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二十多年,经常能看到下面两种现象:
——家长叮咛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回答老师的问题。”
——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踊跃发言。”
然而,孩子是怎么做的呢?不尽如人意。家长、老师的要求笼统抽象,怎样做才是认真听讲、踊跃发言呢?凡此具体实在的指导,几乎是空白。如何纠正这一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指导偏差呢?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往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为学生接受、加工、顺应或同化,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展开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往。只有当师生间的垂直交往与学生间的水平交往的渠道都畅通无阻时,学生的认知主体性才能充分的发挥,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交往能否顺利与和谐,与交往技能相关。因而,我在日常教学中着力对学生进行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我们所进行的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关注的不仅是训练的目标和内容,更重视训练的过程和方式
1、行为演练。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情境中抓住契机进行练习,也可设定相关情境,塑造良好的交往行为。练习时,当学生的交往行为表现接近预期目标时,应及时予以适当的鼓励,如教师微笑肯定、口头表扬等,从而促进交往技能的保持与内化。
2、榜样示范。课堂上进行训练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榜样,学生进行模仿。教师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美国的奇尤依指出:交往技能是教师的一种素养。对学生来说,教师应是交往方面的“专家”、“典范”。如课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言,不随意打断,不轻易否定,哪怕学生说错时,教师也要耐心等待,让学生说完,充分展现其思维过程。教师还要注意树立学生榜样,学生观察到自己与榜样的相似性,更会用心观察学习。
3、体验引导。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必须诱发情感体验,因为从认识到行为都离不开以情感为核心的意向系统的驱动。交往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他人情感,体验交往之乐,体验交往技能训练的价值感、成功感。
4、认知指导。不良的交往方式往往是缺乏交往策略知识所致。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首先要教给学生有关交往策略知识,以指导交往行为。教师可以通过言语讲解指导学生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讲解时,遵循技能训练的基本规律,在把握交往技能的总体结构的基础上,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具体行为,分要点进行训练。如倾听技能分解为:注视对方目光、身体前倾、点头微笑等。在分项讲解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综合应用于实际交往中。
二、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发,我们把课堂交往技能训练内容具体化为四个“学会”
1、学会接受他人意见。接受他人意见包括接受批评与建议。我们要求双方本着平等的态度,乐于接受意见,耐心的听对方说完。意见中肯,点头表示感谢;意见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甚至于不恰当时,也要听得进,提醒自己今后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冕。如果时机适宜,也要学会适当的进行辩解,以保持交往双方心理的融贯。
2、学会修正他人观点。修正他人观点,主要指修正同学发言。我们要求学生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谈出自己的意见,切忌讲伤害对方的话。当然,教师也要敢于接受学生的“挑刺”。
3、学会陈述自己想法。陈述自己想法包括回答教师的提问,参与学生间讨论时的发言。我们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做有准备的发言,逐步做到语言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生动自然,注意恰当控制音量。即参与讨论时音量要小,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回答提问时音量要大,让全班学生都能听见。
4、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倾听他人发言包括倾听教师讲课和倾听同学发言。要求学生积极做好倾听的心理准备,注意力集中指向所要探索的学习问题,先独立想一想对这个问题是怎样想的,然后虚心倾听别人的发言,逐步学会记住他人的发言要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学会用言语信号和非言语信号,作积极的信息交流。所谓非言语信号,主要包括交换目光、侧耳倾听、举目凝视等;所谓言语信号,主要是对他人的发言赞同、接受时,说出表示支持性的言语,如“我也是这样想的”,“我觉得你说的对”;如果他人说的不全或答错了,则应该陈述自己的想法,扩充或修正他人的意见;学会质疑、发问,学会向他人请教,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解释。
三、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1、课堂交往技能是一系列行为的、认知的、情感的过程和谐的结合起来的能力,因而训练时应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方式。
认知指导是训练的起点,体验引导是训练的中介,行为演练是训练的落脚点。如课中提问,学生应答时,教师轻轻地提示一句“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這是对别人的尊重”,其将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教学效果。而当学生答错被部分同学哄笑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别人说错了,你应主动修正,积极帮助他。试想:如果是你说错了,别人取笑你,你又怎么想呢?”移情性的话语将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波澜。而当大部分学生做得正确时,教师的一句“说得好,大家听得也很投入”,这种语言表扬又无疑对学生的行为给予了积极的强化。
2、训练时间的长期性。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这不仅因为训练的内容是丰富的,而且还因为训练是一个从分项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完成的过程,因而学生对课堂交往技能的掌握也必然要经历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进行训练时不能试图“毕其攻于一役”,而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总之,课堂交往技能训练,可以改善课内交往,促进形成合作性、支持性的课堂气氛,促进交往双方相互认知、相互沟通与相互作用;对课堂之外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具有迁移作用。课堂交往技能训练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为其生存、发展与成功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石。
——家长叮咛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回答老师的问题。”
——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踊跃发言。”
然而,孩子是怎么做的呢?不尽如人意。家长、老师的要求笼统抽象,怎样做才是认真听讲、踊跃发言呢?凡此具体实在的指导,几乎是空白。如何纠正这一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指导偏差呢?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往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为学生接受、加工、顺应或同化,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展开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往。只有当师生间的垂直交往与学生间的水平交往的渠道都畅通无阻时,学生的认知主体性才能充分的发挥,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交往能否顺利与和谐,与交往技能相关。因而,我在日常教学中着力对学生进行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我们所进行的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关注的不仅是训练的目标和内容,更重视训练的过程和方式
1、行为演练。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情境中抓住契机进行练习,也可设定相关情境,塑造良好的交往行为。练习时,当学生的交往行为表现接近预期目标时,应及时予以适当的鼓励,如教师微笑肯定、口头表扬等,从而促进交往技能的保持与内化。
2、榜样示范。课堂上进行训练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榜样,学生进行模仿。教师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美国的奇尤依指出:交往技能是教师的一种素养。对学生来说,教师应是交往方面的“专家”、“典范”。如课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言,不随意打断,不轻易否定,哪怕学生说错时,教师也要耐心等待,让学生说完,充分展现其思维过程。教师还要注意树立学生榜样,学生观察到自己与榜样的相似性,更会用心观察学习。
3、体验引导。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必须诱发情感体验,因为从认识到行为都离不开以情感为核心的意向系统的驱动。交往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他人情感,体验交往之乐,体验交往技能训练的价值感、成功感。
4、认知指导。不良的交往方式往往是缺乏交往策略知识所致。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首先要教给学生有关交往策略知识,以指导交往行为。教师可以通过言语讲解指导学生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讲解时,遵循技能训练的基本规律,在把握交往技能的总体结构的基础上,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具体行为,分要点进行训练。如倾听技能分解为:注视对方目光、身体前倾、点头微笑等。在分项讲解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综合应用于实际交往中。
二、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发,我们把课堂交往技能训练内容具体化为四个“学会”
1、学会接受他人意见。接受他人意见包括接受批评与建议。我们要求双方本着平等的态度,乐于接受意见,耐心的听对方说完。意见中肯,点头表示感谢;意见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甚至于不恰当时,也要听得进,提醒自己今后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冕。如果时机适宜,也要学会适当的进行辩解,以保持交往双方心理的融贯。
2、学会修正他人观点。修正他人观点,主要指修正同学发言。我们要求学生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谈出自己的意见,切忌讲伤害对方的话。当然,教师也要敢于接受学生的“挑刺”。
3、学会陈述自己想法。陈述自己想法包括回答教师的提问,参与学生间讨论时的发言。我们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做有准备的发言,逐步做到语言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生动自然,注意恰当控制音量。即参与讨论时音量要小,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回答提问时音量要大,让全班学生都能听见。
4、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倾听他人发言包括倾听教师讲课和倾听同学发言。要求学生积极做好倾听的心理准备,注意力集中指向所要探索的学习问题,先独立想一想对这个问题是怎样想的,然后虚心倾听别人的发言,逐步学会记住他人的发言要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学会用言语信号和非言语信号,作积极的信息交流。所谓非言语信号,主要包括交换目光、侧耳倾听、举目凝视等;所谓言语信号,主要是对他人的发言赞同、接受时,说出表示支持性的言语,如“我也是这样想的”,“我觉得你说的对”;如果他人说的不全或答错了,则应该陈述自己的想法,扩充或修正他人的意见;学会质疑、发问,学会向他人请教,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解释。
三、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1、课堂交往技能是一系列行为的、认知的、情感的过程和谐的结合起来的能力,因而训练时应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方式。
认知指导是训练的起点,体验引导是训练的中介,行为演练是训练的落脚点。如课中提问,学生应答时,教师轻轻地提示一句“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這是对别人的尊重”,其将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教学效果。而当学生答错被部分同学哄笑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别人说错了,你应主动修正,积极帮助他。试想:如果是你说错了,别人取笑你,你又怎么想呢?”移情性的话语将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波澜。而当大部分学生做得正确时,教师的一句“说得好,大家听得也很投入”,这种语言表扬又无疑对学生的行为给予了积极的强化。
2、训练时间的长期性。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这不仅因为训练的内容是丰富的,而且还因为训练是一个从分项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完成的过程,因而学生对课堂交往技能的掌握也必然要经历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进行训练时不能试图“毕其攻于一役”,而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总之,课堂交往技能训练,可以改善课内交往,促进形成合作性、支持性的课堂气氛,促进交往双方相互认知、相互沟通与相互作用;对课堂之外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具有迁移作用。课堂交往技能训练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为其生存、发展与成功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