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电大教育担负着培养面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电大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其师资队伍有别于普通高校。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电视大学面临的课题。
关键词 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双师型;途径
近些年来电大虽然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应看到,其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师结构不合理、管理手段不硬、“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尚未完全形成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电大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是我们电大面前一个重要课题。
一、电大人才培养模式对“双师型”教师需求的必要性
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是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现实需要为目标,以适合从业人员学习需求的专业能力为课程内容,以整合优化的学习资源为基础,以天网、地网、人网合一的学习环境为支撑,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以严格而有弹性的过程管理为保障,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的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一所学校要站得住脚,教师一定要有特色”。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电大开放教育事业发展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1、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适应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不断涌现。因而,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从事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师必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掌握现代科技、管理知识的同时,还应具有从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实践能力。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实践和技能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2、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电大培养目标的要求
电大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其显著特征是对成熟技术、关键技术、管理规范能够熟练掌握,对前沿技术、高新技术及管理理念能及时了解,并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电大学生毕业时应该持“双证”(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走向社会。这就要求电大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生产一线解决有关技术管理方面疑难问题的能力,能在生产、管理现场动手示范,指导学生掌握生产管理技能,并具有开发新项目,技术攻关以及从事科研、技术服务、现场管理的能力。
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的需要
几代电大人所具备的系统管理、资源共享、远程教育、开放教育、多媒体应用的能力为电大三十年来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电大生存发展的关键。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师资聘用和培养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提高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在教学质量考评中偏重课堂讲授水平,忽视实践和实训能力,造成了教师教学脱离实际,知识陈旧,实践能力差,教学效果欠佳。师资队伍的状况一定程度地影响了电大的教育质量。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是电大改革和发展中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1、转变观念是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前提
学校教职员工要转变观念,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强校企合作、产学合作,通过“校企联姻”等方式,造就一批“双师型”的专业教师。这是搞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专业教师自身要有危机感,有竞争意识,充分认识到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自觉把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这是搞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提。
2、激励机制是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既要靠教师的自觉性,更要靠机制作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可分为外化督促机制和内化能动机制。外化督促机制是指通过制定硬性措施,使得专业教师必须经过一定的定量化的专业实践经历。学校要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认真对教师的人员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双师素质教师结构等进行分析预测和量化,并将规划目标落实到实处,制定引导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的规划措施。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同时学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内化能动机制是指通过政治待遇激励、心理情感激励和经济待遇激励等措施,促使专业教师在完成繁重的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朝着“双师型”目标去努力。
3、多渠道、多元化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途径要坚持实事求是,务求实效,鼓励多渠道多元化。从“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来讲,无外乎有三种途径:培养、引进、兼职。具体做法:一是安排专职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二是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三是选派专职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期到教育部批准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四是实施产学研结合,在产学研结合中培养教师的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五是招聘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六是引进教师要考虑职业背景和“双师型”结构问题。
关键词 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双师型;途径
近些年来电大虽然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应看到,其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师结构不合理、管理手段不硬、“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尚未完全形成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电大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是我们电大面前一个重要课题。
一、电大人才培养模式对“双师型”教师需求的必要性
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是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现实需要为目标,以适合从业人员学习需求的专业能力为课程内容,以整合优化的学习资源为基础,以天网、地网、人网合一的学习环境为支撑,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以严格而有弹性的过程管理为保障,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的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一所学校要站得住脚,教师一定要有特色”。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电大开放教育事业发展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1、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适应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不断涌现。因而,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从事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师必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掌握现代科技、管理知识的同时,还应具有从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实践能力。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实践和技能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2、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电大培养目标的要求
电大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其显著特征是对成熟技术、关键技术、管理规范能够熟练掌握,对前沿技术、高新技术及管理理念能及时了解,并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电大学生毕业时应该持“双证”(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走向社会。这就要求电大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生产一线解决有关技术管理方面疑难问题的能力,能在生产、管理现场动手示范,指导学生掌握生产管理技能,并具有开发新项目,技术攻关以及从事科研、技术服务、现场管理的能力。
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的需要
几代电大人所具备的系统管理、资源共享、远程教育、开放教育、多媒体应用的能力为电大三十年来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电大生存发展的关键。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师资聘用和培养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提高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在教学质量考评中偏重课堂讲授水平,忽视实践和实训能力,造成了教师教学脱离实际,知识陈旧,实践能力差,教学效果欠佳。师资队伍的状况一定程度地影响了电大的教育质量。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是电大改革和发展中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1、转变观念是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前提
学校教职员工要转变观念,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强校企合作、产学合作,通过“校企联姻”等方式,造就一批“双师型”的专业教师。这是搞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专业教师自身要有危机感,有竞争意识,充分认识到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自觉把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这是搞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提。
2、激励机制是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既要靠教师的自觉性,更要靠机制作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可分为外化督促机制和内化能动机制。外化督促机制是指通过制定硬性措施,使得专业教师必须经过一定的定量化的专业实践经历。学校要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认真对教师的人员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双师素质教师结构等进行分析预测和量化,并将规划目标落实到实处,制定引导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的规划措施。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同时学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内化能动机制是指通过政治待遇激励、心理情感激励和经济待遇激励等措施,促使专业教师在完成繁重的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朝着“双师型”目标去努力。
3、多渠道、多元化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途径要坚持实事求是,务求实效,鼓励多渠道多元化。从“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来讲,无外乎有三种途径:培养、引进、兼职。具体做法:一是安排专职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二是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三是选派专职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期到教育部批准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四是实施产学研结合,在产学研结合中培养教师的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五是招聘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六是引进教师要考虑职业背景和“双师型”结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