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为关注儿童健康、切实加强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预防工作,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制定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儿童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超重和肥胖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成为威胁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需要重视的是,肥胖不再是城市儿童的“专利”,乡村儿童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也增长迅猛。这些儿童往往躯体自信较低,容易出现社会适应障碍和行为障碍,成年后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肿瘤的风险较高。基于乡村儿童生存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其体质问题更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
研究者在对全国普查性的健康数据进行处理后发现,乡村儿童的肥胖检出率虽然低于城市,但增幅较高、发展较快。季成叶等学者提出,1995年前后城乡儿童的超重检出率开始出现大幅增长,2000年左右多数乡村地区的超重和肥胖儿童大量增加,2005年以后乡村儿童超重及肥胖率全面上升,在乡村儿童营养不良及低体重检出率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形成了“双峰现象”。研究和分析乡村儿童超重及肥胖现状、体质下降的原因等问题十分必要。
首先,乡村儿童教养方式存在偏差。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劳动力向城市输入,导致乡村留守儿童和城市随迁儿童数量激增。大量针对留守儿童超重及肥胖现状的研究表明,乡村地区的营养教育工作相对落后,主要养育人营养知识匮乏、家庭饮食结构不当、育儿方式和喂养方式错误,是导致乡村“小胖墩”增加的主要原因。例如,糖分和油炸食品摄入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过长、睡眠不足等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乡村留守儿童的超重及肥胖现象。另外,主要带养人和教养模式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带养人类型为其他人的留守儿童超重肥胖率高达29.8%,远高于父母带养的儿童。受父母外出打工的影响,部分乡村儿童无法获得政府统一的管理和教育,散居也成为乡村儿童超重和肥胖的独立影响因素。
其次,乡村儿童健康教育薄弱,保健老师严重缺位。乡村学校及幼儿园的健康教育环节薄弱,导致乡村儿童营养健康知识匮乏。大部分乡村儿童不知道什么食物蛋白质丰富,一些孩子拿鸡蛋去小卖部换零食。很多家长由于健康知识缺乏,也未限制儿童摄入不健康食品,导致了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有研究数据显示,城市儿童对于和肥胖相关的慢性病的知晓率显著高于乡村儿童,城市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课时也显著高于乡村,这都反映出乡村儿童健康教育的疏漏。此外,乡村幼儿园及中小学的卫生保健老师配备严重不足,专职校医更是凤毛麟角。专职校医承担着日常监督、管理儿童健康状况的重任,其缺位导致乡村在园和在校儿童的健康状况无法得到及时评估及干预。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乡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的卫生室应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而实际调研数据显示,城乡在专职校医配备率上差异显著,乡村校医配备合格率为1.12%,专职校医配备比例平均值为1155:1。
最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过度关注饮食及营养。“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自古以来对饮食要求较高,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改善,很多乡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饮食条件也得到了提高。原先贫困的家庭开始对儿童进行补偿性的喂食,加之传统观念中儿童“白白胖胖”的可爱形象深入人心,错误、过度的喂养方式最终导致乡村儿童的超重和肥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胖墩”问题的破解之策,也需要理清思路,协同推进。针对乡村儿童营养不良及营养过剩的“双峰现象”,要调整、细化幼儿营养政策。为改善乡村儿童低出生体重及营养不良的问题,政府曾出台一系列营养补助政策,提供补偿性的营养餐或者经济补助。例如,为中西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乡村义务教育学生每人每日补助4元,向在校中小学生提供饮用奶等。当下,面对乡村儿童同时存在的“双峰现象”,亟须针对不同人群分别研究制定适合的营养政策,避免因政策无法精准瞄准而加剧儿童肥胖现象。
为改善乡村儿童的体能,应树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观念。“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并倡导的理念,其应用在我国乡村儿童体能改善中,需要卫生部门开展跨部门活动,与其他部门合作,共同制定政策、实施干预。体育和住建部门要提供健身场所与充足的器材;环保和工业部门要下大力气打好蓝天保卫战;农业和市场监管部门要抓好食品安全,还要将幼儿运动与新农村建设、村民健康项目相结合。当整个社会及各部门建立起统一的健康价值观,用政策手段形成合力,才能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落实,最终改善乡村儿童的体能状况。
建立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将营养服务、营养教育、体质改善融入计划免疫项目。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儿童保健服务由四病防治向计划免疫、营养指导、定期体检等预防控制医学服务转变,旨在促进儿童健康,关注儿童保健。在我国基层乡镇医疗中,存在儿童营养保健资源利用率较低、计划免疫工作较成熟的状况。可以运用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利用相对成熟的计划免疫相关环境,促进乡村儿童营养服务、营养教育、体质改善项目的开展,解决乡村儿童体能改善问题,提高儿童保健管理率,提高家长对乡村儿童保健管理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帮助家长更多地了解提升儿童体质的方法。
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平台,开展适合家园进行的活动。世界衛生组织提出,儿童每天要进行60分钟的中高强度活动。可以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辐射平台,开展适合幼儿园和家庭共同进行的活动。在幼儿园,将家务劳动与劳动教育、园艺活动等结合;倡导儿童绿色出行,开展体育锻炼。在创设环境、布置器械时,注意丰富性,思考“成人—儿童—环境器械”之间的关系,让乡村儿童的体育活动更有效地开展。幼儿园可以向家庭宣传运动与游戏的价值,提供家庭中儿童能够与祖父母开展的、简单易学的运动游戏和身体活动。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系)
责任编辑:张妍琳
研究者在对全国普查性的健康数据进行处理后发现,乡村儿童的肥胖检出率虽然低于城市,但增幅较高、发展较快。季成叶等学者提出,1995年前后城乡儿童的超重检出率开始出现大幅增长,2000年左右多数乡村地区的超重和肥胖儿童大量增加,2005年以后乡村儿童超重及肥胖率全面上升,在乡村儿童营养不良及低体重检出率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形成了“双峰现象”。研究和分析乡村儿童超重及肥胖现状、体质下降的原因等问题十分必要。
首先,乡村儿童教养方式存在偏差。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劳动力向城市输入,导致乡村留守儿童和城市随迁儿童数量激增。大量针对留守儿童超重及肥胖现状的研究表明,乡村地区的营养教育工作相对落后,主要养育人营养知识匮乏、家庭饮食结构不当、育儿方式和喂养方式错误,是导致乡村“小胖墩”增加的主要原因。例如,糖分和油炸食品摄入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过长、睡眠不足等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乡村留守儿童的超重及肥胖现象。另外,主要带养人和教养模式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带养人类型为其他人的留守儿童超重肥胖率高达29.8%,远高于父母带养的儿童。受父母外出打工的影响,部分乡村儿童无法获得政府统一的管理和教育,散居也成为乡村儿童超重和肥胖的独立影响因素。
其次,乡村儿童健康教育薄弱,保健老师严重缺位。乡村学校及幼儿园的健康教育环节薄弱,导致乡村儿童营养健康知识匮乏。大部分乡村儿童不知道什么食物蛋白质丰富,一些孩子拿鸡蛋去小卖部换零食。很多家长由于健康知识缺乏,也未限制儿童摄入不健康食品,导致了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有研究数据显示,城市儿童对于和肥胖相关的慢性病的知晓率显著高于乡村儿童,城市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课时也显著高于乡村,这都反映出乡村儿童健康教育的疏漏。此外,乡村幼儿园及中小学的卫生保健老师配备严重不足,专职校医更是凤毛麟角。专职校医承担着日常监督、管理儿童健康状况的重任,其缺位导致乡村在园和在校儿童的健康状况无法得到及时评估及干预。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乡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的卫生室应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而实际调研数据显示,城乡在专职校医配备率上差异显著,乡村校医配备合格率为1.12%,专职校医配备比例平均值为1155:1。
最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过度关注饮食及营养。“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自古以来对饮食要求较高,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改善,很多乡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饮食条件也得到了提高。原先贫困的家庭开始对儿童进行补偿性的喂食,加之传统观念中儿童“白白胖胖”的可爱形象深入人心,错误、过度的喂养方式最终导致乡村儿童的超重和肥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胖墩”问题的破解之策,也需要理清思路,协同推进。针对乡村儿童营养不良及营养过剩的“双峰现象”,要调整、细化幼儿营养政策。为改善乡村儿童低出生体重及营养不良的问题,政府曾出台一系列营养补助政策,提供补偿性的营养餐或者经济补助。例如,为中西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乡村义务教育学生每人每日补助4元,向在校中小学生提供饮用奶等。当下,面对乡村儿童同时存在的“双峰现象”,亟须针对不同人群分别研究制定适合的营养政策,避免因政策无法精准瞄准而加剧儿童肥胖现象。
为改善乡村儿童的体能,应树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观念。“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并倡导的理念,其应用在我国乡村儿童体能改善中,需要卫生部门开展跨部门活动,与其他部门合作,共同制定政策、实施干预。体育和住建部门要提供健身场所与充足的器材;环保和工业部门要下大力气打好蓝天保卫战;农业和市场监管部门要抓好食品安全,还要将幼儿运动与新农村建设、村民健康项目相结合。当整个社会及各部门建立起统一的健康价值观,用政策手段形成合力,才能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落实,最终改善乡村儿童的体能状况。
建立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将营养服务、营养教育、体质改善融入计划免疫项目。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儿童保健服务由四病防治向计划免疫、营养指导、定期体检等预防控制医学服务转变,旨在促进儿童健康,关注儿童保健。在我国基层乡镇医疗中,存在儿童营养保健资源利用率较低、计划免疫工作较成熟的状况。可以运用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利用相对成熟的计划免疫相关环境,促进乡村儿童营养服务、营养教育、体质改善项目的开展,解决乡村儿童体能改善问题,提高儿童保健管理率,提高家长对乡村儿童保健管理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帮助家长更多地了解提升儿童体质的方法。
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平台,开展适合家园进行的活动。世界衛生组织提出,儿童每天要进行60分钟的中高强度活动。可以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辐射平台,开展适合幼儿园和家庭共同进行的活动。在幼儿园,将家务劳动与劳动教育、园艺活动等结合;倡导儿童绿色出行,开展体育锻炼。在创设环境、布置器械时,注意丰富性,思考“成人—儿童—环境器械”之间的关系,让乡村儿童的体育活动更有效地开展。幼儿园可以向家庭宣传运动与游戏的价值,提供家庭中儿童能够与祖父母开展的、简单易学的运动游戏和身体活动。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系)
责任编辑:张妍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