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经济发展迅速。现阶段我国经济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的经济改革方向上既不能选择英美模式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也不能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条件下重新实行计划经济,只能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也要体现社会主义的特征。
[关键词]自由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7 — 0005 — 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市场经济的一些弊端随之暴露出来,批判市场经济而怀念计划经济的思想逐渐涌现出来。我国的改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坚持正确的经济改革方向对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英美模式的自由市场体制的弊端
自由市场是国家强权力下形成的,它在运作时也是依赖政府的强权。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是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市场经济独立于社会生活之外,经济主体意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企业不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市场经济体制。
(一)英国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后果
在英国20世纪下半期策划自由市场的实验中,以撒切尔为代表的政府奉行新自由主义政策,采取的策略主线是实行私有化,其关键政策主要有:削弱工会等社会机构的力量,把公寓住房等国有资产私有化,把公共服务机构引入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解除管制、实行自行调节。这些政策的推行带来了诸多不良的社会影响。第一,自由市场的实验使国家体制发生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国家政府机构权力的全面集中,因为正常来说市场是被嵌入到社会生活当中的,市场受到工会、专业性协会等社会机构的限制,而建立自由市场是要把市场从社会中抽离出来,使市场独立于社会生活,这就需要削弱这些社会机构的力量,使市场和社会之间失去了平衡。第二,兼职工作、合同工迅速增长,使工作无保障的现象普遍出现,失业率明显上升;而且社会福利方面也受到严格限制、保障水平大不如从前,生活的无保障使下层社会的比重增长明显,更加剧了贫富分化的程度。第三,社会犯罪率上升,社会不稳定现象加剧,法律成为最有效的维持社会秩序的手段,对社会凝聚力造成重大损失。
(二)美国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后果
20世纪晚期,里根执政期间加深了自由市场的实现程度,“在取消调控的经济体制中,企业主管人员有各种自由,雇佣与解雇的自由,缩小企业规模和延长工作时间的自由,用股票购权和大笔的红利奖赏自己的自由,这些自由没有被视为一个特定的资本主义制度所授予的特权,而是被视为不可剥夺的人权”〔1〕P133。而这也需要国家强有力的干预和支持,政府权力的权威被用来保护自由市场的运作免受公众的审查和政治的挑战。在强权下的自由市场也依然显示出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各种不安全性。第一,大多数美国人的收入停止增长,加上个人经济风险明显提高,导致他们的不安全感增加:担心自己有可能遇到经济紊乱而从中产阶级沦落到下层社会并且不能再从其中恢复过来。第二,取消调控的劳动市场要求工人有高度的流动性,他们被迫背井离乡寻找工作,当家庭中需要有两个经济收入来源时,劳动市场经常把他们拖向两个不一致的方向,这就使家庭更容易破裂。第三,经济不平等现象有所增长,普通劳动者和社会上层的收入差距拉大,这种现象源于美国的政策:其政府的财政开支主要源于借贷政策而非税收,实行减税的政策,有利于拥有资产的人而不利于普通的工薪阶层。第四,美国的监禁率一直处于较高的状态,暴力犯罪现象诸多且愈演愈烈;法律在美国几乎是唯一行之有效的社会制度,高科技的监狱、用围墙封闭的富人区和事实上的企业团体成为显著的特征。“自由市场已经在美国产生了一个转变,其结果是它越来越像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寡头政权,而不像欧洲或美国自己早期的自由资本主义文明了。”〔1〕P144
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在个人本位传统和原则基础上的,它加剧了社会崩溃,增加了社会不稳定的风险,使传统的家庭变得脆弱,这种经济体制不能促进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也绝不可能采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模式。
二、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实践
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计划经济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的。那对于正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来说,单纯实行计划经济是不适合的,20世纪的苏联和我国的计划经济体系最终都被放弃了。
在20世纪的苏联和我国,实行的计划经济都是建立在单一的公有制基础上,都是国家集中地组织、指导生产和分配,都把农村经济变为集体化经济,苏联实行的是農业集体化,我国实行的是农业合作化,都制定了五年计划,国家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进行统一的分配。在实践当中,计划经济有其自身的优势: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起伏、波动不大,会处于较稳定的状态,不会出现市场经济的经济周期问题;而且,国家主导着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由国家掌握和配置资源,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短时间内能更快地实现既定目标,苏联由最初落后的国家在40年代发展成为了超级大国;在权益分配上,相较于市场经济会更加公平,在社会福利上能够使大多数人享受公平的待遇。
计划经济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更能充分地发挥作用。长期来看,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仍然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这一主要矛盾没有解决,实行计划经济的条件不成熟,在生产力不发达的落后国家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会产生了许多弊端。第一,由计划来调节社会生产和资源的配置,对人民的消费需求估计不足,随着生产的发展,对于多种多样的精神需求,单靠指令性的计划经济是不可能完全顾及到的,不会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第二,在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下,由国家主导社会生产和分配资源,人们做多做少、做好做坏,没有太大的差别,使企业和个人能力很难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人和企业的发展积极性没有被调动,整个社会的自我更新能力比较低。第三,实行单一的价格机制,使价格变动丧失灵活性,缺乏竞争,企业不会主动地积极地提高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经营管理,缺乏自我革命的活力,这样就很难跟上世界科技革命的步伐。第四,计划管理需要国家政府决策,这不可避免地出现政府对市场估计不足、出现偏差,这就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导致经济发展蒙受重大损失和资源的浪费;而且,在上级决策之后,层层下达决策的过程中需经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很可能会丧失先机,导致经济发展的效率和速度放慢。第五,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各方面都要求平均分配,长期下去会导致平均下的普遍贫穷,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差距会更大。 三、我国经济改革的市场化方向
现今,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在市场化改革中,虽然出现了权力腐化、贫富分化、环境恶化等问题,但是我们的改革仍然需要进行,不能受“左”的思潮的干扰,不能回到实行计划经济、僵化的老路上,更不能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根据我国的现实,我国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社会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已经明显地体现出来。因此,改革还需要继续深化,同时更要注重和体现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特征。
(一) 经济改革需继续坚持市场化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秩序,采用渐进式的改革步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而政府在某些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国有企业在许多领域处于垄断地位,市场作用的发挥会受到政府的限制。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2〕P7。在全面深化改革期间,政府要尊重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规律,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实现效益的最大化。首先继续完善已经建立的市场体系,保障市场竞争机制更加有序。在经济发展市场化程度低的诸多领域更加公开化、市场化,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具有活力:“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濟,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2〕P8,意在搞活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改变国有经济效益低、国有企业内部腐化的现象,为国有企业内部注入更多的市场元素来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2〕P9,使民间资本有可能和银行金融机构“混合”,拓宽了金融资本的来源,促进金融市场发展的繁荣,健全科学技术市场导向机制,由市场决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水平,使科技创新能够更快地融入生产,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在改革过程中,在面临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的市场化会更深入。
(二)改革要体现社会主义的特征
面对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发展需要坚持市场化改革,但是政府的社会、民生政策方面应该更加体现社会主义的特征,要体现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特征。
实行市场经济就有竞争、就必然导致优胜劣汰,这是市场经济的活力和生命力所在。要想体现社会主义的特征,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需要政府权力的干预,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宏观调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期间,政府需要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职能上更加科学、有效,着力解决政府的缺位、越位和错位问题。“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2〕P9。这就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政府应该站在市场经济后扮演监管者、大方向的指导者、协调者的角色,不再参与到市场经济前面指手画脚。政府应着力解决在市场经济下的贫富分化等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社会问题,使人民共享社会改革发展成果。在收入分配领域,要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领域中政府有更大的作用可以发挥,比如在教育领域,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在优化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区域、城乡差距,为国家建设创建提供更多人才的机会,为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能力提供更公平、更广阔的平台;在社会保障方面,建立健全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倾向于弱势群体,使其更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特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的分配格局,使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政府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实现这些目标,但我们仍需要坚持这一方向不动摇,树立改革的信心,坚定改革的决心,使改革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参 考 文 献〕
〔1〕约翰·格雷.伪黎明:全球资本主义的幻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中国合作经济,2013,(11).
〔责任编辑:谭文富〕
[关键词]自由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7 — 0005 — 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市场经济的一些弊端随之暴露出来,批判市场经济而怀念计划经济的思想逐渐涌现出来。我国的改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坚持正确的经济改革方向对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英美模式的自由市场体制的弊端
自由市场是国家强权力下形成的,它在运作时也是依赖政府的强权。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是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市场经济独立于社会生活之外,经济主体意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企业不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市场经济体制。
(一)英国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后果
在英国20世纪下半期策划自由市场的实验中,以撒切尔为代表的政府奉行新自由主义政策,采取的策略主线是实行私有化,其关键政策主要有:削弱工会等社会机构的力量,把公寓住房等国有资产私有化,把公共服务机构引入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解除管制、实行自行调节。这些政策的推行带来了诸多不良的社会影响。第一,自由市场的实验使国家体制发生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国家政府机构权力的全面集中,因为正常来说市场是被嵌入到社会生活当中的,市场受到工会、专业性协会等社会机构的限制,而建立自由市场是要把市场从社会中抽离出来,使市场独立于社会生活,这就需要削弱这些社会机构的力量,使市场和社会之间失去了平衡。第二,兼职工作、合同工迅速增长,使工作无保障的现象普遍出现,失业率明显上升;而且社会福利方面也受到严格限制、保障水平大不如从前,生活的无保障使下层社会的比重增长明显,更加剧了贫富分化的程度。第三,社会犯罪率上升,社会不稳定现象加剧,法律成为最有效的维持社会秩序的手段,对社会凝聚力造成重大损失。
(二)美国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后果
20世纪晚期,里根执政期间加深了自由市场的实现程度,“在取消调控的经济体制中,企业主管人员有各种自由,雇佣与解雇的自由,缩小企业规模和延长工作时间的自由,用股票购权和大笔的红利奖赏自己的自由,这些自由没有被视为一个特定的资本主义制度所授予的特权,而是被视为不可剥夺的人权”〔1〕P133。而这也需要国家强有力的干预和支持,政府权力的权威被用来保护自由市场的运作免受公众的审查和政治的挑战。在强权下的自由市场也依然显示出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各种不安全性。第一,大多数美国人的收入停止增长,加上个人经济风险明显提高,导致他们的不安全感增加:担心自己有可能遇到经济紊乱而从中产阶级沦落到下层社会并且不能再从其中恢复过来。第二,取消调控的劳动市场要求工人有高度的流动性,他们被迫背井离乡寻找工作,当家庭中需要有两个经济收入来源时,劳动市场经常把他们拖向两个不一致的方向,这就使家庭更容易破裂。第三,经济不平等现象有所增长,普通劳动者和社会上层的收入差距拉大,这种现象源于美国的政策:其政府的财政开支主要源于借贷政策而非税收,实行减税的政策,有利于拥有资产的人而不利于普通的工薪阶层。第四,美国的监禁率一直处于较高的状态,暴力犯罪现象诸多且愈演愈烈;法律在美国几乎是唯一行之有效的社会制度,高科技的监狱、用围墙封闭的富人区和事实上的企业团体成为显著的特征。“自由市场已经在美国产生了一个转变,其结果是它越来越像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寡头政权,而不像欧洲或美国自己早期的自由资本主义文明了。”〔1〕P144
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在个人本位传统和原则基础上的,它加剧了社会崩溃,增加了社会不稳定的风险,使传统的家庭变得脆弱,这种经济体制不能促进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也绝不可能采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模式。
二、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实践
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计划经济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的。那对于正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来说,单纯实行计划经济是不适合的,20世纪的苏联和我国的计划经济体系最终都被放弃了。
在20世纪的苏联和我国,实行的计划经济都是建立在单一的公有制基础上,都是国家集中地组织、指导生产和分配,都把农村经济变为集体化经济,苏联实行的是農业集体化,我国实行的是农业合作化,都制定了五年计划,国家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进行统一的分配。在实践当中,计划经济有其自身的优势: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起伏、波动不大,会处于较稳定的状态,不会出现市场经济的经济周期问题;而且,国家主导着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由国家掌握和配置资源,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短时间内能更快地实现既定目标,苏联由最初落后的国家在40年代发展成为了超级大国;在权益分配上,相较于市场经济会更加公平,在社会福利上能够使大多数人享受公平的待遇。
计划经济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更能充分地发挥作用。长期来看,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仍然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这一主要矛盾没有解决,实行计划经济的条件不成熟,在生产力不发达的落后国家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会产生了许多弊端。第一,由计划来调节社会生产和资源的配置,对人民的消费需求估计不足,随着生产的发展,对于多种多样的精神需求,单靠指令性的计划经济是不可能完全顾及到的,不会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第二,在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下,由国家主导社会生产和分配资源,人们做多做少、做好做坏,没有太大的差别,使企业和个人能力很难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人和企业的发展积极性没有被调动,整个社会的自我更新能力比较低。第三,实行单一的价格机制,使价格变动丧失灵活性,缺乏竞争,企业不会主动地积极地提高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经营管理,缺乏自我革命的活力,这样就很难跟上世界科技革命的步伐。第四,计划管理需要国家政府决策,这不可避免地出现政府对市场估计不足、出现偏差,这就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导致经济发展蒙受重大损失和资源的浪费;而且,在上级决策之后,层层下达决策的过程中需经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很可能会丧失先机,导致经济发展的效率和速度放慢。第五,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各方面都要求平均分配,长期下去会导致平均下的普遍贫穷,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差距会更大。 三、我国经济改革的市场化方向
现今,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在市场化改革中,虽然出现了权力腐化、贫富分化、环境恶化等问题,但是我们的改革仍然需要进行,不能受“左”的思潮的干扰,不能回到实行计划经济、僵化的老路上,更不能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根据我国的现实,我国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社会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已经明显地体现出来。因此,改革还需要继续深化,同时更要注重和体现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特征。
(一) 经济改革需继续坚持市场化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秩序,采用渐进式的改革步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而政府在某些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国有企业在许多领域处于垄断地位,市场作用的发挥会受到政府的限制。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2〕P7。在全面深化改革期间,政府要尊重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规律,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实现效益的最大化。首先继续完善已经建立的市场体系,保障市场竞争机制更加有序。在经济发展市场化程度低的诸多领域更加公开化、市场化,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具有活力:“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濟,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2〕P8,意在搞活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改变国有经济效益低、国有企业内部腐化的现象,为国有企业内部注入更多的市场元素来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2〕P9,使民间资本有可能和银行金融机构“混合”,拓宽了金融资本的来源,促进金融市场发展的繁荣,健全科学技术市场导向机制,由市场决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水平,使科技创新能够更快地融入生产,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在改革过程中,在面临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的市场化会更深入。
(二)改革要体现社会主义的特征
面对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发展需要坚持市场化改革,但是政府的社会、民生政策方面应该更加体现社会主义的特征,要体现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特征。
实行市场经济就有竞争、就必然导致优胜劣汰,这是市场经济的活力和生命力所在。要想体现社会主义的特征,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需要政府权力的干预,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宏观调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期间,政府需要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职能上更加科学、有效,着力解决政府的缺位、越位和错位问题。“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2〕P9。这就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政府应该站在市场经济后扮演监管者、大方向的指导者、协调者的角色,不再参与到市场经济前面指手画脚。政府应着力解决在市场经济下的贫富分化等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社会问题,使人民共享社会改革发展成果。在收入分配领域,要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领域中政府有更大的作用可以发挥,比如在教育领域,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在优化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区域、城乡差距,为国家建设创建提供更多人才的机会,为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能力提供更公平、更广阔的平台;在社会保障方面,建立健全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倾向于弱势群体,使其更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特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的分配格局,使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政府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实现这些目标,但我们仍需要坚持这一方向不动摇,树立改革的信心,坚定改革的决心,使改革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参 考 文 献〕
〔1〕约翰·格雷.伪黎明:全球资本主义的幻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中国合作经济,2013,(11).
〔责任编辑:谭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