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青海土族的婚姻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_pr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族在青海主要分布于互助、大通、乐都、民和四县,湟中与湟源县境内亦有少数,循化、同仁也还有几个土族村子。唯有在互助、大通两县比较集中。他们全体定居农耕而兼畜牧。住的是土房与汉族的大体一样,饮食以面食为主,唯婚姻与服装则甚特殊。
  一、婚配的类型与婚配禁制
  青海土族是一个父权的社会,故在婚姻制所表现的虽然是妇从夫的制度,但其日常的夫妇关系,一般是相当融洽的。其配偶制度的一般原则是一夫一妻制,但未构成一个严格的道德观念。
  外婚制的法则与近亲间的禁制在土族社会中是相当被重视的,同姓不婚,同姓不婚的范围,可以缩小至于同曾祖血亲之范围以内,在此以内之婚姻,在他们认为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即兄弟姐妹以至堂兄弟姐妹之间不能通婚,列为一种神圣的禁律。不过远房同姓乃至毫无亲族关系之间姓通婚,则认为是可以原谅的,因为土族的姓是借用汉族的,很多同姓并非真正同族,故远村之同姓通婚,普遍也是可以被原谅的。
  在汉族社会中近亲通婚的禁制,常包含着外姻近亲,但在土族社会中并无此种禁制,土族认为一切亲上加亲都是良好的婚配,尤其姑舅表姊妹之通婚,无论是外甥娶舅父之女,或内侄娶姑母之女,都是理想的婚配。两姨表姊妹通婚也是被称赞的。
  土族的婚姻关系常喜欢求于邻近村落之同族间。一为部族内婚,即土族的婚姻常限于同族之间。土族普遍认为自己的族人应保持自己的血统与习俗,若与外族通婚则常丧失自己的风俗习惯。二为氏族外婚后演变为近邻不婚,盖近邻纵属异姓亦有同居之嫌,亦不是理想的婚配对象。另则为了保持姻亲间的和睦关系,普遍的土族人一村中姓氏不多,通常止于三四姓,若邻居相婚,其选择范围较小,而亲戚之间不易保持良好的关系。至于婚姻年龄之条件,他们喜欢年甲相当,即男女双方不能相差太远。土族一般初婚年龄男子自十五六岁到二十五岁,女子十四五岁到二十岁最为普遍。男女以相差两三岁为最合适,男长女幼或女长男幼都无不可,而土族夫妇妻长于夫者反居多数,因为男家为儿子娶妇时最需要者为其劳力,故男子十五六娶十八九岁新妇乃为常事。但除了初婚而言,一般再婚的年龄则无一定规律,有时夫妇的年龄可以相差十几岁,有钱人家四五十岁的男子可以娶到二十岁以下的未婚女子。若为叔接嫂者,则妻子可长于其夫十几岁,但此种例子极为少见。普通鳏夫选择的对象是年龄相当的寡妇。男子在六十岁以上,女子在五十岁以上,普遍即不能再娶或再嫁。
  二、婚姻方式
  土族的婚姻方式,是相奔婚、买卖婚、掠夺婚与服役婚等并行,唯其基本方式是媒约婚而兼并买卖婚。在说明土族的成婚方式以前,首先应说明土族的青年男女的社会态度。土族青年男女之间的关系,普遍是相当融和,土族妇女自七八岁时即开始放牧或田间拔草工作,到十四五岁以后她们更是田间的主要劳动者,她们成群结队地在田间,一面工作、一面唱歌;田野也几乎是土族妇女的世界。男孩子则以放羊放牛、放马的机会,到山坡上玩耍。若看见他们喜欢的少女,必会高歌挑逗,继而互相唱和。有时少女们在田间看见有青年经过亦自动高歌以暗示,男子耳闻,必相唱和,才算礼貌。由唱和发展到互相接近,互相爱恋者极为普遍。男女双方的同伴,毫不以此相讥,反而相贺相羡。
  在上述男女社交自由环境中,青年男女在婚前的自相选择配偶之机会极多,如果男女恋爱愿结为夫妇者,常先由求婚者向对方赠送礼物,如戒指、腰带,女的送男的以手巾等物作为纪念,再托媒人出面向双方父母提出婚姻要求,此时无须经过合婚手续,只须议定财礼,即可以正式成婚。这是土族婚姻的第一种方式,这种说法是土族婚姻的原始方式。
  相奔婚有时发生于已婚或定婚男女间,其情形较为复杂,因为此种情形中首先须解决其原始配婚问题。在土族人社会,如夫妇因一方或双方另有所欢,离婚是许可的,唯对被离弃之女方,须其将所有的嫁妆带走,并男方须给女方相当的赔偿金。如被离弃者为男子,则女子将所有的嫁妆留给夫家,而由其第二丈夫对第一丈夫出赔偿费,对女家的娘家、舅家也得出放行钱,故普遍已婚女子极少敢于恋爱第二个男子而与其本夫离婚。第一配偶的离婚问题解决后仍须履行普通求婚手续,其情形如娶寡妇的方式一样,婚娶仪式较为简单,而以财礼之谈判为重。
  土族的婚姻方式普遍是经过媒妁的买卖婚,土族人的婚姻决定权普遍不在男女青年当事人而是由其父母主持,普遍由男方父母请出媒人,向女家提出请求。女家把礼物留下来,尤其是接了媒人的酒,一饮而尽,即表示允诺然后讨论财礼等事,若不收礼则表示拒绝。接受请求后即互换八字,以备后婚。合婚的事由专业的人主持,有的是由阴阳先生,有的是由喇嘛,此举与其说是合八字,不如说是给男女双方一个再考虑的机会,因为在合婚时阴阳先生或喇嘛可以做各种解释,尤其喇嘛可以祈祷的方式使八字不合者相合。合八字以后则是媒人同男家家长至女家亲自提出求婚的要求,女家如果接受,男方之母即须亲自携带礼物到女家看亲,即代替其子去相看媳妇,女家这时如果表示欢迎,并令其女出来想见,同时接受男家的礼物,则此件婚事即算决定,如果不收礼物不令其女儿出见,即表示中途变卦,婚事不成。
  看定以后就是由媒人出面到女家讨论财礼,财礼的多少由两家身份与家境而定。若男方年龄较大则财礼必特别大。女家越贫则索要越多。此种财礼争论,讨价还价可相去甚远。女家常提出过分要求,而男家则表现过分吝啬,全赖媒人之口才,最后讲定为一般标准。财礼议论以后,最大的仪式就是过礼,过礼时男女两家都得请亲戚邻居来参观吃酒做见证。女家对男家之回礼则甚为普遍、简单。普通过礼的日期总与结婚日期距离很近。因恐日久如未婚女子死亡或退婚,其财礼亦不能退还。乃为一大损失。有时因男家一时备办不出而分期交纳财礼者,唯万一过礼后女方死亡,男家虽不能要求退还聘礼,但可以经过媒人要求以死者之妹来代替。不过男家仍须增加礼物才行。此种办法在土族乃是常见之事。
  土族人的婚姻为买卖婚,但在正式婚姻中,陪嫁的风俗也是极为重要的。普通人家的女孩子长到十二三岁时即开始备办嫁妆,最主要的是女子婚时的一套服装,自头饰至绣花鞋、自肚兜至腰带,其中最费功夫的为头饰,土族妇女的头饰因地区而不同。
  掠夺婚,没有形成普遍民族仪式化,真正掠夺婚姻在土族人身上也是很少见的。这种现象只限于娶寡妇时为之。还有一种婚姻方式应特别提出,即交换婚,汉族称之为“换亲”。即两家的女儿互嫁,甲家欲向乙家之女儿求婚,以自己的一位妹妹同时许给乙家女儿之弟,在此种情形下,财礼可以完全免除,仅交换布匹首饰作为聘礼。两家各以两姊妹与两兄弟结亲的情形亦偶有之。换亲的两对小夫妻的年龄不等,以甲家之兄娶乙家之妹,乙家之弟娶甲家之妹为正常的换婚方式,故其婚礼通常不同时进行,唯相反的情形亦偶有之,如甲家之兄娶乙家之妹,甲家之妹嫁乙家之兄,在这种情形中,过礼与结婚仪式亦需错开时间举行。
  三、土族的婚姻仪式
  土族结婚仪式可以分为隆重与草率两种。一般正式婚姻仪式都属于第一类。中等以上的人家对其子女的初婚,普遍举行隆重仪式。只有一些贫苦之家或非正式婚姻,如童养媳的上头、掠夺婚以及娶寡妇或活人妻及戴天头,只举行简单的仪式,属第二类。土族的结婚仪式是男娶女嫁的。女儿出嫁之仪式不像汉族的结婚仪式那样简单,一定要有一个隆重的结婚仪式,是在出嫁的前一天举行。
  (一)先招请亲戚朋友来举行饯别宴会。其参与者只限于女家方面的人,事前通知亲戚、邻居、至是日早晨各远近亲戚携带礼物陆续而来,礼物普遍是蒸馍、礼钱、亲近的亲戚还要带花靴、袖头等。宾客男女皆有,宴会在午间院里举行。大家坐在院子台阶下铺好的毯垫子上,客人的前面摆好一圈炕桌,以东、北面为上座,宴会吃的是奶茶、馍馍、包子、羊肉筹。羊肉放在木盘里大家用手抓,最后每人吃一碗长面,就算终席。
  (二)展览陪嫁的服装。这是最主要的仪式。这些陪嫁的东西,包括衣服首饰,其中还有少数是女儿送给女婿父母作为见面礼的。这些东西一一从室内搬出来。妆奁的丰富依个人的家境而定,同时也代表了当事人家的面子。一切陈列好了以后,大家仍旧坐回原位,两位妇人把盛装待嫁的女儿搀扶出来盘膝坐在嫁妆的前面,两手将酒高举齐眉,此时主持仪式的人手持酒壶和酒杯,走在将出嫁女儿的舅父面前斟满了一杯酒拱手敬上,舅父起而接过来,一饮而尽。
  是时,舅父把陪嫁的衣服首饰一一点给她看过,即交由旁边的妇女收在陪嫁的箱里,然后说道:“你的父母现在已尽了他们所有的力量为你准备了嫁妆,他们很想办得再好些,可是他们的力量已尽于此。你应该知道满足,你应该了解父母的苦心。你的舅父和家人永远站在你的后面”。嘱咐完了以后女儿痛哭表示莫大苦楚,周围的人都陪着流泪表示惜别之意,仪式至此遂告结束。两位妇人再出来搀着女儿回到房里,全体客人亦得暂时休息。
  之后男方家派来的两位男性到达。这两位迎亲代表通常是女婿的姐姐或表兄,他们穿着褐衫,牵着一匹迎新娘的马,带着礼物,约于黄昏前到达女家门前,女家是必先闭门拒绝,新妇的姊妹、表姊妹、嫂嫂、表嫂等事先群集于屋顶,预备好了几捅水,严阵以待。迎亲人一到门前,屋顶上的女人们即高声喧骂,真正以水向迎亲人身上泼洒,另一些人在屋内顶住门,迎亲人左冲右撞,身上被灌湿了水,有时须贿买守门人才能进屋。进屋后不及整理衣冠,又被这群新妇们围住,先用言语质问,继以歌词挑战,此时必迎亲人十分练达,推辞适当。唱和敏捷,才能使气氛渐渐地和缓下来。然后用酒食招待,饭后仍与女家亲戚男女一同饮酒唱歌,深夜乃止。
  竖日早晨,女家的妇女们围着新娘梳头换衣,常由一位姑母或舅父主持其事。许多同辈妇女们围绕着她,最主要的是把她的头梳成妇人的发式,穿上结婚的礼服,一边梳头,一边唱着祝福的歌。新郎则由另一同伴骑马陪着他到女家。新娘的父亲备好佳肴,以待新郎骑马到达。新郎下马对其岳父献上哈达,敬上酒,行视见面后,即回到自己家门口等待。此时新妇依着预先定的时间,由几位亲戚把姑娘从室内抬出,到大门口,由一位长辈亲戚抱上马,有许多男女亲戚和一个伴娘,骑着马陪在她的左右,新妇在马上整个是蒙着头面。
  送新娘的队伍来到男家大门前时,门前已有两位妇人及新郎与男家招待人等迎候,新郎亲自走到新妇的马前扶之下马,由两位妇人搀之立于门前铺好的红毯上,新郎面前置一小桌,上面放着两杯茶,两盘点心,在桌上放好一个红布包,里面包着一双新筷子,此包东西由新娘的伴娘代为收起。此时新郎走到新娘的旁边,与新娘并肩走进院子里。男家的院子中央烧着火,火的后面亦如女家的送亲人们站在两旁,由礼宾唱礼、新娘新郎行跪拜礼后,新娘被搀进厨房,新郎在厨房门前相候,新妇对灶神行跪拜礼,再被搀扶出来与新郎同入新房。
  此时在院子里举行招待送亲客人们的宴会,其情形大致与在女家时的饯别宴会一样。送亲的主宾、新妇的舅父、媒人总是坐在上席,男女分两边坐下,男家的亲戚们陪在下首,先用茶点后喝酒,即而歌唱舞蹈。当天晚上女家的客人们,被迎到近房的族人家中饮酒唱歌,招待通常持续到翌日早晨。这群客人再回到女婿家用早饭。早饭后,送亲的一人进入新房,拿一块白色的手帕交给新娘,说一段最后的嘱咐,大意是:你现在到夫家,应该善尽媳妇之道,不要辱没了你的娘家,一切应该谨慎服从。嘱咐之后,即率群客对主人道别而去。出门时男家的代表持酒送客,每一客人出门时,必满饮一碗酒才能过去。出门后男家的代表们必骑马送出一段路,此时结婚仪式才算完毕。完婚后竖日女家派人持面粉送到男家,由新妇亲自下厨房为家人做面行见面礼。
  至于草率的婚礼,初婚者多为童养媳、服役婚,在娶者如继承婚即叔接嫂,大伯娶小婶,俗称过房。无论其婚礼行于男家女家,皆以极简单之仪式为之。其礼仪如初婚,即请一年老妇人在屋檐下把新妇的头发由女子式改为妇人式,与新郎在院里对嘛呢杆叩头,再到厨房向灶神叩头,即算成礼。
  (作者单位:互助县文化馆)
  
其他文献
目的:治疗合并有心、肺、脑、肝、肾等严重并发症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方法:应用药物+睾丸切除治疗36例。结果:3年随访患者的排尿情况,前列腺大小,剩余尿等。认为此治疗主客观
摘要:新时期以来,艺术门类呈现出由分化走向综合的趋势,尤其是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很多新型综合艺术门类兴起,如电影电视、MTV等,创造出一场场视听盛宴,成为市场的宠儿。那么作为传统艺术,如何在迎合市场需要之余增强艺术性,提高全面审美品位呢?笔者认为艺术互渗性转向契合当代审美趋势,试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其审美价值。  关键词:传统艺术;互渗性;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简要阐述地方农业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重点探讨学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方式和途径,并提出具体优化措施.
花灯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文化遗产之一,这种传统手工艺形式起源于汉代兴于唐宋.每逢正月十五,西安地区都要举行大型灯会,在上元节张灯结彩成为从汉代流行的一种传统习俗.本文针
目的观察机用ProTaper器械预备磨牙重度弯曲根管对根管工作长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磨牙根管弯曲度在25°~45°的牙髓炎、根尖炎患者307颗牙386个重度弯曲根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博物馆越来越关注,公共艺术不断增多;而博物馆作为公共空间的一种,其中的场景展项是展览信息的重要载体.本文从公共艺术和场景展项的定义入手,阐述了两者设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作为为我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载体,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给予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各项服务与医疗体系不断完善,而在医院改革与创新发展中也暴露出更多的社会问题,其中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表
摘要:任何一个文化因子的存在和发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所以要使得一种文化形态能够持续发展下去,有效的途径就是保持其生存、生态系统的稳定。苗剧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态,它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民间文化生态系统。苗剧因受一定的地域性、生产方式、文化心理等因素影响,而其代表剧目《玛汝沃黛雄》将苗剧所具有的生态观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本文主要从地域性、自然性、民族和民俗性几个方面来对苗剧《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