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世界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人类社会实现了飞速发展。人们发现,在新情况下的教育,尤其是在网络条件下的青少年学生的课堂教育,旧的教育不灵了,而新的教育方法尚在摸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创新能力
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这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一大潮流。据此,我校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信息技术与课堂巧妙结合,创新了富有情智的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做学生走进信息技术课堂的引路人
网络是继书报杂志、电台和电视台之后出现的第四种传媒工具。它集前三种传媒的优势于一身,传播的是以文字、声音、动画形式反映出来的数字。网络正全方位地改变青少年学生的生活方式,塑造着他们的精神面貌,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可是,现在一谈起网络,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游戏、聊天、色情”,网络成了危害无穷的代名词。有些媒体也经常“告诫”学生远离网络,一些家长甚至将电脑打包,这些做法都是片面的。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是信息的海洋,是交流的平台,不让学生上网也是逆时代要求的。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特别渴望得到新知识而书本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上网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但他们往往自控能力差,是非分辨能力弱,极易受到网络有害信息的危害。因此家长和老师有责任引导他们跨越“聊天”+游戏的坎儿,要做好上网指导,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健康成长。同时,学校应充分利用好微机室,开足上好信息技术课,为学生提供健康的网络,帮助他们预防和过滤网络上的不健康的内容。
2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
2.1 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适时、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资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活泼、有浓厚兴趣的学习状态,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2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根据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我们知道形象思维的基础是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网络信息资源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促进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有利于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
2.3 发展学生的思维。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 进行教学再设计,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显示技术及应用软件辅助教学,能创设出新奇的学习情境,此时,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
2.4 信息技术与探究学习的结合。信息技术教学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专题学习网站中的留言板、评论栏、聊天室,网络中的即时交流互动工具QQ、飞信等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学生通过它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了解事物的多面性、复杂性以及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辩证思维也将得到培养。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与引导下,学生的观察能力、质疑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都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 以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文化建设
3.1 信息技术能促进师生关系的建设。信息技术能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优化群体关系,反映在课堂上,可以改变教师、学生、媒体、教材的关系。信息技术的运用,能让师生更生动地对话、和谐地交往,促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更利于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而促进智慧的开启、体验的丰富、发展的和谐。
3.2 信息技术能搭建教师成长的新平台。波斯纳于1989年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反思,会对自身提升专业实践知识、开拓专业研究视野、重建自我意识、促进自我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基于教育博客这样的平台,我校形成了教师人人写博文的良好氛围,成了每天反思的习惯,通过反观自己的经历、学生的反馈、同事的评价和对理论的解读,多视角地对自己的知识、实践等进行反思,丰富发展自己的教育智慧。
3.3 信息技术能促成教师合作互助的研修新模式。网络等媒介的使用,也使教师的备课形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的备课是对教育资源的筛选和再开发,更多地体现出了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如今我们学校形成了教师备课的共同体,每周围绕单元重点课程开展集体备课,每位教师先根据自己的优势有重点地备课,然后再共同交流、探讨、修改,形成既具有个人色彩又具有共同智慧的教学方案,使备课更具生命力,也使合作互助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新方式。
总之,选准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创新能力
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这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一大潮流。据此,我校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信息技术与课堂巧妙结合,创新了富有情智的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做学生走进信息技术课堂的引路人
网络是继书报杂志、电台和电视台之后出现的第四种传媒工具。它集前三种传媒的优势于一身,传播的是以文字、声音、动画形式反映出来的数字。网络正全方位地改变青少年学生的生活方式,塑造着他们的精神面貌,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可是,现在一谈起网络,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游戏、聊天、色情”,网络成了危害无穷的代名词。有些媒体也经常“告诫”学生远离网络,一些家长甚至将电脑打包,这些做法都是片面的。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是信息的海洋,是交流的平台,不让学生上网也是逆时代要求的。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特别渴望得到新知识而书本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上网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但他们往往自控能力差,是非分辨能力弱,极易受到网络有害信息的危害。因此家长和老师有责任引导他们跨越“聊天”+游戏的坎儿,要做好上网指导,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健康成长。同时,学校应充分利用好微机室,开足上好信息技术课,为学生提供健康的网络,帮助他们预防和过滤网络上的不健康的内容。
2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
2.1 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适时、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资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活泼、有浓厚兴趣的学习状态,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2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根据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我们知道形象思维的基础是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网络信息资源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促进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有利于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
2.3 发展学生的思维。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 进行教学再设计,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显示技术及应用软件辅助教学,能创设出新奇的学习情境,此时,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
2.4 信息技术与探究学习的结合。信息技术教学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专题学习网站中的留言板、评论栏、聊天室,网络中的即时交流互动工具QQ、飞信等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学生通过它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了解事物的多面性、复杂性以及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辩证思维也将得到培养。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与引导下,学生的观察能力、质疑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都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 以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文化建设
3.1 信息技术能促进师生关系的建设。信息技术能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优化群体关系,反映在课堂上,可以改变教师、学生、媒体、教材的关系。信息技术的运用,能让师生更生动地对话、和谐地交往,促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更利于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而促进智慧的开启、体验的丰富、发展的和谐。
3.2 信息技术能搭建教师成长的新平台。波斯纳于1989年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反思,会对自身提升专业实践知识、开拓专业研究视野、重建自我意识、促进自我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基于教育博客这样的平台,我校形成了教师人人写博文的良好氛围,成了每天反思的习惯,通过反观自己的经历、学生的反馈、同事的评价和对理论的解读,多视角地对自己的知识、实践等进行反思,丰富发展自己的教育智慧。
3.3 信息技术能促成教师合作互助的研修新模式。网络等媒介的使用,也使教师的备课形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的备课是对教育资源的筛选和再开发,更多地体现出了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如今我们学校形成了教师备课的共同体,每周围绕单元重点课程开展集体备课,每位教师先根据自己的优势有重点地备课,然后再共同交流、探讨、修改,形成既具有个人色彩又具有共同智慧的教学方案,使备课更具生命力,也使合作互助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新方式。
总之,选准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