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早期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深入研究,有关早期阅读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和全语言教育的思想得到充分体现。有效地指导幼儿阅读,不仅可以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其知识面,陶冶其情操,还能促进幼儿观察力、想象力、知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我们意识到了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有针对性地设置图书角、图书区等供幼儿学习阅读的区域。但由于幼儿各方面发育还未成熟,阅读活动往往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作为教师,该怎样正确引导幼儿看图书,帮助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幼儿阅读习惯前测评价活动
为了更真实地了解幼儿的阅读习惯,我们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幼儿阅读习惯测查指标,并根据专家的指导进行了中班全体幼儿的阅读习惯调查。从调查结果看来:56%的幼儿能坚持每天看书;20%的幼儿每天阅读时间是五分钟30%的幼儿阅读时间是十分钟,一半幼儿每天的阅读时间在十五分钟以上;在幼儿阅读方式上,父母陪伴着边看图书边讲解的占63%、独自阅读(逐页翻书、独自指读、独自边看边读)的占37%;阅读后能自觉收拾图书的幼儿占20%、不收拾的则占10%、70%的幼儿需要在成人的提醒下才收拾图书;幼儿经常阅读的材料以图书和观看影制品居多,分别占58%和70%。幼儿喜欢的图书类型比较多样,分布比较均匀。另外通过对家长阅读时间、阅读读物的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家长有阅读的习惯,大部分以报纸、杂志、网络为主。家长的阅读习惯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幼儿,但家长的阅读时间较短,每天只有半个小时的居多,而且阅读的材料单一,主要是报纸。这表示多数家长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很好地影响、带动幼儿的兴趣。问卷调查的结果得出了幼儿存在阅读时间短、独立阅读能力比较差,自觉收拾图书的良好习惯尚未养成。我们加强了宣传引导的力度,使家长主动参与对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幼儿某种习惯的形成,从一定程度上说要依赖某种情景的反复出现。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培养,不是单靠教师简单的说教或指导幼儿看几本书就能完成的。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培养其良好阅读行为习惯的前提。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积极对话中逐渐培养。我们充分利用活动室内外的有限空间创设了让幼儿阅读、交流、展示的平台。创设了“宝宝书屋”,并把其分割为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空间。例如,小小播音员(把自己讲述、家长记录的内容张贴出来,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交流、家长的参与);阅读区(投放幼儿喜欢的图书,以便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阅读);讲述区(幼儿根据墙面上挂图的内容进行讲述);表现区(投放旧图书让幼儿通过剪、贴、画等方法制作简单画面,并进行讲述)。幼儿在温馨、轻松的环境中,他们更乐于阅读与表现。同时,逐步养成了爱惜图书、收拾图书、安静阅读等良好的品质。在引导幼儿修补图书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懂得正确阅读图书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爱护图书的自觉性。
三、科学地提供阅读图书
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较低,对事物缺乏分辨力。教师必须把好选书、供书这一关。尽量多供给涉及面广,具有积极思想意义、富有儿童生活情趣的,能给孩子多方面教益的中外优秀童话、寓言故事、自然科学、综合知识等儿童读物。对人物丑恶、荒诞不合科学的鬼怪故事则要抵制。此外,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则可多选择从图画过渡到文字,图书内容略高于孩子本身发展水平的书籍。尊重孩子的选择,充分给予孩子挑选图书的自主权来激发孩子看书的欲望和提高阅读兴趣,才能更有效地开发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知识迁移能力等。 其次我们还注重包括媒体阅读(影视、录像、多媒体等)、环境阅读(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网络阅读等方面的阅读形式。以教学手段的优化为特征,以图像、声音、汉字形体动感为表现手段,将阅读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综合起来运用,从而激活幼儿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活动,使儿童形象化地把握图文的对应关系,而不是机械、枯燥、乏味地读写。
四、剪贴故事书展览活动
图书是幼儿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虽然家长们为孩子选购了大量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书,但有时缺乏正确的指导,孩子们对图书的兴趣不是很高。尤其没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对幼儿阅读习惯前测调查中,不难发现,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比较重要的,但如何培养则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只是顺其自然而已。造成了很多孩子阅读时不会一页一页地翻看、不会收拾图书、争抢图书的现象比较严重。往往一次阅读活动后,就有几本图书破损。为了培养幼儿爱护图书等良好阅读习惯,我们以从指导幼儿制作单页图书入手,具体措施是:
1、出示破旧图书,让幼儿知道图书破损的原因 ,启发说说怎样充分利用破旧图书。
2、教师示范利用旧图书剪出图案,粘贴、装订制作新图书的方法,启发幼儿围绕一定的主题选材,并讲一讲故事中有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3、幼儿分组自选旧图书制作新图书,教师帮助幼儿选材,启发幼儿围绕主题添画有关背景,将幼儿粘贴好的画按情节装订成册、制作封面、添画、写好书名。
4、将幼儿自制的图书集中起来举办“我的第一本剪贴故事书”。
我们的这些做法不仅可以让幼儿利用旧图书通过自己的想象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图书,而且是一次有意义的环保活动,教育孩子们爱护图书。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并采用剪、贴、画、图片等形式表现出来。具体措施是:
1、讲说活动:采用集体、分组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讲、说说一件有趣的事。
2、向幼儿介绍日记的基本形式。
3、互动活动:要求家长根据幼儿的讲述与幼儿共同利用剪、贴、画、照片等形式表现出来。
4、共同布置“我的第一则日记”专栏,引导幼儿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互相介绍自己日记的内容。
这种形式更有利于幼儿口语的发展,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自由表达。由于幼儿受能力(特别是绘画能力)的限制,大部分的幼儿仍要借助一些现成的图片、照片来表现。但是在选择图片、照片时有更强的目的性,需要根据自己讲述的内容来选择。记录的过程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得比较顺利。幼儿也逐步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自觉主动地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有暑假日记、春游日记、五一日记、六一日记等。
五、制定阅读规则,养成良好习惯
由于幼儿行为的坚持性、自控性差,制定相宜的规则是限制不良阅读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同时,这也是促使孩子有目的、有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确保阅读效果的重要保证。制定阅读规则,要根据阅读环境和实际情况而定。如要保证阅览室安静,可在墙面上贴“静”、“请小声说话”等图样。并要求幼儿轻轻地走路、轻轻地拿放图书。若为避免拥挤,则根据阅览室场地大小相应地限制人数。如为加强自控能力,在每一次的活动前提出念读、默读的要求。又如为阅览室整齐、美观、有秩序,帮助幼儿形成良好阅读习惯,我们则应该制定“一页一页在书角翻阅、不折叠、不在图书上涂画”等要求。同时在阅览环境中提供剪刀、胶水、订书机、透明胶、白纸片等供幼儿修补图书的工具,更进一步激发幼儿爱护书籍的良好行为。综上所述,制定规则,不仅便于教师指导和管理,还能帮助幼儿营造良好的阅读气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公共道德意识。
总之,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需要老师、家长长期不懈的努力。当然,我们也深信,只要我们用心地、耐心地进行尝试,有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获。
一、幼儿阅读习惯前测评价活动
为了更真实地了解幼儿的阅读习惯,我们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幼儿阅读习惯测查指标,并根据专家的指导进行了中班全体幼儿的阅读习惯调查。从调查结果看来:56%的幼儿能坚持每天看书;20%的幼儿每天阅读时间是五分钟30%的幼儿阅读时间是十分钟,一半幼儿每天的阅读时间在十五分钟以上;在幼儿阅读方式上,父母陪伴着边看图书边讲解的占63%、独自阅读(逐页翻书、独自指读、独自边看边读)的占37%;阅读后能自觉收拾图书的幼儿占20%、不收拾的则占10%、70%的幼儿需要在成人的提醒下才收拾图书;幼儿经常阅读的材料以图书和观看影制品居多,分别占58%和70%。幼儿喜欢的图书类型比较多样,分布比较均匀。另外通过对家长阅读时间、阅读读物的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家长有阅读的习惯,大部分以报纸、杂志、网络为主。家长的阅读习惯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幼儿,但家长的阅读时间较短,每天只有半个小时的居多,而且阅读的材料单一,主要是报纸。这表示多数家长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很好地影响、带动幼儿的兴趣。问卷调查的结果得出了幼儿存在阅读时间短、独立阅读能力比较差,自觉收拾图书的良好习惯尚未养成。我们加强了宣传引导的力度,使家长主动参与对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幼儿某种习惯的形成,从一定程度上说要依赖某种情景的反复出现。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培养,不是单靠教师简单的说教或指导幼儿看几本书就能完成的。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培养其良好阅读行为习惯的前提。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积极对话中逐渐培养。我们充分利用活动室内外的有限空间创设了让幼儿阅读、交流、展示的平台。创设了“宝宝书屋”,并把其分割为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空间。例如,小小播音员(把自己讲述、家长记录的内容张贴出来,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交流、家长的参与);阅读区(投放幼儿喜欢的图书,以便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阅读);讲述区(幼儿根据墙面上挂图的内容进行讲述);表现区(投放旧图书让幼儿通过剪、贴、画等方法制作简单画面,并进行讲述)。幼儿在温馨、轻松的环境中,他们更乐于阅读与表现。同时,逐步养成了爱惜图书、收拾图书、安静阅读等良好的品质。在引导幼儿修补图书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懂得正确阅读图书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爱护图书的自觉性。
三、科学地提供阅读图书
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较低,对事物缺乏分辨力。教师必须把好选书、供书这一关。尽量多供给涉及面广,具有积极思想意义、富有儿童生活情趣的,能给孩子多方面教益的中外优秀童话、寓言故事、自然科学、综合知识等儿童读物。对人物丑恶、荒诞不合科学的鬼怪故事则要抵制。此外,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则可多选择从图画过渡到文字,图书内容略高于孩子本身发展水平的书籍。尊重孩子的选择,充分给予孩子挑选图书的自主权来激发孩子看书的欲望和提高阅读兴趣,才能更有效地开发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知识迁移能力等。 其次我们还注重包括媒体阅读(影视、录像、多媒体等)、环境阅读(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网络阅读等方面的阅读形式。以教学手段的优化为特征,以图像、声音、汉字形体动感为表现手段,将阅读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综合起来运用,从而激活幼儿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活动,使儿童形象化地把握图文的对应关系,而不是机械、枯燥、乏味地读写。
四、剪贴故事书展览活动
图书是幼儿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虽然家长们为孩子选购了大量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书,但有时缺乏正确的指导,孩子们对图书的兴趣不是很高。尤其没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对幼儿阅读习惯前测调查中,不难发现,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比较重要的,但如何培养则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只是顺其自然而已。造成了很多孩子阅读时不会一页一页地翻看、不会收拾图书、争抢图书的现象比较严重。往往一次阅读活动后,就有几本图书破损。为了培养幼儿爱护图书等良好阅读习惯,我们以从指导幼儿制作单页图书入手,具体措施是:
1、出示破旧图书,让幼儿知道图书破损的原因 ,启发说说怎样充分利用破旧图书。
2、教师示范利用旧图书剪出图案,粘贴、装订制作新图书的方法,启发幼儿围绕一定的主题选材,并讲一讲故事中有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3、幼儿分组自选旧图书制作新图书,教师帮助幼儿选材,启发幼儿围绕主题添画有关背景,将幼儿粘贴好的画按情节装订成册、制作封面、添画、写好书名。
4、将幼儿自制的图书集中起来举办“我的第一本剪贴故事书”。
我们的这些做法不仅可以让幼儿利用旧图书通过自己的想象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图书,而且是一次有意义的环保活动,教育孩子们爱护图书。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并采用剪、贴、画、图片等形式表现出来。具体措施是:
1、讲说活动:采用集体、分组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讲、说说一件有趣的事。
2、向幼儿介绍日记的基本形式。
3、互动活动:要求家长根据幼儿的讲述与幼儿共同利用剪、贴、画、照片等形式表现出来。
4、共同布置“我的第一则日记”专栏,引导幼儿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互相介绍自己日记的内容。
这种形式更有利于幼儿口语的发展,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自由表达。由于幼儿受能力(特别是绘画能力)的限制,大部分的幼儿仍要借助一些现成的图片、照片来表现。但是在选择图片、照片时有更强的目的性,需要根据自己讲述的内容来选择。记录的过程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得比较顺利。幼儿也逐步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自觉主动地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有暑假日记、春游日记、五一日记、六一日记等。
五、制定阅读规则,养成良好习惯
由于幼儿行为的坚持性、自控性差,制定相宜的规则是限制不良阅读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同时,这也是促使孩子有目的、有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确保阅读效果的重要保证。制定阅读规则,要根据阅读环境和实际情况而定。如要保证阅览室安静,可在墙面上贴“静”、“请小声说话”等图样。并要求幼儿轻轻地走路、轻轻地拿放图书。若为避免拥挤,则根据阅览室场地大小相应地限制人数。如为加强自控能力,在每一次的活动前提出念读、默读的要求。又如为阅览室整齐、美观、有秩序,帮助幼儿形成良好阅读习惯,我们则应该制定“一页一页在书角翻阅、不折叠、不在图书上涂画”等要求。同时在阅览环境中提供剪刀、胶水、订书机、透明胶、白纸片等供幼儿修补图书的工具,更进一步激发幼儿爱护书籍的良好行为。综上所述,制定规则,不仅便于教师指导和管理,还能帮助幼儿营造良好的阅读气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公共道德意识。
总之,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需要老师、家长长期不懈的努力。当然,我们也深信,只要我们用心地、耐心地进行尝试,有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