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具体教学案例,阐述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创设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情境、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场景相符的教学情境。
【关键词】教学情境;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什么是教学情境?一般来说,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所建立的学习环境。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指出“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在课程中嵌入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和情境;结合数据加工、问题解决和信息系统操作的真实过程,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增强他们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实现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把课堂延伸至生活的各个细节,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在生活中加以练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促进他们在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创设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现在大多数信息技术课都是在机房里上的,学生从教室学习转到机房学习需要一个短暂的适应过程。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创造一种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及时调整好他们的情绪,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来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案例一:高中信息技术课“认识IP地址”教学片段
这节课已经是当天的第七节课了,经过了一天的学习,学生们都累了。课程伊始,教师请学生打开桌面上的教学网页快捷方式,进入网页上的发言区(教师提前准备的留言板,学生留言后显示计算机IP地址),发帖表达今天的学习感受。学生们看到可以匿名发帖的留言板,异常兴奋,纷纷发帖表达此刻的心情“终于到电脑课了,我最喜欢在电脑课偷偷上网了”“大家好,好奇怪啊,老师为什么不开始上课,让我们聊天一样地玩啊?”“谁能猜出我是谁啊?”……
教师通过浏览学生的发言,挑选合适的发言内容,读给学生听并适当点评,学生立刻轰动起来了:老师,您是根据什么判断这句话是我发出来的呀?在学生兴趣正浓时,教师引入要学的课题:IP 地址。教师设问:学生们与外地的亲戚朋友是如何进行联系的?学生回答有电话、QQ聊天、电子邮件等。然后教师分析:发电子邮件时,必须要有收件人地址;打电话时,必须有对方的电话号码。在信息世界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也需要类似“地址”或“号码”这样的标识,我们称之为IP地址。
在本教学案例中,IP地址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又极其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直接将其定义为“IP是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那么大多数学生一定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教师非常巧妙地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两种联系方式作类比,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以通俗的形式进行讲解,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情境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情境对知识点的辅助作用,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将新授知识分解成若干个前后联系的小点,隐含在逐步推进的情境中,利用情境的导向作用让学生主动发现并接纳新的知识。
案例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大数据及其应用”教学片段
非结构化数据的数据结构是不规则的,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都属于非结构化数据。课堂上教师出示相关例子,请学生感受非结构化大数据。
首先是文本大数据。教师请学生用Python对唐诗三百首进行数据分析,体验大数据分析处理的过程。第一步,打开桌面“Spyder”软件;第二步,点击工具栏里面的运行按钮,完成数据载入;第三步,根据导学案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2~3个项目完成,复制对应的代码,粘贴至右侧操作台,按回车键三次,获取从唐诗三百首里挖掘到的信息。
其次是图片大数据。教师请学生用拍照识花的APP识别校园里的花花草草,体验图片大数据。
最后是音頻大数据。教师借助近期学生们建议修改校园课间歌曲的事情,设问“大家知道我们校园铃声歌曲都叫什么名字吗?”再设计游戏方式:教师放一首歌的前奏,学生用手机APP一起来PK猜歌名,并分析得出听歌识曲APP能够比较精准地识别歌名,其背后是有海量的音频库 声纹识别 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做支撑,QQ音乐就是音频大数据的一个应用。
文本大数据主要让学生体验大数据分析处理的过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唐诗300首进行内在数据分析和处理,分析后的结果自动上传至服务器中并在教学网站上以学生之名呈现出来,作为学习体验的反馈。同时简单分析其处理原理,帮助学生了解大数据分析处理的过程。图片大数据和音频大数据主要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技术带来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技术所起的支撑作用,使学生在使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学习活动时,认识到数据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改变。
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情境,有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生活事例,让学生在接近自己现有水平的具体情境中开展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获得丰富的内心体验。
案例三:小学信息技术课“卫星定位导航”教学片段
教师通过课件出示一张地图,设问“老师听说鼋头渚春天的景色可美了,这周末想去欣赏一下,可是老师不认识鼋头渚,有谁知道在哪吗?”然后请学生上台指出其具体位置。接着请学生继续介绍周边的地标建筑,如摩天轮、大剧院等,并再次设问“老师又犯愁了,这些建筑老师并没有去过,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去,怎么办呢?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请学生交流讨论,从而引出导航及定位导航技术。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真实或联系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种熟悉的氛围中参与课堂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创设与之相符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
【关键词】教学情境;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什么是教学情境?一般来说,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所建立的学习环境。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指出“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在课程中嵌入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和情境;结合数据加工、问题解决和信息系统操作的真实过程,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增强他们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实现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把课堂延伸至生活的各个细节,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在生活中加以练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促进他们在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创设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现在大多数信息技术课都是在机房里上的,学生从教室学习转到机房学习需要一个短暂的适应过程。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创造一种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及时调整好他们的情绪,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来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案例一:高中信息技术课“认识IP地址”教学片段
这节课已经是当天的第七节课了,经过了一天的学习,学生们都累了。课程伊始,教师请学生打开桌面上的教学网页快捷方式,进入网页上的发言区(教师提前准备的留言板,学生留言后显示计算机IP地址),发帖表达今天的学习感受。学生们看到可以匿名发帖的留言板,异常兴奋,纷纷发帖表达此刻的心情“终于到电脑课了,我最喜欢在电脑课偷偷上网了”“大家好,好奇怪啊,老师为什么不开始上课,让我们聊天一样地玩啊?”“谁能猜出我是谁啊?”……
教师通过浏览学生的发言,挑选合适的发言内容,读给学生听并适当点评,学生立刻轰动起来了:老师,您是根据什么判断这句话是我发出来的呀?在学生兴趣正浓时,教师引入要学的课题:IP 地址。教师设问:学生们与外地的亲戚朋友是如何进行联系的?学生回答有电话、QQ聊天、电子邮件等。然后教师分析:发电子邮件时,必须要有收件人地址;打电话时,必须有对方的电话号码。在信息世界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也需要类似“地址”或“号码”这样的标识,我们称之为IP地址。
在本教学案例中,IP地址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又极其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直接将其定义为“IP是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那么大多数学生一定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教师非常巧妙地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两种联系方式作类比,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以通俗的形式进行讲解,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情境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情境对知识点的辅助作用,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将新授知识分解成若干个前后联系的小点,隐含在逐步推进的情境中,利用情境的导向作用让学生主动发现并接纳新的知识。
案例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大数据及其应用”教学片段
非结构化数据的数据结构是不规则的,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都属于非结构化数据。课堂上教师出示相关例子,请学生感受非结构化大数据。
首先是文本大数据。教师请学生用Python对唐诗三百首进行数据分析,体验大数据分析处理的过程。第一步,打开桌面“Spyder”软件;第二步,点击工具栏里面的运行按钮,完成数据载入;第三步,根据导学案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2~3个项目完成,复制对应的代码,粘贴至右侧操作台,按回车键三次,获取从唐诗三百首里挖掘到的信息。
其次是图片大数据。教师请学生用拍照识花的APP识别校园里的花花草草,体验图片大数据。
最后是音頻大数据。教师借助近期学生们建议修改校园课间歌曲的事情,设问“大家知道我们校园铃声歌曲都叫什么名字吗?”再设计游戏方式:教师放一首歌的前奏,学生用手机APP一起来PK猜歌名,并分析得出听歌识曲APP能够比较精准地识别歌名,其背后是有海量的音频库 声纹识别 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做支撑,QQ音乐就是音频大数据的一个应用。
文本大数据主要让学生体验大数据分析处理的过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唐诗300首进行内在数据分析和处理,分析后的结果自动上传至服务器中并在教学网站上以学生之名呈现出来,作为学习体验的反馈。同时简单分析其处理原理,帮助学生了解大数据分析处理的过程。图片大数据和音频大数据主要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技术带来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技术所起的支撑作用,使学生在使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学习活动时,认识到数据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改变。
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情境,有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生活事例,让学生在接近自己现有水平的具体情境中开展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获得丰富的内心体验。
案例三:小学信息技术课“卫星定位导航”教学片段
教师通过课件出示一张地图,设问“老师听说鼋头渚春天的景色可美了,这周末想去欣赏一下,可是老师不认识鼋头渚,有谁知道在哪吗?”然后请学生上台指出其具体位置。接着请学生继续介绍周边的地标建筑,如摩天轮、大剧院等,并再次设问“老师又犯愁了,这些建筑老师并没有去过,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去,怎么办呢?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请学生交流讨论,从而引出导航及定位导航技术。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真实或联系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种熟悉的氛围中参与课堂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创设与之相符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