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类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南药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吲哚类化合物凭借其显著的生理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靶向抗癌药物的研究.近年来,对于吲哚类抗癌药物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些新型抗癌药物主要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组蛋白去乙酰化酶、雌激素受体、血管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拓扑异构酶等靶点发挥作用.本文按不同靶点的分类,综述了近年来吲哚类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索柏子仁的抗焦虑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72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柏子仁高、中、低剂量组(400、200和100mg·kg-1),地西泮阳性药物组(1 mg·kg-1),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造模21d,造模第2周开始给药,连续给药14 d,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旷场实验、孔板实验和明暗箱实验,对小鼠进行行为学测试.然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小鼠海马组织中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的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柏子仁给药组对各个模型组小鼠行为学(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旷场实验、孔板
目的 建立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观察阿胶强骨口服液对缺铁性贫血大鼠的作用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低铁饲料结合耳缘静脉放血建立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28 d后选取血红蛋白(HGB)<90 g·L-1的大鼠分组给药.连续干预28 d,观察动物状态,并检测血常规HGB、红细胞数(RBC)、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清铁(SI),ELISA法检测大鼠二价金属转运蛋白(DMT-1)和膜铁转运蛋白(FPN-1)含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