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副校长的角色处于校长与教师之间,看起来像一个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但实际上,教学副校长不仅仅是“中间人”,更要成为学校推进课改工作的“中坚力量”。那么教学副校长如何才能从“中间人”变成“中坚力量”呢?
摆正位置
1.是助手,不是舵手——既到位,又防止越位
教学副校长是校长的助手,要协助校长完成相关的管理工作,而不是到处“拍板”,更不能对其他副校长发号施令。教学副校长也可以决策,但只能在其主管的部门工作方面决策,而且这种决策必须与学校的决策保持一致,并且应该从学校的整体利益出发,事先与校长沟通、商量。
2.是桥梁,不是屏障——既行政,又防止“政令”打折
教学副校长应该成为校长办学思想的诠释者、宣传者,要通过沟通化解矛盾和误会,成为校长与教师情感的促进者,而不应该无中生有,挑起事端。一旦校长作出决策,教学副校长就要在言行上与校长保持一致。不管有什么意见,都要通过研究的方式,与校长不断沟通,而不能另搞一套。这样才能保证学校的“政令”上下一致。
抓住重点环节
课改工作千头万绪,教学副校长必须善于把握重点,实现纲举目张。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教学副校长要重点抓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1.抓教学观念更新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让教师将课改理念转变成课堂教学实践,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观念有两种途径:一是在学习、反思中转变,二是在实践、感悟中转变。比如: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难以突破旧框框的问题,我校召开了“教育新理念读书会”,听取了时任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的袁振国教授关于《转变教学价值观,推进创新教育》的主题报告和吴国通校长的讲座。吴校长指出,在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必须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并启迪教师实现“三个转向”:教师由教学的主导者转向学习的组织者,教学资源从唯一性转向多样性,教学评价由应试评价转向积累性评价。接着,我们又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新理念》一书的重点章节。这些都对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教师通过这些途径所获得的新课程理念还处于认识层面,教学管理者还必须时刻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在实践中引导教师去感悟新理念。
2.抓教学评价改革
课程改革必须以提高质量为前提,让教师放心,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放心。如何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这就涉及教学评价的标准、方式等问题。可以说,教学评价改革既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教学副校长必须下大力气抓好这项工作。
教学评价改革必须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开发教师的工作潜能;必须体现课改精神,能够引导教师的教改方向。在评价标准上,必须从“记忆知识”的教学质量观转变为“培育主动的学习者”的教学质量观,“主动的学习者”不只具有基本的学习能力,更具有持续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追求。在评价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中,我们坚持了以下几点:
(1)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教学评价方案的设计应当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支撑点,立论既高又稳,能指导教学改革实践。比如:笔者主持的“六年级毕业语文综合能力考查”,力图体现教育个性发展的理论和课改中的先进理念。尽管只是10分的考查,但含金量高,考出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赢得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支持。
(2)抓好论证研究。教学评价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方案正式实施前,应多方征询意见和建议,充分论证,努力做到目的明确、立论坚实、措施有力。我校“五年级数学免试方案”的出台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方案出台之前,我与相关教师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反复推敲,使之严密;在方案公布时,召开学生会议,认真宣讲,并征询家长的意见。以上做法确保了改革方案的顺利推进。再如:我主持制定的《北京小学变革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是在两个多月的听课、调研,并经过学校专家组和全体教师热烈研讨的基础上完成的。这个方案凸显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体现了立体感的课堂构建、伙伴型的师生关系、生成性的教学过程、发展性的评价方式,使教师教有所依,研有所据。
(3)抓落实与反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反馈,关注教改的进展情况,不断完善改革方案。
(4)先试点再推开。教学评价改革方案影响面大,又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应该先在小范围内实验,然后总结经验,再逐步推广。
3.抓教师文化建设
推进校本教研是课改的必然要求。如何推进更有效?我认为,只有着力创建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师文化,才能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和教师工作的自觉性。
(1)用问题凝聚教师的关注点。教学副校长必须经常了解教师关心什么教育问题,然后把问题转化为教师发展的资源。比如:在课改之初,教师反映最多的问题是“不知道怎么上课了”。有的教师甚至问我,是不是把语文课上得不像语文课,数学课上得不像数学课就是课改课?这些问题反映了教师不知道如何处理课改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于是,如何辩证处理二者的关系被我们就纳入到研究范围中来。
(2)用研究手段实现工作目标。北京小学要求教师人人都要有自己的研究项目,并要带着课题走进教室,在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创设氛围促进教师发展。要创建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师文化,就要畅通课改信息,搭设交流平台,创设研究氛围,在研究中找差距、定位置,在氛围中找感觉、悟道理。为此,我校开展了各种教学交流活动,如浙江小学语文名师骨干班的献课活动、两岸四地小学中国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语文新课标教材教学研讨会、北京市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讨会、英语教学研讨会等。为了调动教研组的积极性,我校出台了课改先进教研组评选条件,促进了教师文化建设。
提高自身素质
我认为,作为教学副校长,必须具备以下6种素质。
1.专业思想
思想是一种智慧。教学副校长有独到、深刻的管理思想和教学思想,就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能吸引教师与你“碰撞”,形成良好的教师文化氛围。这是课改对教学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2.学习创新
思想从哪里来?创新思路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从学习中来。学习化社会中的教学副校长绝不能只靠“吃老本”,要善于学习,以他人之智慧启迪、丰富自己之智慧,我称之为“借脑”。比如:我在参观新加坡的一所学校时,发现他们的评课设计很有特色:评课的第一栏要求至少写出3个优点,第二栏要求至多写出一条建议。这种做法强调尊重教师的专业个性与创造性劳动,并且具有切实改进教学的功能。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刻影响了我,在我校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备课评价表、作业评价表的设计中,我都借鉴了这种方法。再如:非教育界的一位学者曾与我谈到,当工作陷入困境时,就应该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实现创新。在协助校长推出学校新课时计划、制定新结构工资方案中,这种思维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3.真抓实干
教学副校长应是个务实工作的管理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教学副校长虽然不能事必躬亲,但也要经常深入一线,了解课堂教学情况,了解教师存在哪些困难,帮助教师及时解决问题。
4.善于协作
课改工作需要学校全体员工的相互协作、整体推进,因此,教学副校长必须具备协作精神。要听得进别人的批评意见,要尊重和理解教师。要经常与其他副校长沟通,互相“补台”。
5.勤于实践
教学副校长主管教学,既要懂教学理论,更要尽可能地走进课堂,找“教学的感觉”,这样你才更有发言权,老师才信服你。这是把握课改脉搏的重要手段。
6.甘于奉献
无论你原来的教学如何优秀,成为教学副校长之后,都要在荣誉面前后退一步,满腔热情地为其他教师“缝制嫁衣”,促其成长。
(编辑林 飞)
摆正位置
1.是助手,不是舵手——既到位,又防止越位
教学副校长是校长的助手,要协助校长完成相关的管理工作,而不是到处“拍板”,更不能对其他副校长发号施令。教学副校长也可以决策,但只能在其主管的部门工作方面决策,而且这种决策必须与学校的决策保持一致,并且应该从学校的整体利益出发,事先与校长沟通、商量。
2.是桥梁,不是屏障——既行政,又防止“政令”打折
教学副校长应该成为校长办学思想的诠释者、宣传者,要通过沟通化解矛盾和误会,成为校长与教师情感的促进者,而不应该无中生有,挑起事端。一旦校长作出决策,教学副校长就要在言行上与校长保持一致。不管有什么意见,都要通过研究的方式,与校长不断沟通,而不能另搞一套。这样才能保证学校的“政令”上下一致。
抓住重点环节
课改工作千头万绪,教学副校长必须善于把握重点,实现纲举目张。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教学副校长要重点抓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1.抓教学观念更新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让教师将课改理念转变成课堂教学实践,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观念有两种途径:一是在学习、反思中转变,二是在实践、感悟中转变。比如: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难以突破旧框框的问题,我校召开了“教育新理念读书会”,听取了时任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的袁振国教授关于《转变教学价值观,推进创新教育》的主题报告和吴国通校长的讲座。吴校长指出,在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必须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并启迪教师实现“三个转向”:教师由教学的主导者转向学习的组织者,教学资源从唯一性转向多样性,教学评价由应试评价转向积累性评价。接着,我们又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新理念》一书的重点章节。这些都对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教师通过这些途径所获得的新课程理念还处于认识层面,教学管理者还必须时刻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在实践中引导教师去感悟新理念。
2.抓教学评价改革
课程改革必须以提高质量为前提,让教师放心,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放心。如何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这就涉及教学评价的标准、方式等问题。可以说,教学评价改革既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教学副校长必须下大力气抓好这项工作。
教学评价改革必须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开发教师的工作潜能;必须体现课改精神,能够引导教师的教改方向。在评价标准上,必须从“记忆知识”的教学质量观转变为“培育主动的学习者”的教学质量观,“主动的学习者”不只具有基本的学习能力,更具有持续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追求。在评价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中,我们坚持了以下几点:
(1)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教学评价方案的设计应当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支撑点,立论既高又稳,能指导教学改革实践。比如:笔者主持的“六年级毕业语文综合能力考查”,力图体现教育个性发展的理论和课改中的先进理念。尽管只是10分的考查,但含金量高,考出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赢得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支持。
(2)抓好论证研究。教学评价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方案正式实施前,应多方征询意见和建议,充分论证,努力做到目的明确、立论坚实、措施有力。我校“五年级数学免试方案”的出台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方案出台之前,我与相关教师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反复推敲,使之严密;在方案公布时,召开学生会议,认真宣讲,并征询家长的意见。以上做法确保了改革方案的顺利推进。再如:我主持制定的《北京小学变革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是在两个多月的听课、调研,并经过学校专家组和全体教师热烈研讨的基础上完成的。这个方案凸显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体现了立体感的课堂构建、伙伴型的师生关系、生成性的教学过程、发展性的评价方式,使教师教有所依,研有所据。
(3)抓落实与反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反馈,关注教改的进展情况,不断完善改革方案。
(4)先试点再推开。教学评价改革方案影响面大,又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应该先在小范围内实验,然后总结经验,再逐步推广。
3.抓教师文化建设
推进校本教研是课改的必然要求。如何推进更有效?我认为,只有着力创建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师文化,才能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和教师工作的自觉性。
(1)用问题凝聚教师的关注点。教学副校长必须经常了解教师关心什么教育问题,然后把问题转化为教师发展的资源。比如:在课改之初,教师反映最多的问题是“不知道怎么上课了”。有的教师甚至问我,是不是把语文课上得不像语文课,数学课上得不像数学课就是课改课?这些问题反映了教师不知道如何处理课改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于是,如何辩证处理二者的关系被我们就纳入到研究范围中来。
(2)用研究手段实现工作目标。北京小学要求教师人人都要有自己的研究项目,并要带着课题走进教室,在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创设氛围促进教师发展。要创建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师文化,就要畅通课改信息,搭设交流平台,创设研究氛围,在研究中找差距、定位置,在氛围中找感觉、悟道理。为此,我校开展了各种教学交流活动,如浙江小学语文名师骨干班的献课活动、两岸四地小学中国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语文新课标教材教学研讨会、北京市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讨会、英语教学研讨会等。为了调动教研组的积极性,我校出台了课改先进教研组评选条件,促进了教师文化建设。
提高自身素质
我认为,作为教学副校长,必须具备以下6种素质。
1.专业思想
思想是一种智慧。教学副校长有独到、深刻的管理思想和教学思想,就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能吸引教师与你“碰撞”,形成良好的教师文化氛围。这是课改对教学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2.学习创新
思想从哪里来?创新思路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从学习中来。学习化社会中的教学副校长绝不能只靠“吃老本”,要善于学习,以他人之智慧启迪、丰富自己之智慧,我称之为“借脑”。比如:我在参观新加坡的一所学校时,发现他们的评课设计很有特色:评课的第一栏要求至少写出3个优点,第二栏要求至多写出一条建议。这种做法强调尊重教师的专业个性与创造性劳动,并且具有切实改进教学的功能。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刻影响了我,在我校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备课评价表、作业评价表的设计中,我都借鉴了这种方法。再如:非教育界的一位学者曾与我谈到,当工作陷入困境时,就应该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实现创新。在协助校长推出学校新课时计划、制定新结构工资方案中,这种思维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3.真抓实干
教学副校长应是个务实工作的管理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教学副校长虽然不能事必躬亲,但也要经常深入一线,了解课堂教学情况,了解教师存在哪些困难,帮助教师及时解决问题。
4.善于协作
课改工作需要学校全体员工的相互协作、整体推进,因此,教学副校长必须具备协作精神。要听得进别人的批评意见,要尊重和理解教师。要经常与其他副校长沟通,互相“补台”。
5.勤于实践
教学副校长主管教学,既要懂教学理论,更要尽可能地走进课堂,找“教学的感觉”,这样你才更有发言权,老师才信服你。这是把握课改脉搏的重要手段。
6.甘于奉献
无论你原来的教学如何优秀,成为教学副校长之后,都要在荣誉面前后退一步,满腔热情地为其他教师“缝制嫁衣”,促其成长。
(编辑林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