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之高效课堂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ghtyr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形势下,“母语”越来越重要,而“语文教学”亦成为全国广大语文教育者共同关注的话题。但是我们的学生却感到语文课堂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我们的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育工作者,是我们的教育思想出了问题,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要想重启“快乐学习语文”的大门,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以下的几点做法不妨一试:
   一、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 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我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和学生谈话间,我经常会兴致勃勃地说:“我送你一句话!”“我想起一句诗!”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我也经常会写上这样的话:“老师希望你吃得苦中苦,成为人上人!”学生显然对这些名言、古诗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我的感召之下,他们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现在我班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摘抄积累本,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语文的乐园。
   二、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语文。 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
   (1)紧抓课本中的佳作美文,让学生反复诵读
   课本中很多课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我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真、善、美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每一篇佳作美文,我都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教学中我一般都会安排这样几个层次的读:自由大声读,读通顺读准确;分小节细细品读,每读一个小节,又分几个层次,比如教学第一小节时,首先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试读,然后我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读,在相互交流帮助下,学生越读越投入。我再请同学进行比赛读;分节读完,请学生将全文配乐诵读。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诵读后,学生真正地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比如七年级的《安塞腰鼓》《山中访友》《济南的冬天》等都是美文,很适合反复诵读。
   (2)扩展课本外的名家名篇,让学生广泛阅读
   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精而选之,具有典型性。怎样使学生品味到更多的名家名篇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针对这一点,我广泛发掘班级学习阵地,让学生广泛阅读。其一,我在班中开辟了“每周必读”,让学生诵读、摘记,并进行评比。其二,我充分利用每天晚读报的时间,把每周星期天的读报时间设定为听读欣赏课,向同学们介绍一些名作,让学生欣赏、品读,体会到了诗情画意。另外,我还让同学们作好课外阅读摘记,并不定期进行交流,从而在班中掀起了广读诗文的热潮。
   三、用教学的艺术魅力,诱导学生“懂”语文 教学是一种艺术。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努力赋予语文教学技能方法以艺术的美,让学生快乐、喜悦、迷醉。
   (1)激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乐”语文 在上《狼》这一课的时候,为了达到读者与作者心灵的沟通,我设计了一个答记者问的小环节,我班梅蔓和曹玉玲两位同学扮演记者,像模像样,她们设计的问题尖锐,在采访的时候很快进入角色,又是和被采访的对象握手又是说再见的,她们落落大方,面带笑容,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课前我只是稍微点拨了一下,创意的部分据她们自己说是从电视上学来的。在教学《童趣》时我给了学生5分钟的时间盯着教室里的电扇,让他们切实的体会到“项为之僵”的感受。教师创设了情境,使课堂由“平面”变得“、立体”,使课堂成五光十色、富有张力、充盈美感的信息场,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乐”语文。
   (2)小组探究,让学生在研讨中“析”语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我在班中组织了6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一组都有小组长,大家各有分工。课堂上,我首先将学习材料转换成问题情境,接着小组内按自学、发言、讨论、小结、互评的程序展开学习活动,然后大组交流学习情况和结果,进行适时的点拔和指导,最后就产生结论。
   (3)走向社会,使学生在实践中“用”语文 学生的学习,大多必须以其生活体验为基础,因而应该强调在自然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比如让学生找找身边的不规范字,为身边的实物写广告词,有的同学在给保护小草拟广告词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小草在睡觉,请从旁边绕”;有的同学给喜良车行设计了这样的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喜良车”……让学生在生活中用语文,积累语文。老师要转变观念,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其他文献
文言虚词是与文言实词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实词的意义比较具体,在句中充当主要成分;虚词的意义比较抽象,有时甚至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具体的意思。虚词与实词相比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非常高,用法灵活多变,这就增加了学生得分的难度。   针对这种现状,尝试立足于苏教版必修教材一的文言文教学,探讨“而”字用法的六种推断法。姑且将它们命名为“六艺”,此“六艺”非彼“六艺”,它是指“句意分析法”、“原文推断法”
期刊
基础年级,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习没有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所以才会有诸多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教师的教育以及所传授的知识比较淡漠,把抄作业看做一种常态,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思想教育,攻心为上,不间断地给他们“洗脑”。但情感教育必须避免单纯的政治说教,语文课就可以充分利用语文课的特点,借助文本中的一些有内涵的文章,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对学生施以思想影响。实践证明,这种润物
期刊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未来的社会中,良好的个人素质将对一个人的成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健康的人格正是良好的个人素质的核心内容。语文课因为其“文以载道”的特性,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应该让语文课堂绽放人格的魅力。   一、以时代背景和人物为钥匙,打开人格教育的窗口    在讲授课文时,利用对写作背景和主要人物的介绍,
期刊
活在世上,应该学会感恩。学会了感恩,才会体会到幸福,才会体会到快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目的就是要让人们懂得感恩和节俭,时时怀着感恩的心是一种善良的美德,也是一个做人的基本条件。知足的人都懂得感恩,能对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表示谢意的人,他的人生必定是丰富而富足的。   对学生的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唤起人们自身的美好“善根”。“学会认
期刊
无论是婚姻还是职业,都如同一座满是围墙的城池,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这是钱钟书先生的名作《围城》的中心思想,就像任教高一高二的教师羡慕高三的教师带完毕业班就能早早地进入暑假,而高三的教师则羡慕高一高二的教师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其实人们不知道的是,无论你被什么围困,你都被一座城池围绕,不得出也不得进。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不管教师是否要带毕业班,也不管教师是否压力重重,教师都要用自己的知识去教
期刊
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教好书,其归根结底是要育好人,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有了好的品性习惯,才能端正学习态度,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知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班主任的言传身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怎样教育好人、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成为管理学生的行家里手呢?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教师是知识的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
期刊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了。对学生来说 ——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长期以来,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其实,笔者以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 ,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
期刊
随着科技的发展,今天信息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目前,有的教师仅把教学内容以文字形式输入电脑,把教学环节编成程序,制成课件,然后播放,教师整堂课没有离开鼠标;又有人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交流、协作、分享。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
期刊
《岳阳楼记》作为艺术珍品,千百年来让读者如饮甘泉,后又被选入初二学生教材,原因除了文中弘扬了范仲淹博大的政治理想外,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艺术创作上的巧妙值得学生去探究,那就是一个“借”字。   一、借“记”发挥。   范仲淹、巴陵郡太守滕子京和许多迁客骚人一样都曾怀才不遇,都曾多次遭到朝廷的贬谪。可是,面对同样的遭遇,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心态。《岳阳楼记》写成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那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