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师生的心灵沟通,从而完成政治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能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政治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课堂 心灵 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82-0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能力、完成知识的传授。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诠释就是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的心灵沟通,从而完成政治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能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政治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正所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如同战场上的将帅,要想更好地驾驭课堂气氛,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需要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形成一种心灵上的共鸣。每个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一堂令人满意的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师生都沉醉其中,感觉时间不知不觉一晃而过,教师是用“心”去教,学生是用“心”去学,整堂课俨然就是师生间心灵的对话。教师正是通过心灵沟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充满艺术魅力。
一、心灵沟通在政治教学三维目标中的定位
政治课程目标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政治教学的三维目示就是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师生的灵沟通是落实三个方面具体目标的前提。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新课标要求掌握基本的政治知识,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就要通过心灵沟通让学生明白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从而主动探求相关知识的具体内容。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注重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政治的眼光来分析现实问题。这就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首先有一种心灵的沟通,达到一定程度的默契,在探究与合作中产生心灵的共鸣。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政治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这更需要师生通过心灵的沟通,达成思想认识的一致。
二、心灵沟通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形式
心灵沟通作为落实教学目标的前提,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表现为不同的形式,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简单将其概括为以下几种。
1.对话沟通
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主要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解答学生的提问。师生通过语言的沟通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这很容易理解。上课开始以后都要对学生上一节课所学政治知识进行巩固,一般都是通过检查提问的方式进行。而在新课讲解时,师生进行共同探究则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向老师大胆提问,尤其是涉及到发散思维方面的问题。当然师生的对话沟通延伸到课后,就是教师与学生的谈心。在谈心中使彼此的心灵交融, 使教师对学生的“爱”让学生感受得更为真切。这样,学生就会对老师有“爱”的回报,并把这种对老师的爱迁移到政治这门学科上,正所谓“爱屋及乌”,教学效果就非常明显。
2.肢体沟通
肢体沟通包括教师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的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当我们讲到祖国强大的时候振臂欢呼,学生能不有所触动?当我们发现有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向他不动声色地递去一个眼神,学生能不充满感激?教师充分利用这些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的心灵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彰显了教学艺术的魅力,是每一个教师取得成功的心得体会。
3.活动沟通
新时期的政治教学,强调学生政治学习能力的提高,因而我们可以通过演讲、辩论、办刊报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而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能够融入到学生中间, 与学生一起共同推动活动的展开,将会有效地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达到心灵的沟通。
4.换位沟通
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学生对政治学科不重视,认为政治学科是开卷考试,上课听与不听无所谓,以致课堂上不配合老师,使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下去的情况,甚至有的学生还会产生对老师的抵触情绪,故意与老师唱对台戏。碰到这种情况,作为老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寻找与学生心灵沟通的突破口。而换位思考就是实现师生心灵沟通最好办法,老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同时请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换位沟通可以使学生觉得自己和老师是处于平等的地位,通过两种角度的比较,逐渐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实现了师生的心灵沟通。
5.情境沟通
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师生心灵沟通极为重要。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师生心灵沟通的共同背景。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展师生双边活动,可以让学生有切身体会,更能够有效实现师生的心灵沟通。情境沟通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得到应用。
三、心灵沟通的重大意义
通过政治教学三维目标的分析和教学实践我们很明显地发现师生的心灵沟通对于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推进新课程改革以及实现政治教学的社会功能方面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心灵沟通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途径。
如前所述,心灵沟通是落实政治教学目标的前提,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显著的标准就是教学目标的落实。实践证明,只要师生之间实现了心灵沟通,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在学生看来都是理所当然,学生愿意主动学习,课堂上教学气氛热烈,师生互动融洽,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透彻,教学效果就非常理想。相反,如果师生没有心灵沟通,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都听不进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无法调动起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正因为如此,所以说心灵沟通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途径。
其次,心灵沟通是当前推进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
心灵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高度一致,是新課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
最后,心灵沟通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加强政治教学社会功能的有效平台。
心灵沟通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呵护,是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灵魂塑造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政治老师唯有通过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才能培养出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作者简介:
李靖源,男,汉族,1978年7月出生,吉林人,硕士研究生毕业,北京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政治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中学政治教育教学研究。
【关键词】课堂 心灵 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82-0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能力、完成知识的传授。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诠释就是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的心灵沟通,从而完成政治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能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政治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正所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如同战场上的将帅,要想更好地驾驭课堂气氛,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需要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形成一种心灵上的共鸣。每个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一堂令人满意的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师生都沉醉其中,感觉时间不知不觉一晃而过,教师是用“心”去教,学生是用“心”去学,整堂课俨然就是师生间心灵的对话。教师正是通过心灵沟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充满艺术魅力。
一、心灵沟通在政治教学三维目标中的定位
政治课程目标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政治教学的三维目示就是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师生的灵沟通是落实三个方面具体目标的前提。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新课标要求掌握基本的政治知识,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就要通过心灵沟通让学生明白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从而主动探求相关知识的具体内容。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注重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政治的眼光来分析现实问题。这就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首先有一种心灵的沟通,达到一定程度的默契,在探究与合作中产生心灵的共鸣。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政治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这更需要师生通过心灵的沟通,达成思想认识的一致。
二、心灵沟通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形式
心灵沟通作为落实教学目标的前提,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表现为不同的形式,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简单将其概括为以下几种。
1.对话沟通
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主要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解答学生的提问。师生通过语言的沟通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这很容易理解。上课开始以后都要对学生上一节课所学政治知识进行巩固,一般都是通过检查提问的方式进行。而在新课讲解时,师生进行共同探究则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向老师大胆提问,尤其是涉及到发散思维方面的问题。当然师生的对话沟通延伸到课后,就是教师与学生的谈心。在谈心中使彼此的心灵交融, 使教师对学生的“爱”让学生感受得更为真切。这样,学生就会对老师有“爱”的回报,并把这种对老师的爱迁移到政治这门学科上,正所谓“爱屋及乌”,教学效果就非常明显。
2.肢体沟通
肢体沟通包括教师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的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当我们讲到祖国强大的时候振臂欢呼,学生能不有所触动?当我们发现有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向他不动声色地递去一个眼神,学生能不充满感激?教师充分利用这些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的心灵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彰显了教学艺术的魅力,是每一个教师取得成功的心得体会。
3.活动沟通
新时期的政治教学,强调学生政治学习能力的提高,因而我们可以通过演讲、辩论、办刊报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而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能够融入到学生中间, 与学生一起共同推动活动的展开,将会有效地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达到心灵的沟通。
4.换位沟通
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学生对政治学科不重视,认为政治学科是开卷考试,上课听与不听无所谓,以致课堂上不配合老师,使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下去的情况,甚至有的学生还会产生对老师的抵触情绪,故意与老师唱对台戏。碰到这种情况,作为老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寻找与学生心灵沟通的突破口。而换位思考就是实现师生心灵沟通最好办法,老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同时请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换位沟通可以使学生觉得自己和老师是处于平等的地位,通过两种角度的比较,逐渐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实现了师生的心灵沟通。
5.情境沟通
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师生心灵沟通极为重要。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师生心灵沟通的共同背景。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展师生双边活动,可以让学生有切身体会,更能够有效实现师生的心灵沟通。情境沟通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得到应用。
三、心灵沟通的重大意义
通过政治教学三维目标的分析和教学实践我们很明显地发现师生的心灵沟通对于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推进新课程改革以及实现政治教学的社会功能方面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心灵沟通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途径。
如前所述,心灵沟通是落实政治教学目标的前提,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显著的标准就是教学目标的落实。实践证明,只要师生之间实现了心灵沟通,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在学生看来都是理所当然,学生愿意主动学习,课堂上教学气氛热烈,师生互动融洽,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透彻,教学效果就非常理想。相反,如果师生没有心灵沟通,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都听不进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无法调动起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正因为如此,所以说心灵沟通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途径。
其次,心灵沟通是当前推进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
心灵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高度一致,是新課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
最后,心灵沟通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加强政治教学社会功能的有效平台。
心灵沟通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呵护,是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灵魂塑造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政治老师唯有通过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才能培养出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作者简介:
李靖源,男,汉族,1978年7月出生,吉林人,硕士研究生毕业,北京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政治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中学政治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