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措施的思考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o0osjo0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分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出发,剖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探子一些干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作者简介:翟羽(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崔国红(1979-),女,黑龙江伊春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基金项目:本文系哈尔滨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09A010)的研究成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等学校校园中的弱势群体,始终面临着经济和学业的双重压力,同时加之成长环境和社会氛围的影响,非常容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造成心理失衡,阻碍这部分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和其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关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寻找一种普遍适用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构建直观有效并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措施,是当前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中亟待加强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
  
  所谓心理危机,是指人的心理的一种失衡状态,是个体运用通常应对应激的方法或机制仍不能处理当前所遇到的外部或内部应激时所出现的一种反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是大学生个体或群体面临或认为自己面临某种重大生活事件,不能或认为自己不能解决、处理和控制问题时产生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通常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自卑怯懦
  自卑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主要的心理特征。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长期生活在经济拮据、家境贫寒的环境中,这样就限制了他们兴趣和能力的发展以及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这部分学生的知识面往往比较狭窄,对书本之外的事情知之甚少,尤其对于那些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他们中大部分人甚至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前连银行卡和饭卡都没有见过,这些事件导致这部分学生常常产生自卑心理,对任何事物都怯于发表意见。
  
  2 焦虑忧郁
  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里的思想负担都很重,常常要为家里的经济状况担忧,同时,他们往往还承载着家庭和个人对未来的很多期望,随着当前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每当考虑到自己每年的学费都要花掉父母大笔的血汗钱,心理就会感到很内疚。另外他们还要考虑到将来毕业是否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来回报自己的父母,偿还生活费、学费贷款等问题,这都在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心理负担,使其忧虑不安,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强烈的忧郁心理,使得他们不能够客观真实地评价自己,对身边的事物消极逃避,严重时甚至会发展成抑郁症。
  
  3 自我封闭
  有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经济窘迫而产生自卑,他们便经常独来独往,不能够融人到同学之中,更有些学生为了改变现状、走出贫困,满足家里人的愿望,迫使自己天天学习,害怕参加活动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而耽误学习。但也有部分学生害怕过多的交往会给自己带来物质上的负担,而怯于与其他同学交往,导致这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而产生自我封闭。
  
  4 敏感多疑
  有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害怕被别人看不起,不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总是把压力埋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既而对任何事情都变得敏感多疑。其他同学无心说的话语在他们听来有可能是嘲笑,本来与他们无关的事情,他们也会认为是同学在背后议论自己,这样既为自己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又使得他们容易受到更多的挫折和伤害。
  
  5 消极偏执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如果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客观评价。就非常容易产生错误的心理定势,即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偏执、消极的看法,这种心理存在于绝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当中。由于贫困所带来的挫折感,使其对社会、对他人都存有一种戒备心理,同时,由于强烈的自卑感和严重的心理焦虑的影响,更容易形成“晕轮效应”心理,即以偏概全,以点概面,认为同学和老师只会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而忽视了他们自身的优点和特长。进而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产生恶性循环。”这种错误的心理定势带来的后果就是心胸狭窄、遇到事隋不理智。往往会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做出背离社会道德准则、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对学生产生的宏观影响,也有来自于学生家庭的微观影响,既有外界施加给学生的各种压力,也有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心理作用。本文将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以及个人因素四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1 社会因素
  社会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市场经济的冲击。目前,社会上一些金钱至上的功利思潮已经折射到校园,各种个人主义、利已主义和西方享乐主义的思想也纷至沓来,使得一些学生产生了嫌贫爱富的观念,他们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抱以歧视和鄙夷的态度,这些社会亚文化的消极影响在一定种度上抵消了主流文化的正面导向作用,容易诱发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失衡和人际交往的障碍。
  
  2 学校因素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在小学、中学阶段都是父母、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学生,但是大学教育的评价标准不仅仅是以成绩为转移,而是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论成败。由于这些学生大部分来源于偏远农村,对社会的认知和处理解决事情的能力相对较弱,教育评价标准的转变也使得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变得自卑、敏感、脆弱,心理极易发生失衡,诱使心理危机产生。同时,面对校园主流文化导向的冲击,如:随着人际圈子扩大而增加的消费、各种学生才艺大赛的展示,一但这些活动引导不到位,就容易使得这部分学生产生思维方式的封闭性。
  
  3 家庭因素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父母大多数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有的家庭是几代文盲,有的家长根本就不支持孩子上学,在学习上无法给予孩子任何帮助,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比较简单、粗爆,这些对孩子早期的人格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很难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和性格。也有的父母认为无法在精神上帮助孩子,便在物质上给予一定的弥补,为了不让孩子寒酸、丢脸,他们自己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其实,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无形中给孩子造成子一定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使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心理定势产生危机。
  
  4 个人因素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都从贫困中奋起,自我成才的欲望非常强烈,他们学习刻苦、积极进取,有着良好的人格特征。但是,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不善于自我调节或寻找 有效的社会支持,容易采取消极的心理防御方式,将负性情绪埋藏在内心深处,久而久之便会形成逃避、退缩等习惯性的应对方式,严重时便会引发他们对社会的对抗和报复心理。
  
  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是指对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入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帮助危机患者正确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危机。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应该主要从构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两方面展开。
  
  1 构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1)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预报机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发生绝对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大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循,因此各高校应该通过建立心理危机的预报机制来预防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发生,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档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监控,并将相应情况反馈给学生所在的院系和辅导员,同时,辅导员也要随时关注这些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对发现有异常情况的学生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以便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从而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的发生降低到最低程度。
  (2)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校园联动机制。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王作,必须依靠学生所在院系及学生社团的集体力量,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应该投入到该行动中,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因此,各高校应该建立起学校、院、系、班级四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校医院、心理协会等各种组织机构,开展心理危机的辅导和咨询活动,同时发动专业教师、辅导员等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有机地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与教育管理之中,及时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跨过心灵上的障碍,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
  (3)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网络支持机制,随着各高校校园网络的不断成熟,网络现已成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一个有利平台。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可以建立自己的教育网页,充分利用该平台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利用网络的私秘性,开辟心理测试、网络调查等栏目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状况、心理动态进行监控和测试,有针对性地给予这部分学生及时的经济帮助和心理援动。另外,网络在线咨询,也可以给一部分不愿意当面咨询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个倾诉的机会,宣泄他们的不良情绪,他们可以在专家的帮助下释放压力,解除心理危机。
  
  2 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比单纯解决其经济困难更为重要。因此,学生辅导员就显得尤为重要,辅导员应详细了解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档案、深入实际地帮助学生思想“脱贫”。要让学生知道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贫困而丧失追求理想和实现抱负的信心,辅导员还要鼓励学生积极进取,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主动承受由于经济窘迫所带来的心理压力,避免心理危机问题的发生。
  (2)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是预防和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的有力保障。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健康、有益、丰富的文体活动和集体活动为载体,倡导文明关爱之风,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3)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多的关爱与尊重。各高校应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建立完成学业所需的最低经济贫困保障线,使学生从根本上消除焦虑心理。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人格和心理发展同样具有可塑性,因而非常有必要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关爱与尊重,帮助其改善人际关系、寻找他们自身的闪光点树立战胜贫困的勇气。
  总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必须要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培养其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帮助这部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解决他们的不良心理问题,最终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成功进入社会。
  
  责任编辑 郝魁府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戒色难。  我经历过一个真实的事情,青春期时,我有一个玩伴,他到西瓜棚里找被称为“村里一枝花”的小女孩聊天,聊着聊着内容就有点出格,女孩脸红了,让他滚。不料女孩的父亲正好来送饭,以为这小子要非礼女儿,暴打他一顿。这小子从此辍学,在村子里夹起尾巴做人。  大人们义正言辞告诫我们,此人危险,禁止接近。  男孩们调皮,对于聊天细节的好奇让我们将大人的话当成了耳旁风。这让我想起余华的《兄弟》中的李光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