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采矿塌陷地湿地是目前新出现的一种人工湿地类型,而这种新类型的湿地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人为因素的破坏,使得其失去了原来特有的群落结构,并有向环境恶化发展的趋势,这就需要用恢复生态学中的生态恢复技术来解决。在众多的技术措施中,选用植物进行生态恢复,根据环境特点,结合植物的生态习性,依据植物选择原则,从而选择出合适的植物,运用于植物进行生态恢复,并结合园林艺术手法,来形成特有的一种采矿塌陷地湿地景观。
【关键词】 采矿塌陷地;湿地;生态恢复;景观;规划设计
1.我国煤矿塌陷地区现状及分类
目前,我国煤矿塌陷地区主要集中在北方,统计表明,我国每开采1×104t煤,就会造成的土地塌陷约为0.3h㎡。至二十一世纪初,全国因采煤造成的塌陷就达到40×104h㎡,并且还在以2.7×104h㎡的速度增加。据2002年统计数据表明:仅山东省因采煤塌陷就有800多处,塌陷面积达92.625平方千米。随着近几年采矿业的发展,塌陷现象也有越演越劣的趋势,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耕地的丧失,村庄的搬迁,农民的依靠没有了着落,进一步来讲,由于采矿区塌陷、地下水上渗而形成,一般面积较大、水面较浅。这种湿地如不及时治理就会出现水质变坏,近而污染地下水,并由此滋生细菌类、蚊虫,从而危机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煤矿地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
采矿塌陷地主要包括以下几形式:平地塌陷、山体塌陷、塌陷坑周围,而塌陷坑周围又分为平地和煤矸石山,根据以上分类,在生态恢复和景观营造时,应该从不同的方面分别进行不同类型的恢复。
2.采矿塌陷地生态恢复的意义
从上面现状来讲,采矿塌陷地的生态恢复亟待进行。目前针对采矿塌陷地治理的方法中,提到最多的就是生态恢复。作为矿业废弃地源污染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生态恢复是目前国际研究的一个热点,也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关系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极需研究利用。
3.采矿塌陷地湿地景观生态恢复设计的方法
采矿后,因地面下陷,大面积的渗水、积水,也就形成了采矿塌陷地湿地,这是一种新的人工湿地类型,是指由人工参与建设、并由人为操作与控制的湿地,有别于在自然界中经过长时间天然形成完整生态系统的自然湿地,准确地说,人工湿地是在已消亡的自然湿地或异地恢复与重建的湿地生态系统。换言之,人工湿地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其原始生态系统的组成或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的新的濕地生态系统。
面临众多的采矿塌陷湿地生态恢复技术措施,从生态景观设计出发,按照现状中不同的环境,分析出其限制性因素,制定对其进行生态恢复植物选择的原则,结合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选择能够进行生态恢复的园林植物,运用园林艺术手法进行景观组织,最后形成的采矿塌陷地湿地景观。
湿地景观也就是利用湿地中的水体、植物、地形地貌以及建筑等园林要素,用园林艺术手法对其进行处理,形成的一种具有美感效果的空间境域。采矿塌陷地湿地景观就是利用采矿塌陷形成的水面,进行人工生态恢复,形成湿地。在生态恢复的过程中遵循景观生态设计原理、园林艺术构图原理等进行水生植物的引种与配置而形成的具有景观效果的的采矿塌陷地湿地。
3.1湿地植物景观营造
植物是景观营造中一个具有生命的因素,也就说是四种元素中最活跃的一个因素,也是景观营造中最不可预料的一个因素,所以在植物景观营造中充满了新奇与惊喜。植物景观营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1植物的外型
从小的尺度上来说,植物姿态的婆娑、叶子的不同形状颜色、花的各种颜色芬芳、枝杆的纹理都是一幅幅绝美的天然图画;从大的角度来说,植物之间的高低起伏,种群间的差异对比,都会给人以没的享受。大面积的荷花,给人以一望无际绿的海洋的感觉,观赏者如同坐在扁舟上在绿的海洋上遨游。
3.1.2植物的季相
植物是活的因素,有其生长规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萎。所以在其不同的生长时段所表现的姿态就大不相同,从而形成的景观效果也就大不相同,这种时空的景观变化也会给人景观视觉享受,同时也给人以时间易逝的感觉。如芦苇,在春天给人以“满地蓬蒿芦芽短”的感觉;在夏天给人以“碧波万顷”的感觉;在秋天给人以“雪芦容秋,芦絮纷飞”的感觉;在冬天这给人以“万径人踪灭”的意境。春天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初荷,夏天的“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的“留的残荷听雨声”。
3.1.3植物的群落
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形成一种群落结构,乔、灌、草、藤相结合,构成复层结构,同时能够形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
3.2水体景观营造
水体是园林要素里面另外一个要素,也是采矿塌陷地湿地必须的要素。水体景观的营造一般要结合其他元素进行,能够给人以亲切的感觉,水体景观的营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2.1静水景观的营造
这里主要是指比较大的水面或表面比较平静的水面,这种景观主要是水面周围景物的倒影一实物相互呼应,别有一番风趣,再者就是平静的水面上进行一些水上娱乐活动,从而达到静中有动的景观效果。还有一种也是湿地里最常见的,就是水生植物破水而出,打破整个水面的单调,显的特别出色,加上大面积的一些具有经济效益的水生植物的种植,并开展与之有关的采摘、收获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地域性文化景观。
3.2.2动水景观的营造
动水一般是指那些容易被人发觉在动的水体,比如小溪、河流、瀑布、喷泉等等。动水景观的营造一般都在展示水体的易分易合的一面,以及让人亲近的一面。动水景观的营造一般与地形结合比较紧密。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地形。动水与一些娱乐、漂浮植物结合形成特色。如一些漂流探险就是结合水流与船体进行的探险活动。漂浮植物浮在水面上,随水漂流也别有情趣。
3.3湿地地形景观营造
湿地地形景观的营造主要是结合植物进行的,用植物来展示地形中的水面、平地、坡地、山体。地形是整个景观营造的基础,没有地形的起伏变化,整个景观的营造就显的特别单调,因为有了地形的变化,才使得整个景观具有层次性。在起伏比较大的地方可以用来表现一些垂直景观变化,如一些岩石景观,用来展示大山体的雄伟与博大,小山秀气与灵通。坡地可以用来展示景观的层次性。平地主要是用来建设一些服务设施和耕地。水面则是水上农业的活动区域。
3.4湿地建筑景观营造
建筑是景观中很重要的部分,往往起到控制性和骨架作用。在建设的时候应该特别注重。因为人工湿地整个环境比较贴近自然,这就要求湿地里面的建筑应该比较轻盈、多变,多采用一些仿自然的形状,形成生态园自己的建筑特色。这个方面可以从中国的民居建筑和传统性园林建筑中提取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元素,巧妙的利用设计手法,再融合进自然、生态的理念,来形成生态园自身的建筑风格,这将是湿地景观的一大亮点。
4.采矿塌陷地湿地景观生态恢复设计的发展前景
目前,在我国甚至是世界研究采矿塌陷地生态恢复的比较多,景观的研究也在最近几年显的异常受欢迎,随着研究的进行,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采矿塌陷地生态恢复、湿地景观的研究成果也不断的涌现出来,可以说硕果累累。但是能把采矿塌陷地生态恢复与景观结合起来一起进行研究并不常见,该研究的应用更是凤毛麟角。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对新景观的要求更为迫切,这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把生态回复与景观结合的设计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作者简介:颛孙伟勋,男(1981-),现在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金桥煤矿工作。
【关键词】 采矿塌陷地;湿地;生态恢复;景观;规划设计
1.我国煤矿塌陷地区现状及分类
目前,我国煤矿塌陷地区主要集中在北方,统计表明,我国每开采1×104t煤,就会造成的土地塌陷约为0.3h㎡。至二十一世纪初,全国因采煤造成的塌陷就达到40×104h㎡,并且还在以2.7×104h㎡的速度增加。据2002年统计数据表明:仅山东省因采煤塌陷就有800多处,塌陷面积达92.625平方千米。随着近几年采矿业的发展,塌陷现象也有越演越劣的趋势,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耕地的丧失,村庄的搬迁,农民的依靠没有了着落,进一步来讲,由于采矿区塌陷、地下水上渗而形成,一般面积较大、水面较浅。这种湿地如不及时治理就会出现水质变坏,近而污染地下水,并由此滋生细菌类、蚊虫,从而危机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煤矿地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
采矿塌陷地主要包括以下几形式:平地塌陷、山体塌陷、塌陷坑周围,而塌陷坑周围又分为平地和煤矸石山,根据以上分类,在生态恢复和景观营造时,应该从不同的方面分别进行不同类型的恢复。
2.采矿塌陷地生态恢复的意义
从上面现状来讲,采矿塌陷地的生态恢复亟待进行。目前针对采矿塌陷地治理的方法中,提到最多的就是生态恢复。作为矿业废弃地源污染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生态恢复是目前国际研究的一个热点,也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关系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极需研究利用。
3.采矿塌陷地湿地景观生态恢复设计的方法
采矿后,因地面下陷,大面积的渗水、积水,也就形成了采矿塌陷地湿地,这是一种新的人工湿地类型,是指由人工参与建设、并由人为操作与控制的湿地,有别于在自然界中经过长时间天然形成完整生态系统的自然湿地,准确地说,人工湿地是在已消亡的自然湿地或异地恢复与重建的湿地生态系统。换言之,人工湿地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其原始生态系统的组成或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的新的濕地生态系统。
面临众多的采矿塌陷湿地生态恢复技术措施,从生态景观设计出发,按照现状中不同的环境,分析出其限制性因素,制定对其进行生态恢复植物选择的原则,结合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选择能够进行生态恢复的园林植物,运用园林艺术手法进行景观组织,最后形成的采矿塌陷地湿地景观。
湿地景观也就是利用湿地中的水体、植物、地形地貌以及建筑等园林要素,用园林艺术手法对其进行处理,形成的一种具有美感效果的空间境域。采矿塌陷地湿地景观就是利用采矿塌陷形成的水面,进行人工生态恢复,形成湿地。在生态恢复的过程中遵循景观生态设计原理、园林艺术构图原理等进行水生植物的引种与配置而形成的具有景观效果的的采矿塌陷地湿地。
3.1湿地植物景观营造
植物是景观营造中一个具有生命的因素,也就说是四种元素中最活跃的一个因素,也是景观营造中最不可预料的一个因素,所以在植物景观营造中充满了新奇与惊喜。植物景观营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1植物的外型
从小的尺度上来说,植物姿态的婆娑、叶子的不同形状颜色、花的各种颜色芬芳、枝杆的纹理都是一幅幅绝美的天然图画;从大的角度来说,植物之间的高低起伏,种群间的差异对比,都会给人以没的享受。大面积的荷花,给人以一望无际绿的海洋的感觉,观赏者如同坐在扁舟上在绿的海洋上遨游。
3.1.2植物的季相
植物是活的因素,有其生长规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萎。所以在其不同的生长时段所表现的姿态就大不相同,从而形成的景观效果也就大不相同,这种时空的景观变化也会给人景观视觉享受,同时也给人以时间易逝的感觉。如芦苇,在春天给人以“满地蓬蒿芦芽短”的感觉;在夏天给人以“碧波万顷”的感觉;在秋天给人以“雪芦容秋,芦絮纷飞”的感觉;在冬天这给人以“万径人踪灭”的意境。春天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初荷,夏天的“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的“留的残荷听雨声”。
3.1.3植物的群落
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形成一种群落结构,乔、灌、草、藤相结合,构成复层结构,同时能够形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
3.2水体景观营造
水体是园林要素里面另外一个要素,也是采矿塌陷地湿地必须的要素。水体景观的营造一般要结合其他元素进行,能够给人以亲切的感觉,水体景观的营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2.1静水景观的营造
这里主要是指比较大的水面或表面比较平静的水面,这种景观主要是水面周围景物的倒影一实物相互呼应,别有一番风趣,再者就是平静的水面上进行一些水上娱乐活动,从而达到静中有动的景观效果。还有一种也是湿地里最常见的,就是水生植物破水而出,打破整个水面的单调,显的特别出色,加上大面积的一些具有经济效益的水生植物的种植,并开展与之有关的采摘、收获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地域性文化景观。
3.2.2动水景观的营造
动水一般是指那些容易被人发觉在动的水体,比如小溪、河流、瀑布、喷泉等等。动水景观的营造一般都在展示水体的易分易合的一面,以及让人亲近的一面。动水景观的营造一般与地形结合比较紧密。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地形。动水与一些娱乐、漂浮植物结合形成特色。如一些漂流探险就是结合水流与船体进行的探险活动。漂浮植物浮在水面上,随水漂流也别有情趣。
3.3湿地地形景观营造
湿地地形景观的营造主要是结合植物进行的,用植物来展示地形中的水面、平地、坡地、山体。地形是整个景观营造的基础,没有地形的起伏变化,整个景观的营造就显的特别单调,因为有了地形的变化,才使得整个景观具有层次性。在起伏比较大的地方可以用来表现一些垂直景观变化,如一些岩石景观,用来展示大山体的雄伟与博大,小山秀气与灵通。坡地可以用来展示景观的层次性。平地主要是用来建设一些服务设施和耕地。水面则是水上农业的活动区域。
3.4湿地建筑景观营造
建筑是景观中很重要的部分,往往起到控制性和骨架作用。在建设的时候应该特别注重。因为人工湿地整个环境比较贴近自然,这就要求湿地里面的建筑应该比较轻盈、多变,多采用一些仿自然的形状,形成生态园自己的建筑特色。这个方面可以从中国的民居建筑和传统性园林建筑中提取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元素,巧妙的利用设计手法,再融合进自然、生态的理念,来形成生态园自身的建筑风格,这将是湿地景观的一大亮点。
4.采矿塌陷地湿地景观生态恢复设计的发展前景
目前,在我国甚至是世界研究采矿塌陷地生态恢复的比较多,景观的研究也在最近几年显的异常受欢迎,随着研究的进行,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采矿塌陷地生态恢复、湿地景观的研究成果也不断的涌现出来,可以说硕果累累。但是能把采矿塌陷地生态恢复与景观结合起来一起进行研究并不常见,该研究的应用更是凤毛麟角。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对新景观的要求更为迫切,这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把生态回复与景观结合的设计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作者简介:颛孙伟勋,男(1981-),现在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金桥煤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