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生像树一样茁壮成长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35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春波,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中心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83年从教至今,他始终坚持“让师生像树一样茁壮成长”的教育理想,先后被评为“顺义区优秀教育工作者”“顺义区教育系统十大党员楷模”“和谐校园—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校长”“顺义区优秀校长”等。
  2016年到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中心小学任职至今,他用勤奋、睿智和怀揣的教育理想引领干部教师诠释雁群飞行,在高端设计与规划、继承与发扬的基础上,集思广益,上下沟通,积极探求、诠释、凝练学校“润德养正,积厚成器”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学校力求发挥文化育人、文化润德、文化养正的三大校园文化特色,通过建设三大文化展厅和六大文化景观初步形成了学校文化的多元文化融合、特色文化鲜明、动态交互便捷的文化育人品牌。
  学校秉承“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以“科技﹢人文”为指导挖掘教育资源,以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为目标,创建“生活化”“课程化”“系列化”“信息化”为一体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特色校本课程。师生在探秘节日文化、体验特色活动中,认同祖国文化,领悟民族精神,形成学校德育教育的魂。
  按照“以生为本、尊重差异、遵循规律、植根课堂、务实高效”的工作思路,围绕“生本、对话、求真”的主题,在教学中搭建骨干教师示范课、家长开放日等展示研究平台,追求“体验式学习”与“研究式学习”相结合,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构建活力的课堂,师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收获,学会知识、掌握方法、展示自我、丰实成长。
  学校努力追求“让每个人拥有自信、成功和快乐”的目标,成立了舞蹈、科技、合唱、校园剧、篮球、足球等社团,满足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要,为学生的个性成长服务。
  在刘春波的带领下,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足球特色校”“全国优秀少先大队”“北京市课改先进单位”“北京市课程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首批文明校园”“北京市校园环境示范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北京市绿色学校”“首都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北京市星星火炬奖”“北京市民族教育示范校”“顺义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1983年,在完成了师范院校的学习后,刘春波正式踏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教师。从教以来,他一直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作为座右铭,心怀“让师生像树一样茁壮成长”的教育理想,秉持教育初心,耕耘教育沃土,用爱谱写教育人生,用情获得桃李满园。
  在2016年成为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中心小学校长后,刘春波带领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足球示范校”“全国写字达标研究实验校”“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综合实践特色校”等荣誉称号。近日,记者有幸采访到了刘春波,听刘校长讲讲他的教育管理之道。
  《教育》:刘校长,您好,您从教36年,能谈谈您一直以来对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吗?
  刘春波:从2008年担任校长开始,我就一直追问“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办怎样一所学校才可以实现真正的教育”。我深知,校长的责任就是用自己的激情唤起师生生命体自主成长的意识。任职期间,我带领沿河中小构建了“树文化体系”;带领牛山三小打造了方圆智慧文化;到后沙峪中小后,在继承的基础上,提出了“润德养正积厚成器”的办学理念。激情传递,文化引领,使三所学校办学质量均迈上新台阶!
  《教育》:众所周知,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您能具体谈谈后沙峪中心小学打造“正·器”文化的初衷和做法吗?
  刘春波:2016年任后沙峪中小校长后,我一直在追求“让师生不仅能做正确的事、正确做事,更能‘心中有正气,眼中有天地,积厚能成器’”的教育理想。养正,孟子认为是养浩然之气,就是涵养德性,引领正道;养习惯之根,正做人之本。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带领学校着力打造“正·器”文化。我校的“正·器”文化主要体现在构建身正为范的养正教师文化、构建学校“正·器”课程文化体系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正道活动三方面。
  《教育》:浩然求正,尊贤学范,教师文化构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对教师个体具有内在的约束力。学校对教师文化的构建具体是怎样做的?
  刘春波:我们一直致力于通过学校文化的构建点燃教师的激情,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使教师队伍浩然求正,让教师学做真人,追求真知。一是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培育讲正气、修正德的教师队伍。我们结合法律法规制定了《后沙峪中小教师师德师风考核细则》,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职、评优、晋级的首要内容,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同时,积极开展“讲师德,做师表,树正气”“寻找身边的好教师”“百名教师进千家”等活动,努力让教师成为“四有好老师”,争当学生“四个引路人”。二是大力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打造“教学正确,形象雅正”的教师队伍。以学校“十三五”国家、市区级10余项课题研究引领教师队伍的成长;积极开展班主任校本培训,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在教学研究方面,从“加强师生双边互动,构建多维对话的生本课堂”入手,践行实验二小“生本、对话、求真、累加”的课堂文化,探索“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拓展延伸”的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此外,学校多次承担了市区级教学研究活动,先后有云南、湖北“国培计划”班的学员走进我校。
  《教育》:課程文化建设对提升教育品质、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后沙峪中心小学是如何打造“正·器”课程文化体系的呢?
  刘春波:我们着眼于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个性发展性课程三级课程的融合推进,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构建了“4类加2主题”的课程体系:“4类”分别为品格与道德、科学与人文、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2主题”:一是实践与特长发展课程,以主题式研究的方式,融多学科内容,在注重实践、体验、参与、合作理念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二是形成学校“养正”校本教材和读本,编写《养正教育读本》《养正课题—学生习惯训练手册》等,从正容、正言、正行、正心、正风、正气六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教育》: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不仅能使学校充满活力,还让校园文化精髓在耳濡目染中被接受和被传播。请您谈谈学校的正道活动是怎么开展的?
  刘春波:首先,我们充分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教育点,对学生进行民族情怀教育。如二月二以龙文化为主线,开展画龙、编龙、唱龙活动;清明走进焦庄户地道战纪念馆,缅怀革命英烈;春节课程结合理财教育,开展逛庙会活动等。其次,将活动课程化。如精心设计“一年级入学课程”和“六年级毕业课程”;在七一前夕举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少先队员入队仪式,请毛主席的生活管家吴连登先生讲毛主席勤俭节约的故事;邀请残奥冠军波波夫走进学校和孩子们一起运动,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报道等等。再次,将社团活动精品化。学校成立弦乐、舞蹈、足球等56个精品社团,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女足获北京市联赛第八名,朗诵《雨说》、校园剧《天空之城》、民族健身操舞获北京市银奖,男子舞蹈《西游今记》获全国小荷风采大赛金奖。
其他文献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孩子在作文时经常拿起笔不知从何下手,常常“谈作文色变”。老师们对作文教学也感到头疼。作文就像一头“拦路虎”挡在语文教学的途中。在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中,我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在不同年段采取不同的策略,探索出了一条培养  学生作文兴趣、提升作文质量  之路。  一、写“告状书”,培养写话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带着无比耀眼的光环。然而,站在教育行业中的班主任,更像是战场中的先遣部队,第一时间把教学的思想传达给学生。作为小学班主任,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幸福感。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更要为每一位小学生树立情绪管理的榜样,采用积极的班级情绪策略进行班级管理,这样才能有效引领自己的工作走向良性的发展,同时对小学生的
张东兴老师在《共享语文每一天》一文中如是说:“教语文很简单,怎样使语文更可爱就怎样教吧。教出语文的味道,教出语文的魅力,也教出语文人的风采。”张老师的这句话给我启发很大。语文,简单就好。但为了这“简单”,必须先让我们每一个教师自身不简单。几年来,我不断地取长补短,实践,改革,再实践,终于探索出一条在阅读道路上可远行之路——“两读两写”教学。  一读:批注式阅读  五年前,我开始了三年级的语文教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林肯的三段演讲,明白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态度变化的原因,从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在对比品读中关注学生  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领悟林肯胸怀坦荡、宽容大度、仁爱正义的人格魅力,提升学生的高阶阅读素养。  【教学过程】  一、聚焦词语表达,理清行文脉络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3课——《鞋匠的儿子》。  (
为了提高自己课堂上指导学生朗读的能力,我最近读了《跟窦桂梅学朗读》这本书。在这本书中,窦老师先介绍了理论指导,这一部分包括“为什么要朗读”“朗读新解”“朗读的基本方法”“朗读的规范”“朗读注意事项”“不同体裁的朗读指导举隅”六章。第二部分是课堂实践,第三部分是阅读感悟。与其他教育学书籍的最大区别是,本书中不仅有理论,还列举了大量的实例,读来一点也不觉枯燥,反而觉得对于平常的语文教学很有指导性。  
2014年开春,周璐出版了她的第一部语文教育专著——《在“以情导学”的语文行旅上跋涉》,我应邀躬逢其盛,第一个读了她的书稿,并遵嘱写了一篇短文,题为《周璐的“路”》,聊充序言。全文围绕“路”字来写,一是应了书题中“语文行旅上跋涉”之意,二是她走过来的这条语文路,确实非同一般。特别有意思的是,走这条“路”竟起步于童稚岁月,6岁时她就常和一群娃娃玩上课教语文的游戏,于是就有了之后不考普通高中而考中级师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与中低年级不同,低年级注重字词句教学,中年级注重段的教学,到了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篇的意识。因此,教学中,我们不能再把文章分得七零八落,需要立足全篇,从整体把握。那么,如何做到整体把握呢?下面以几个教学案例展开来进行说明。  一、抓教学主线,以主问题串讲  杨琴老师在《牵一“线”而懂全文》中谈到:“教学时教师如果能抓准这条主线,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从而
“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法”由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丰奥嘉园小学王希锋校长提出,它是“单元整合多课渐进”语文主题教学课程体系的优化。“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法”将语文教材、课外拓展阅读材料、口语交际、语文综合实践及综合性学习等围绕单元主题大胆取舍,有机重组,形成单元教学材料进行教学,以整合与实践为理念。为建立以“学”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王校长设计了11种课型。  王希锋校长带领学校语文学科团队坚守课改研
日本东京大学的教授佐藤学在其《静悄悄的革命》一书里提到一个观点:关起教室门来上课的教师不能称之为公共教育的老师。因为他们只是把教室、学生当作私有财产,把教师这一职业私有化而已。……只有教师间彼此敞开教室的大门,每个教师都作为教育专家而共同构建一种互相促进学习的“合作性同事”(collegiality)关系,学校的改变才有可能。  是的,观课议课是一种最常见的教研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继承与创新是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