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中君子适相宜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do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中,“师法自然”是一直被历代创作者所推崇的创作方式,紫砂艺术从诞生之初就广泛地吸取了其他传统文化元素的精髓,无论是从创作的高度还是广度,都与自然脱不开关系,而在紫砂壶诞生的源头,又有着十分明显的江南人文印记,所以紫砂与自然、紫砂与江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 江南;竹;文化;造型;设计
  江南自古以来便是人文荟萃之地,紫砂文化便脱胎于此,探究紫砂文化的源流,就不得不研究和学习江南文化,从古到今,“江南”一词随着时代的不同,有着十分明显的地缘变化,但在文化上,却是从唐代开始一直传承至今。所以有人说六朝之江南是江南之江南,明清之江南是中国之江南,近代的江南则是世界之江南。紫砂文化中对于江南文化的诠释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但也有至始至终都没有改变的,所以当代紫砂对江南文化的演绎本质上是一种吸收和延续,作品“风摇青玉枝”(见图1)便是通过引入“竹子”造型与紫砂壶的结构相结合,从而与江南文化产生人文品质上的紧密联系,引申出更加深刻的情感和概念。
  通常一提到江南文化,很容易就会使人联想到江南的园林,古木一棵、翠竹一丛、堆石一处,且要布局适宜,安置得当。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园林中不单单是草木、湖石等等的事物,还有与之相搭配的各种建筑以及建筑内的各种陈设,最重要的还要有人,这些集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江南式园林,真正的江南文化。这就需要造型与气格的统一,将这些元素融入紫砂壺,首先在造型上就要有着明显的江南人文印记。所以紫砂壶上的竹子既是竹子,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竹子,而经过艺术加工后所形成的竹子的装饰造型。这样的造型自然界中没有,但又要让它看起来“自然”,所以在塑造的时候,就要对真正的竹子造型有所取舍,去掉那些有碍美的、多余的部分,在我们通常所认识的竹子的特点上下功夫,增加竹子的印象,让壶显得更有特点,更加贴近所要表达的江南人文风味的主题。
  作品“风摇青玉枝”从外观轮廓上看,线条较为复杂,成型难度较大,由于传统紫砂全手工成型的特点,造型线条转折越多,块面越复杂,成型的工艺就越繁复,在这件作品上,壶腹有一个束腰的线条,将壶身分成了“竹节”的上下两个部分。我们都知道,自然界中的竹子竹节都是笔直生长的,所以竹子在我们文化中所体现的一直是“忠直”、“宁折不弯”的形象,但在这件作品上,却出现相当明显的曲线塑造,并没有采用传统紫砂“竹节”造型中的直身筒。实际上,只有仔细观察过竹子在各种环境下所展现的视觉状态便会发现,作品“风摇青玉枝”中的壶身塑造,实际上是在表现竹子被风吹动时的远近变化,是运用抽象夸张的手法,将竹子的这种视觉变化进一步的强调,所以我们在第一眼看见这件作品的时候,仍然会认出这是“竹子”而不是其他什么事物。
  所以,顺着这一思考方式进行探究,就会发现作品“风摇青玉枝”的造型构建特点实际上都是以此为中心的。首先是远近视觉变化的壶身,壶身上并非是传统“竹子”造型所常见的竹节拱钮,还是顺着壶身的竹节继续向上生长的竹节形柱钮,这样一来配合平盖,从侧面看这件作品,下面粗壮、上面纤细,但却是相同结构的竹节造型,加上壶身为了表现竹子远近视觉变化所营造的曲线,将这些跟壶钮联系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这实际上完整地重现了一颗高耸的竹子枝干,只是将视角放到了竹子的底部,是一种仰视的状态,这样的塑造方法,将观赏者的视野固定到了一个特定的方向,从而将其带入创作者早已经准备好的文化意境之中,从而进一步产生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所谓“风摇青玉枝”便是如此了。
  除此之外,壶流和壶把的搭配也延续了壶身的造型风格,用曲线而不用直线,将风中摇晃的竹子进行一种更深层次的演绎,让观赏者顺着创作者的心意,犹如古之君子一般,置身于竹林之中,既塑造了景,又传达了意,将创作作品的艺术性推向了更高的境界。
  紫砂艺术的传承,不仅仅是造型创作的传承,也是文化的传承,思维品格的传承,弘扬古人的优点,彰显人性道德之美,正是传统古典艺术所天然具备的魅力,紫砂艺术继承了这些,紫砂壶艺创作的未来才会更加宽广,才会获得更多人的欣赏与期待。
其他文献
摘 要 紫砂壶的艺术性是建立在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其比起一般的艺术形式更具魅力。紫砂壶全靠素面素心呈现出来,壶体的每个细节具有鲜明的特色,制作的线条流畅,于虚实对比中凸现立体感。近代紫砂名家汪宝根制作的紫砂“上桃合菱壶”巧得造化之工,值得鉴赏。  关键词 上桃合菱壶;紫砂壶;汪宝根;近代  汪宝根是近代著名的紫砂艺人,宜兴蜀山人,生于1890年,卒于1954年,他是民国时期紫砂高手“三宝三根”中的一
期刊
摘 要 紫玉金砂泥料作为一种特殊的泥料需要匠人的“心静”,而紫玉金砂壶往往壶身采用留白的艺术手段,用“空”代表“满”,留白的壶面同样也能感到“静”。充满静谧之意的紫玉金砂壶是带有一份“禅气”的,这种禅气源自匠人对于生活的体悟,还来源于匠人千锤百炼的技术修炼,有禅气的壶往往拥有一份独一无二的“气韵”,本文所介绍的“婵瑜壶”就是采用紫玉金砂泥料制成的一把独具气韵的紫砂壶。  关键词 紫玉金砂、婵瑜壶、
期刊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每一种文化在向外延伸、传播的同时,都有着这样一种内在的驱动力,那就是创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中国文化指明了道路,布局规划了战略性的发展,同时也赋予了文化以创新的内涵,要求把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创作的全过程。文化的强盛关乎民族的兴衰,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唯有我们中国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不息,关键便在于中国有伟大的文化。而文化想要不断的强大,就必须进行良好的传承,而想要避免衰落就必须进行
期刊
宜兴紫砂壶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极具代表中华民族特性的陶瓷艺术瑰宝,其所蕴含的艺术特性博大而宽广,同时吸收了各种文化元素的潇洒自如、精妙与不拘一格的特点,正是因为这种海纳百川的气度,让流传千年的紫砂壶极具猎猎招展的气势和动人心魄的魅力。  紫砂“阴阳太极八卦壶”(见图1)兼具紫砂壶之厚重与道教文化“八卦”的灵性,将道教极具特色的“阴阳太极八卦”标志融入传统的紫砂壶设计之中,太极图即“
期刊
摘 要 大自然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并非偶然,而是历经岁月洗礼后人们选择的结果。从河流山川、花草树木到风云天际,这些物象经陶艺人的精选与艺术加工之后都可以入题。这款紫砂“云峦三友壶”以云峦、山川、河流为题材,表现了大自然景物的相互衬托之美。  关键词 紫砂;云峦三友壶;自然艺术;审美  自然艺术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特殊的一笔,在艺术审美上有着独特的风格特点。人们在欣赏自然艺术的时候具有特殊性,不仅在于技法
期刊
时至今日,紫砂壶经过历代前贤的创作发展,已经成为兼具使用功能和自身美学特质的工艺品,这使得其区别于纯粹的无使用功能的艺术品与仅具有使用功能的实用品,具有自身的特殊情致。一款成功的紫砂壶型新品,必有其特殊的情致,且涵泳其中,出入其里,以形展示于外。  在此,试以新作“福在眼前壶”(见图1)为例撰文与大家分享创作体会。一方面介绍下设计的文化构思,其“福文化”与“泉文化”的巧妙结合,自以为在紫砂界尚属首
期刊
摘 要 在造型千姿百态的紫砂壶中,仿生的紫砂壶器开创了自然为题材的艺术境界。紫砂“蜀麓之舟壶”以海浪之中的轻舟作为题材,铸造了迎风喜浪渡大洋之势,寓意深刻。  关键词 蜀麓之舟壶;紫砂;造型;寓意  紫砂茶壶作为实用的日常器皿,其初始功能只是单纯的茶器,而在满足了其使用功能之后,制作者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尽量地使它完美一些,于是,紫砂茶壶从单纯的实用器皿变成实用与装饰相结合的造型艺术品,而历
期刊
摘 要 紫砂艺术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并且蕴含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紫砂泥料的多情、柔软赋予了紫砂器具独特的形象艺术。每一个作品,靠着作者的直觉与双手的触感去创造。一件紫砂作品的创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制壶艺人用上好的泥料,精心培养自己的文化修养,才能制作出壶器与精神两者皆优的紫砂壶具。  关键词 威震八方壶;紫砂;神韵;艺术特征  有个成语叫“画龙点睛”,这个点睛之笔就是艺术中的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的装饰艺术丰富多彩,集书画、文学、诗词、金石、篆刻艺术形式于一体,从论茶延伸到哲学、历史、伦理、文化等领域,这不仅提升了紫砂壶的装饰层次,更将深蕴的文化内涵透在壶艺之中,从而提升了壶器的整体品味。紫砂“封侯壶”以自然界的景物为题材,将作品的自然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 封侯壶;紫砂;造型;自然艺术  紫砂艺术作品崇尚师法自然,陶艺人遵循自然肌理,强调造型和细节,并将其符号、图文
期刊
中国有着六千年的历史,彩陶作为史前艺术的主要构成部分,贯穿历史的始终,体现着远古先民的风范,凝结着中国人民的精神风采和文化神韵。彩陶不同于岩画、洞窟艺术、人体装饰等史前艺术,它之所以长盛不衰,从遥远的古代延续至今,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情感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彩陶艺术更多地接近日常生活,体现日常审美情感,体现自由欢快的生活气息和随心而为的艺术创造精神。宜兴彩陶作为宜兴五朵金花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