并不错”,可推知其本体只能是“本身并不错的作文题目”,喻体也应是较好的东西,而不是“水煮的白菜”“热过好几遍的剩菜”。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题1中的(4)、⑸,题2中的⑸、(6)才是正确答案。
按要求把下面一段文字补写完整。
一位高三的同学说:“我们不爱写作文,和作文的题目陈旧有很大关系,一些题目,小学写了,初中也写了,高中又写,真怕到了大学还要写。难怪有的同学说:‘我们老师是属祥林嫂的,a。’其实作文题目本身并不错,但是,就好像b。”
1.在处补写上恰当的语句:
2.在b处补写上运用比喻、反问修辞手法的语句:
题1的学生答案有以下几种:
⑴思想永远是那样的守旧,不知变通。
⑵受社会制度的束缚。
⑶设置的题目过于迂腐,陈旧。
⑷整日只会说着儿子阿毛那同一个故事。
⑸就会反反复复讲阿毛的故事。
题2的学生答案有以下几种:
⑴就好比上等的茶叶,难道不是一遍又一遍地加工,一次又一次地升华而得来的吗?
(2)陈年的老酒,不反复琢摸,品味,怎么能体会到其中的真正滋味?
(3)吃了水煮的白菜一样,怎么能有可口的味道?
(4)热过好几遍的剩菜,谁还愿意吃?
(5)好吃的汉堡,天天吃,顿顿吃,还能不厌烦吗?
(6)美味的蛋糕,让你一日三餐地吃,难道你就不倒胃口?
题1中的(1)没有跨越设题者“对教材内容的把握”这道陷阱。“祥林嫂”是鲁迅先生著名小说——《祝福》中的典型形象,她是被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等四条封建枷锁勒索而死的下层劳动妇女,而不是作者批判的“思想守旧,不知变通”的对象。
题1中的(2)和题2中的(1)、(2)没有跨越设题者“对所给文段整体内容的把握”这道陷阱。理解所给文段的中心意思是续写的前提和基础,否则,会无从下手甚至于南辕北辙。文段是说有些作文题目本身并不错,但被老师反反复复拿出让学生写,只能使学生产生对老师不满、对作文题目厌烦的不良情绪。教材中的“祥林嫂”确实受封建制度的束缚,但文段中所指的“老师”确实看不出受哪种社会制度的束缚,因此,题1中的(2)与文意不符。“……茶叶……一次又一次地升华”“……老酒……反复琢磨、品味”其结果只能是愈加完美,让人喜欢,因此,题2中的(1)、(2)与文意适得其反。
题1中的(3)和题2中的(3)、(4) 没有跨越设题者“对修辞格的正确辨析和运用”这道陷阱。教材中的“祥林嫂”没有设置题目,与“教师”的做法构成不了类比或比喻关系,而且这种写法也不形象。找准b处的“就好像……”这一比喻句中的本体,是做好题2的关键,由上句“作文题目本身并不错”,可推知其本体只能是“本身并不错的作文题目”,喻体也应是较好的东西,而不是“水煮的白菜”“热过好几遍的剩菜”。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题1中的(4)、⑸,题2中的⑸、(6)才是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