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段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与阅读提升研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语文阅读面临问题的归纳,明确了开展语文阅读的目的。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引导,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语文阅读;阅读方法引导;阅读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我国语文教学倡导的方法,但长期以来,受教育水平以及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阅读的实际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如何让学生课内得法、课外延伸,将阅读在课内外有效衔接,是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阅读面临的问题
  阅读之所以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学层面,老师的重视程度不够,重心仍然放在课堂教学和整体教学进度上,难以有精力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做辅导;二是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自我学习能力和管控能力不强,阅读往往是被动的;三是有的家长态度不端正,把课外阅读作为一种功利性阅读,以提高成绩为唯一目的,而不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的目的
  (一)课堂学习的延伸
  阅读,只依靠课堂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我国教育大师、文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不过是些例子,教师应从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课堂学习的阅读时间和教材内容有限,通过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强化课堂知识。
  (二)培养终身受益的兴趣
  兴趣与好奇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的内驱力。孩子的兴趣是课外阅读的最大动力,只有孩子的兴趣有了,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才有阅读的积极性。当今社会,手机、电脑等诱惑充斥着孩子的课余时间,让阅读兴趣的培养变得更难。对于老师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变得至关重要。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
  三、阅读的引导
  (一)坚持课内外结合,多角度拓宽知识面
  学生的求知欲望强,课文里延伸出的一些问题是他们渴望了解的。作为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寻找和把握这样的契机,抓住孩子的兴趣点,以此切入,推荐适合的课外阅读材料。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课为例,九月九日这天为何要“登高处,插茱萸”?这些传统习俗从何而来,有什么意义?教材里是没法解答的,我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去解答疑惑,他们从《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绘本·重阳节》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这样的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又让他们在阅读中增加了历史和地理方面的知识。
  (二)依托新兴技术手段,多媒体获取兴趣来源
  前文提到,诸如“手机”“电脑”之类的媒体工具,正在越来越多地占据孩子的课余生活。如果仅仅是老师和家长严格限制的话,效果并不好,而且也失去了这些媒体工具对孩子学习的帮助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我也经常利用课件通过电脑等工具进行教学,这些课件大大丰富了教材中的知识,有益于孩子对知识的理解。
  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到课外阅读中。平时,很少有学生会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阅读积极性也不高。而学生在观看电视节目时,有了问题往往就会主动寻找答案。例如,一些少儿科普类节目播出时,孩子受其影响就会对《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书产生阅读兴趣。这样,兴趣的产生也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影响。例如我在教授《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时,要给学生解释“什么是光年”以及“原子核世界是怎样的”,原本这些都是教学中的难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已经通过看视频带动课外阅读而掌握了知识点。
  (三)创新阅读方法,多维度提升阅读效果
  作为教師,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引导者,除了要定期为孩子寻找合适的课外阅读外,还要为孩子的阅读找到正确方法。我在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小学部四年级一班开展了“四读”阅读活动,即:师生齐读、亲子共读、名师导读、情景悦读。在每周的阅读课上和课余时间,师生齐读同一本书,并制作了“小蜜蜂采蜜卡”,随时记录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好的词句、读书心得等。我们还不定期举行阅读交流会,鼓励孩子们和老师、同学、家长分享阅读后收获的知识和快乐。也鼓励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有些家长还会写写陪伴孩子读书的经历和收获,到班级参加亲子读书交流会。我们还邀请了一些名师和孩子们进行面对面的阅读交流,对孩子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指导,加深孩子们对阅读的理解和感悟。读完一本书后,我也会让孩子们选取某个章节或情景,鼓励孩子们分小组扮演角色表演出来,寓教于乐,也让孩子们加深了对所读作品的印象和理解,这就是“情景悦读”。
  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孩子一个人的行为,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同样,习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通过这些阅读方法和活动,长期的潜移默化,加上家长在家庭里的督促和配合,孩子们就容易形成长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们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陪伴孩子的成长。
  总之,阅读是语文的根本,教学应让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注意方法的指导,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思考,突出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最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荫.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4).
  (编辑:张晓婧)
其他文献
【摘要】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纪,更是一个信息化时代,这就要求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就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所以阅读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让孩子们的童年一路书香,体验阅读的快乐!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学习语文
第一名:德国VII型U型潜艇    这种攻击性潜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潜艇部队的主力,是二战中最重要的潜艇。艇长67.1米,乘员44~52人,下潜深度220米,鱼雷发射管5具(艇首4具,艇尾1具),鱼雷总数14枚。在水面最高航速17.7节,水下最高航速7.6节。下潜速度非常快,20秒钟就能从水面消失不见。动力装置有4台柴油机3200马力和2台电动马达,750马力。  这种潜艇是一种威力巨大的战斗
研究背景: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并且容易产生肺动脉高压(PAH)。PDA伴重度PAH患者介入治疗的风险较大,术前如何通过血流动力学指标判断患者是否可施行封
目的:非神经性乙酰胆碱(ACh)参与调节免疫反应及减轻炎症反应,然而microRNA-132(miR-132)通过靶向乙酰胆碱酯酶(AChE)加强胆碱能抗炎信号通路。到目前为止,ACh和miR-132在重症肌无力
【摘要】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看书,读书是离不开动笔的,做读书摘抄是阅读的重要辅助手段,是读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写读书摘记有助于阅读注意力的集中,有助于理解和积累资料,读书不记笔记,犹如“黑瞎子掰玉米”,学多少扔多少,记笔记就像“燕子垒窝”,点点滴滴积得牢牢实实,从小培养学生读书记笔记的习惯,对学生阅读和习作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