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语文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提高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沟通能力的重要媒介,高中语文教师要密切结合新课标的精神和方向要求来进行语文教学,同时,也不能脱离了高考而过度自由化。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反思,寻找高中语文教学的更好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研究
在大力提倡发展多元文化的今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冲击和挑战,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目前,语文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活动侧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努力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品质。
一、语文教学品质概述
1、品质教学的概念及内涵。品质教学以学生为出发点,通过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感悟,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里能力素质得到提升,品质教学体现个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的特点。品质教学的具体内涵包括:一是教师要创造出多样的解读方法,从多角度解读课本内容,不局限于考试重点,要探索课本内容的丰富意蕴,领悟其艺术魅力,这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要详细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深刻体会课文的思想性、文学性内涵。二是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心的交流,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是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因此,教师要用慈爱的目光、和蔼的态度走进学生心里,传递课文所表达的美好情感。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审视生活,在生活中体会真情实感,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三是教师要自信的呈现个性,在教学活动中要充满自信,只有信心十足,学生才容易被感染,不要习惯性地照搬参考书、追求标准答案,要体现个性,从独特的角度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首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品质体现开放创新、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通过背诵、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教师通过测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到厌倦。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审美、应用、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是应时而生的体现开放创新、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其次,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品质是学生个性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高中学生的学习目标都很明确,就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而为了提高学习成绩,都在拼命地做练习题,在长期、机械的操练中,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激情,没有了灵性,在标准化的答案下,学生缺乏自由、创新的空间。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其次才是获取科学知识。语文应该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发展个性,因此,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品质是学生个性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再次,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品质是教师实现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一个学生的心理世界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在授课时,能否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和独特性,能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品质是教师实现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策略
1、从塑造人的角度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品质。一方面是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教师在外观上,要做到衣着整洁得体,在内在素质上,要知识渊博,具备一定的解读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教学能力,还要具有事业心、责任心,热爱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另一方面是健全学生的人格。语文教师在健全学生人格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教师首先要注重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开展教学活动,让所有学生都得到进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其个性。
2、从提升教学效率角度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品质。教师要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创设动人的教学情境,在导入时,使用与教材文本内容相符合的画面、音乐及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分组合作、师生合作等学习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要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触摸动情的心灵世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活动中,要倾注爱心。
3、从评价的角度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品质。要改变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评价内容的传统评价模式,要不断丰富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未来的发展、综合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内容。同时,要拓展评价方式,包括评语、与学生互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等多种方式。要以评价为导向,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品质。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改进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高中语文教学真正适应当代学生发展的需要,高中语文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改进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廖荣生.语文教学创新的几点体会[J].中学教学参考,2011(4).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研究
在大力提倡发展多元文化的今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冲击和挑战,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目前,语文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活动侧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努力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品质。
一、语文教学品质概述
1、品质教学的概念及内涵。品质教学以学生为出发点,通过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感悟,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里能力素质得到提升,品质教学体现个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的特点。品质教学的具体内涵包括:一是教师要创造出多样的解读方法,从多角度解读课本内容,不局限于考试重点,要探索课本内容的丰富意蕴,领悟其艺术魅力,这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要详细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深刻体会课文的思想性、文学性内涵。二是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心的交流,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是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因此,教师要用慈爱的目光、和蔼的态度走进学生心里,传递课文所表达的美好情感。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审视生活,在生活中体会真情实感,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三是教师要自信的呈现个性,在教学活动中要充满自信,只有信心十足,学生才容易被感染,不要习惯性地照搬参考书、追求标准答案,要体现个性,从独特的角度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首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品质体现开放创新、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通过背诵、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教师通过测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到厌倦。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审美、应用、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是应时而生的体现开放创新、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其次,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品质是学生个性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高中学生的学习目标都很明确,就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而为了提高学习成绩,都在拼命地做练习题,在长期、机械的操练中,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激情,没有了灵性,在标准化的答案下,学生缺乏自由、创新的空间。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其次才是获取科学知识。语文应该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发展个性,因此,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品质是学生个性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再次,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品质是教师实现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一个学生的心理世界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在授课时,能否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和独特性,能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品质是教师实现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策略
1、从塑造人的角度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品质。一方面是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教师在外观上,要做到衣着整洁得体,在内在素质上,要知识渊博,具备一定的解读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教学能力,还要具有事业心、责任心,热爱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另一方面是健全学生的人格。语文教师在健全学生人格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教师首先要注重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开展教学活动,让所有学生都得到进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其个性。
2、从提升教学效率角度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品质。教师要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创设动人的教学情境,在导入时,使用与教材文本内容相符合的画面、音乐及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分组合作、师生合作等学习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要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触摸动情的心灵世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活动中,要倾注爱心。
3、从评价的角度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品质。要改变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评价内容的传统评价模式,要不断丰富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未来的发展、综合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内容。同时,要拓展评价方式,包括评语、与学生互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等多种方式。要以评价为导向,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品质。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改进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高中语文教学真正适应当代学生发展的需要,高中语文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改进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廖荣生.语文教学创新的几点体会[J].中学教学参考,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