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鱼之死》等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man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鳄鱼之死
  美国有个专门研究鳄鱼的专家,叫格林特姆。有一天,他奇怪地发现,有一条鳄鱼竟被树藤活活地勒死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鳄鱼的死亡呢?
  鳄鱼可以在水中潜伏一个多小时,当它遇到体形庞大的猎物时,它就会与之进行殊死搏斗,而被鳄鱼咬住
  的动物,都会拼命地挣扎,这时鳄鱼就会使出它的看家本领——紧咬住对方死不松口,然后身体在水底不停地翻滚。一般的动物都经不起鳄鱼这样的翻滚,只要鳄鱼翻上几圈,即便猎物再凶猛无比,也会精疲力竭。正因为拥有如此本领,鳄鱼才得了一个“天生猎手”的称号。
  面对树藤这个“猎物”时,鳄鱼也是这样做的。它咬住树藤并在水里不停地翻滚,长长的树藤随着鳄鱼的翻滚将其越缠越紧,可想而知,最后鳄鱼“作茧自缚”,直至死亡。
  由此格林特姆想出了一个捕捉鳄鱼的好办法,就是用一根穿着鱼钩的丝线作为鳄鱼想象里的猎物,鳄鱼一旦咬住,就要盲目地使用其看家本领。而鳄鱼皮是由几层纤维组成的,十分结实,鱼钩如果挂在了皮上,它就很难脱身了。鳄鱼翻滚得越猛烈,丝线缠绕的就越紧密,正是鳄鱼自己的强势,把自己送上了死亡之路。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常常给人以提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
  编辑 邱文瑾
  
  回家就要关上门
  金明春
  在《鲁豫有约》的一期访谈节目中,鲁豫问:“这么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你如何应对?”白岩松说:“学会关门。”
  对于压力,我们做的往往不是排解,而是不断地放大和延续。我们把工作上的困惑或压力带回家来,于是,我们的工作时间不是八小时了,我们自己把自己的工作时间延长成二十四小时。我们一次次咀嚼苦痛,我们一次次反刍郁闷。
  其实,这样对我们的工作无济于事,但对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却有着极强的杀伤力。
  我们应该学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进行黄金分割。该集中精力工作就集中精力面对和解决工作问题;该生活就尽情生活,潇洒地享受生活乐趣。
  如今,我们很多人面临的最大困惑是现实与心灵的矛盾。道德的迷失、精神的涣散等,使得我们迷茫痛苦,心灵困惑以其巨大的杀伤力虐伤着我们的心灵。我们的物质生活显然在提高,但是许多人却越来越不满了。
  美丽的心灵里蕴藏着快乐的元素,让我们的生命更阳光。其实困扰我们、纠结于心头的不平和遗憾,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回家了,就应关上门,把压力关在门外。其实,这个门是你的心门。
  编辑 姜雪
  
  矿泉水瓶口
  有几圈螺纹
  ○林革
  
  业精于细,臻于完善
  
  不久前,一家电视台对著名品牌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作了一期人物访谈。
  这个42岁才开始创业的杭州人,他的产品几乎家喻户晓。他仅用了20年的时间,就把娃哈哈打造成了中国饮料业的巨无霸,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
  为了帮助大众了解这个传奇人物的成功之道,早有准备的主持人突然从身后拿出了一瓶普通的娃哈哈矿泉水,现场考问宗庆后三个出人意料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这瓶娃哈哈矿泉水的瓶口,有几圈螺纹?四圈。宗庆后脱口而出。主持人当众验证,果然是四圈。
  第二个问题是:矿泉水的瓶身,有几道螺纹?八道。宗庆后还是不假思索地一口答出。主持人数了数说:“错了吧?只有六道哇!”宗庆后笑着回答:“不会错,上面还有两道。”
  这时有点儿尴尬的主持人想了想,拧开矿泉水瓶盖,颇为自得地提出第三个难题:你能告诉大家,这个瓶盖上有几个齿吗?现场顿时鸦雀无声,大家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他能准确地答出这个谁也不会在意的刁钻问题。可宗庆后却想也不想地回答:“应该是18个齿。”主持人显然和观众一样难以置信,可当她认真数了一遍又一遍后不禁心悦诚服,果真是18个齿,丝毫不差。观众忍不住发出一阵阵惊叹。
  事业起步于连他在内总共三名员工的校办企业,发展壮大成拥有两万多人的几十家公司,资产更是达到一百七十多亿元,这样的财富秘密看似难解,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从他了如指掌的细节中,就可以知道答案。
  编辑 邱文瑾
  
  人生的两种状态
  ○新碧海蓝天
  如果没有年龄的界定,那么归纳起来,人生有两种状态,可以形象地将其比喻为80度的开水和烧到80度的热水。初看上去,两种人生似乎区别不大,都是停留在80度的状态,可是细嚼起来,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生如80度的开水,表明已经沸腾过,经历过生命中激动的时刻,物质上或者精神上曾经达到过一定的高度。对于这些人而言,人生沸点的经历是刻骨铭心和永生难忘的。即使当这些沸腾的经历成为过去,甚至无法再咀嚼旧日的甜罐里最后的温纯时,他们也会心安理得地转而安享生活的温馨和平淡的富足。
  这实在是令人钦羡的人生。但是现实生活中,这类人永远是少数。更多的人属于后者,他们没有前者沸腾的感受,或者终其一生努力实现自己人生的沸点,以期改变精神和经济上的窘境;或者曾经非常努力过,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已经停下来,甚至永远失去机会,成为老百姓俗称的“乌涂水”(没有烧到沸点的水)。
  编辑 姜雪
  
  世无绝对
  ○陈勇
  美国某电视台开办的极限节目中,有一项是“人与虫子”的对决。举办人把丑陋的爬虫放在玻璃缸里。挑战者伸进头去,让这些虫子爬满自己的脸……据说此项挑战比攀岩绝壁、蹦极更让人胆怯。
  其中非洲大蛹是最难看、最丑陋、最令人恐惧的爬虫,它浑身是毛,口吐黏液。三百只这样的恶虫在玻璃缸里一起蠕动,别说人把头伸进缸里,就是看一眼都毛骨悚然。结果所有的参与者,都拒绝了这项挑战。他们纷纷表示,就是丢掉50万美元,也绝不会碰这些丑陋的虫子!
  然而,当这些丑陋的、令人作呕的大虫蜕壳后,人们却为之一震,原来它是世上最美丽的非洲蓝蝶。许多人都把它作为珍贵的标本收藏。你看,原本碰都不敢碰一下的东西,时隔两月,却变成了人人都想抚摸的漂亮蝴蝶。事情全变了!你是那么想抓到它,想与它亲近。
  人生在世,一切都是活的、变化的。就是在最糟糕的时候,也没有必要绝望。别把事情看绝了,因为天下没有绝对的事。这是一个看问题的角度,这个角度会让你变得开朗、自信。因为没有绝对,你的心才会永远不死,才愿意等待,直到一切都好起来。
  编辑 邱文瑾
  
  原则
  ○安妮宝贝
  年岁渐长,心智成熟。询问一些朋友的原则,有些极为可爱,比如绝不委屈自己、不让父母伤心、不穿背后印字的衣服、清楚自己的底线、不和已婚的人谈恋爱……诸如此类。善的东西,都是相近的,所以非常雷同。但恶,也岂不如此。包括恶的目的和方式。
  逐年给自己增加一两条原则,无非都是经验所得。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都会带来切身体会。类似于善良。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与人相处,便要懂得替对方设身处地,为他着想。以他人为重。曾经遇见一些非常善良的女性,总是把好的东西让给别人,自己承受更大负担。她们身上那种善良的热量,对人影响巨大。
  沉着应对。低调处世。
  做任何事情,让自己不至于惭愧。这种不惭愧,是不亏待别人、不辱没自己。有戒持和控制。保持真实,不说假话。但这条对没有原则的人,是完全无效的。因为他们没有自知。
  是的,我觉得做一个善良、沉着、真实的人,已经是很富有了。
  编辑 张金余
  
  跨越诱惑
  ○马未都
  相比跨越障碍来说,人生跨越诱惑更难。这一课需要历练。很多优秀的社会精英,跨越完人生障碍就栽在人生诱惑之中,教训惨痛。我们每天不仅能在媒体上看到很多,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来自不同的、各个方面的、意想不到的诱惑。对谁来说,这都是一道难题。错走一步就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诱惑无非两种,权与利。权可以看得广泛一些,地位是,名也是,爱与色都是一种权力。权充满诱惑,色彩斑斓,委身寻欢是人之常情,但也是人生之陷阱。自古多少英雄豪杰都栽在上面。美女也不例外,看得见远处的青山,看不见脚下的悬崖,所以就有了生生死死、凄凄惨惨催人泪下的故事。利不用多说,为利之诱惑献身更是人性之弱点,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美女竟在此折腰,区别不过在于利有大小、远近、虚实而已。
  抵御诱惑,说比做容易。我们一般人都不是柳下惠,难以坐怀不乱,放松自己的想法随时都会有的。当一个诱惑实实在在向你袭来,当诱惑可以实实在在满足你的一时之需、一时之快,大多数人会把约束丢向脑后,看谁谁谁……
  人生就此展开,悲哀,如一曲苍凉小调,大漠孤烟中独歌独尝。因为享尽诱惑总有后果,不过是后果早晚罢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只看见别人的后果,在书籍里,在故事中,而不愿意相信后果会在自己身上发生,精神上都有点儿鸵鸟政策,以为自己不去看,别人也就看不见了。
  编辑 张金余
  
  人生
  不过如此
  林语堂
  人生之享受包括许多东西:我们自己的享受,家庭生活的享受,树、花、云、弯曲的河流、瀑布和大自然形形色色的享受,此外又有诗歌、艺术、沉思、友情、谈话、读书的享受,后者这些享受都是心灵交通的不同表现。有些享受是显而易见的,如食物的享受、欢乐的社交会或家庭团聚、天气晴朗的春日的野游;有些享乐是较不明显的,如诗歌、艺术和沉思的享受。
  我觉得不能够把这两类的享受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一来因为我不相信这种区别,二来因为我要作这种分类时总是不知适从。当我看见一群男女老幼在举行一个欢乐的野宴时,我怎么说得出在他们的欢乐中哪一部分是物质的,哪一部分是精神的呢?我看见一个孩子在草地上跳跃着,另一个孩子用雏菊在编织一只小花环,他们的母亲手中拿着一块夹肉面包,叔父在咬一只多汁的红苹果,父亲仰卧在地上眺望着天上的浮云,祖父口中含着烟斗。也许有人在开留声机,远远传来音乐的声音和波涛的吼声。在这些欢乐之中,哪一种是物质的,哪一种是精神的呢?享受一块夹肉面包和享受周遭的景色(后者就是我们的所谓诗歌),其差异是否可以很容易地分别出来呢?
  难道我的假定太过分了,拿人生的正当目的这个未决定的问题来做论据吗?我始终认为生活的目的就是生活的真享受。我用“目的”这个名词时有点儿犹豫。人生这种生活的真享受的目的,大抵不是一种有意的目的,而是一种对人生的自然态度。“目的”这个名词含着企图和努力的意义。人生于世,所碰到的问题不是他应该以什么做目的、应该怎样实现这个目的,而是要怎么利用此生、利用天赋给他的五六十年的光阴。他应该调整他的生活,使他能够在生活中获得最大的快乐,这种答案跟如何度周末的答案一样实际,不像形而上的问题,如人生在宇宙的计划中有什么神秘的目的之类,那么只可以作抽象而渺茫的答案。
  编辑 张金余
  
  合拢伞
  才能穿过独木桥
  张振旭
  他是一个普通的男孩。
  当18岁的他第一次踏进福建师范大学的校门时,木讷的表情、朴素的衣着显得与色彩斑斓的城市格格不入。如千千万万个在城市求学的乡村孩子一样,父母给的微薄钱财除却学费已所剩无几了,捉襟见肘是他最常见的经济状态。然而,想要改变现状,只能靠自己努力去挣钱。
  他选择了为期刊荐稿。荐稿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需要了解每本文摘类杂志的栏目设置,认真记录下每个栏目的风格以及所限定的字数,并仔细体会编辑选择这些文章的初衷。当同学们三五成群去野外踏青时,他泡在图书馆翻看杂志;当别人上网聊天玩游戏时,他熬夜看文章;当别人在宿舍里吆五喝六地喝啤酒打扑克时,他顶着烈日,跑到街上的小书摊,淘宝似的寻找那些刚刚出版发行的新刊……在那段艰难的贫穷岁月里,虽然生活格调暂时涂满灰色,过程铺满艰辛,但他紧紧握住信念的手,勇往直前。他坚信,短暂的黑暗只是为了迎来永远的黎明。这样的努力结果便是——半年后,全国上百种文摘类杂志,每本杂志有什么栏目,他都了然于胸,如数家珍。
  工夫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3年底,他收到了兰州《视野》杂志寄来的120元荐稿费。从此,他荐稿的热情一发而不可收。
  时至今日,如果你稍稍用心一下,就会发现,基本上每本文摘类杂志上都可以看到他推荐的文章。他创造了单期在《意林》推荐上稿11篇、《读者》上稿3篇、《格言》上稿7篇的纪录。他曾经被武汉《读者俱乐部》杂志评为“荐稿之星”。他的荐稿费最多的一个月曾经达到两千多元。从此,他不再需要父母的供养,自给自足地顺利读完了大学。
  2006年3月,和他一起毕业的许多应届大学生四处寻找工作的时候,他已经是北京《意林》杂志的编辑了。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他只是淡淡一笑说:“合拢伞才能穿过独木桥。在人生的路上,只有合拢摇摆意志的伞,心无旁骛走好脚下的独木桥,才能通向彼岸,迈向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他就是《意林》杂志总编助理刘世佳。
  编辑 张金余
其他文献
约翰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人,为人温文尔雅、有奈不紊。是个很有风度的男士。但约翰有一个致命的毛病,就是喜欢开快车。只要一上公路,汽车就像飞了一般,为此他吃了不少罚单。  后来约翰听说有一个商店在卖雷达侦测器,这种雷这侦测器可以侦测到全美国警察使用的雷达测速器,从而提前提醒司机避免超速等违规操作。于是约翰立即到商店花一千多美元买了一套雷达侦测器,  一天,约翰带家人去度假。途经美国北部的一个小城,公路的标
她是一位目不识丁的白族妇女,出生于云南洱海边的一个贫穷家庭。亭亭玉立时,遇上了命中的他,一位风流倜傥的富家公子。然而,家境的悬殊,让男方的家庭坚决反对。无奈中,这对情侣比翼双飞,投身革命。  婚后的生活,甜蜜而温馨,爱的结晶也相继出生。可惜,好景不长,就在小女儿出生不久,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蔓延到这个边远的小山村。出身地主家庭的丈夫,虽然曾投身革命,但依然逃不过被批斗的命运。终于,一天夜里,承
她是一位美丽而又善良的女孩。童年时代。她总是会把同伴送给她的小鸟拿去放生。由于家庭贫寒,她没有上高中。而是选择了一所中专。她希望能够早点参加工作。好减轻父母的负担。  她如愿以偿。中专毕业后。恰逢某单位招人,她凭着自己的才华和美丽被这家单位录取。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到大学深造。她的这种想法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父母认为考得好不如嫁得好,而且马上就付诸了行动。他们为她找了一个对象,
从小到大,小雨一直都是温顺和听话的。父母说什么,她就做什么,从来不顶嘴。2008年,小雨高中毕业,考上了北京某知名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雨对生活充满了好奇。不过,当新鲜劲儿过后,小雨就有些厌倦了。原来,来自小镇的小雨没有什么文艺特长,也不善于交际,看到其他女孩能歌善舞,身边总有男生献殷勤,她非常羡慕。所以,虽然小雨生活在这所知名大学里,但是,她很孤独、自卑,没有知心朋友。
执着的八戒
期刊
回到家,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房子还是那房子,院子还是那院子,人还是那两位老人——我的父亲和母亲。小院是那样的静,一种青花瓷般的宁静,这让我内心平和、踏实。能有什么变化呢?两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就像古玩,不可能变新,也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形态,若改变,就只能是破损了。对于老人来说,没有改变,就意味着平安,而平安就是儿女最大的福。  第二天是除夕。像往年一样,我们分工干着不同的活。儿子打扫庭院,妻子洗刷碗筷
在与人打交道中,亲见人内心世界的种种复杂的情形:骄傲与怯弱、顽固与天真、虚荣与可爱、得意与失落……常常会触发思考这样的问题:判定一个人自私的标准是什么?  那么究竟如何判定一个人是否自私呢?关键看他是怎么对待另一方的,尤其是他的对手。总的来讲,一个人能够事事做到从另一方的角度来考虑自己的事情。这个人可认为已超越自私。具体地讲,可看以下几个指标:    一、看一方对另一方是不是讲谦虚。    一上来
刚过七月,接到一家杂志社编辑的电话,邀请我去一个海滨旅游胜地参加笔会。  惊喜之余,不免心生忐忑,一是担心到了外地,晚上睡不着觉:二是我已经有十几年没出过远门,害怕一到外地就找不到东南西北。于是把安眠药与地图全部带上。家人把我从县城送到了火车站。目送家人离开,我有一种孤独无助的感觉。心悬着,手捏着火车票,挎着旅行包,在车站的大厅眼神游移地寻找候车的座位。  “你是到北京的吧?”一个头发灰白、脸颊黑
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有教养未必有文化    著名画家韩美林在参观上海世博会归来后感叹:“奏国歌时有人不站起来,有人乱扔杂物,有人搞特殊不排队,有人随便触摸展品,还有人嘲笑外国人不懂中国话……别看那些人衣着不错,似乎是文化人,但做起事来,太没教养了。”在这里,韩美林提到了“教养”二字,并且与“文化”联系在一起。  教养是对人的行为方式的评价,是一个人文化和品德的修养,它通过人的言语举止展现出来。教养
他和她是省交通学校读书时的恋人,2007年7月,两人中专毕业。离开校园,他们顿时失去了归宿感。他将她紧紧拥在怀里,充满豪气地说:“别怕!我一定会成功,让你做最幸福的女人!”  2008年4月,他决定自己创业,尽快挣到钱让她过上幸福的生活。父母将老家的房子作抵押,向银行贷款15万元,为他买了一辆旧解放牌货车跑运输。虽然很辛苦,但每次看到存折上的数字在往上蹿,他就感到很知足。  到去年6月,经过辛苦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