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K8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161-01
温州人喜欢吃海鲜,对墨鱼情有独钟。墨鱼即墨斗鱼,又称乌贼。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是海洋奉献给人类一味美食和良药。把墨鱼用盐水煮熟晾干,温州人称其为“明甫干”。为什么墨鱼干称为“明甫干”呢,其中缘由即使是温州本地人,也许大多数不知道来龙去脉。一日偶然看到清人郭钟岳《瓯江小记》记述一个小故事,才豁然开朗。温州人俗称墨鱼为“明府”,不知何故?原来清某贪官任永嘉令,其君贪渎也喜食墨鱼。一日与士人闲谈曰:“此鱼何名明府?”答曰:“以君故。”某曰:“岂以余喜食?”答曰:“否。以墨故。”某令默然。原来这位永嘉令以为自己喜欢吃墨鱼,老百姓赞扬自己是“明府”,是开明府令,心中窃喜。孰不知老百姓骂他贪腐黑心堪比墨鱼吐出的黑水,“明府”与“明腐”谐音,讽刺贪官明目张胆腐败,食其肉不解心头之恨,还要用盐水反复煮,风吹暴晒。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贪官难免心悸胆寒。流传过程中,“明府干”又称为“明甫干”。
中国历代不乏廉洁之士,他们矗立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温州自古多清官廉洁之士,像谢灵运、韩彦直、孙隆、章纶、高友玑等都颇有政声。今日读先贤们的高风亮节,择其一二进行剖析,对当前防腐倡廉或许仍有所裨益。
明朝王祚昌为瑞安县令,他废除苛政,以德化民,民不忍欺。大小案必亲为,断案黑白分明,是非清楚,宣判前必问被讼方心服否,如不服尚能展辩,即虚心再审,以理服人,如是者再三,被讼人人服罪,甘愿受杖,杖至三五杖,多不过十杖,民受其杖者,若犯严刑。公居官仅四月而卒,百姓哀号,如丧考妣,为之罢市者七日。(明郑仲《玉尘新谭》)
我们现在提倡以廉政代替苛政。执法如山,铁面无私固是执法者应有的品质,以情感化干戈,以廉政代替苛政,以儒家的道德感化人,攻心为上,是非分明,更不会黑白颠倒,百姓心服才是儒家之道。古人云“民心如镜”。为官是否清廉,百姓看得很清楚。有的官员见神就拜,办公室摆位专门找风水先生,哪里可进财,哪里能破煞,升官与否也找“活神仙”,这在温州的官场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例如杨秀珠、杨向洪等不问苍生问鬼神,不信马列信风水,在百姓中影响极差。信仰危机带来一把手个人独裁,乱干事、乱收钱财,逢年过节成为发财机会。
当前,职场竞争异常残酷,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那些有才能而囊中羞涩的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庸才来领导自己。当官不清廉,子女耳濡目染,视贪腐为荣,自然好不了哪里去。纵观近几年的腐败贪官,那个不是一家子一起跌倒,真是一人腐败,祸及子孙。清代永嘉令任文仪在书斋书联云:“大化最包含,惟是报酷吏子孙,只争迟早;小民何知识,偏能数贪官姓氏,不令遗忘。”以自我警示,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眼下手握特权的官员们也该扪心自问,免得夜半有人敲门。
明代何文渊宣德五年任温州知府,在任六年,一郡大治,时称浙江第一。何到任,每月十五召集耆老征集治郡意见,察民情,革奸弊,吏民咸畏服,他亲自踏勘,兴修水利,疏通石岗陡门,修筑瞿溪坝,奖掖后学,亲自到府学讲课,乐清章伦(榜眼)永嘉周旋(状元)均是他提携。宣德七年,永嘉县丞和一些士人看何太守清苦便以黄金相赠,被他婉言谢绝。有好事者题他所住的馆舍为“却金亭”。民间流传何文渊的劝世诗:“衮衮诸公著锦袍,不知民瘼半分毫。满斟美酒千人血,细切肥羊百姓膏。烛泪落时人泪落,歌声高处怨声高。为官若不行方便,空受君王爵禄叨。”廉政爱民之心路然纸上。
古人云:“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何太守以身作则,廉洁奉公,起到良好示范带头作用。何太守为官,深入基层,明察暗访,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善于调查,关心民瘼。民间之疾若,政事之弊端,他心中自有一本账,由于治郡内行,又是清廉执法,自然一郡大治。现在我们某些部门干部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干,眼不离手机,忙着刷微博,晒微信,尸位素餐,还抱怨奖金福利待遇不好。何太守清廉为官,不使人间造孽钱,确实有很高的思想境界。反观当今一些为官者,工资基本不动,老婆基本不动,整天酒吧桑拿,什么丑事都干就是不会办正事。他们信奉金钱万能,贪图享乐。
读地方史,历观先贤们的事迹让我们深有感触,官气正则民风清,上梁不正下梁歪,社會需要领导干部引导,领导干部的行为以及体现出来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会直接影响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风气。以古人为镜,常修为政之德,以古人为鉴,常思贪欲之害。
温州人喜欢吃海鲜,对墨鱼情有独钟。墨鱼即墨斗鱼,又称乌贼。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是海洋奉献给人类一味美食和良药。把墨鱼用盐水煮熟晾干,温州人称其为“明甫干”。为什么墨鱼干称为“明甫干”呢,其中缘由即使是温州本地人,也许大多数不知道来龙去脉。一日偶然看到清人郭钟岳《瓯江小记》记述一个小故事,才豁然开朗。温州人俗称墨鱼为“明府”,不知何故?原来清某贪官任永嘉令,其君贪渎也喜食墨鱼。一日与士人闲谈曰:“此鱼何名明府?”答曰:“以君故。”某曰:“岂以余喜食?”答曰:“否。以墨故。”某令默然。原来这位永嘉令以为自己喜欢吃墨鱼,老百姓赞扬自己是“明府”,是开明府令,心中窃喜。孰不知老百姓骂他贪腐黑心堪比墨鱼吐出的黑水,“明府”与“明腐”谐音,讽刺贪官明目张胆腐败,食其肉不解心头之恨,还要用盐水反复煮,风吹暴晒。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贪官难免心悸胆寒。流传过程中,“明府干”又称为“明甫干”。
中国历代不乏廉洁之士,他们矗立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温州自古多清官廉洁之士,像谢灵运、韩彦直、孙隆、章纶、高友玑等都颇有政声。今日读先贤们的高风亮节,择其一二进行剖析,对当前防腐倡廉或许仍有所裨益。
明朝王祚昌为瑞安县令,他废除苛政,以德化民,民不忍欺。大小案必亲为,断案黑白分明,是非清楚,宣判前必问被讼方心服否,如不服尚能展辩,即虚心再审,以理服人,如是者再三,被讼人人服罪,甘愿受杖,杖至三五杖,多不过十杖,民受其杖者,若犯严刑。公居官仅四月而卒,百姓哀号,如丧考妣,为之罢市者七日。(明郑仲《玉尘新谭》)
我们现在提倡以廉政代替苛政。执法如山,铁面无私固是执法者应有的品质,以情感化干戈,以廉政代替苛政,以儒家的道德感化人,攻心为上,是非分明,更不会黑白颠倒,百姓心服才是儒家之道。古人云“民心如镜”。为官是否清廉,百姓看得很清楚。有的官员见神就拜,办公室摆位专门找风水先生,哪里可进财,哪里能破煞,升官与否也找“活神仙”,这在温州的官场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例如杨秀珠、杨向洪等不问苍生问鬼神,不信马列信风水,在百姓中影响极差。信仰危机带来一把手个人独裁,乱干事、乱收钱财,逢年过节成为发财机会。
当前,职场竞争异常残酷,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那些有才能而囊中羞涩的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庸才来领导自己。当官不清廉,子女耳濡目染,视贪腐为荣,自然好不了哪里去。纵观近几年的腐败贪官,那个不是一家子一起跌倒,真是一人腐败,祸及子孙。清代永嘉令任文仪在书斋书联云:“大化最包含,惟是报酷吏子孙,只争迟早;小民何知识,偏能数贪官姓氏,不令遗忘。”以自我警示,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眼下手握特权的官员们也该扪心自问,免得夜半有人敲门。
明代何文渊宣德五年任温州知府,在任六年,一郡大治,时称浙江第一。何到任,每月十五召集耆老征集治郡意见,察民情,革奸弊,吏民咸畏服,他亲自踏勘,兴修水利,疏通石岗陡门,修筑瞿溪坝,奖掖后学,亲自到府学讲课,乐清章伦(榜眼)永嘉周旋(状元)均是他提携。宣德七年,永嘉县丞和一些士人看何太守清苦便以黄金相赠,被他婉言谢绝。有好事者题他所住的馆舍为“却金亭”。民间流传何文渊的劝世诗:“衮衮诸公著锦袍,不知民瘼半分毫。满斟美酒千人血,细切肥羊百姓膏。烛泪落时人泪落,歌声高处怨声高。为官若不行方便,空受君王爵禄叨。”廉政爱民之心路然纸上。
古人云:“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何太守以身作则,廉洁奉公,起到良好示范带头作用。何太守为官,深入基层,明察暗访,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善于调查,关心民瘼。民间之疾若,政事之弊端,他心中自有一本账,由于治郡内行,又是清廉执法,自然一郡大治。现在我们某些部门干部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干,眼不离手机,忙着刷微博,晒微信,尸位素餐,还抱怨奖金福利待遇不好。何太守清廉为官,不使人间造孽钱,确实有很高的思想境界。反观当今一些为官者,工资基本不动,老婆基本不动,整天酒吧桑拿,什么丑事都干就是不会办正事。他们信奉金钱万能,贪图享乐。
读地方史,历观先贤们的事迹让我们深有感触,官气正则民风清,上梁不正下梁歪,社會需要领导干部引导,领导干部的行为以及体现出来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会直接影响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风气。以古人为镜,常修为政之德,以古人为鉴,常思贪欲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