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所谓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内心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然而,现在的孩子却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不懂感恩,性格刁蛮、任性、脆弱、敏感。所以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是学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 感恩教育
一、幼儿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有的人肯定会:“说几岁的孩子懂什么感恩啊,能知道吃饭睡觉就很不错了。”其实不然。俗话说:三岁看大、六岁看老。意思是说:从一个人三岁时候的所做所为就能看出他长大了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而六岁时候的所作所为就能看出他老了以后的样子。所以幼儿园的三年时间是教育一个孩子最关键的时期,当然也是对一个孩子感恩素养培养最重要的时期。培养孩子的感恩素养,就得从娃娃抓起,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把受用于一身的感恩素养刻在骨子里。
二、幼儿感恩教育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大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施恩的人,未必图报。但受恩的人,应心存感激。学会感恩,才能承担起对父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曾说过“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味真情;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享受幸福,享受生活”。但是,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华的一些传统美德正不知不觉地从我们的心间溜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样的感恩之言在现代文明社会似乎有些陌生了。如何让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呢?幼儿园的感恩教育任重而道远!
三、如何培养幼儿的感恩素养
(1)将感恩教育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
很多教师对孩子的感恩教育都很片面,仅限于早上晨间接待上的相互问好和离园时候的相互道别上,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的其它环节中根本看不见感恩教育的痕迹,所以孩子对感恩教育的理解也只是局限于形式,最終也无法达到真正的教育效果,而我们现在急需加强的即是为幼儿提供更多知恩、施恩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把感恩教育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在早餐、午餐时对孩子进行爱惜粮食、感恩农民伯伯的教育等;在集体教学环节讲述感恩故事等;在午睡时引导孩子对照顾自己的老师表示感谢等;孩子区域活动时相互之间的帮助和谦让也要感谢等等。让他们真正把听到、看到、学到的感恩情怀实践到生活中,给孩子更多切实的生活体验。教师也要鼓励幼儿关爱自己身边的弱势群体,在家长与老师的共同帮助下,更深切地感受爱的存在,体验帮助他人、施恩于人的快乐与内心触动。
(2)利用传统节日,深入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
利用中国的传统节日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如:三八妇女节,让孩子感受浓浓亲情的同时滋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教师节让孩子懂得对老师的尊重和感谢;国庆节加强孩子的爱国热情,使孩子懂得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重阳节让孩子懂得关爱老人;还有元宵节、春节等等。因此,我们应积极抓住一切节日契机开展感恩教育。
(3)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配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幼儿园的品格教育毕竟是有限的。幼儿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自己的家中,如果他们整天看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对待老人冷漠,自私,他能从小就会关心别人,感激别人吗?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小男孩的爷爷得了老年痴呆症,每次吃饭的时候,爷爷总是会把碗打翻,把饭洒的桌上、衣服上、地上到处都是,为了不影响小男孩爸妈的食欲,他们给爷爷买了一个打不碎的木碗,吃饭的时候让爷爷坐在旁边的小凳子单独上吃。一天,男孩父母看看小男孩一直低头在削着什么东西,于是询问到:“在忙什么呢?这么认真”,小男孩抬起头,微笑着回答说:“在做木碗啊,等你和妈妈老了,也好给你们用啊!”这位父亲顿时感到了害怕,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第二天吃饭时,他们主动请回了爷爷,这次不管爷爷弄得多脏,他们也不再感到不适。故事中男孩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思想,还好男孩父母发现及时,并马上改正了自己的行为。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孩子在家庭中所受的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对老人的关心、照顾、尊重、孝顺,家人之间的民主平等,这些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应该加强家庭教育,使家庭成为幼儿感恩教育的沃土。
(4)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进行言传身教。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时,还得注意方式方法。很多老师都有一个疑惑,我月月讲、天天讲为什么孩子就像没听见一样,照样的我行我素。其实孩子不是没听见,而是根本就没有听懂,再或者他们理解的就不是老师想要表达的意思。有这样一个案例:中班的一个孩子在做完早操回教室的途中,在花盆里顺手摘了一朵小花,老师发现后进行了教育,孩子也表示不再采摘了;可在中午餐后散步的时候,她又摘下了一朵花,老师再次进行了教育,孩子也再次表示不再采摘了;第二天户外活动的时候,这个孩子跑到那盆花前将所有的花儿全部摘了下来,还主动把花儿送给老师。当时把这个老师气得话都说不出来,而这个孩子却一脸无辜看着生气的老师,不明白为什么老师会生气。后来这个案例经过老师们多次分析与研讨,才知道,其实在老师对这个孩子的第一次说服教育时,孩子就没有真正理解老师的意思,她以为我不在做早操的时候摘花就行,所以第二次是在散步的时候摘了花,老师的第二次教育让她知道,散步的时候也不能摘花,也就出现了第三次摘花的情景。所以对孩子的感恩教育,不是老师说了、老师做了,孩子就会懂得,而应该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进行言传和身教。
总之,对孩子感恩素养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正确、持久的引导教育,引导孩子形成感恩、知恩、报恩、施恩的品格素养,让孩子们心怀感恩,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创造中华民族的未来。
关键词:幼儿教育 感恩教育
一、幼儿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有的人肯定会:“说几岁的孩子懂什么感恩啊,能知道吃饭睡觉就很不错了。”其实不然。俗话说:三岁看大、六岁看老。意思是说:从一个人三岁时候的所做所为就能看出他长大了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而六岁时候的所作所为就能看出他老了以后的样子。所以幼儿园的三年时间是教育一个孩子最关键的时期,当然也是对一个孩子感恩素养培养最重要的时期。培养孩子的感恩素养,就得从娃娃抓起,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把受用于一身的感恩素养刻在骨子里。
二、幼儿感恩教育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大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施恩的人,未必图报。但受恩的人,应心存感激。学会感恩,才能承担起对父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曾说过“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味真情;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享受幸福,享受生活”。但是,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华的一些传统美德正不知不觉地从我们的心间溜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样的感恩之言在现代文明社会似乎有些陌生了。如何让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呢?幼儿园的感恩教育任重而道远!
三、如何培养幼儿的感恩素养
(1)将感恩教育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
很多教师对孩子的感恩教育都很片面,仅限于早上晨间接待上的相互问好和离园时候的相互道别上,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的其它环节中根本看不见感恩教育的痕迹,所以孩子对感恩教育的理解也只是局限于形式,最終也无法达到真正的教育效果,而我们现在急需加强的即是为幼儿提供更多知恩、施恩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把感恩教育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在早餐、午餐时对孩子进行爱惜粮食、感恩农民伯伯的教育等;在集体教学环节讲述感恩故事等;在午睡时引导孩子对照顾自己的老师表示感谢等;孩子区域活动时相互之间的帮助和谦让也要感谢等等。让他们真正把听到、看到、学到的感恩情怀实践到生活中,给孩子更多切实的生活体验。教师也要鼓励幼儿关爱自己身边的弱势群体,在家长与老师的共同帮助下,更深切地感受爱的存在,体验帮助他人、施恩于人的快乐与内心触动。
(2)利用传统节日,深入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
利用中国的传统节日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如:三八妇女节,让孩子感受浓浓亲情的同时滋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教师节让孩子懂得对老师的尊重和感谢;国庆节加强孩子的爱国热情,使孩子懂得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重阳节让孩子懂得关爱老人;还有元宵节、春节等等。因此,我们应积极抓住一切节日契机开展感恩教育。
(3)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配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幼儿园的品格教育毕竟是有限的。幼儿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自己的家中,如果他们整天看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对待老人冷漠,自私,他能从小就会关心别人,感激别人吗?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小男孩的爷爷得了老年痴呆症,每次吃饭的时候,爷爷总是会把碗打翻,把饭洒的桌上、衣服上、地上到处都是,为了不影响小男孩爸妈的食欲,他们给爷爷买了一个打不碎的木碗,吃饭的时候让爷爷坐在旁边的小凳子单独上吃。一天,男孩父母看看小男孩一直低头在削着什么东西,于是询问到:“在忙什么呢?这么认真”,小男孩抬起头,微笑着回答说:“在做木碗啊,等你和妈妈老了,也好给你们用啊!”这位父亲顿时感到了害怕,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第二天吃饭时,他们主动请回了爷爷,这次不管爷爷弄得多脏,他们也不再感到不适。故事中男孩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思想,还好男孩父母发现及时,并马上改正了自己的行为。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孩子在家庭中所受的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对老人的关心、照顾、尊重、孝顺,家人之间的民主平等,这些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应该加强家庭教育,使家庭成为幼儿感恩教育的沃土。
(4)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进行言传身教。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时,还得注意方式方法。很多老师都有一个疑惑,我月月讲、天天讲为什么孩子就像没听见一样,照样的我行我素。其实孩子不是没听见,而是根本就没有听懂,再或者他们理解的就不是老师想要表达的意思。有这样一个案例:中班的一个孩子在做完早操回教室的途中,在花盆里顺手摘了一朵小花,老师发现后进行了教育,孩子也表示不再采摘了;可在中午餐后散步的时候,她又摘下了一朵花,老师再次进行了教育,孩子也再次表示不再采摘了;第二天户外活动的时候,这个孩子跑到那盆花前将所有的花儿全部摘了下来,还主动把花儿送给老师。当时把这个老师气得话都说不出来,而这个孩子却一脸无辜看着生气的老师,不明白为什么老师会生气。后来这个案例经过老师们多次分析与研讨,才知道,其实在老师对这个孩子的第一次说服教育时,孩子就没有真正理解老师的意思,她以为我不在做早操的时候摘花就行,所以第二次是在散步的时候摘了花,老师的第二次教育让她知道,散步的时候也不能摘花,也就出现了第三次摘花的情景。所以对孩子的感恩教育,不是老师说了、老师做了,孩子就会懂得,而应该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进行言传和身教。
总之,对孩子感恩素养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正确、持久的引导教育,引导孩子形成感恩、知恩、报恩、施恩的品格素养,让孩子们心怀感恩,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创造中华民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