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环境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突出,受到了社会大众及国家的高度重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以培养城市给水排水、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污水治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为目标的,从而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实践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不仅应使学生具备全面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高校应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注重积累实习资料库,利用校内资源及后勤技术人员,改进学生实践考核方式,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实践教学 改革和探索
【基金项目】青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课程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TK1406,TJY1504。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37-02
当前形势下,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是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控制等环节的技术骨干力量。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加的同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有了更高的要求。
1.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概述
目前,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及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主要包括基础课程的设置以及实践环节的安排,其中基础理论课程主要有《建筑给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以及《给排水工程施工》等十余门课程,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课外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从实习与设计两方面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加强,其中课外实习主要包括认识、生产、毕业、金工以及测量等实习内容。在专业设计中包括课程设计与毕业论文的撰写,课程设计的内容具体包括给水处理厂、排水管网、水泵站、污水处理厂等方面的课程设计。
2.改革实践环节的措施
2.1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结合给水排水专业实践性教学,就工科高校本科高年级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我们认为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教学质量的关键。结合当前建筑市场实际进行教育实习改革,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保证更好的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建立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到毕业实习多个层次的校外实习基地,无论是开展哪一类实习基本有了固定的实习单位,这样在进行专业实习时,就不会感到有什么困难,而是对实习质量不断完善和加强。认识实习可以采取在本地区内完成,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则可以到外地进行,这样对实习地点的落实相对前一项就复杂一些,因为要解决学生的吃、住、行等一系列问题。这首先要看接收单位是否同意接受;二是即使接受,能否解决吃、住、行等;三是还要看双方是建立什么样的合作关系,如果对方是以经济利益为前提,那么实习经费是否允许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事先考虑到,如果这些问题都能解决对于专业实习就迎刃而解了。
2.2 实验成绩考核方式改革
成绩考核是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实验成绩考核方式进行了如下改革:将“动手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积累放置在同等地位。改革以往考试形式,将总成绩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平时成绩(10%),分别由出勤、作业、课程大作业组成;第二部分为实训操作成绩(40%),由给排水水暖管件安装操作技能成绩和分组比赛成绩综合评定;第三部分为理论笔试成绩(50%),即理论知识点的考核。
由于调研方案不同,实践报告内容也各不相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实验报告抄袭现象。这种考核方式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更具有公平性、合理性,使学生有学习动力,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也使得教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3 课程实验教学探索
减少示范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综合性实验。一直是实验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为了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实验教学中落实这一目标,使专业课实验更着重于训练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科研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了改革探索。一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通过视频和动画的模拟生动、形象地介绍以往采用演示和验证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现象。这样可以减少演示和验证实验的数量和内容;二是建立校内实践基地,依托青海大学后勤服务中心水电公司,建立“后勤服务教学,教学依托后勤”的全新模式,实现现场教学。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就直接接触“水暖安装”、“水暖巡线”等实践性专业知识,并将此项技能贯穿到教学中,体现在期末成绩里;三是组织教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必须完成的教学实验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增加设计和综合性实验我们将实验设备改进的重点放在《水质工程学》和《测量学》课程教学实验设备上,对过滤实验、絮凝实验等设备进行了重新设计,为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提供了較好的硬件条件。
课程实践不仅是实践性教学中环环相扣的重要部分,亦是评价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准,是构成完整专业知识结构、达到高校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整个实践活动是一条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课堂教育与生产实际乃至毕业后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的纽带。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专业实践遇到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彻底解决,以往单一的集中实习方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采取多种实习方式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课本与实际的联系,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沈超,钟桂辉,刘曙光. 波浪运动特性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4):164-167.
[2]蒋海燕,张伟. 基于注册工程师制度探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改革[J]. 科技创新导报,2015,(4):158-159.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实践教学 改革和探索
【基金项目】青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课程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TK1406,TJY1504。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37-02
当前形势下,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是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控制等环节的技术骨干力量。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加的同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有了更高的要求。
1.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概述
目前,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及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主要包括基础课程的设置以及实践环节的安排,其中基础理论课程主要有《建筑给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以及《给排水工程施工》等十余门课程,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课外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从实习与设计两方面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加强,其中课外实习主要包括认识、生产、毕业、金工以及测量等实习内容。在专业设计中包括课程设计与毕业论文的撰写,课程设计的内容具体包括给水处理厂、排水管网、水泵站、污水处理厂等方面的课程设计。
2.改革实践环节的措施
2.1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结合给水排水专业实践性教学,就工科高校本科高年级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我们认为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教学质量的关键。结合当前建筑市场实际进行教育实习改革,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保证更好的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建立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到毕业实习多个层次的校外实习基地,无论是开展哪一类实习基本有了固定的实习单位,这样在进行专业实习时,就不会感到有什么困难,而是对实习质量不断完善和加强。认识实习可以采取在本地区内完成,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则可以到外地进行,这样对实习地点的落实相对前一项就复杂一些,因为要解决学生的吃、住、行等一系列问题。这首先要看接收单位是否同意接受;二是即使接受,能否解决吃、住、行等;三是还要看双方是建立什么样的合作关系,如果对方是以经济利益为前提,那么实习经费是否允许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事先考虑到,如果这些问题都能解决对于专业实习就迎刃而解了。
2.2 实验成绩考核方式改革
成绩考核是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实验成绩考核方式进行了如下改革:将“动手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积累放置在同等地位。改革以往考试形式,将总成绩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平时成绩(10%),分别由出勤、作业、课程大作业组成;第二部分为实训操作成绩(40%),由给排水水暖管件安装操作技能成绩和分组比赛成绩综合评定;第三部分为理论笔试成绩(50%),即理论知识点的考核。
由于调研方案不同,实践报告内容也各不相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实验报告抄袭现象。这种考核方式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更具有公平性、合理性,使学生有学习动力,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也使得教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3 课程实验教学探索
减少示范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综合性实验。一直是实验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为了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实验教学中落实这一目标,使专业课实验更着重于训练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科研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了改革探索。一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通过视频和动画的模拟生动、形象地介绍以往采用演示和验证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现象。这样可以减少演示和验证实验的数量和内容;二是建立校内实践基地,依托青海大学后勤服务中心水电公司,建立“后勤服务教学,教学依托后勤”的全新模式,实现现场教学。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就直接接触“水暖安装”、“水暖巡线”等实践性专业知识,并将此项技能贯穿到教学中,体现在期末成绩里;三是组织教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必须完成的教学实验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增加设计和综合性实验我们将实验设备改进的重点放在《水质工程学》和《测量学》课程教学实验设备上,对过滤实验、絮凝实验等设备进行了重新设计,为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提供了較好的硬件条件。
课程实践不仅是实践性教学中环环相扣的重要部分,亦是评价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准,是构成完整专业知识结构、达到高校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整个实践活动是一条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课堂教育与生产实际乃至毕业后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的纽带。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专业实践遇到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彻底解决,以往单一的集中实习方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采取多种实习方式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课本与实际的联系,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沈超,钟桂辉,刘曙光. 波浪运动特性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4):164-167.
[2]蒋海燕,张伟. 基于注册工程师制度探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改革[J]. 科技创新导报,2015,(4):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