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月13日:海地7.3级地震;
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
4月5日:墨西哥7.2级地震;
4月7日:印尼苏门答腊7.8级地震;
4月11日:所罗门群岛7.0级地震;
4月14日:中国青海省玉树县7.1级地震……
截止到玉树地震发生,今年以来全球6级以上地震已有41起,其中7级以上10起,8级以上1起。虽然就全球是否已进入一个地震高发期,科学界还存在不同看法,但如此高的震级——8.8级,如此大的人员伤亡——海地死亡人数超过20万,以及如此密集的强震,一次次地在挑战着人类的承受力。下一次大地震会在哪一时刻发生?会在哪里发生?又将是怎样的级别?没人知道!这也正是地震的可怕之处。不过,还是有人能告诉我们地球上的高危区域在哪里。
环太平洋地震带发威
今年的强震主要发生在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它像一个巨大的环,围绕着太平洋分布,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美国西海岸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裴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我国台湾岛、琉球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堪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再回到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有记录以来最强烈的一次地震——1960年5月22日智利9.5级地震,就是在这一地震带上发生的,而今年智利又发生8.8级地震,提醒着人们该地震带的无比威力。
为何环太平洋地震带频发地震?根据板块运动理论,全球地壳大致被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板块。此外,在板块中还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如把美洲板块分为南、北美洲两个板块,菲律宾、阿拉伯半岛、土耳其等也可作为独立的小板块。板块之间的边界是大洋中脊或海岭、深海沟、转换断层和地缝合线。太平洋板块中部的洋中脊快速扩张,使得板块边缘与东西两侧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发生碰撞,从而导致环太平洋区域地震频发。
30年内强震会袭东京吗?
日本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西缘,犹如坐在一把摇晃不停的椅子上,每年发生的有感地震高达1000余次,科学家对东京及其周边地区尤其担心。1923年,一次8.3级的地震袭击了东京,14万人身亡:1995年,距东京几百千米的大阪、神户地区爆发了一次7.2级地震,5000多人丧生。现在,东京及其周边地区集中了3500万人,一次7级大地震来袭,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这不是危言耸听,日本政府已经发出过警告:在未来的30年中,将有一次7级左右的大地震袭击东京,估计将会有超过10万人在地震中丧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概率还会不断上升:在未来10年内,这一概率只有30%;在未来30年内,这一概率有70%;而在未来50年内,概率就上升到了90%。造成大地震的原因就是日本所在的三大板块的运动——菲律宾板块、欧亚板块和北美板块,三者会聚之点就是富士山。
真实的情况可能远比人们设想中的更严重。新的测量数据显示,位于东京地底下的大断层,也就是俯冲于欧亚板块之下的菲律宾板块上缘,距地表只有4~26千米深,远小于过去所推算的深度。同时将1923年地震资料重新分析,结果发现最大的地表错动会发生在更接近于东京市中心的位置。
洛杉矶还是西雅图?
与日本隔洋相对的美国西海岸,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东侧。就在智利地震发生后,美国地质勘探局以及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的官员便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大地震(在美国)不是会不会发生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发生的问题。一项研究更指出,在未来30年内加利福尼亚州遭受6~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为99.7%。因为这里位于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南端。该断层是地球表面最长和最活跃的断层之一,由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相互挤压而成,长达1000千米,横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部和南部以及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和东部。断层附近时常发生地震,其中包括1906年7.8级的旧金山大地震。
今年4月5日,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靠近美墨边境的地方发生7.2级地震,洛杉矶地区震感强烈。至于这次地震是通过释放一部分能量,减轻南加州地震的可能或是震级,还是会诱发附近断层的活动,引起大地震,科学家目前还没有定论。不过,出现在美国境内的最大的一次余震,其震中恰恰位于圣安德列亚斯断层南端,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不过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经俄勒冈和华盛顿州,延伸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的卡斯凯迪亚断层更令人担忧,因为这里已经沉寂了300多年。300年来地质变动累积的压力一旦爆发,后果必将是灾难性的。假若下一次地震如同1700年那次发生在俄勒冈州附近海底的地震的翻版,将是一场震级达到9级的超强地震,美国的西雅图、波特兰以及加拿大的温哥华都将深受其害,地震还将在短时间内引发强烈海啸,甚至会波及到日本。
地质学家特别指出,一旦地震发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西雅图都是地质学上的高危地区。城市的一部分坐落于由不结实的沉积岩形成的软质盆地之上,在地震时会非常不稳定。更有甚者,这个城市的港口坐落在淤泥形成的浅滩上,地震时土地可能会被冲刷入海。
伊朗为何非迁都不可?
前不久,伊朗批准了一个迁都计划,这意味着德黑兰作为伊朗首都的日子屈指可数了。是什么让一个国家在和平时期做出迁都的决定呢?那就是大地震的威胁。海地首都太子港震后的瘫痪和混乱局面历历在目,所以这个理由充分得让人难以辩驳。其实,迁都的计划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来,直到2003年的一场6.8级地震袭击伊朗古城巴姆并导致4万多人死亡,这才给德黑兰敲响了警钟。专家称,如果那次地震是在德黑兰发生,鉴于德黑兰的特殊地质构造和极大的人口密度,死亡人数将可能达到70万。
根据伊朗国际地震中心的数据,近10年内德黑兰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高达65%。德黑兰最近的一次大地震发生在1830年,震级里氏7级,共造成4.5万人死亡。100多年过去了,现在德黑兰每天都会发生3~4起小地震,谁也不能保证德黑兰地下不会“聚集”起引发一场强震的巨大能量。
伊朗位于地球上两大地震带之一的欧亚地震带上,境内有多条断层带,仅德黑兰就坐落在至少i00多条断层带上。 欧亚地震带从地中海北岸开始(还伸到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沿着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所以也叫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它经过意大利、希腊、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我国青藏高原南部,并在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连接。全球约15%的地震发生在这一地震带内。
苏门答腊下次强震何时到来?
印尼被称为地球上“最脆弱的地方”,因为这里位于地球两条最活跃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界处,而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有98%都发生在这两条地震带的交界之处。
最近几年,印尼地震频发,苏门答腊首当其冲:2004年12月,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引发了大海啸的9.3级地震,共造成22.6万人死亡或失踪;2005年3月,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地震:2007年9月,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域发生8.2级地震。2009年9月,苏门答腊岛的巴东市遭遇7.6级强震:2010年4月,苏门答腊北部又发7.8级强震。
震级如此之高的地震如此频繁地在同一地区发生,这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然而,这还没有结束。地质学家认为,苏门答腊西岸外明打威群岛海底地壳蠢蠢欲动,未来二三十年内可能再度发生8级以上强震并引发海啸。与印度洋大海啸不同,这次的海啸规模会较小,但受袭击的将是苏门答腊岛西岸从巴东到明古鲁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死亡同样会很惨重。
巽他断层是印度一澳洲板块和欧亚板块发生撞击的地区,是世界最活跃的地质断层之一。巽他断层北端从缅甸起,为一片向东南方伸展的弧形地带,经过苏门答腊和爪哇,直到帝汶岛。该断层北部从缅甸到亚齐、长度超过1200千米的一段2004年断裂时,引发了印度洋大海啸。2005年3月,靠近尼亚斯岛的一段发生了强震,尼亚斯岛地下出现了长度超过11米的形变。2007年的强震,袭击了断层“明打威段”的南端。但是,“明打威段”的北部(西比路岛附近)什么也没发生,也就是说这段300米的断层自从1797年以来就没有断裂过。2009年9月的巴东地震虽然很强,但是并没有减轻明打威地下的压力。因为这次地震源自于更深的断层,而不是巽他断层的破裂。从某种意义上说,巴东地震加重了这块长久未有破裂的断层的负担,下一次大地震离人们更近一步了。
地震难预测 防震是关键
板块构造理论意义之大堪比生物学中的进化论,它可以解释地震为什么会发生,可以解释大陆漂移、高山隆起以及环太平洋地区火山林立地震频发的原因……尽管如此,科学家还是说不准地震何时会发生。也许是人们对地震的奥秘还所知甚少,更不用说搞清其模式和规律了;也许地震发生根本就是随机而为、混沌无序的。目前科学家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详细精确地描绘出地下断层带,并搞清楚哪些断层有可能将要断裂,然后告诉人们“若干年内在某个特定地点将有多大机率发生若干级别的地震”,而人们则应该按照“地震明天就会发生”来做好一切准备。
地震难以精确预测,但给人类带来的损害却可以控制。100多年前,旧金山还不知道如何让房屋抗震,然而如今,在旧金山以及洛杉矶和圣迭戈等美国地震带城市,所有建筑物都遵循特殊的抗震规范修建。大多数民居和普通商业建筑都是四层以下、用轻薄木料建造的低层建筑。而作为现代城市象征的高层建筑,一般都集中在金融区,也都遵照抗震规范建造。
日本作为地震多发国家,除加强体制和硬件建设外,还一直注重提高民众的防震抗灾意识,并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应对地震的准备。比如,为了应对东海地震威胁,预测中可能的震中静冈县几年前便启动了名为“东海·倒塌-0”的项目,指导居民对住房进行简单的抗震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得分低的住房或是由专家提供专业的检测和咨询服务,或是接受政府的补助进行抗震加固。
地震发生后,及时开展疏散、分配饮水和食物、扑灭火灾、维持秩序等工作,也可以减少公众伤亡和财产损失。美国地质勘探局研究人员就借助超级计算机模拟手段设计和优化了救灾方案。他们预计,在旧金山这样百万人口的大都市,一旦发生里氏7级以上的地震,科学的救灾措施可将遇难人数控制在2000人左右。
(责任编辑 庞 云)
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
4月5日:墨西哥7.2级地震;
4月7日:印尼苏门答腊7.8级地震;
4月11日:所罗门群岛7.0级地震;
4月14日:中国青海省玉树县7.1级地震……
截止到玉树地震发生,今年以来全球6级以上地震已有41起,其中7级以上10起,8级以上1起。虽然就全球是否已进入一个地震高发期,科学界还存在不同看法,但如此高的震级——8.8级,如此大的人员伤亡——海地死亡人数超过20万,以及如此密集的强震,一次次地在挑战着人类的承受力。下一次大地震会在哪一时刻发生?会在哪里发生?又将是怎样的级别?没人知道!这也正是地震的可怕之处。不过,还是有人能告诉我们地球上的高危区域在哪里。
环太平洋地震带发威
今年的强震主要发生在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它像一个巨大的环,围绕着太平洋分布,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美国西海岸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裴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我国台湾岛、琉球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堪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再回到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有记录以来最强烈的一次地震——1960年5月22日智利9.5级地震,就是在这一地震带上发生的,而今年智利又发生8.8级地震,提醒着人们该地震带的无比威力。
为何环太平洋地震带频发地震?根据板块运动理论,全球地壳大致被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板块。此外,在板块中还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如把美洲板块分为南、北美洲两个板块,菲律宾、阿拉伯半岛、土耳其等也可作为独立的小板块。板块之间的边界是大洋中脊或海岭、深海沟、转换断层和地缝合线。太平洋板块中部的洋中脊快速扩张,使得板块边缘与东西两侧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发生碰撞,从而导致环太平洋区域地震频发。
30年内强震会袭东京吗?
日本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西缘,犹如坐在一把摇晃不停的椅子上,每年发生的有感地震高达1000余次,科学家对东京及其周边地区尤其担心。1923年,一次8.3级的地震袭击了东京,14万人身亡:1995年,距东京几百千米的大阪、神户地区爆发了一次7.2级地震,5000多人丧生。现在,东京及其周边地区集中了3500万人,一次7级大地震来袭,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这不是危言耸听,日本政府已经发出过警告:在未来的30年中,将有一次7级左右的大地震袭击东京,估计将会有超过10万人在地震中丧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概率还会不断上升:在未来10年内,这一概率只有30%;在未来30年内,这一概率有70%;而在未来50年内,概率就上升到了90%。造成大地震的原因就是日本所在的三大板块的运动——菲律宾板块、欧亚板块和北美板块,三者会聚之点就是富士山。
真实的情况可能远比人们设想中的更严重。新的测量数据显示,位于东京地底下的大断层,也就是俯冲于欧亚板块之下的菲律宾板块上缘,距地表只有4~26千米深,远小于过去所推算的深度。同时将1923年地震资料重新分析,结果发现最大的地表错动会发生在更接近于东京市中心的位置。
洛杉矶还是西雅图?
与日本隔洋相对的美国西海岸,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东侧。就在智利地震发生后,美国地质勘探局以及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的官员便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大地震(在美国)不是会不会发生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发生的问题。一项研究更指出,在未来30年内加利福尼亚州遭受6~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为99.7%。因为这里位于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南端。该断层是地球表面最长和最活跃的断层之一,由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相互挤压而成,长达1000千米,横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部和南部以及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和东部。断层附近时常发生地震,其中包括1906年7.8级的旧金山大地震。
今年4月5日,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靠近美墨边境的地方发生7.2级地震,洛杉矶地区震感强烈。至于这次地震是通过释放一部分能量,减轻南加州地震的可能或是震级,还是会诱发附近断层的活动,引起大地震,科学家目前还没有定论。不过,出现在美国境内的最大的一次余震,其震中恰恰位于圣安德列亚斯断层南端,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不过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经俄勒冈和华盛顿州,延伸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的卡斯凯迪亚断层更令人担忧,因为这里已经沉寂了300多年。300年来地质变动累积的压力一旦爆发,后果必将是灾难性的。假若下一次地震如同1700年那次发生在俄勒冈州附近海底的地震的翻版,将是一场震级达到9级的超强地震,美国的西雅图、波特兰以及加拿大的温哥华都将深受其害,地震还将在短时间内引发强烈海啸,甚至会波及到日本。
地质学家特别指出,一旦地震发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西雅图都是地质学上的高危地区。城市的一部分坐落于由不结实的沉积岩形成的软质盆地之上,在地震时会非常不稳定。更有甚者,这个城市的港口坐落在淤泥形成的浅滩上,地震时土地可能会被冲刷入海。
伊朗为何非迁都不可?
前不久,伊朗批准了一个迁都计划,这意味着德黑兰作为伊朗首都的日子屈指可数了。是什么让一个国家在和平时期做出迁都的决定呢?那就是大地震的威胁。海地首都太子港震后的瘫痪和混乱局面历历在目,所以这个理由充分得让人难以辩驳。其实,迁都的计划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来,直到2003年的一场6.8级地震袭击伊朗古城巴姆并导致4万多人死亡,这才给德黑兰敲响了警钟。专家称,如果那次地震是在德黑兰发生,鉴于德黑兰的特殊地质构造和极大的人口密度,死亡人数将可能达到70万。
根据伊朗国际地震中心的数据,近10年内德黑兰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高达65%。德黑兰最近的一次大地震发生在1830年,震级里氏7级,共造成4.5万人死亡。100多年过去了,现在德黑兰每天都会发生3~4起小地震,谁也不能保证德黑兰地下不会“聚集”起引发一场强震的巨大能量。
伊朗位于地球上两大地震带之一的欧亚地震带上,境内有多条断层带,仅德黑兰就坐落在至少i00多条断层带上。 欧亚地震带从地中海北岸开始(还伸到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沿着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所以也叫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它经过意大利、希腊、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我国青藏高原南部,并在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连接。全球约15%的地震发生在这一地震带内。
苏门答腊下次强震何时到来?
印尼被称为地球上“最脆弱的地方”,因为这里位于地球两条最活跃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界处,而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有98%都发生在这两条地震带的交界之处。
最近几年,印尼地震频发,苏门答腊首当其冲:2004年12月,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引发了大海啸的9.3级地震,共造成22.6万人死亡或失踪;2005年3月,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地震:2007年9月,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域发生8.2级地震。2009年9月,苏门答腊岛的巴东市遭遇7.6级强震:2010年4月,苏门答腊北部又发7.8级强震。
震级如此之高的地震如此频繁地在同一地区发生,这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然而,这还没有结束。地质学家认为,苏门答腊西岸外明打威群岛海底地壳蠢蠢欲动,未来二三十年内可能再度发生8级以上强震并引发海啸。与印度洋大海啸不同,这次的海啸规模会较小,但受袭击的将是苏门答腊岛西岸从巴东到明古鲁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死亡同样会很惨重。
巽他断层是印度一澳洲板块和欧亚板块发生撞击的地区,是世界最活跃的地质断层之一。巽他断层北端从缅甸起,为一片向东南方伸展的弧形地带,经过苏门答腊和爪哇,直到帝汶岛。该断层北部从缅甸到亚齐、长度超过1200千米的一段2004年断裂时,引发了印度洋大海啸。2005年3月,靠近尼亚斯岛的一段发生了强震,尼亚斯岛地下出现了长度超过11米的形变。2007年的强震,袭击了断层“明打威段”的南端。但是,“明打威段”的北部(西比路岛附近)什么也没发生,也就是说这段300米的断层自从1797年以来就没有断裂过。2009年9月的巴东地震虽然很强,但是并没有减轻明打威地下的压力。因为这次地震源自于更深的断层,而不是巽他断层的破裂。从某种意义上说,巴东地震加重了这块长久未有破裂的断层的负担,下一次大地震离人们更近一步了。
地震难预测 防震是关键
板块构造理论意义之大堪比生物学中的进化论,它可以解释地震为什么会发生,可以解释大陆漂移、高山隆起以及环太平洋地区火山林立地震频发的原因……尽管如此,科学家还是说不准地震何时会发生。也许是人们对地震的奥秘还所知甚少,更不用说搞清其模式和规律了;也许地震发生根本就是随机而为、混沌无序的。目前科学家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详细精确地描绘出地下断层带,并搞清楚哪些断层有可能将要断裂,然后告诉人们“若干年内在某个特定地点将有多大机率发生若干级别的地震”,而人们则应该按照“地震明天就会发生”来做好一切准备。
地震难以精确预测,但给人类带来的损害却可以控制。100多年前,旧金山还不知道如何让房屋抗震,然而如今,在旧金山以及洛杉矶和圣迭戈等美国地震带城市,所有建筑物都遵循特殊的抗震规范修建。大多数民居和普通商业建筑都是四层以下、用轻薄木料建造的低层建筑。而作为现代城市象征的高层建筑,一般都集中在金融区,也都遵照抗震规范建造。
日本作为地震多发国家,除加强体制和硬件建设外,还一直注重提高民众的防震抗灾意识,并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应对地震的准备。比如,为了应对东海地震威胁,预测中可能的震中静冈县几年前便启动了名为“东海·倒塌-0”的项目,指导居民对住房进行简单的抗震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得分低的住房或是由专家提供专业的检测和咨询服务,或是接受政府的补助进行抗震加固。
地震发生后,及时开展疏散、分配饮水和食物、扑灭火灾、维持秩序等工作,也可以减少公众伤亡和财产损失。美国地质勘探局研究人员就借助超级计算机模拟手段设计和优化了救灾方案。他们预计,在旧金山这样百万人口的大都市,一旦发生里氏7级以上的地震,科学的救灾措施可将遇难人数控制在2000人左右。
(责任编辑 庞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