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生态立区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宁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的坚强决心。新出台的《关于推进生态立区战略的实施意见》,是宁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为打造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提供了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自治区发改委将认真履行职责,全力抓好贯彻落实。
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一是力促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同自治区经信委、环保厅等部门加快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步伐,积极支持采用高新技术、节能低碳环保技术和先进工艺,推动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化解过剩产能,落实差别化市场准入政策,杜绝新增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加快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现代纺织、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新兴产业。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支持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二是推动资源节约循环发展。严格执行各开发区产业定位政策,推动沿黄经济带开发区整合优化。加快沿黄地区园区循环化改造,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化、水循环等资源化利用率。依托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等载体,谋划实施一批项目,着力培育再生资源和再制造产业,并争取列入国家布局建设的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会同自治区经信委加大节能降耗减碳工作力度,强化督查和考核,压实工作责任,努力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三是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推动银川市、吴忠市低碳城市试点建设,通过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创建活动,引导居民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一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和撬动作用。通过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专项资金和安排自治区预算内统筹资金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生态建设、流域综合治理等领域的投入力度,支持实施一批重大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大力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努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二是着力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会同自治区住建厅、环保厅等部门,积极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加快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管网建设和提标改造。完善城镇生活垃圾多元化处理模式,统筹推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大力推进城市清洁供热,逐步形成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主,天然气、电能等清洁能源为辅的供热格局。建设一批环保标准高、技术先进的废弃物综合处置示范项目。三是持续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积极配合自治区水利厅、林业厅等部门开展保护母亲河、“三山”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绿化、自然保护区整治等行动,争取国家支持,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建立健全耕地草原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一是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认真落实《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将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價体系,全面衡量各地绿色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二是协调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碳排放权交易等重大改革事项。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进自治区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分类管控制度、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控政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为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提供制度保障。G
(作者系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花菊萍
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一是力促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同自治区经信委、环保厅等部门加快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步伐,积极支持采用高新技术、节能低碳环保技术和先进工艺,推动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化解过剩产能,落实差别化市场准入政策,杜绝新增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加快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现代纺织、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新兴产业。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支持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二是推动资源节约循环发展。严格执行各开发区产业定位政策,推动沿黄经济带开发区整合优化。加快沿黄地区园区循环化改造,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化、水循环等资源化利用率。依托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等载体,谋划实施一批项目,着力培育再生资源和再制造产业,并争取列入国家布局建设的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会同自治区经信委加大节能降耗减碳工作力度,强化督查和考核,压实工作责任,努力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三是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推动银川市、吴忠市低碳城市试点建设,通过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创建活动,引导居民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一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和撬动作用。通过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专项资金和安排自治区预算内统筹资金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生态建设、流域综合治理等领域的投入力度,支持实施一批重大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大力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努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二是着力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会同自治区住建厅、环保厅等部门,积极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加快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管网建设和提标改造。完善城镇生活垃圾多元化处理模式,统筹推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大力推进城市清洁供热,逐步形成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主,天然气、电能等清洁能源为辅的供热格局。建设一批环保标准高、技术先进的废弃物综合处置示范项目。三是持续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积极配合自治区水利厅、林业厅等部门开展保护母亲河、“三山”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绿化、自然保护区整治等行动,争取国家支持,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建立健全耕地草原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一是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认真落实《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将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價体系,全面衡量各地绿色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二是协调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碳排放权交易等重大改革事项。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进自治区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分类管控制度、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控政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为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提供制度保障。G
(作者系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花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