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中,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在改善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因此很多英语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小组合作的改革,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管理中有一些值得探讨的技巧。本文将粗略谈谈一些常见的课堂管理技巧及操作要点。
【关键词】:课堂管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41
一、优质的课前教学设计
优质的教学设计在课堂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低落的学习动机、消极的学习态度、不良的学业体验往往是学生回避课堂参与而另寻刺激的主要原因。在一项关于教师教学技能和组织技能的研究中发现,在能有效组织教学的教师的课堂中,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比例达到98.7%,而在无效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比例只有25%[1]。优质教学源于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源于课前对教学活动充分而周全地准备与设计,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合作学习的课前设计,合理地安排教学的流程与环节,可以说优质的课前教学设计是保证课堂有序性的重要前提。
二、明确的课堂规范,并进行预戒性教育
有效的课堂管理总是与明确恰当的规范相联系的。在合作学习中有一系列的规范需要明确。比如,如何分组、如何明确小组成员承担的角色及其职责、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获得教师的帮助,等等。要想让我们组织的合作学习课堂的运转是有效的,我们应当在学期开始时,花一点时间来制定和教授这些规则和程序,以便使学生具有明确的行为参照及判断标准。合作学习的规范的掌握和形成不应当只停留在文字上,还应当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逐渐的教授和强化。
三、注重对小组长的培养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小组长的作用或职责发挥得怎样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甚至整个课堂的氛围和质量。首先是确定小组长的人选。小组长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其次,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和指导。在培养小组长时,教师应当力求做到:
1.使小组长明确小组活动的规则
2.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
3.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
4.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所做出的不同解答,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四、教会学生积极互动的态度和技能
学生在合作时有时会由于缺乏交流和合作的态度,或是缺乏交流和合作的方法和技巧,使得合作受阻。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提供交流与合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也是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重要环节。比如,恰当而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关注地倾听等。教师除了要诱导学生的合作意向,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行为,尤其要做好下面几方面的工作。
1 .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所谓倾听,是指细心地听取。合作学习要求学生能够非常专注而且有耐心地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倾听行为的培养。
2 .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表达即表示,主要依靠语言,也可以使用其他辅助形式。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向别人发表意见、提供事实、解释问题等,学生能否很好地表达直接影响着别人能否有效地获取。
3 .养成良好的“支持”与“扩充”习惯 :支持即鼓励和赞助,扩充也就是进一步补充。合作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合作伙伴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所以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学会对别人的意见表示支持,并能进一步扩充。
4.养成良好的“建议”和“接纳”习惯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建议和接纳行为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克服“从众心理”,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五、定期监控全班,尽可能减少造成不良行为的刺激,尽早识别学生的消极行为
合作学习的课堂往往不太安静,有时可以导致学生注意力离开当前的学习内容,降低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作为有效管理者的教师应当适时地对全班的学习及活动状况进行全面监控(如重点关注某一个小组时,也不忘对其它小组合作情况的扫描),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防微杜渐。
六、对自己组织的合作学习课堂管理的反思与改进
对每一次已经实施的课堂管理进行分析和反思是提高教师课堂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设计时,应该为自己留出一段用于反思的时间,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课堂管理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总之,学生良好合作行为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既需要教师从点滴抓起,更要求教师以身示范。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的主体活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值得广泛推广。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科学地管理课堂还需要我们不断摸索和探究。
【参考文献】
VernonF. Jones & LouiseS. Jones著,方彤等译:《全面课堂管理》,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8月出版
【关键词】:课堂管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41
一、优质的课前教学设计
优质的教学设计在课堂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低落的学习动机、消极的学习态度、不良的学业体验往往是学生回避课堂参与而另寻刺激的主要原因。在一项关于教师教学技能和组织技能的研究中发现,在能有效组织教学的教师的课堂中,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比例达到98.7%,而在无效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比例只有25%[1]。优质教学源于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源于课前对教学活动充分而周全地准备与设计,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合作学习的课前设计,合理地安排教学的流程与环节,可以说优质的课前教学设计是保证课堂有序性的重要前提。
二、明确的课堂规范,并进行预戒性教育
有效的课堂管理总是与明确恰当的规范相联系的。在合作学习中有一系列的规范需要明确。比如,如何分组、如何明确小组成员承担的角色及其职责、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获得教师的帮助,等等。要想让我们组织的合作学习课堂的运转是有效的,我们应当在学期开始时,花一点时间来制定和教授这些规则和程序,以便使学生具有明确的行为参照及判断标准。合作学习的规范的掌握和形成不应当只停留在文字上,还应当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逐渐的教授和强化。
三、注重对小组长的培养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小组长的作用或职责发挥得怎样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甚至整个课堂的氛围和质量。首先是确定小组长的人选。小组长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其次,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和指导。在培养小组长时,教师应当力求做到:
1.使小组长明确小组活动的规则
2.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
3.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
4.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所做出的不同解答,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四、教会学生积极互动的态度和技能
学生在合作时有时会由于缺乏交流和合作的态度,或是缺乏交流和合作的方法和技巧,使得合作受阻。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提供交流与合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也是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重要环节。比如,恰当而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关注地倾听等。教师除了要诱导学生的合作意向,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行为,尤其要做好下面几方面的工作。
1 .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所谓倾听,是指细心地听取。合作学习要求学生能够非常专注而且有耐心地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倾听行为的培养。
2 .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表达即表示,主要依靠语言,也可以使用其他辅助形式。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向别人发表意见、提供事实、解释问题等,学生能否很好地表达直接影响着别人能否有效地获取。
3 .养成良好的“支持”与“扩充”习惯 :支持即鼓励和赞助,扩充也就是进一步补充。合作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合作伙伴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所以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学会对别人的意见表示支持,并能进一步扩充。
4.养成良好的“建议”和“接纳”习惯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建议和接纳行为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克服“从众心理”,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五、定期监控全班,尽可能减少造成不良行为的刺激,尽早识别学生的消极行为
合作学习的课堂往往不太安静,有时可以导致学生注意力离开当前的学习内容,降低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作为有效管理者的教师应当适时地对全班的学习及活动状况进行全面监控(如重点关注某一个小组时,也不忘对其它小组合作情况的扫描),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防微杜渐。
六、对自己组织的合作学习课堂管理的反思与改进
对每一次已经实施的课堂管理进行分析和反思是提高教师课堂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设计时,应该为自己留出一段用于反思的时间,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课堂管理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总之,学生良好合作行为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既需要教师从点滴抓起,更要求教师以身示范。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的主体活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值得广泛推广。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科学地管理课堂还需要我们不断摸索和探究。
【参考文献】
VernonF. Jones & LouiseS. Jones著,方彤等译:《全面课堂管理》,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